入伍50年,老兵又回到了场务连……

入伍50年,老兵又回到了场务连……

入伍50周年联谊活动。1968年老兵集体合影留念。

那个老兵匆匆忙忙地来了,又匆匆忙忙地走了,留下的是我们对他无限的尊崇。

前不久的一天,我接待了一名年近70岁的场务老兵,他是1968年入伍的老兵。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魂牵梦萦之情,让他在半个世纪之后重回老部队探亲?

入伍50周年之际,他带着家人,不辞辛苦驱车半日来到自己兵之初的地方,踏上昔日故土,重温当年岁月。

那天上午,一辆私家车停在了部队门岗外,执勤的警卫战士上前询问车上的人:“老大爷,请问您有什么事情吗?”

“小同志,你好,我原来是这个部队的,现在想回老部队看看。你看,这是我的转业证和当年的合影留念……”老大爷连忙说明来意。

请不要介意我接到警卫电话时吃惊的样子。因为之前也曾有老兵回部队探亲,有的是近几年退伍的老兵,再远的有十几年前的老兵,而这位50年前的老兵探亲,着实让我意外。

我立马三步并作两步向岗哨跑去。老兵见到我后,激动地握着我的手不放。我再次确认了他的身份后,看着那转业证上的字,心中顿时升起无限崇敬之情:

“《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杨为民同志,系北京人,于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为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特准予转业……”

入伍50年,老兵又回到了场务连……

入伍50周年联谊活动。第二排右4为杨为民老班长。

杨老班长1968年从北京入伍后,来到千里之外的江南某机场部队服役,新兵下连后被分配到现在的场务连。他其实在连队只待了一年多时间,之后就考学提干上军校,后来一直在上级机关工作,十几年后转业。可是这一年多的连队生活,却成为他半个世纪来最深的牵挂,回老部队看看成为他始终念念不忘的一件事情。

在这一年多的场务工作和生活中,他表现优秀,很快便担任消防班班长,而后又在连部担任文书。得知我是连队现在的文书时,他又激动地握着我的手,“当年的文书和现在的文书站在一块儿了!”

连队排长、现任消防班班长和我陪着杨老班长一边在营院走着,一边倾听他讲述当年在连队的生活。“一直说想回来看看,总是没来成。今年正好是当兵50年纪念,说什么也得过来看看老部队。真怕自己以后老了走不动了……”杨老班长动情地说。

入伍50年,老兵又回到了场务连……

杨老班长与爱人在连队前留念。

连队自1965年建连以来,经过数代人的共同奋斗,如今面貌早已和当初不同,但是仍然有许多东西能够让杨老班长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篮球场还是在当年的位置,如今已是塑胶场地和崭新的篮球架。杨老班长特地让家人给他在篮球场上拍照留念。看得出来,杨老班长对这片土地是多么地熟悉。

走近连队院落里的“铁牛精神”展台,这台早就退役的拖拉机还是让杨老班长觉得很亲切。他说,当年在连队的时候,这台拖拉机可是机械班的主力装备,长期担负着机场场区的割草任务。

主楼和车场中间的小路上有两排近三层楼高的水杉树,那是给无数官兵带去庇荫的地方。有时候下着小雨,走在水杉走廊下,一点都不会淋湿。杨老班长看着这两排树惊喜地说,“都长这么高了,那时候还是小树苗呢。”

入伍50年,老兵又回到了场务连……

在水杉走廊前留念。

车场上,消防班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业务训练。原地着装、连接水带、射水打靶……年轻的消防员们展现着一股股生龙活虎的劲头。杨老班长又回忆起他当消防班班长时的一件事,“有一次,地方老百姓家里着火了,找到我们部队求助。那时候装备都比较落后,请示完出动到老百姓家,火都烧一半了……”陪同的现任消防班张班长说,“现在车辆也是新装备,消防器材也很齐全,工作开展也更顺利了。”

杨老班长说,“那时候新兵下连大家都不愿意分到场务连,因为听说场务连每天就是扛着扫把围着机场扫跑道。但后来战友们也就习惯了,因为都在一块儿吃苦,专业也各不同,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走进连队荣誉室,杨老班长看到墙上悬挂着的历任主官的名字简历时,他指着第一代场务主官名字说,“我在时他们就当连长和指导员。记得那时候搞农副业生产,连队要给菜地上粪增肥,一开始大家围着连队的粪坑谁不愿意跳下去,都嫌太臭,不愿意靠前,连长二话不说就跳进粪坑里。看到这个情景,同志们也就不再嫌东嫌西了,都争着向前。推粪车时,连长又是第一个上,粪车在路上颠簸,不时洒出来的粪溅到他身上,他却一点都不当回事……”

入伍50年,老兵又回到了场务连……

在“铁牛精神”展台前留念。

听着杨老班长讲述过往的事情,在场的官兵都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身为一名场务人的骄傲。而今连队大力培养官兵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从连队最老的装备“东方红”拖拉机提炼出“铁牛精神”,一代又一代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场务人传承着老一辈人留下的精神财产。

杨老班长最后来到风雨洗礼的跑道边,短暂凝视后,他说,“这次,梦圆了,心里也舒服了!你们有你们的工作要忙,我也不多打扰了。”

短短的一个小时,杨老班长看着自己半个世纪以前生活和工作的连队,感慨万千。临走前,他在连队荣誉室留言簿上写下:“50年前场务老兵来连队探亲”。“探亲”二字,足以表明他的场务情有多深。

杨老班长,在此祝您身体健康,有空常回家看看!

最后,附上杨老班长从连队探亲回家后写的一篇自由文体的诗

《老连队》

珍藏的老酒,

格外的幽香甘美。

家乡的风景,

耐人去追寻回味。

重逢的亲人,

心窝里满是欣慰。

人生的往事,

岁月磨不掉痕迹。

阔别的老连队哟,

让我始终在牵记。

多少年,战友常相念,

我也曾梦里回到老连队。

今天

我终于踏上了,

这块饱含思念的土地。

从部队机关,通往连队的那条小马路,

我曾走过无数回,

放眼望去,

金色的稻田一片片,

绿带环绕着,

层叠错落的农家楼院。

这片土地,

旧貌换新颜乐在人间。

我由衷庆幸:

变了,

真的变样了!

噢!

还依稀留有我当兵时的印记。

走进连队,

新战友们向我迎上来,

孙指导员笑容可掬,

欢迎当年的老兵

回到老连队。

我这儿看看,

那儿问问……

畅谈连队的冬夏春秋。

仿佛我看见,

那鲜红的领章闪烁的红五星,

映衬着战友们一张张青春的笑脸。

我仿佛听到,

战友们练兵场上,

那震天的喊杀声,

仿佛我又听到,

战友们打靶归来,

唱响的那嘹亮的军歌声。

还记得,

那年新兵入连队,

在宿舍的西头儿,

栽下了两排小杉树,

如梭的日月,

让小树长得又高又壮,

以前,连队那台红色拖拉机,

现在作为了陈列展。

竖牌标名“铁牛”

这头“铁牛”

经风试雨十多载,

为连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彰显了连队的“铁牛精神”,

可谓牛气擎天!

斗转星移,

五十年如一闪白驹。

当年的老兵又回到了连队里,

来向你报到,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将要辞行,

新战友送别到哨位。

几回头,

再挥手。

无论我走多远,

无论我在哪里,

我和战友们都会把你牢记,

因为你已经融到,

我们的血液里。

如果有一天,

我再也不能来看你,

我的军魂将永远留在连队里!

杨为民

2018.10.29

中国空军网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啊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入伍50年,老兵又回到了场务连……

本期编审锐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