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于成龙大人是什么级别?有什么依据?

手机用户54071838763


中年入仕,廉洁奉公,封疆大吏,青史留名!

于成龙,作为跨越了明清两代的人,既见证了明朝末年官场吏治的腐败堕落,国内百姓生活的疾苦,同时也见证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的迅速崛起又轰然倒下!最终在东北地区经营多年的后金政权趁机入主中原,并且经过了十几年的战斗,逐步消灭了农民起义军势力以及内部矛盾重重的几个南明小朝廷,最终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勒死在昆明逼死坡。

也就在永历皇帝被杀前一年,永历皇帝失去了在大陆最后一块根据地前往缅甸避难,清朝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于全国范围内的统治,这一年是公元1661年,44岁的于成龙接受了清朝政府的任命,前往罗城县任知县,从这里开启了二十三载宦海沉浮的生涯。

于成龙为何愿意接受清朝的任命出来做官,便是他骨子里深深地儒家思想,济世爱民,除恶扬善。当时清朝统治者中的八旗子弟们居功自傲,并且在清朝统治者的默许下,开始了疯狂的圈地运动,占用大量的百姓田地,同时明末清初的十几年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磨难,百姓本就积贫积弱,生活痛苦不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心怀天下百姓的于成龙决定入仕为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且于成龙的一生也确实做到了。

于成龙每到一处都能够为当地做出十分卓有成效的贡献,因此在当时于成龙的美名便在当时的社会上流传!人们称之为当代的包青天!此时的清朝统治者是年轻有为的康熙皇帝,在孝庄皇太后的辅助下,康熙皇帝也十分在意吏治和民生,因此这样的一对君臣形成了莫逆之交,最终于成龙不断地累迁至两江总督,成为了当时的封疆大吏。是清朝最高的九位封疆大吏之一。

两江总督管理着今天的江苏(含上海)、安徽、江西三省,自古就是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并且文化昌盛之地,因此在九位封疆大吏中两江总督的经济是最好的,并且地位也就是仅次于直隶总督。官秩从一品,全面管理着辖区内的军政学商,是当朝汉臣中做的最高的官员之一(除掉吴三桂降臣不算)。

于成龙更是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廉吏。追赠太子太保。


珞珈山的猫


历史上的于成龙,官最高做到了两江总督的位子,死后被追封为太子太保。那么他在如今的官场,大致相当什么职务呢?

所谓两江总督,指的是江南、江西两省,而江南省后来被拆分为安徽、江苏两省,也就是说,于成龙大人兼管江苏、安徽、江西以及如今的上海,这三省一市。

两江总督的位置有多重要呢?顺治、康熙年间,仅仅江南一省,就贡献了全国三成的财政收入。两江总督这个职务的重要性,仅仅次于拱卫京师的直隶总督。《康熙王朝》里,那个与康熙皇帝发小的魏东亭,就出任过两江总督,而魏东亭其人,原型就是曹寅和于成龙的糅合体。

由于总督是武官,因此,两江总督相当于如今的战区司令,而且是东部战区的司令员。又因为总督还要保民,所以两江总督又相当于兼任了安徽、江苏、江西的省委书记以及上海市委书记。这样的地方官,又在这样喉舌的地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再说说太子太保这个位子,明朝时是正二品,清朝为从一品,不过一般都是给死人的。这就相当于在去世以后,追授了一个副国级待遇以及一个一等功臣的头衔。



青言论史


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人。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45岁的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此后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

于成龙生前最高职位到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



两江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秩正二品。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大学士在康熙时期也应该属于从一品。所以于成龙生前最高职务相当于今天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兼国防部长,政治局常委。


去世后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从一品官,但是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相当于现在政协副主席之类职务,是副国级干部。


安定郡潜夫


天下廉吏第一,清官第一——于成龙

于成龙简介

于成龙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于成龙是清朝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清官廉吏,素有“包(拯)孝肃、海(瑞)忠介”之清誉。康熙评价其“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

为官一生

于成龙45岁入朝为官,为官23载,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所到之处皆有政声。于成龙无论在哪里为官都是两袖清风、艰苦朴素。他为人正直,为官也是如此。他不论走到哪里都会为当地百姓办实事,为民做主,所以凡是他为官的地方总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由于他始终清廉自守,勤劳治事,多行善政,所以广受百姓好评、深得士民爱戴。

清朝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每3年、武官每5年考核次,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他3次被举“卓异”。

1684年,于成龙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总督任所。于成龙做官从未携带过家属,他死时,将军、都统和属下到他屋里,只见竹箱中仅有一件绨袍,床边仅有几个装盐、装豆豉佐料的器皿罢了。市民不做生意聚丧痛哭,都在家里挂上于成龙的画像祭祀他。

《清史稿·于成龙传》: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其病逝不久,康熙于同年南巡时,又在“延访吏治理,博采舆论”,对各级官吏进行稽核考察的过程中,再次称赞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

历史记载

《清史稿·于成龙传》: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

”,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

《清史稿·于成龙传》:上曰:“于成龙江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邛芒”,每天都可以学习一点历史知识!也恳请您对我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与指正!谢谢!


邛芒


清代汉族大臣的尊荣有三个标准,1封爵如曾国藩李鸿章封侯封伯.2入阁拜相任大学士军机辅臣如张庭玉左宗棠.3死后尊荣谥号文正,文忠,文端,文襄如林则徐左宗棠。于成龙谥号清端,虽彪炳了为官清为臣端,但基本排除了开疆守土辅政中枢的决定作为。所以他是尽职操守的地方官员累进封疆大吏。


一叶小舟风雨渡


于成龙,最终职位,主差-钦差两江总督,座衔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死后加太子太保,谥清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