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于成龍大人是什麼級別?有什麼依據?

手機用戶54071838763


中年入仕,廉潔奉公,封疆大吏,青史留名!

于成龍,作為跨越了明清兩代的人,既見證了明朝末年官場吏治的腐敗墮落,國內百姓生活的疾苦,同時也見證了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的迅速崛起又轟然倒下!最終在東北地區經營多年的後金政權趁機入主中原,並且經過了十幾年的戰鬥,逐步消滅了農民起義軍勢力以及內部矛盾重重的幾個南明小朝廷,最終永曆皇帝朱由榔被吳三桂勒死在昆明逼死坡。

也就在永曆皇帝被殺前一年,永曆皇帝失去了在大陸最後一塊根據地前往緬甸避難,清朝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對於全國範圍內的統治,這一年是公元1661年,44歲的于成龍接受了清朝政府的任命,前往羅城縣任知縣,從這裡開啟了二十三載宦海沉浮的生涯。

于成龍為何願意接受清朝的任命出來做官,便是他骨子裡深深地儒家思想,濟世愛民,除惡揚善。當時清朝統治者中的八旗子弟們居功自傲,並且在清朝統治者的默許下,開始了瘋狂的圈地運動,佔用大量的百姓田地,同時明末清初的十幾年戰爭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磨難,百姓本就積貧積弱,生活痛苦不堪。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心懷天下百姓的于成龍決定入仕為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並且于成龍的一生也確實做到了。

于成龍每到一處都能夠為當地做出十分卓有成效的貢獻,因此在當時于成龍的美名便在當時的社會上流傳!人們稱之為當代的包青天!此時的清朝統治者是年輕有為的康熙皇帝,在孝莊皇太后的輔助下,康熙皇帝也十分在意吏治和民生,因此這樣的一對君臣形成了莫逆之交,最終於成龍不斷地累遷至兩江總督,成為了當時的封疆大吏。是清朝最高的九位封疆大吏之一。

兩江總督管理著今天的江蘇(含上海)、安徽、江西三省,自古就是經濟繁榮,農業發達並且文化昌盛之地,因此在九位封疆大吏中兩江總督的經濟是最好的,並且地位也就是僅次於直隸總督。官秩從一品,全面管理著轄區內的軍政學商,是當朝漢臣中做的最高的官員之一(除掉吳三桂降臣不算)。

于成龍更是被康熙稱為:天下第一廉吏。追贈太子太保。


珞珈山的貓


歷史上的于成龍,官最高做到了兩江總督的位子,死後被追封為太子太保。那麼他在如今的官場,大致相當什麼職務呢?

所謂兩江總督,指的是江南、江西兩省,而江南省後來被拆分為安徽、江蘇兩省,也就是說,于成龍大人兼管江蘇、安徽、江西以及如今的上海,這三省一市。

兩江總督的位置有多重要呢?順治、康熙年間,僅僅江南一省,就貢獻了全國三成的財政收入。兩江總督這個職務的重要性,僅僅次於拱衛京師的直隸總督。《康熙王朝》裡,那個與康熙皇帝發小的魏東亭,就出任過兩江總督,而魏東亭其人,原型就是曹寅和于成龍的糅合體。

由於總督是武官,因此,兩江總督相當於如今的戰區司令,而且是東部戰區的司令員。又因為總督還要保民,所以兩江總督又相當於兼任了安徽、江蘇、江西的省委書記以及上海市委書記。這樣的地方官,又在這樣喉舌的地區,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再說說太子太保這個位子,明朝時是正二品,清朝為從一品,不過一般都是給死人的。這就相當於在去世以後,追授了一個副國級待遇以及一個一等功臣的頭銜。



青言論史


于成龍(1617年—1684年) ,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人。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45歲的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此後歷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

于成龍生前最高職位到兩江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



兩江總督,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官秩正二品。兵部尚書是六部尚書的其中之一,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大學士在康熙時期也應該屬於從一品。所以于成龍生前最高職務相當於今天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省委書記兼軍區司令,兼國防部長,政治局常委。


去世後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從一品官,但是有銜無職,一般作為一種榮譽性的官銜加給重臣近臣。相當於現在政協副主席之類職務,是副國級幹部。


安定郡潛夫


天下廉吏第一,清官第一——于成龍

于成龍簡介

于成龍 ,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清初名臣、循吏。

于成龍是清朝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清官廉吏,素有“包(拯)孝肅、海(瑞)忠介”之清譽。康熙評價其“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

為官一生

于成龍45歲入朝為官,為官23載,從七品知縣到封疆大吏,所到之處皆有政聲。于成龍無論在哪裡為官都是兩袖清風、艱苦樸素。他為人正直,為官也是如此。他不論走到哪裡都會為當地百姓辦實事,為民做主,所以凡是他為官的地方總能呈現出繁榮的景象。

由於他始終清廉自守,勤勞治事,多行善政,所以廣受百姓好評、深得士民愛戴。

清朝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每3年、武官每5年考核次,政績突出、才能優異者稱為“卓異”,他3次被舉“卓異”。

1684年,于成龍因積勞成疾病逝於兩江總督任所。于成龍做官從未攜帶過家屬,他死時,將軍、都統和屬下到他屋裡,只見竹箱中僅有一件綈袍,床邊僅有幾個裝鹽、裝豆豉佐料的器皿罷了。市民不做生意聚喪痛哭,都在家裡掛上于成龍的畫像祭祀他。

《清史稿·于成龍傳》:卒時,將軍、都統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

其病逝不久,康熙於同年南巡時,又在“延訪吏治理,博採輿論”,對各級官吏進行稽核考察的過程中,再次稱讚于成龍:“操守端嚴,始終如一”,“居官清正,實為天下廉吏第一”。

歷史記載

《清史稿·于成龍傳》: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

”,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

《清史稿·于成龍傳》:上曰:“于成龍江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後,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又諭大學士等曰:“朕博採輿評,鹹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邛芒”,每天都可以學習一點歷史知識!也懇請您對我的不足之處提出批評與指正!謝謝!


邛芒


清代漢族大臣的尊榮有三個標準,1封爵如曾國藩李鴻章封侯封伯.2入閣拜相任大學士軍機輔臣如張庭玉左宗棠.3死後尊榮諡號文正,文忠,文端,文襄如林則徐左宗棠。于成龍諡號清端,雖彪炳了為官清為臣端,但基本排除了開疆守土輔政中樞的決定作為。所以他是盡職操守的地方官員累進封疆大吏。


一葉小舟風雨渡


于成龍,最終職位,主差-欽差兩江總督,座銜為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書!死後加太子太保,諡清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