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传奇于凤至究竟有多美?在民国时期是怎样的存在?

钱包空了怎么办


当年于凤至嫁给张学良的时候,张学良一开始非常不同意这门亲事,因为张学良非常的花心,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洞房花烛夜,15岁的张学良见到了当时18岁一脸羞涩的于凤至,顿时感到这媳妇竟也是个标志的美人。于凤至还是处子,一直不敢看张学良,而张学良则说笑的喊了一声“大姐”。

没想到就是这一声大姐,使得日后张学良都是对于凤至以大姐相称,于凤至对此也并不反感。而且作为传统教育之下的女人,于凤至一直是为张学良任劳任怨,无论张学良如何在外花天酒地,于凤至都不过问,只是将家里的内内外外都一一打点的清清楚楚,是一位出了名的贤内助。

于凤至待人温和,整个大帅府的人都非常敬重这位少帅夫人,而张学良也是对其非常尊重。张学良年少时一直是花天酒地,甚至是常常把外面的女人带回家,对此于凤至从来不抱怨,只是劝诫张学良,切不可贪图女色而误了大事。得知张学良抽大烟之后,于凤至也是多次帮其戒烟。

后来张学良认识了赵四小姐,提出了要结婚,但是赵四小姐的家人认为张学良已经有家室,自己的女儿不能像封建那样去当小妾。不过赵四小姐心意已决,居然偷偷逃出家门跑到张学良家里。于凤至当时热情的接待了她,并让她给张学良当秘书,以这种方式让她陪伴在张学良左右。于凤至的美体现在识大体和善良上,是一个有古典美的女性。


小司马迁论史




上图就是民国传奇于凤至,从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出,于凤至长相标致,特别是拥有一张古典美的脸蛋,再加上自身散发出来的气场,在民国时期堪称美女级人物。

可是于凤至虽身嫁张学良,却得不到张学良的爱,最终却在美国郁郁而终,可谓悲惨。

下面给大家梳理下于凤至从辉煌到落幕的人生历程。



于凤至与张学良的婚姻是建立在传统婚姻之上的,纯粹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们认识之前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当时15岁的张学良生性顽劣,不想成家,执意反对这门亲事。张作霖大骂张学良:“正室非于凤至不可,成家后你要娶小妾啥的我不管”。

最后张学良只能接受了这段婚姻。

婚后张学良依仗家中的家财势力,经常约上其他公子哥出入烟花柳巷之地,夜不归宿是常有之事,即使到家了也是喝得烂醉如麻。

于凤至毕竟是大家闺秀出身,识大体,她不仅没有指责张学良的过错,还将张家上下家事料理得十分妥当,张作霖引以为豪。为此,张作霖还将自己的部分矿业和工厂交给于凤至管理,可见张作霖对这个儿媳妇是十分的看好。

后来张学良在酒会认识了赵四小姐,又使劲浑身解数将其追到手。于凤至对赵四小姐以姐妹相待,相敬有佳,可见其真心大度啊。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将东三省拱手让给关东军,遭到全天下的辱骂,于凤至依旧对张学良不离不弃,风雨同舟。

张学良一直被转移关押场所,于凤至还是选择留在张学良身边。直到1940年于凤至身患乳腺癌,再不治疗就会危及生命。最后在宋美龄的帮助下才去美国治疗,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远。



术后痊愈的于凤至始终等待与张学良再次相逢,可等来的却是张学良的一纸休书。在赵四小姐和她之间,张学良选择了赵四小姐。

1990年于凤至在美去世,她的命运从此画上了一个句号。临死前,她依旧对张学良念念不忘:“在我的坟墓旁边,替我掘下一个空穴,那里是留给他的……”


煮酒君


蒋介石、宋美龄与张学良、于凤至的四人合影是民国影像的一个看点,他们的四人合影包涵着当时中国最巅峰的男人风云、女人风情。

要说于凤至最好的时候在民国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宋美龄是第一夫人,于凤至次之,两人站在一起,平分秋色。

要说于凤至最好的时候究竟有多美?她古典如清荷的容貌就在那里,用现如今的词汇去形容她,几乎每一个词汇都显得俗气,不传神。

美终归是一种力量。

如果说她和宋美龄是民国数一数二的大女人的话,那单从欣赏女人的角度,也许于凤至更具女性之美,因为她是那个始终站在丈夫身后的女人,而宋美龄却是始终站在丈夫旁边的女人。

于凤至的美很纯粹,她的美只属于情感;宋美龄的美很大气,她的美不仅属于情感,还属于政治。

如果用意像的表达来描绘于凤至,也许这种说法可以算是一种——她就像一条宁静清澈的河流,始终无怨无悔地围绕那一座山在流淌,即便山倒了,但在她那里,山峰依旧存在,她依旧流淌。

这就是我眼中的于凤至,我觉得没有资格形容她,只能将她比喻成那样一条河。


关于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姻缘故事,不知被各种历史的看客演绎了多少回。

从定下婚约到进门持家到张作霖过世,这是于凤至作为张学良太太的第一个阶段。

堪称完美的大家闺秀。

起始的桥段很古老,很有那个时代传统中国人的影子。张作霖要报恩,于是和昔日的救命恩人于文斗定下儿女婚约,再一找算命先生讨个说法,此女凤命,一双儿女的姻缘是虎缘凤命!

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18岁的于凤至和15岁的张学良在未见面前似乎都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于凤至觉得高攀容易被人欺;张学良觉得老爹强迫自己娶个大三岁的媳妇,太过分。

然而,当两人见上面之后,一切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就这样,于凤至进了张家门,成了张家的儿媳妇。

婚后,张学良叫于凤至大姐,这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温暖的爱情。

作为张学良的太太,于凤至让人无话可说;作为帅府的大少奶奶,于凤至同样让人无话可说。

总之,大家闺秀该有的样子,于凤至都有。

1926年,张学良认识了赵一荻,对于凤至而言,这是一道生活的分水岭。按张作霖原先的说法,张学良在外找的女人不能进帅府,于凤至本有拒绝的砝码,但因为爱,她最终选择了包容,将产子的赵一荻接进了帅府。

从那以后,张学良顺理成章地成了两个女人的丈夫。

张作霖皇姑屯被炸身亡后,随着张学良主政东北,进而主导东北易帜,作为张学良太太,于凤至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

作为显赫的大人物,他们的私生活几乎被隐去了大半,留给世人的印象似乎只有一个,这是一个站在张学良身后,默默支持自己丈夫的女人。

她是大家闺秀,也是大女人,但却一点不强势。

但随着一场西安事变,张学良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了,于凤至自然也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三个阶段。

千里救夫,让人为之动容。

共度患难,让人为之钦佩。

在张学良被幽禁的漫长岁月里,一开始是她与赵一荻轮流照顾张学良,后来为了让赵一荻能更好地抚养她与张学良的幼子,于凤至说服赵一荻返回上海,自己留了下来。

之后的三年,从溪口到江西,再从江西到湖南,多地辗转,身心俱伤的幽禁生活最终让于凤至患上了乳腺癌。

是去看病?还是继续留下来陪伴自己深受苦难的丈夫?

张学良告诉她,走了就永远别再回来,将孩子接到身边,为张家保留骨血。

于凤至答应了,只是她没能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远的天人两隔。

远走美国前,于凤至找到了赵一荻,她要赵四回到张学良身边,这是一种嘱托,也是一种成全。

不夸张地讲,于凤至的这一走一别一托付一成全,足可以让岁月流泪。

自踏入异国他乡,独孤的于凤至迎来了她人生的第四个阶段,为了信念活着,为了救自己的丈夫奋斗。

就这样,昔日的帅府大少奶奶走进了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大厅,不可思议地是,她成功了。

然而,命运终究还是辜负了这个有情有义的女人。

1964年因感到张学良在台湾受到了屈辱,救夫心切的于凤至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很有声势的“为夫叫屈”的传媒大战,蒋介石大为不满,于是很快导演了让张学良离婚的戏码。

为了张学良能有安全的生存环境,这个每时每刻都在盼望着能和丈夫团聚的女人,最终只能被迫同意离婚。

这一刻,于凤至想必是极度痛苦的,因为她失去了最重要的名分。

无论从那个角度,这对她都不公平,因为这是她最大也是最后的欣慰。

正因为如此,于凤至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执念,她相信自己会和张学良团聚,所以她给张学良留了房子;她相信自己百年后会和张学良以夫妻的名分同葬一处,所以她给张学良留了紧邻自己的墓穴。

遗憾地是,她的执念落空了,那块寄托她最后安慰的墓穴始终空着。

一生不负却百年孤独!

命运对她曾无比幸运过,但终究还是太残忍。


黑句本


于凤至很美,外表清淡甜雅,内在温柔善良。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妻子,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在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夫妇,婚后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自身涵养赢得了大帅府一片赞誉,也让张作霖对这个儿媳妇极为重视。

外在美



上图就是于凤至本人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来于凤至生的眉清目秀,透露着一种古典美,在出身和教育的背景下,于凤至拥有着极高的涵养和气质。

于凤至不仅外边极其美丽,内在美更是整个民国夫人中的佼佼者



内在美

张学良起初非常抵制和于凤至的包办婚姻,但是在张作霖的对张学良承诺说“你如果不喜欢她,可以让她跟着你妈,你可以随意在外面找女人,我不管你。”于是张学良在和于凤至结婚后,整日在外面花天酒地。

即便如此,于凤至从未有过一丝怨言。在张家担当起了做妻子的所有责任。眼见比自己的小三岁的小老公在外面彻夜不归,自己也只是独自一人承担痛苦。



西安事变之后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囚禁,于凤至奔走求助,可谓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期间因为乳腺癌病情不断加重,于是赴美治疗。经历了数次手术,于凤至本就瘦弱的身体几乎成了皮包骨头,不过幸运的是保住了性命。

即便走过了一次鬼门关,于凤至依然对张学良苦苦牵挂。怀揣着对张学良的爱慕,于凤至开始了为两人的将来规划。



病好之后于凤至便开始了美国的打拼,在憧憬和张学良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念下,于凤至在美国的华尔街股市杀出了一片天,从此之后战果颇丰。也为张学良和子女们拼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最终于凤至却没有等到张学良来见她,在1990年病逝在了美国洛杉矶的一所豪宅之中。临终时的遗言还是把所有的财产留给张学良。



纵观于凤至一生,虽然对张学良如此痴情,但最终却没有换回张学良的一片心,但她却始终无怨无悔,最终孤独终老,令人叹惋。


我是越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于凤至算不了什么。

于凤至的父亲、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和张作霖是贫贱之交,因此为子女定下了娃娃亲。

但于凤至比张学良大3岁,相貌端正却谈不上漂亮。

张学良是个风流少帅,对这个老婆没有太多兴趣,叫她“大姐”。

张学良很喜欢搞女人,自己回忆搞得正经女人就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他的表嫂,表哥的小老婆,当时张学良才14岁。

于凤至见老公如此,敢怒不敢言。加上上面又是张作霖,更是不敢说什么。

于凤至是比较聪明的人,明白事理。她知道自己在张家无足轻重,一旦闹事肯定会被休妻。

于是,于凤至不管政治,更无视老公的乱搞,只是做好主妇的那一套,生了4个孩子。

倒是张作霖对于凤至的看法较好。老张一辈子识人,觉得儿媳妇识大体。张作霖认为:如果女子贤惠、聪明,就可以充分发挥男人的最大力量。相反,女子愚蠢、刁顽,也会大大减弱男人的力量。夫妻之间的关系犹如弓与箭,夫如箭,妻如弓,如果弓坏了,箭就无法射出去。儿子能娶到这种媳妇,真是他的福份。

随后,张学良又搞上了赵一荻。

资料这么写:

张学良遇见赵一荻时,赵一荻还是女学生,不怎么爱念书,已是交际圈的小名媛,15岁就登上了《北洋画报》封面,父亲赵庆华做过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当时,张学良的名气自然是最旺的,会英语、爱打网球,诗词歌赋、古玩鉴赏,张口就来。再是见过世面的女学生,也会沦陷到这位风月高手的怀里,爱得无法自拔。

赵庆华得知女儿和张搅在一起,很是气愤:“你最好离这个纨绔公子远一点,张家父子都是土匪,跟我们不是一路人。”

然而,张学良一病,一个电话过去,赵一荻便直奔张的身边。待赵庆华发现,为时已晚。1929年9月25号到29 号,接连5天,赵庆华在《大公报》刊登启事,将女儿赵一荻赶出了祠堂。

赵一荻没有办法,只能跑到于凤至面前下跪,希望能够给张学良做妾,许诺一辈子不会和于凤至争高低。

于凤至当然是不高兴的,但又无法不同意,随后就去了美国。

于凤至和宋美龄的关系不错,都是所谓妇女代表。

但西安事变,张学良绑架了蒋介石,还杀死了他的秘书、侄子等一大堆人。

西安事变之后,于凤至长期陪同软禁的张学良。

因为生活痛快,1940年,于凤至患上了乳腺癌。经宋美龄的安排,不得不离开张学良,去美国治病。临走前,张学良对她说:“你这一去,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帮我在美国留一条出路。你放心,你会康复的,但病好之前,千万不要回来!”

这一走,于凤至就再没有回来。

说起来,于凤至也是不错的。几十年后,张学良和赵一荻想要结婚,希望和于凤至离婚。

自然,赵一荻就违背了之前的允诺。于凤至却说,赵一荻跟了他这么多年,应该给他一个名分,随后就同意离婚。

1964年7月4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婚,于凤至在美国,孤身一人。

于凤至晚年,曾遇到一位叫孟芳琳的留学生到她家做护理。当时,蒋经国为台湾解除戒严,允许张学良出国。于凤至想,汉卿是不是也获得自由身了?于是写了一封信过去,然而收到张学良的回信只有寥寥数语:

凤至姐:

谢谢你的来信。感谢上帝,我的一切都很好。更感谢主,领导我在他里面有喜乐平安。愿上帝祝福你,愿你在他里面有恩惠平安。


也就是说,张学良拒绝来美国和于凤至团聚,而是和赵一荻去了夏威夷。

对此,孟芳琳写道:

我能感觉到她那颗充满希望的心被彻底烧毁。连续几天,她失神地坐在轮椅里,只是茫然地看着前方。

——孟芳琳《我在于凤至身边的日子》

其实,张学良对于凤至没有太多感情,因为他们的婚姻没有感情基础,之后张学良太花,感情泛滥,也没有把于凤至放在眼里。


1990年3月20日,93岁的于凤至去世,葬在洛杉矶。于凤至生前唯一的希望,是希望张学良死后两人合葬。

但2001张学良去世,他选择在夏威夷同赵一荻埋在一起。

可以说,于凤至的一生是个悲剧。

所以他曾经是中国二号人物的太太,却还不如一个普通女人幸福。


萨沙


俗话说得好,“好汉无好妻,赖汉占花枝”。也许我们老祖宗早已发现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不知道张学良何德何能,上辈子积了多少德,娶了于凤至这样的妻子。于凤至既有中国贤妻良母的优点,也有现代女性坚强自强的毅力,拥有这样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妻子,而张学良却纵横花丛,恬不知耻的自称“平生无憾事,唯一好女人”。



于凤至,字翔舟,1897年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她比张学良大三岁,是富商于文斗的女儿。1915年与张学良结婚,是张学良的原配妻子。

于凤至的美不在于外表,虽然于凤至没有倾国倾城之貌,但她却有一颗近乎完美的心。张学良和于凤至刚结婚时,张学良并不喜欢这样的包办婚姻,对于凤至也很是不满,但于凤至却用自己的宽容大度和包容去感化张学良,她也用自己的贤惠、端庄、内敛、仁义赢得了张家上下的一致称赞。



当张学良纵横花丛,拥美无数时,于凤至依然去选择宽容。她甚至默许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事情并亲自安排赵四小姐。1940年,于凤至被查出乳腺癌,被迫迁往美国做手术。病好后,于凤至为了张学良,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进入最为残酷的华尔街搏杀,凭借自身的眼光和能力,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让她这样做的唯一动力,便是张学良。


1960年,张学良在宋美龄的规劝下,信仰了基督教。张学良面临选赵四小姐还是于凤至的艰难抉择,为了成全张学良,也为了去除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杀心,深爱着张学良的于凤至,这次选择了与张学良离婚。1990年,93岁的于凤至离开人世,她向后辈交代遗言时,要求将她所有的财产都留给张学良,哪怕此时她与张学良已经离婚几十年,哪怕他们也有半个世纪未曾相见。


鸢飞九天2018


于凤至是不是很美,倒未见得,但是她的生活和经历可谓是传奇,因为与张学良在一起。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他的原配,即使张学良再后来风流成性,与很多女人发生了情感,但是她始终对张学良情深不愈,而张学良对她的这个原配身份,也始终是承认,即使后来娶了赵一荻,也没有给她赵四小姐任何的名分。可见于凤至在张学良的心目中还是非常重要的,

而于凤至至死,对张学良也是情深不愈,后来张学良被囚禁的时候,于凤至也会抛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去陪伴张学良。于凤至对张学良的风流,并不加以干涉。给他充分的自由,这也是张学良所看重的吧。

于凤至可以说做的非常的成功。从她后来在美国的华尔街股市的拼杀上可以见出,这个女人很不一般。也是非常有手段的。能够运筹帷幄的人物。


文心采露苑


民国时期,新旧交替的时期,也是易产生传奇的时期,近现代史上的传奇人物基本都出生或生长在那个时期。于凤至是其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于凤至

父亲是东北富豪于文斗,富甲一方,而于凤至出生时更是有“福禄深厚,乃是凤命”。而东北大帅张作霖虽是莽夫,但对“门当户对”这一说法还是颇为相信,因而当张作霖知道有这样一个女子,只比他儿子张学良大四岁时,张作霖亲自出马撮合成了这一对婚事。

当然除了于凤至生得漂亮,家庭富裕,命里富贵之外,张作霖也是知道于凤至是宋家三姐妹母亲的干女儿,这也是一层潜在的政治投资的联姻。

宋美龄,于凤至和宋霭龄

张学良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也是有美男子的风流劲儿,虽说于凤至也漂亮,但张学良总想搞点美男子要搞的事情,最后只是在父亲的威逼利诱下才同意了这门亲事。

于凤至嫁到张家大府,更是让张作霖一家人刮目相看,于凤至处处做的到位,即使张学良在外沾花惹草,于凤至也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即使赵四小姐已经登上了张府的大门,她依旧保持着忍让与大度,而且依旧能爱着张学良。

1940年于凤至去美国治病,这一去就是50年,后来也同张学良离了婚,除了女儿的照料之外,可谓是无依无靠。但“命里富贵”的于凤至在美国金融界也是混出了名声,赚得了钱财,谱写了新的一曲别样的“美国梦”。1990年,于凤至在美国去世,一代传奇离去。

你还知道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哪些传奇故事?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1990年3月20日,春寒料峭,细雨如丝。

萧瑟的洛杉矶比弗利山玫瑰公墓里,一行送葬的人群,环绕着逝者的墓地,依次将手中的鲜花,缓缓地放在墓碑前,寄托心中无限的哀思。

在他们的面前,静静地躺着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人,她就是号称“东北第一夫人”的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

于凤至是中国传统女人的杰出代表,集多才、贤惠、坚韧、忠贞、美貌于一身。她命运坎坷却从不低头,温良恭俭又自立自强。

(于凤至剧照)

于凤至是大名鼎鼎的富商于文斗之女,算得上名门闺秀。5岁即被父亲送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私塾老师很喜欢这个聪慧灵动、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文学艺术天赋极高,所学诗书过目不忘,诵背如流。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于凤至11岁时,在大军阀张作霖的请求下,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小她3岁的少帅张学良订立婚约,成为张学良未婚妻。

张作霖之所以对于凤至青眼有加,是因为于凤至确实是一个大美人。

爱新觉罗•溥杰就曾盛赞于凤至“长得很美”。 一张清秀的脸庞,曼妙的身材,配以一身淡紫色旗袍,在人群中鹤立鸡群,清新脱俗,犹如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花。

张作霖除了赏识于凤至的才貌,还要报答于文斗的救命之恩。

1908年,当时还徜徉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张作霖,率部下征剿郑家屯的土匪时,和在此经商的于文斗成了莫逆之交。在剿匪途中,陷入土匪重重包围的张作霖,眼看就要葬身匪手。关键时刻,于文斗和老乡吴俊升带领手下紧急驰援,把张作霖解救了出来。

嫁入张府的于凤至相夫教子,孝老爱幼,和张学良夫唱妇随,恩爱有加。

(赵一荻旧照)

但张学良生性风流,喜欢上了风月场所的交际花赵四小姐。于凤至对此不哭不闹,只是平静地对赵四小姐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不能给名分;二是不能进帅府。

赵四跪在于凤至的面前,答应了全部要求。因此,于凤至出资为赵四修建了居所。正是由于于凤至的大度与宽容,才成就了张学良和赵四的一段爱情佳话,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在贵州。正在美国陪伴子女求学的于凤至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当即向宋子文求救,希望宋子文从中斡旋。接着,她又携子女飞抵南京,求见蒋介石,但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于凤至只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干妈宋美龄的身上。但蒋介石依然不同意,坚持判处张学良有期徒刑10年,后改为长期幽禁。于凤至多方奔走,求救无门,考虑到子女的学业,只好带着子女再次返回美国。

于凤至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边要照顾年幼的子女,一边要为张学良的早日释放殚精竭虑地奔走。终于积劳成疾,于1940年被确诊为乳腺癌。

但坚强的于凤至没有放弃,她知道张学良需要她,子女更需要她。于是和赵四商量,将照顾张学良的重任托付给赵四后,她自己赴美治疗。

(张学良旧照)

在战胜病魔后,于凤至投身商界,在房地产行业和股票市场大展拳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于凤至在美国为张学良购买了别墅,并按照东北老家的风格进行装饰。希望有朝一日,能在美国和张学良颐养天年,厮守终身。

但于凤至等来的却是一纸离婚协议。

原来,张学良在去了台湾后,信奉基督教并接受了洗礼。按教规,基督教徒只能有一位夫人。台湾高层又利用这点大做文章,企图断绝张学良赴美念头。张学良迫不得已,向于凤至提出了离婚。

离婚协议书中附带了张学良为于凤至写的一首小诗:

“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

于凤至泪如雨下,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张于凤至。

而后来,她在洛杉矶比弗利山玫瑰公墓墓碑的名字也是:张于凤至。

她一生都未曾忘记自己是张学良的夫人。哪怕她的墓地旁,为张学良预留的位置,一直空空如也。

于凤至不仅外表美,她还美在人格,美在内心。

(参考资料:《我在于凤至身边的日子》)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民国历史上,有两个经历非常相似又一样传奇的女子,他们都是被丈夫离弃,被公婆重视,又一手创建了自己的商业帝国的人,其中一个是张幼仪,一个是于凤至。

(于凤至)

今天想讲的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

于凤至,1987年6月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大泉眼村,父亲是当地的大富商于文斗。她从小聪明伶俐,被父亲寄予厚望,五岁入私塾,十六岁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张家与于家是世交,于文斗曾经救过张作霖。张作霖早就听说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因而下定决心让儿子与其结为秦晋之好,将来必定大吉大利,大富大贵。于是在于十一岁那年,双方父母商定,为二人定下了这门亲事。

(于凤至)

天生花花公子的张学良一开始并不满意这门“父母之命”定下的婚事,于是张作霖他对他说:“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以后若想纳妾,我可以不管。”

就这样,张学良并不太乐意地接受了这门婚事。由于于凤至大他三岁,婚后他称于为大姐。

从小良好的家教培养了于凤至博越有才、彬彬有礼、豁达大度、办事有方、识大体顾大局的品性。在张家小一辈的子女里,她是最受张作霖重视的儿媳妇,家里后来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她处理。她上对长辈恭敬有礼,体贴热心;下对仆人平易近人,宽厚温和。在她的一手操持下,张家的事务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张学良于凤至)

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于凤至对张学良来说,即使妻子,又是大姐。作为大姐,张学良有难题都会向她倾诉,并寻求建议;作为妻子,她对张学良的日常起居无微不至,照顾有家。她不是不知道张学良不忠,然而却宽宏大度,不加计较。

赵四小姐跟张学良的私情她心知肚明。赵四16岁未婚先孕,在张学良准备的外宅生下孩子。张作霖袒护于,不让她进门时是于凤至带着钱财、补品、奶粉和衣服去探望她,并把她接回大帅府的。这份大度和睿智,是一般女人做不到的。

(赵四小姐)

36岁那年,张学良被蒋介石幽禁,从此她跟随张学良颠沛流离,却从未放弃。

1940年,她查出患有乳腺癌,病情不容乐观,在宋美龄的帮助下,她远赴美国治疗。

只是这一走,谁也没有想到她与挚爱张学良竟是永诀。

在美国,为了不至于张家坐吃山空,于凤至一边治疗,一边投资地产、股票,也许是遗传父亲血液里的高超的经商天赋,加上自己过人的胸怀和胆识,她在大起大落的股市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很快,于凤至变成为了叱咤华尔街的风云华裔女商。她赚的钱也没有为自己留下,全部用来补贴张家,抚养张学良的几个儿女。

(于凤至墓)

在美国,她还不忘奔走相告,为张学良早日解除幽禁努力。美国媒体曾经引起注意,并争相报道过,然而这件事被远在台湾的蒋介石知道了后,倍感压力的他非常生气和愤怒,他下令逼迫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考虑到张学良的安全,1964年,于凤至与张学良签署了离婚协议。

1990年,于凤至去世之前,曾经让儿女在她的墓穴旁边留了一个位置给张学良。3月,她在睡梦中溘然长逝,赴美之后的余生里再也没有见过张学良。

遗憾的是,张学良去世后,与赵四小姐葬在了一起,并没有同她合葬。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