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江必守淮,为什么东吴没有淮南,曹魏还是灭不了?

自立124


长江—是流经大半个中/国的世界第三长河,中/国人自古沿江造就了无数大小的城市乡村。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逐步南移,长江沿线特别是江南地区更是成为世所瞩目的财赋重镇。

历史上,因为天堑浩荡,长江成了很多割据势力天然的“马奇诺防线”,引得古往今来南渡的小朝廷和偏安本地的割据政/权费尽心机想要以长江为限分割南北。比如,三国。

长江虽然险峻,但是如果直接守长江的话,那就没有军事缓冲地带了。长江很宽,但长江太长,不可能每个点都能布重兵防守,所以,一旦发生战争,长江总会被突破。

而守淮就不同了,——古代河流的宽度是很重要的,淮河宽度在500-1000米左右,两岸还布满大量湖泊,这会对入侵者会造成很大的阻碍。

退一步说,就算淮河突破了,淮河和长江之间还有个东西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布满河港湖汊,北方骑兵不适水战,而且北兵深入南方,后勤供给困难,所以难以继续向南侵入。

历史上,一般守淮的朝代寿命比较长,比如南宋,守淮,寿命152年。

直接守长江的朝代就短寿,比如南朝陈,仅32年。

而且,古代真正的战略,不仅要守江、守淮,还要拥有荆州之地。

如果没有控制荆襄,那江淮旦夕可破。偏安江东,最起码要坐拥荆襄、两淮,否则根本守不住。

坐拥荆襄、两淮,退可守江南半壁,进可攻略河洛徐泗。而且荆襄两淮向来拥有锐兵劲卒,南宋数次北伐中原,靠的就是荆襄、两淮作为后盾。

朱元璋北伐成功,靠的也是淮西精锐。

没有荆襄的江南割据势力,如南陈、南唐、太平天国,根本没有形成真正的割据力量。

守江、守淮,拥有荆州之地,如果加上川蜀、汉中,那才是完美的割据局面。

东晋齐梁南宋,就是靠着这条完美的防线和北方争霸数百年。

刘宋甚至占据青徐之地,是历史上南方割据政/权中唯一强过北方的政/权。

荆襄两淮,在当时刘裕手中是前进的基地,但是大多时候,荆襄两淮不过是南方政/权的保命防线。

三国时期,曹操一直没有控制住荆州,所以,也就没有真正对孙权势力造成威胁。

守卫长江必须要先防守淮河流域,因为守卫长江的直接目的是保住长江中下游的武汉、上海、杭州、南京等重要城市,而淮河流域是这些城市的门户,如果淮河流域丢掉了,那么这些城市将会无险可守。

而且淮河流域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如果丢掉了也是一件极为可惜的事情。

因此,如果淮河流域被来自北方的势力夺取了,而这个势力又想向江南进军,那么南方的势力一般来说就只有招架之功,甚至会随着长江防线被突破而迅速崩溃。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隋文帝灭亡陈朝、宋太祖统一中/国、元朝灭亡南宋等等。

看似天险的长江,实则处处都是漏洞,所以欲借长江从北平南的真正英雄们,大都不太看重长江天堑的作用,正如《三国演义》中荀彧为曹丞相划策所云:“先灭袁绍,后灭刘备,江汉可一扫而平矣”。

灭孙权,必须先灭刘备。


王俊杰猛


守江必守淮是对的,问题是曹魏身处三国鼎立以及司马篡权这个偌大的背景里,极大的牵制了曹魏的精力和资源,无法一举过江,消灭孙权。也正是因为如此,三国才能鼎立了那么多年,保持着微妙的制衡。当然,曹魏的实力毕竟是强大了的,在和孙权的淮南之争的博弈中,其实是占据着上风,根据就是曹魏一直控制着淮南的两个重镇,寿春和合肥,导致孙权在江北防务的缓冲地带,严重不足,更别提北伐了。



孙权偷袭了荆州后,就拥有了整个长江流域,但是要长治久安,就需要在江北陆地上拥有更多的缓冲地带。好在孙权拥有半个江夏郡,半个庐江郡,东线拥有广陵,曲阿等地,唯一的麻烦就是中路的淮南一带了。所以,孙权几次攻打合肥而不得,无奈听从吕蒙的建议修筑了濡须坞。濡须坞的建立对东吴防务的意义是很大了,遏制了曹魏可以直接从合肥旧城出长江的战略便利。所以,曹操在213年南征东吴,攻濡须坞时,都赞叹孙权。还有一个攻打濡须是发生在,曹丕三路大军攻打东吴时,濡须是作为中路军曹仁的主要目标,结果被孙桓打败,进而影响到了东路军曹休的撤军。而当时,曹休一度攻下徐陵(京口),对东吴的威胁最大。



曹魏的东路军之所以威胁最大,就是因为寿春,寿春是战略基地,向西可策应合肥城,还控制着南征的水路通道,向南可以辐射着居巢,历阳等通向横江渡口的通道。所以,即使孙权拿下合肥,也不能无视寿春而北伐。所以,曹丕三路大军攻打东吴,曹休,臧霸直接兵出长江,随后攻入东吴的腹地镇江(东吴别称为徐陵,西晋改京口)。但是,因为中路军在濡须坞的失败,只好撤军了。曹魏如此优势的情况下,依然不能灭了东吴的原因,除了孙权善于防守之外,曹魏对东吴的军事往往受到蜀汉和其他因素的制衡。比如,曹操在217年拿下东吴居巢时,就因为刘备攻打汉中,只好留下夏侯惇,张辽守城,自己就去对付刘备了。夷陵之战后,蜀汉和东吴更是在双方攻守上都进行密切合作,曹魏无法集中精力,这就是三国鼎立的基础呀。

(淮南第三叛)

到了曹魏的实力更加强大,大步甩开蜀汉和东吴之时,由于司马家族掌握曹魏大权,引发了内部矛盾,导致了“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具体过程,笔者写过很多了,这里不啰嗦。总之,这三次叛乱中,东吴深度参与了后二次,即使如此,还是被强大的司马家族给平定了,东吴反倒损兵折将。显然,淮南三叛已经影响不了三国一统的大局,不过也让被司马家族控制的曹魏,没有精力和条件主动消灭东吴,所以,这也是曹魏得淮却没有灭东吴的重要因素之一。淮南三叛后不久,司马昭就开始策划消灭蜀汉,先让东吴失去这个盟友,跨过长江天堑的日子就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