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和淮河有什麼區別?為何能成為南北方的分界線?

用戶6220013304


秦嶺淮河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氣候的影響造成了秦淮南北民俗民風的迥然不同,也讓“秦淮”成為南方北方的分界線

中國自古就有南北之分,但在古代對於南方北方的分界線認定並不明確。以秦嶺淮河為南北界線是直到近代才提出來的。

1908年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最先提出“中國南北以秦嶺淮河為界”的概念,這個劃分的依據是“秦淮”南北氣候和降水的不同。

這個定義很快被中國地理學界所接受,此後秦嶺淮河以北是北方,以南就是南方了。

(中國四大地理分區

氣候和地理環境是影響一個地區文化的決定性因素。中國東部的氣候以“秦淮”為界的,北邊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邊就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北在降水和冬季氣溫是都有著巨大差別,也進而導致了南北之間生活習慣的巨大不同。比如南方緯度較低,全年光照比較充足,而且多雨水,所以主食以稻米為主,水稻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

而北方氣候較為乾旱,降水相比南方也要少很多,所以主食一般以耐寒小麥為主。雖然東北也種水稻,但因為東北緯度較高,大米也只是一年一熟。

(華北平原)

除了氣候相差巨大以外,“秦淮”南北的地形也是迥然不同。

秦嶺淮河以北是遼闊的華北平原,古代稱之為中原,是漢族人的發源地。這裡平原遼闊,便於耕作。但也正由於是大平原,所以防禦起來也比較困難。一旦北方遊牧民族突破了長城防線,華北除了黃河幾乎無險可守,而到了冬天黃河一結冰就更守不住了。

南方的地形恰恰相反,多丘陵和山地,並且河流眾多便於防守。以至於古代中原淪陷後,大量的漢人都選擇南遷避難。

(北方平原面積廣大)

不過也正是因為山川交錯,從而導致南方內部之間的民俗和方言相差巨大。

在北方各省之間的交流是問題不大的。比如山東人是基本上能聽懂河南人說話的,也能大體明白山陝西人說的是啥意思 。

但是南方省與省之間的方言相差就很大了,甚至有些省份內部的方言都無法溝通。

氣候和地形的南北不同,是秦淮作為南北分界線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覺得秦嶺淮河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標識,就是在冬天的時候“秦淮”以北是有暖氣的。

(冬季的北京故宮,白雪皚皚,北方的冬天確實很冷,但屋內是真暖和)


千佛山車神


秦嶺淮河的區別,秦嶺是東西向的山脈,淮河是基本與秦嶺東西向平行的河流,秦嶺淮河共同的東西向平行線,構成了中國地理上的南北方分界線。

秦嶺淮河線,是一箇中國南北方分界線的概念,為什麼呢?

從地理、氣候、農業生產上來看:

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線;

雨季長短分界線;

溼潤半溼潤區分界線;

一月0度等溫分界線;


暖溫帶、亞熱帶分界線;

農業生產南水田、北旱田分界線;

南主產水稻、北主產小麥分界線;

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生大豆分界線;

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分界線;

作物熟制南年二——三熟、北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綜上所述,秦嶺淮河所以成為中國南北方分界線。

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制定《農業發展綱要》既以長江、秦嶺淮河、黃河為三個農業生產分界線,秦嶺淮河是其中的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