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歷史上也是湧現出了許多的封建王朝,每一個王朝的更迭交替都必將發生一系列的鬥爭。而只要有戰爭就會有犧牲,所以一有戰爭便會給全國各地的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常言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如果沒有一個穩固的關係是不會維持很長時間的。三國是一個亂世,亂世自然就會有亂世的道理。既然可以稱作為亂世,三國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變得非常的複雜。人與人之間也就沒有了絕對的信任,有的只是靠利益連結在一起。所以也就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三國末期也確實是非常的精彩,湧現出了許多的人,發生過許多的事。當時但凡是自己有點實力的都想要成為一方諸侯,去分天下這一杯羹。所以在,三國的早期也是有許多的小國家在四處交戰,逐漸成長為大國。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而劉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劉備本來只是一介布衣,後來也是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博大的胸襟成為了一代帝王。總而言之,能走到最後的都是了不得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實每一個人的起點也差不多,不過在這亂世之中,也有本來是起點非常高的,但是卻沒有存在太長的時間,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深究其中的原因也是令人難過。也是有一些諸侯的結局非常的悽慘,做出的一些事也是令人忍俊不禁。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冀州牧韓馥當時是跟著董卓混的,後來因為群雄並起,各方諸侯都來討伐董卓,韓馥也就自然而然的隨著大流,跟著大軍也一起討伐起來董卓。他當時還與袁紹有著一樣的想法,都想立劉虞為皇帝,本來以為他最後可以與袁紹交好,可是最後韓馥的下場也是非常的慘。因為韓馥所處的冀州地區不僅兵強馬壯,而且糧草也非常的充足,是一個值佔領的城池。後來袁紹便跟韓馥說,我想要你的冀州你願意嗎,韓馥當時就被嚇得就不得了了。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後來韓馥也是抵不過袁紹的強大,便敗給了袁紹,投靠到了袁紹的部下張邈。後來也是因為多疑,總以為張邈和袁紹談話的時候就是想要殺掉自己,便在有一天自殺在了廁所中。其實如果韓馥好好發展自己的勢力,日後也絕對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可惜因為韓馥的性格原因,不得不遺憾的結束了他的一生。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劉焉這個人也是非常的有膽識,因為他有著漢朝皇室的血脈所以朝廷就分給了他一箇中郎的官職。他這個人是不會安於現狀的,他早就看不慣當時的益州刺史了。因為益州刺史的不作為,只會幹一些老百姓怨聲載道的事情,整體也就沉迷於酒色之中。劉焉就給上邊說,不行的話,益州交給他管理吧。因為劉焉身份地位的關係,朝廷也是毫不猶豫的把益州封給了劉焉,封劉焉為益州牧,拜為陽城侯。之後,當時的益州刺史也是被到處興兵作亂的黃巾軍給幹掉了,劉焉也是順利的帶著軍隊進駐了益州之中。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而因為當時勢力比較大的一位軍閥張魯把漢中一地的交通全給壟斷了,益州之地也受到了影響。從此益州與中央失去了聯繫,也是逐漸變得非常的獨立。而劉焉暫時脫離了中央的管理,也是大肆的整治益州的一切落後之處。益州一時間也是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之後,劉焉的野心也是越來越大,甚至還想內外勾通去攻打長安城,但是出現了疏漏,密謀也是以失敗告終。劉焉不僅城池中的府邸被別人給燒了,而且他在朝中接應他的兩個兒子也是被處死。劉焉也是沒了老窩,逃到了了成都。這一下子也給劉焉軍團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劉焉也是氣的不行,後來氣大傷身之前的疾病也是被引發了出來,劉焉也是因病發而亡。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家族背景深厚的袁紹本來是有非常大的優勢,可是家裡邊給他的一手好牌也是被他打的稀爛。袁家也是四代之間有五個人都做到了三公的地步,袁紹也是到達了那個地步。之後群雄聯合起來共同對抗董卓,袁紹也是因為極強的家族背景被推薦為聯合軍的領軍人物。後來袁紹的勢力也是逐漸的強大起來,後來也是逐漸的統一了河北地區。本來袁紹是最有資格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可是對於這件事情他一直在猶豫。後來他的想法也是被曹操付諸了行動,而袁紹便錯過了一個如此好的機會。後來在官渡之戰中,袁紹也是慘敗給了曹操,元氣大傷。後來袁紹也是死在了疾病之中,不過平時袁紹對待百姓還是非常不錯的。所以河北地區的百姓們都是非常的難過。後來曹操的勢力也是被三個兒子給分散了,之後也是被曹操給一個一個的剷除。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下面這個人,他剛開始的勢力比之袁紹還要強大,不過最後也是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他就是袁紹的弟弟袁術,與袁紹同父異母。不過因為母親的原因,袁術在袁家的身份地位可比袁紹要高上許多。並且論能力來說,袁術的能力也不遑多讓。當時董卓當政期間也是對袁術非常的器重,不過後來袁術感覺跟著董卓是難成大事的,便離開了京城那個是非之地。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在外邊也是廣招賢士為己用,袁氏一族的大部分都投靠到了他的麾下。對比之下,袁紹無論時在袁氏一族中的威望還是外界的都不太如袁術。說明袁術要比袁紹稍微優秀那麼幾分,還兩兄弟關係不是太好,甚至是還有些不合,二人之間也是多有摩擦。否則,兩兄弟聯起手來,天下哪還有曹孫劉的事了。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雖然袁術這個人也是非常的優秀,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有時候你小時候比較優秀善良,長大後可能就會變得有些不堪,人都是在變化的。後來袁術也是漸漸的打起了自己的基礎,並且也是結交了許多的好朋友。比如孫堅和呂布等人。不過後來的他也是變得越來越不像樣子。有歷史文獻資料記載,當時的袁術逐漸變得荒淫無度,並且為了錢強徵地方的稅收,百姓們都是有苦不敢說。對比之下,袁紹這一點做的就比他好,袁紹去世之後,河北地區的百姓可都是非常的傷心難過。而袁術所轄之地的百姓,可能巴不得袁術快點去死。袁術這時候已經偏離了稱霸的正規。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其他的人都在忙著發展自己的勢力,老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想要主宰天下,就得想讓天下之人認同你。袁術當時統治的手段也是給他後來滅亡埋下了禍患的種子。並且當時的各路諸侯,都是在尋求合作。袁術卻仗著自己擁有強大的實力,不屑與其他人為伍。更甚的是,他連自己隔壁的哥哥袁紹都不待見,他們倆的關係也是非常的惡劣。袁術還與自己的另一個鄰居劉表關係更加的惡劣,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袁術竟然與距離他非常遠的公孫瓚是好朋友。這樣看來,袁術將自己周圍的關係全給弄崩,卻和一個遠在天邊的公孫瓚交好,實在是令人不解。

三國最笨的一位諸侯,遠比曹操袁紹強大,但是最後卻敗得一塌糊

當時各路諸侯都打著各種名號來起兵,不過正統的都是為了興復漢室之類的。唯獨袁術一個人這樣說:現如今劉家的勢力已經不行了,我身邊有很多人在幫助我,並且我的身份地位也完全夠格,天下應該都歸順於我。這句話也是表明出了他想稱帝的念頭。然後說幹就幹,袁術就想要即刻登上帝王的寶座。但是他身邊所有的大臣都認為不應該這麼早,應該等待最好的時機。可是袁術這個人等不了了,想幹什麼就一定抓緊時間幹。

做出這樣的事情之後,與他交好的各路諸侯也是紛紛倒戈,曹操也帶著大軍過來了,一場惡戰之後,袁術抵不過便兵敗而逃。之後也是準備去投靠自己的好哥哥袁紹,可惜的是死在了半路之上。袁術隨著時間在改變,不過也是越變越差令人實在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