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丧葬礼,是人生最后的一段人生礼节。只不过,和出生礼、冠礼、昏礼

等人生礼仪不同的是,死者已经不能亲身体验或履行礼仪了,只能由他(她)的家人亲友来履行。自原始社会时起,人们或许就逐渐萌生了人死后有魂灵的观念。在此观念的支配下,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草草地处理亲友们的后事,而是在“事死如事生”观念支配下,构建了日渐繁缛的丧葬礼仪。

在繁缛的丧葬礼仪中,丧服是亲友们对死者的去世表示悲伤和悼念的体现。周代丧礼中,亲友们要依据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穿戴不同等级的丧服。因丧服共有五种等级,故谓之“五服”。这种丧服礼仪,自周代至清代,传承不改。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丧服等级差异上,也体现在守丧时间(丧期)的长短,及守丧期间,守丧者在饮食、居住、言语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等方面。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不过,我们今天拍摄的古代影视剧中,或在现实生活中的丧葬礼仪,往往采取简单的处理方式,仅用“披麻戴孝”来加以体现,“五服”的形式与内容,基本丧失殆尽。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某篇微博中号称“电视剧中比较正宗的披麻戴孝”剧照

一些在网络上热传和被频繁征引的“五服”图片,也有不准确的地方。今天,咱们就来仔细地跟大家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是五服。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一、斩衰(cuī)

斩衰(cuī),不是斩哀。这是亲人们为死者穿戴的最重的一种丧服。穿戴此丧服者,与死者血缘关系最亲近:包括儿子、未出嫁的女儿为父亲;承重(将来接任家/族长身份)的嫡孙为祖父;父亲为嫡长子;妻、妾为丈夫;臣为君穿戴斩衰。穿戴这种丧服的人,持丧杖,服丧时间为三年(实为27个月)。

斩衰服用极粗糙稀疏的生麻布制成。这种丧服的密度是三升(一升为八十缕),即在幅宽二尺二寸的布面上,用二百四十根经纱。制作时,将麻布斩断,不缉边,故意让断处的线头外露,故称之为“斩”。以此来表明穿戴这种丧服的人内心极度悲痛,无意于服装的修饰。另外,还要在上衣胸前加一块长六寸、宽四寸的麻布,这片麻布被称为“衰”。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除服(衣裳)外,还有与之相配的冠、履。历代的斩衰冠有所不同: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除斩衰服外,服丧者还要在头上、腰上绑扎用麻制成的麻绳带,分别谓之首绖、腰绖。历代也多有差异: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穿用粗劣的草编织的草鞋,不修剪、修饰缘边,谓之“菅(jiān)履”。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孝子手持竹棍,谓之苴(jū 雌麻)杖。为何要持杖?古人解释说,孝子因为至亲之人逝世,悲痛至极,加之办理丧事期间,事务繁忙,守丧期间生活水平恶劣,所以一般会体质羸弱多病,需要依靠拐杖支持,才能行走。不过,妇人、小孩不需用杖。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二、齐衰

齐衰,百度汉语读为“qí shuāi”,这是错误的。正确读音是“zī cuī”。

这种丧服用较斩衰稍细密一些的四升粗麻布制成,与斩衰服不同的是,这种丧服的毛边要加以缝纫修理,使之略显整齐。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穿戴这种丧服的人,要佩扎牡麻(大麻的雄株。又称枲xǐ麻。大麻雌雄异株,雄株不结子,故称)制成的首绖、腰绖。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孝子手持用桐木制成的削杖。削杖表面上没有节,象征家无二尊,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父亲。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扎布带、穿疏屦,即粗制的麻鞋或草鞋。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根据亲疏关系,齐衰丧服又分为如下四种:

①齐衰三年:若父已去世,子女为母亲;为继母;母亲为嫡长子。穿戴这种丧服的人,持丧杖,丧期为三年。

②齐衰杖期:若父亲仍在世,子女为去世的母亲,丈夫为妻子。持丧杖,丧期一年。

③齐衰不杖期:男子为伯父、伯母、叔叔、婶子,为兄弟,已经出嫁的女子为父母,孙子、孙女为祖父母。不持丧杖,丧期一年。

④齐衰三月:曾孙、曾孙女为曾祖父、曾祖母。丧期三个月。

三、大功

这种丧服是使用经过锻治的微白色的熟麻布制作而成,其密度为八至九升。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穿戴这种丧服的人,要佩扎牡麻制成的首绖、腰绖。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扎布带,穿绳履。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大功服适用于为从父兄弟(即堂兄弟),已出嫁的姑母、姊妹、女儿,未出嫁的从父姊妹(即堂姊妹),孙女,除嫡长孙以外的其他诸孙,嫡长子之妻,已经出嫁的女子为兄弟和兄弟之子(侄子),女子为伯父、伯母、叔叔、婶子、姑母、姊妹,妻子为丈夫的祖父母、伯父、伯母、叔叔、婶子和丈夫的兄弟的已经出嫁的女儿,出嗣之子为同父兄弟和未出嫁的姊妹。丧期九个月。

四、小功

这种丧服的密度为十升至十一升。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穿戴这种丧服的人,还要穿戴用经过洗涤的较白的麻制成的绖、带,穿平常穿的鞋子即可,不过,若鞋鼻上有饰品,应该去掉。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它适用于男子为从祖父母(即父亲的伯叔父母),堂伯叔父母(即父亲的堂兄弟),已经出嫁的从父姊妹,未出嫁的从祖姑姊妹,外祖父母,从母(姨),妻子为丈夫的姑母、姊妹和妯娌,出嗣之子为同父已出嫁的姊妹。服丧时间为五个月。

五、缌麻

这是最轻,也是质地、做工最精致的一种丧服。

现代影视中的“披麻戴孝”,符合古代“五服”丧服礼制吗?

​穿戴这种丧服的人,与死者的血缘关系最疏远。它适用于男子为族曾祖父母、族伯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为已嫁之从祖姑与从祖姊妹,外祖父母为外孙,以及婿与岳父母、甥与舅、表兄弟之间相互为服。丧期均为三个月。

参考文献

1.(春秋战国)佚名撰、(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阮元校刻:《仪礼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西汉)戴圣编纂、(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疏、(清)阮元校刻:《礼记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3. 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4. 杨天宇:《仪礼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5.丁鼎:《〈仪礼·丧服〉考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6.丁凌华:《中国丧服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