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心校在乡村基础教育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犀利鸟


“镇中心小学”相信对于很多在农村长大的同学来说都不会陌生,基本上我国的每一个镇级单位都会设置这样一个教学单位,而且一般镇中心学校都是集中当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可是你要是以为“镇中心学校”只是单纯的教学单位,那你就错了。镇中心学校除了是一个教学单位外,他还有行使着对当地所有村小学的管理权和指导权。这两项权利也是镇中心校对基层教育发挥作用的基本依据。


我国在2001年以来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基层教育管理制度,将乡村中小学的管理权集中在县级单位,乡镇政府不再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也就是撤销了原先的“镇教委办”。所在地镇长需要对当地的乡村教育工作付直接责任,并接受县级行政部门的领导。而这时原先的镇中心校被赋予管理农村中小学的权限,直接从原先的一所学校上升为具有管理权利的教学单位。


实行以镇中心校作为基层中小学的管理机构这样的制度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保证了基层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让农民身上的学费负担得到减负,让基层教育能够有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方向。同时在权利和责任划归方面也更加的集中,对乡镇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也更加的高效.重要的是取消镇教委办,让镇中心校直接管理能够有效的减轻政府机关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干扰。

以上就是乡镇中心校在拥有对农村学校的管理和指导权发挥的主要作用。但是镇中心校在实际运用中也衍生出很多的弊端,主要原因是中心校高度掌管着对基层学校的管理权、财政分发权和人事安排权,是一个对基础教育高度集权的机构,可以说是一个“乡教育局”了,所以也容易出现对基层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弊端


下面列举三点镇中心校在实际情况中的矛盾

NO.1 乡镇中心校的职能和权责比较模糊

首先是村小学 - 镇中心校 - 县级教育局这三者之间关系不是很顺畅,在这样的程序中相当于县教育局对村小学是行驶间接的领导权,中间间隔了一个镇中心校,容易让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不能够全面清晰的反馈给县教育局,同时也对县教育局掌握基层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利

再者镇中心校根据它的权利和职责看,应该是相当于县教育局的派出管理机构,行使着县教育局对基层学校的管理权,作为一个政府管理机构应该是需要进行政务公开的但是实际上镇中心校并没有进行政务公开,所以也就缺乏社会的监督,容易滋生虚报数额,克扣经费等现象

NO.2 镇中心校可能会让程序更加复杂

我国的教育资源和经费的下调路线主要是 国家教育部 - 各省教育厅 -市教育局 -县教育局 -镇中心校这五道程序,我觉得完全可以让县教育局直接下调资金给基层学校,从而省略掉镇中心校这个程序,而且增加镇中心校在其中也容易克扣基层经费的现象。

还有就是大家也知道,一般乡镇不会只有小学,还会有中学那么根据乡管小学,县管中学的原则,公办乡镇中学的教育经费和资源应该由县教育局直接进行调拨,但是根据上面的程序,可以知道乡镇中学的经费也是需要经过镇中心校之手的。而镇中心校校长和中学校长在编制上是属于同一层次的,都是属于股级干部,两者的人事任免权也都是划归县教育局。而镇中心校又经常扣除办公经费,拖延或者减少乡镇中学的经费,导致镇中心校校长和中学校长经常出现矛盾,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普通学生。

NO.3 乡镇中心校占用大量编制

乡镇中心校本身属于一个管理机构,但是行政班子确是非常庞大,占用很多的教师编制。以湖南隆回县某乡为例,整体教师人数不到70人,但是镇中心校管理人员就已经8人,加上各村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书记等不上课占编人数可以达到20多人,严重占用编制。这样一种占编情况无疑会让原本就编制稀缺的基层学校变得更加发展渺茫。大家也知道编制对于一位教师的重要性,如果基层学校不能提供编制是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师的


因为镇中心校的特殊地位,让很多基层学校“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镇中心校的设立确实是在对农村学校的管理上更加的高效,减少乡政府对基层学校的干扰。但是它的代价是对基层学校教育资源的部分占用,这样会导致基层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和优秀教师的出走,造成农村教育进一步空虚。

但是即便如此,镇中心学校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毕竟县教育局离各乡各镇比较远,需要一个像镇中心学校这样的机构处理基层学校的事务(它更加的贴近实地),只是我个人觉得应该将镇中心校压缩下,同时削减它的部分职权,适当的将财政调度直接下放给基层学校,避免由于镇中心学校因为集权而产生集财现象,最终造成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感谢你在无数篇回答中阅读到这篇回答,可能是处于一种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识即是一种缘分,祝你每天拥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骨子里的谦卑


乡镇中心校在乡村基础教育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四个字:承上启下。

乡镇中心校在我们福建莆田这边的乡下又叫中心小学,或者叫学区,它相当于县区教育局的“代言机构”。乡镇中心校采用校长责任制,举个例子,我们乡镇原本有19个小学,那么乡镇中心校的校长就是管理这19个学校校长的“董事长”,也是我们镇四百多名教师的“老板”。无论是我们乡镇的小学、中学还是我们镇的各所幼儿园,全部归乡镇中心校管理。

乡镇中心校的领导机构一般是这样的:一个中心校校长,两三个副校长,一个党支书,还有一名办公室主任,一名工会主席,一名工会副主席,各个学科教研员各一名,财务管理人员一名,再加上杂七杂八的办事员七八个。

这些领导班子没有任课,一年到头相对来说是非常轻松的:期初的时候,这些人迈着四方步来到各所学校检查期初工作,然后看心情对基层学校负责人指出不足及整改意见,至于是否要跟踪该基层小学校长有没有整改落实到位,这同样要视情况而定:学校整体实力不错的,找个时间再督促一番;而对于那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学校,还是“顺其自然”吧!

期末的时候,乡镇中心校的领导班子也会刷一刷存在感,全体出动一次,进行期末常规查评和期末安全、德育等方面的检查工作。如何检查,检查细不细致,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比较负责任的工作人员在查评时速度比较慢:该校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有没有按照规范批改?批改次数够不够?错题有没有订正?……这些方面,语文、数学的教研员一般都检查得比较认真,而其他陪同人员因为业务不是那么熟,所以这些“闲杂人等”在检查基层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的时候往往走马观花,他们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当然,每个学年的第二个学期,乡镇中心校都会举行一次以镇为单位的期末考试,这种考试在我们这边叫“年段过关考试”。“年段过关考试”的意义可重大了:这场考试直接决定教师一年来的教学业绩、师德评定、绩效工资等方面等级。可以说,这场考试和乡村教师的名利是息息相关的。相对而言,这样的考试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但也不排除一些为了名利而徇私舞弊的老师——这些老师为了让自己的考核分多一些,为了多领一些绩效工资,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有的教学生如何作弊,有的抓住没出去监考的机会留校“发挥作用”。对于这种奇葩的老师,乡镇中心校领导班子往往会对其“露头就打”,狠刹歪风邪气。

同时,乡镇中心校还对基层各所学校的财物管理起到一定的监管、审核作用。说简单一点,就是乡镇中心校管理着各所基层校的“钱袋子”:一个学校买了什么东西需要报销、做了哪项工程需要消费,都要经过乡镇中心校这一关。上头要拨款给各所基层学校,也要经过乡镇中心校的许可和支配才行。当然,生源经费和教师绩效工资这两块“大蛋糕”,也归乡镇中心校管理。

总而言之,乡镇中心校这个机构所有人员的分工不同,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也就不一样。在乡镇中心校的整个机构中,最艰难的就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学科的教研员,他们堪称任重道远,期末检查常规工作、第二学期负责年段过关工作,这些教研员堪称“火车头”,真正做到凭才华和汗水领工资。

而办公室主任也是一种比较悲催的苦差事——一般情况下,办公室主任是一个乡镇中心校当中文笔最好的存在,该主任是乡镇中心校一把手的“左膀右臂”,当乡镇中心校中的其他人解决不了的“硬骨头”问题,只有经过办公室主任之手才能迎刃而解。至于其他杂七杂八的工作人员,一般都过着“一份报纸一杯茶”的日子,羡煞一线教师。

我们镇的乡镇中心校还不错,你们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谢谢。


微雨润苗


乡镇中心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传达县教育局文件。基本上是原文下发,然后要求下属各学校按照文件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写好过程报道,要有图片,还有总结,一式两份交中心校存档。

二,给教师排队。这是中心校最重要的工作。每次考试结束以后,会根据学生成绩,按科目,班级,学校,多层次给教师校长排队。

三,调动教师。每年暑期,就会按照上一年出台的政策,参考教师的成绩排队,来调动教师。

四,给下属各学校报账。各学校经费开支以后,需要经过中心校统计上报教育局出账。

五,检查各学校的教学常规,组织教研组活动。每到这个时候,各科教师就会东奔西跑,讲课,听课,评课,说课,忙个不亦乐乎。

中心校一般小的也8--10人,大的10--15人,一般不代课,年报时都要把每一个人分到各个下属学校,真不知道一个中心校到底规定是几个人的编制。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乡镇中心学校原来叫“教育组”或“教育站”,主要管理辖区内初中和小,之所以题主问这个问题,有质疑中心学校存在的必要性的味道。

的确,2002年左右撤并中心学校的举动,将“教育组”改名为“中心学校”,意思就是撤并教育组,以节省人力,精兵简政。当时的规定是不能单独设立机构,不能单独开伙,原教育组成员还要在学校带课。



但是,规定出台后,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机构没真的撤,人员也没真的回到学校,之后当上级要求放松后,中心学校和以往教育组没有任何区别。

中心学校之所以撤不掉有以下原因。

1、每个乡镇学生一般好几千,学校好多所,教师几百个,的确有好多事务要做。一个中心学校管的人数丝毫不亚于一些小的局级单位,尽管行政级别不高,但事务不少。

2、中心学校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教育局科室部门20多个,每一个科室都有任务要落实,而落实任务需要通过中心学校来进行,基层学校太多不可能直接布置。因而需要人手对接,一般一个中心学校成员要对接几个科室的工作,事务也比较多。

3、现在的事务越来越多,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党建、教育教学、各种活动和竞赛、安全工作、财务管理、校园基建、资助金发放、精准扶贫、各类检查评比、工会活动、教师职称评模、培训、退休新进等等,没有专人负责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



正因为如此,中心学校并不清闲,各类事务也很多。

中心学校管理几百员工,涉及几千学生,不可能兼职完成,因而存在有其必要性,这也是其长期不能撤并的原因。你说呢?


文轩阁


关于乡镇中心校,各地的设置是不同的,以我们江苏为例,乡镇中心校,现在就是中心小学,

实行的是中心小学领导村小体制。乡镇中心小学的校领导班子,既是中心小学本部的领导班子,也是村小学的领导班子,校长就是全乡镇的总校长。

以前,乡镇中心校分为初中中心校和小学教育办公室。后来初中每个乡镇只剩下一所了,也就无所谓中心校了。

小学的教育办公室,是领导中心小学和村小学的领导机构,一把手叫教育助理,其他成员由中心小学校长、成人教育校长、文化业务辅导员(教研员)、勤工俭学专干和会计组成。

后来,进行教育机构改革,撤销了教育办公室,实行中心小学领导村小体制,全乡镇的一把手不再是教育助理,也就是不再设教育助理了。中心小学校长就是一把手,配备1--3名副校长,进行具体分工,有的分管中心小学本部工作,有的分管全乡镇村小工作,也有的按照工作性质分工,如分管后勤、德育、教学等。

在这种体制下,村小学校长相当于中心小学本部的中层干部,跟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后勤主任等一个等级,由中心小学校长任命,不在教育局管理序列。

从我们江苏的体制上看,现在没有问题中所说的一个中心校十多人的问题,编制完全在中心小学里,编制是以全乡镇为单位的,村小学的编制由中心小学按照村小规模分配,村小学自行管理,接受中心小学的监督、检查。工作上,每学期,中心小学至少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常规检查,除此以外还会进行专项工作的检查。在教学质量上监控上,中心小学会对村小和本部进行质量检测。

总之,乡镇中心小学总管一个乡镇小学的人事、管理、财务等,

是乡镇小学教育的领导机构,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和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部由中心小学部署、督促和检查。中心小学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的能力,决定着全乡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和优劣。所以选好中心小学校长非常重要,特别关键。

其他地区是何种体制,欢迎留言交流、探讨。


教师妹子一枝花


我们这里的中心校很奇葩,既管初中又管小学。但如果我们有一个学校叫某某中心校的,那就惨了,因为机构改革不允许一个不上课的中心校存在,中心校牌子只能挂在一个有编制的学校,一般就是挂在当地的初中学校。问题就来了,因为一个单位只能有一个法人代表、一个公章、一个账号、一个工会。那么中心校是管全镇中小学校的,也就是当地学校的上级,所以学校法人代表、公章、工会和账号都是归中心校的,而真正的上百个教师的初中学校就啥都没有,初中学校只是设一个没有任何权力的常务副校长,学校也不可能有公章和各种账号,工会组织就是个鸡肋,可有可无。有公章的中心校就是当地所谓的镇教育局,当地堂堂一个初中的权力被任何一个小学碾压或者讥笑。初中学校盖个公章还要求中心校。可笑的是公章本来就是属于学校的,初中学校平时迎检材料需要盖章也是要到中心校去盖中心校的章才行,而那个公章既代表上级中心校又代表学校。最恼火的就是初中经费和中心校经费同一个账号,由于中心校已经设有一个管理全职镇中小学校的工会,那初中就不能再设一个工会组织,那只能设一个没有任何意义无钱的工会组织。学校工会活动只能申请中心校一级工会,人家想给你开展活动你才能开展,因为学校工会没有钱,只能依赖中心校工会,人家爱给就给,老师们意见非常大。


夜空中最萌的一颗星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还是比较有话语权,因为我目前就在乡镇的中心小学,中学和幼儿园不归我们,中心校下辖8所分校,教师140多人,学生3800。中心小学是所有村级学校的政治,经济,教育直接领导机构,也是所有分校当中教学硬件、师资最好的。

领导组成:一个书记,一个总校长,三个副校长,一个德育主任,一个教务主任,一个总务主任,会计,人事,分校+中心校还有9个校长,此外还有三个办公室的办公人员。

说有作用,其实是一种浪费,山高皇帝远,中心校未必就能对分校实施百分百的有效管理,教学成绩也都是中心校比分校强很多。相反,这种由村级学校最后组合由中心管理,所有最好的几乎都在中心,分校得不到实质的配备。教学硬件设备,师资平均分配,导致教学资源浪费,比如场地,教学楼,操场等。其实个人觉得有中心校的存在,村级学校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资源浪费实在太严重了,各种损耗,集中起来,不管是教学资源,还是硬件,绝对比实行中心管辖分校强很多。


泣5136396


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我们这里的中心校原来也叫教委或者教育组,受乡镇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双重领导,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和统筹管理乡镇辖区内小学教育教学的职责。

原来的教委、教育组也好,中心校也好,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教育局,某种意义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这也造成了机构多、人员多、占用教师编制的现象发生。为此,当地对“中心校”进行了改革。

一是更名为“中心学校”,把“中心校”与其它小学同等对待。

二是取消中心校账户,不再设立会计人员。

三是裁减中心校人员,把人员分配到各个小学,只留几个人负责中心学校的日常工作。

四是中心学校的职能重点是教学管理和协调区域内各个小学关系。

由于县域内学校数量众多,就拿我们区说吧,多达190多处小学。职称评定、模范评选、教师调配、年度考核等等,事无巨细,教育局不可能凡事“一杆子插到底”,中心学校或者中心校的存在还是有必要的。只是一定要严格控制人数,尽量减少对各学校工作的干预。






老赵的自留地


中心校负责全乡镇所有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育督促,传达落实上级各项要求,相当于教育局的派出机构。一个县有几十上百所学校,如果全部由教育局直管,是管不过来的。现实情况下,还是有存在的必要。

按惯例,中心校校长由乡镇初中或中心完小校长兼任,不单独安排办公场所,不设专职干事,一应事务在现有编制教师中统筹安排。但实践中往往走了样,很多中心校从所驻学校独立出来,有稳定的工作人员和场所及财务预算,不参与具体教学活动,只负责行政管理。

中心校的前身是教育站(有的地方称教委会),教育站是一个比较正式的管理层级,有党支部、办公室、督导室、财务处等内设机构 。九十年代末,笔者曾在教育站担任过几年出纳员。那时一个乡镇有五六千学生,二十多所中小学,两百多名教师。教育站权力极大,可以统筹辖区学校公用经费甚至自筹经费,任免小学校长,调动教师。一个只有数名工作人员的教育站,每年的办公、招待等费用常达一二十万之巨,超过辖区内任意一所学校同类费用。这些钱,都是从各学校身上薅羊毛,因此令老师们十分痛恨。

随着乡镇适龄儿童逐年减少,城镇化又吸走了很多农村学生,农村学校规模开始萎缩、撤并。曾经五六千学生的乡镇,如今学生数不足两千人,学校也减少到只有五六所。另外,教育经费也统归县管,不再由乡镇财政负责,教育站的职能减少,且又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必须予以裁撤,设中心校,负责全乡镇的教学管理与教育督导等事项。

现在中心校最大的问题,是出现了行政化、官僚化的倾向。有的中心校专职干事多达十余人,全部不参与教学工作,严重浪费师资,这股歪风需要狠刹。

一是规范中心校干部职数,每个乡镇3人比较合适;二是严格核定中心校办公经费,禁止中心校向下辖学校薅羊毛;三是要求中心校与所驻学校合并办公,不允许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毫米


乡镇中心学校是农村县区近几年来随着教育形势发展而采取管理乡镇小学的一种体制形式。在陕西省内各地市采用的也不尽相同。以笔者所在的区来说,全区划分为十几个镇及管委会,镇内设置有中心学校建制,有一名校长,两名副校长,其中一名是中心学校本部所在学校的主管业务的常务副校长,一名是主管全镇成人教育等工作的,办公室主任一人,会计报账员1到2人。中心学校主要管理全镇内小学的教育教学、经费、教师等工作,校长、副校长由区教育局任命,对其负责。

这种管理体制机制及模式也是比较适应目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际需要的,因为,镇内小学多则十多所,少则五、六所,要靠教育局直接管理显然不现实,必须有这样的机构代表教育局区行使管理权力,因为它发挥着以下作用:一是管理各小学领导教师的任命、调动;二是管理经费的划拨与使用监督;三是指导小学的教学教研工作;四是教育教学评价与考核;五是管理安全工作等。当然,这种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不高,权力过度使用,不利于各小学的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等。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多重措施并随着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去兴利除弊,优化结构,提升效能,使之既能发挥机构应有的功能,又能促进小学教育的科学、规范、多样化发展,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做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