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熱衷鬥蟋蟀,卻為何被史學家評價為功績堪比文景?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明宣宗朱瞻基鬥蟋蟀的事情,正史上是沒有的,主要記載在一些野史中。比如明人呂毖的《明朝小史》,以及清人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尤其是在《聊齋志異》裡形象的描述,讓我們對明宣宗愛好鬥蟋蟀給民間造成的災難,有很深的印象。而明宣宗也被稱為“促織天子”。

(明宣宗劇照)

那麼,明宣宗既然是一個愛鬥蟋蟀的皇帝,既然被稱為“促織天子”,為什麼歷史上對他的評價會那麼高,認為他的功績堪比“文景”,並且把他和他父親明仁宗當皇帝時期的一段歲月稱作“仁宣之治”呢?(而且,明仁宗親實際上只在位了十個月,明宣宗在位了十年。也就是說,“仁宣之治”其實主要是明宣宗幹出來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談談皇帝的角色。

根據歷史學家錢穆先生的觀點,中國古代的君王,其實本身是不管事的,他的存在,只是一種象徵意義,是國家元首的標誌。管事的是以宰相為首的政府。皇帝相當於董事長,而宰相相當於總經理。如果總經理把各種事情都管理得很好,董事長是不用出面的。

但是,由於古代的國家是家天下社會,沒有一個君王能夠放心讓宰相幫他管天下。因為既然皇帝是家天下的,那麼宰相也可以是家天下的。當宰相對國家事務進行深度管理的時候,他的心思就活了,他就想把皇帝的家天下,變成他自己的家天下。也就是說,把皇帝的江山變成他自己的江山。這樣,權臣就誕生了。

(朱元璋劇照)

當然了,歷史上也有宰相比較大公無私,比如周公,比如諸葛亮等等。但是這樣的宰相是非常少的。大多數宰相,在有了權力之後,都會變成權臣。

皇權和相權,上千年來都是矛盾。到了朱元璋的時候,他乾脆一下把宰相給廢除了。朝廷中再也沒有宰相了,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讓皇帝來做主。

明宣宗所處的時代,恰恰就處在朱元璋剛廢除宰相不久的時期。

照一般的理解,既然這時候沒有了宰相,作為皇帝的明宣宗,應該非常繁忙啊。何以他還有閒心玩蟋蟀的呢?而且何以他玩蟋蟀,竟然還玩出了一個“仁宣之治”呢?

事情恰恰相反。

(朱元璋北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明宣宗處在一個非常好的特殊時期。為什麼說他處在非常好的特殊時期呢?

第一,朱允炆、朱棣削藩幫明宣宗減除了藩王的威脅。到明宣宗的時候,他只需要把朱高煦對付了,藩王的威脅就沒了。

第二,朱元璋、朱棣多次北伐打擊蒙古人,讓蒙古人大傷元氣,在明宣宗統治期間,沒有能力對明朝構成威脅,因此明宣宗不用為此事傷神。

第三,朱元璋誅殺功臣並廢除宰相,讓朝中的大臣們都不敢託大。畢竟剛廢除了宰相不久,大臣們對於如何應對朝中的事務,沒有先例可循,只能小心翼翼地做事。因此,明宣宗所遇到的大臣,比如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張輔,以及地方上的于謙、周忱這些,都是忠臣。

第四,六部剛在沒有宰相的情況下做事,明朝中後期那種大臣們朋黨之爭,冤冤相報,扯皮糾紛的事情,還沒有形成。所以做事的效率非常高,把朝廷事務處理得很好。

總之,明宣宗確實遇到了千載難遇的好時機,再加上他本人也比較聰明,因此,根本不用他出面,國家都治理得很好,他當然有非常多的閒暇,玩玩蟋蟀,其實是毫無影響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太平天子”是後人對明宣宗朱瞻基的評價。

公元1425年,朱瞻基登上皇位。他是明成祖朱棣最器重的皇太孫,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康熙爺曾對明宣宗朱瞻基評價為“守成賢闢”。《明史》記載: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文治武功皆有建樹,使明王朝逐漸從開國建制的動盪中趨於穩定,史稱為“仁宣之治”。

據說,朱瞻基出生當夜,還是燕王的朱棣夢見太祖給他授一大圭,上刻“傳之子孫,永世其昌”。於是,朱瞻基從襁褓時期起就備受朱棣的寵愛,成長過程中更是由已經稱帝的朱棣親自培養。他爹朱高熾本不受朱棣重視,最後算是父憑子貴,順利繼承皇位。

朱瞻基即位初期,也面對著內憂外患的局面。首先是其皇叔漢王朱高熙的叛亂,朱瞻基臨危不亂,加強京城守備,更大膽率領十萬大軍親自平叛,成功解除這場政權危機。另一樁,面對長期遠征安南卻始終無果的局面,朱瞻基主動議和,放棄安南。史家們對此事意見不一,但對於當時的明朝來說,主動撤退是有利於穩定社會經濟的。

對於政事,朱瞻基重用楊士奇、楊榮、楊溥、夏原吉、蹇義等賢臣,並且賦予內閣“票擬權”——大學士審議官員對奏疏提出適當的答覆,貼在每道草擬的詔旨之上,以供御批。朱瞻基還在地方設立總督和巡撫,在宮中設內書堂使宦官接受教育,這些改變都影響深遠。

對於百姓民生,朱瞻基實行了一系列減輕民困的政策,在他統治的十年中,國家戶口與墾田逐漸增多,糧食產量增加,政府稅收增多,官營民營手工業陸續發展,商業城市增多,東西南北商業流通暢快,海外貿易往來活躍。

當然,人無完人。作為明朝少有的賢君,朱瞻基最大的愛好竟然是鬥蟋蟀,他長期要求各地官民採集上等蟋蟀送入宮中,人稱“蟋蟀天子”。除此之外,他另外一個汙點是無故廢后,不合禮法。朱瞻基喜好文藝,但與乾隆大帝以量取勝不同,他的作品總是精益求精。

清風明月逍遙客


鬥蟋蟀是明宣宗的個人愛好,一個皇帝有一些個人愛好,並不影響其成為一代明君,明宣宗被稱為“促織天子”,主要是因為文學作品《聊齋志異》的渲染。

明仁宗、明宣宗在位期間,明朝的社會經濟出現了持續繁榮的景象,在歷史上被稱為“仁宣之治”,《明史·宣宗本紀》說:“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庶幾三代之風焉”。意思是說,明朝的仁宣之治如同周朝的成康之治與漢朝的文景之治。

(明宣宗射獵圖)

明宣宗是明成祖的孫子,明仁宗的兒子,公元1424年,明成祖永樂皇帝駕崩,太子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但是仁宗皇帝在位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病逝了,仁宗駕崩以後,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明朝的“仁宣之治”一共持續了十二年的時間,宣宗皇帝在位的時間佔據了絕大部分。

明宣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外交上有鄭和第七次下西洋,軍事上加強邊備,延續了洪武、永樂以來的穩定局面,同時又改變了洪武、永樂年間重典治國、殺伐過度的現象,把永樂盛世繼續往前推進,“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稱“仁宣之治”。

明宣宗時期制定的一些政策,深刻影響了明朝中後期的政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明宣宗對明朝歷史的影響,比明太祖和明成祖對明朝歷史的影響還要大。

(明宣宗畫像)

洪武、永樂年間,明朝的內閣大學士,只是“參預機務”,並無固定的職權,宣德(明宣宗年號)年間,形成了“票擬”制度,內閣可以對送達上來的奏章作出初步的處理意見,再交由皇帝閱覽,由於內閣大學士已經對奏章作出了初步的處理意見,所以皇帝無需再一一批答,只需點頭同意就可以了,明朝內閣大學士的角色不過相當於皇帝的秘書,但是呢,由於明朝皇帝對奏章的處理依賴於閣臣的“票擬”,所以閣臣的權力如同漢唐時期的宰相,權力如同宰相,卻不能直接監督六部等中央行政機構的工作,所以,明朝的內閣輔臣有宰相之實,無宰相之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內閣沒有一個頭頭,為明朝中後期文官集團的黨爭的出現埋下了隱患。

內閣為什麼不能設置宰相一職呢?因為明朝有祖制,不允許設立宰相。

明太祖時期,嚴防宦官干政,不許宦官讀書寫字,以免其窺探朝政,但是到了明宣宗時期,明朝開始在宮中置內書堂教宦官讀書寫字,重用宦官,這就為明朝後世宦官干政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其實,明朝的宦官干政與漢朝、唐朝的宦官干政,有截然不同的地方,東漢時期的宦官掌握了一部分政治實權,唐朝末年的宦官則掌握了一部分軍權,明朝的宦官完全依附於皇權,只掌握了奏摺的批紅權,只要皇帝稍微勤政,完全自己可以收回批紅權。明朝宦官干政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皇帝故意縱容宦官干政的結果,目的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抗衡外廷的文官集團。

明宣宗時期,明朝形成了文官集團,皇帝依賴於文官治國理政,這對明朝的政治清明有積極的作用,後世所出現的消極作用,都是多種因素偶然疊加而發生的,並不單純由於明宣宗舉措失當而導致的,他也無法預見明朝後世的政局。

明宣宗之所以熱愛鬥蟋蟀,是因為他的文化水平非常的高,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都有諸如繪畫、書法、射箭等個人愛好,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位有作為的皇帝。

所以,明宣宗的功績,堪比漢文帝和漢景帝。


騰飛說史


歷史是文人寫的,而《明史》更是由文人中的文人東林黨寫的。所以在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有推翻暴元的功績,即使他對文人實在也不怎麼好,但不方便黑以外,明朝只要跟文官集團對著幹過的皇帝都被寫成事昏君,如成祖、正德、嘉靖、萬曆等,反之符合文官集團各項政策的,就都是好皇帝,如仁宣二帝,孝宗皇帝等等,甚至包括崇禎,因為他位時基本上採用了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的政策,即使把國家給搞沒了,死後的評價都是優。

明宣宗的父親明仁宗當初是文官集團力挺才保住皇位的,文官們受了明太祖和明成祖兩代帝王的打壓,是在受夠了,他們絕對不能容忍明仁宗的弟弟漢王那樣的武將之首繼位,所以拼命保仁宗,所以仁宗繼位後為了報答,制定的政策基本上都是符合文官集團利益的,包括取締下西洋開拓海外等等,都是在文官集團的鼓動下廢除的。

仁宗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死了,明宣宗繼位後沒有對這些政策做大的改動,所以文官們眼裡,明宣宗就是一個好皇帝,是真正與民休息,不與民爭利的聖君,這個民指的就是文官士大夫。他們當然要把仁宣兩朝大誇特誇。只有誇得後世君主都效仿,他們這些士大夫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種花家孤寡老人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從小就受到祖父朱棣和父親朱高熾的喜愛,作為皇位繼承人培養。朱瞻基執政期間堪稱英明神武、善於用人、嚴懲貪官汙吏、體恤百姓,是整個明朝的黃金時代,由於他出色的治理出現了與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齊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當然身為朱家子孫、太平天子朱瞻基也有著自己的癖好。

朱瞻基從降生開始就顯得很不一般。據記載1398年3月16日朱瞻基出生的時候,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個夢,夢到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並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覺得這是個吉兆,當朱瞻基出生後朱棣認為吉兆應在這個孫子身上,對他另眼相看。

1402年靖難之役勝利朱棣登基後,親自挑選名師教育朱瞻基,更是在遠征漠北、巡視天下期間將朱瞻基帶在身邊教他行軍打仗、體察民情、駕馭群臣的手段,可以說完全當成皇位繼承人來培養。1411年,年僅13歲的朱瞻基被爺爺朱棣正式立為皇太孫開始參與朝政。朱瞻基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從小體弱多病,因此繼位不到一年就死了,1425年朱瞻基登基。

朱瞻基受自己父親影響頗深,因此登基後繼續執行明仁宗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像內閣制、巡撫制、總督制等影響深遠的制度都是由朱瞻基確立的;重用楊士奇、楊榮、楊溥、于謙等賢臣開啟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代。

要說朱瞻基有什麼汙點主要是三條。第一,朱瞻基從小喜歡鬥蟋蟀,登基後甚至下旨讓地方採買優秀的蟋蟀送進宮來,地方官員為了討好朱瞻基不惜民力、壓榨百姓,造成了不少社會問題。

第二,朱瞻基好色,喜好房中術。朱瞻基曾經向太醫索要房中術方面的書籍,但是正直的太醫稱自己是看病的沒有房中術,因此得罪了皇帝被偷偷地關押起來,一直等到很久之後朱瞻基氣消了才把太醫放了。另外朱瞻基登基後寵愛孫貴妃,因此將沒有任何過錯、忠厚善良、頗有賢名的胡皇后廢除,立孫氏為皇后,這引起了朝野非議。

第三,朱瞻基開啟了明朝宦官專權的時代。朱瞻基為了減少自己的工作量,開設“內書堂”教導宦官們讀書識字將這些人培養成自己的助手,後來更是設立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等職務讓宦官擁有了處理朝政的權力。可以說明朝後期宦官權勢熏天、威壓百官都是朱瞻基時期打的底子。

當然瑕不掩瑜,“蟋蟀天子”朱瞻基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好皇帝,是明朝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相對清明、社會較為和諧、經濟穩步發展、邊防比較穩固的時期。


當狗容易做人難


明宣宗是明朝少有的被歷史評價很正面的帝王,在位僅僅10年,加上其父明仁宗,竟有仁宣之治的叫法,堪比於文景之治。

眾所周知,文景之治是休養生息,使得疲敝的初建的西漢帝國能夠在修養中壯大和強盛,最終才有了武帝征伐匈奴的厚實基礎。同樣仁宣之治的十一年,也是讓國家迅速的發展,在休養生息的強盛,朱瞻基在位期間,文有“三楊”、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地方也有不少能人賢士,總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經濟高速發展。如此態勢也只可能是賢明的君主方才能夠做到親賢臣遠小人。

熱衷於鬥蟋蟀,只能說這是個人愛好,正所謂人無完人,不能因為一個興趣愛好而對朱瞻基評價就有所偏頗。須知道唐太宗還殺兄弟娶弟媳,發動玄武門之變,雙手沾滿了親人的鮮血,最終還不照樣名垂青史!武則天甚至親手掐死自己的孩子,只為了在後宮爭寵中勝出,在成為帝王后,卻養了不少面首,可歷史對其評價仍然是雄才偉略,不失為明君。

相比於他們,明宣宗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他只是在閒時玩樂一下,又有何不可呢?雖然自古有玩物喪志一說,但是明宣宗的一生卻是勵精圖治,兢兢業業,自控能力強,不說完美無瑕,一點點的小瑕疵實在是小道爾,不值一提,雖然性格上有一些保守,缺乏開拓進取之力,可是他在守成方面卻是乾的不錯,不失為一代明君。


歷史風雲天下


明朝的仁宗 宣宗和孝宗被官僚集團稱之為明朝三大明君。這三位帝王都對官僚特別好,不擅殺官員啥的;但他們三位基本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仁宗在位期間短,他被稱為仁宗關鍵是他赦免了靖難之役中的忠於建文帝的舊臣 家屬,或者給因此被殺的官員平反,官員們覺得是個好皇帝,稱之為仁宗。這個宣宗基本沒什麼要人記住的東西,一是信任三楊內閣(感興趣的可以看看三楊內閣是什麼貨色);再有就是所謂的“仁宣之治”了。還有孝宗,那是儒家皇帝的楷模,官僚們最喜歡這樣的皇帝,派人修黃河,修三年,管兩年;還頒佈《問刑條例》,這基本把《大明律》懲治貪汙的部分給廢了;還有孝宗死後官員懷念,等武宗死後,孝宗的血脈就此斷絕,文官集團受不了,以至於嘉靖皇帝在即位之初搞出了“大禮儀”爭端,核心就是要嘉靖喊孝宗為皇考(就是爹);喊親爹為叔叔,嘉靖不幹,官僚集團十分懷念孝宗,孝宗無後官僚集團是怎麼也無法容忍的,所以搞出來這麼個么蛾子。最終還是嘉靖勝出,之後在位四十多年與大臣們鬥智鬥勇,所以嘉靖是不受跟官員們待見的,

一句話,只要在位時遠離武將 宦官,所有的信息只能通過文官渠道傳達,每天坐在大殿聽彙報;這樣死了之後一定會要這樣的皇帝青史留名,代代傳唱。


過去即歷史


謝謝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邀請。先擺明自己的觀點,明宣宗朱瞻基,其功績確實可以堪比文景之治,但這一點與其樂忠於促織(即蟋蟀)並無太大的影響。


太平天子,促織皇帝

明宣宗是明代的第五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長孫。據說有一個夜晚朱棣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第二天朱瞻基就出生了,因此朱棣十分疼愛這個長孫,親自挑選信任的文臣武將培養他,並且讓他隨軍作戰。因此,朱瞻基幼年時就被作為了一代天子培養。

1425年,朱瞻基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登基不到十月就因病去世,朱瞻基順理成章坐上了王位。

朱瞻基在位時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即後世所稱的三楊)執掌朝政,多有建樹。他們在位期間成為明朝皇帝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史載:

“仁宣之治,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明史紀事本末》的作者谷應泰稱:

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

因此,後人稱這段時間堪比文景之治。據史家考證,明宣德年間(朱瞻基在位時期)是經濟飛速發展的一個階段。僅僅江西景德鎮,官窯數量從洪武年間(朱元璋在位時期)的20座上升到宣德時期的58座,人口得到10萬。


似乎明朝歷史上的皇帝都很有特點,而朱瞻基也不例外,他的愛好是喜歡鬥蛐蛐。

明人呂毖《明朝小史》裡載:

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時楓橋一糧長,以郡督遣,覓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妾以為駿馬易蟲,必異,竊視之,乃躍去。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

意思大概是說,宣德的時候朱瞻基派專人去為他找優良的蟋蟀,結果一個糧長用自己的寶馬換到了一隻最優良蛐蛐,結果他的妻子好奇,偷偷把區區放出來想看一眼,結果蛐蛐跑了,夫妻兩人害怕被懲罰,先後自縊身亡。

據說,當時民間還流傳著“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的詩句,足見明宣宗的痴迷。


自古明君多議論

我想,明宣宗的這一點嗜好本無可厚非,若其是一名鄉間小農,還可以因為這個在當地小有名氣,但可以在他是一位皇帝。

皇帝並非比我們多出了三頭六臂,他們也是一群有正常七情六慾的人而已,只不過因為他們身在皇家,就應該接受民眾對於他們完美無缺的要求。明宣宗喜歡蛐蛐如何,但他一些列政治經濟的改革,發展了老朱和他祖父朱棣的江山,完全可以稱得上一代明君了。


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一點昊然氣。


一點昊然氣


明宣宗以“促織天子”聞名,此問題的邏輯應該在於促織=玩物喪志=荒廢朝政=昏君,接下來貌似要=亡國了,但是很奇妙竟然能夠=仁宣之治,真是不可理解。要想讓這個等式成立,其實很簡單,促織≠玩物喪志≠荒廢朝政≠昏君,這麼看起來仁宣之治是不是就差不多說的通了。

事實上,鬥蛐蛐僅僅是明宣宗的一個小愛好而已,如果鬥蛐蛐能夠成為他生活的全部,那他與村東頭的牛二有什麼區別?明宣宗不僅鬥蛐蛐,他玩的東西海了去了,如果要論玩,朱瞻基絕對能玩出花,用現在的話說那真真是“帝花之秀”。

明宣宗玩什麼

這位玩主喜歡玩什麼呢?這麼一說就得把他玩的東西分類了:

  • 體育方面

1、射箭。射箭自古以來就是儒家“六藝”之一,朱元璋開國又定了大射之禮。一般人射箭也真的是射一射而已,天子則不同,有一整套禮儀規範,會細緻到如何作揖、如何持弓、如何進退等等。玩主皇帝還寫了《述騎射》。

2、蹴鞠。玩主皇帝曾作詩:

“密密清陰接貝宮,錦衣花帽蹴東風。最憐宛轉如星度,今古風流氣概同。”

3、擊馬球。這需要高超的騎術和球技。

4、捶丸。這個遊戲與馬球類似,不過是“步打球”,不需要騎馬,類似現在的曲棍球。

5、投壺。這就類似於現在的飛鏢了。

6、射獵。這是一項大型的戶外運動,自古帝王都有射獵的傳統,我們這位北伐蒙古的天子自然也很喜愛射獵。宣宗也作了大量關於射獵的詩詞,如《平原獵騎賦》、《重陽》、《居庸秋曉賦》、《居庸關銘》、《雪晴觀獵》、《校獵歸次清河寫景述懷二首》、《清河道中小獵》等。

  • 寵物類

1、促織。如問題所說,按當時的話說叫“促織瞿瞿叫,宣宗皇帝要。”按照民間的說法,此舉無比奢華糜爛,但對於帝王而言,玩個蛐蛐就和王思聰去一次ktv一樣,為何沒有人說王思聰一晚上花幾百萬,就是敗家子呢?

2、禽鳥。

①獵鷹。宣宗的獵鷹大多是朝鮮進貢的海東青,同樣玩主皇帝作了大量詩詞,如《清河道中小獵》、《鷹》、《蒼鷹賦》等等。

②鬥鵪鶉。對,沒錯,鵪鶉不僅是吃蛋,還可以用來鬥。

③調鵓鴿和鸚鵡。玩的開心了,宣宗也作畫、作詩,如《金盆鵓鴿圖》、《桃花鸚鵡圖》。

3、養小貓小狗。萌寵同樣是他的繪畫題材,《雙犬圖》、《一笑圖》、《花下狸奴圖》等等,現在大家也叫自己貓奴、鏟屎官,這算玩物喪志嗎?

  • 書畫類

宣宗真的是文武雙全,從前面的娛樂活動中已經見到了他的文采,如果擱現在必然每天要發無數的朋友圈。他在《御製詩集序》中說 :“朕喜吟詠,耳目所遇,興趣所適,往往有作。”朱瞻基創作的詩文,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近千首以上。

明人王世貞評價:

“宣宗書出沈華亭兄弟,而能於圓熟之外,以遒勁發之。”
  • 其他

1、宣宗還喜歡祥瑞,如孔雀、景星、慶雲、靈芝、白象、白兔、白鹿、白鳥、白鴝鵒、白雉、白雁、白燕、白鸛鵒等。

2、喜歡旅遊。

3、喜歡古琴。

4、遊船。

娛樂與政事

從上面我們看到了宣宗皇帝凡所能玩,無所不玩,但是喜歡玩對政事也沒有什麼影響。

宣宗所處的時代正是明朝全盛時期,天下太平政事自然也沒有那麼多,朝中還有三楊輔政。仁宣時期,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邊患,停了北伐,下西洋的活動也宣告停止,沒有什麼大型的國家工程需要營建,國家沒有什麼要花錢的地方,百姓也沒有什麼大的負擔,自然國泰民安。朝廷不折騰,國內經濟自然越發繁榮,因此這十年與文景時代頗為相似。

這位玩主皇帝雖然個人娛樂比較奢華,但畢竟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他的遊玩都能有所節制。我們可以看到他玩的項目很多,如果沉迷於某一項,別的也就顧不上了,他玩的其實比較高級,每一個娛樂項目都要以詩文記錄。另外,他的宮廷娛樂也恰恰反映了海晏河清的盛世。

我們這位皇帝受到了很嚴格的皇家教育,師從三楊等人,軍事上又受其祖父指導,從小就以“皇太孫”的身份親政了。處理娛樂與政治可謂遊刃有餘,這與宋徽宗等人有天壤之別。

宣宗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什麼也不耽誤,輕輕鬆鬆考上北大,畢業了找到好工作。至於遊戲,誰不愛玩?


參考文獻:

許冰彬《從宮廷文物看明宣宗的娛樂生活》

謝貴安《天理與人慾的動態平衡:明宣宗宮廷娛樂生活特徵》


孝陵衛小校


世人皆知明宣宗愛鬥蛐蛐,可這只是一個愛好,並不影響他是一位優秀的守成之君。

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熾長子,幼年就備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13歲被立為皇太孫,朱棣不但為他挑選良師,還不忘言傳身教,出征把他帶在身邊,教他帶兵打仗,經過農家都帶他去看看,讓他以後做個體恤百姓的明君。朱棣的教誨對朱瞻基的帝王之路產生了深遠影響。

朱瞻基在政治和文化上成就很高,重用賢臣,最著名的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在位期間人才濟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發展迅速。史學家們稱之“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朱瞻基性格寬仁,以仁政著稱。對於意圖不軌的叔叔朱高煦、朱高燧,他都力排眾議予以保全。對於廢后胡氏,一直以皇后的用度供養在後宮。

朱瞻基在位期間重視農業,以安民、愛民為本,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坐皇宮九重,思田裡三農”就是朱瞻基的內心寫照。出外巡查經過農田時,他都要去看看莊稼的生長狀況,心情好的時候自己還要親自去犁田,告誡官員百姓勞苦,要惜之愛之。

朱瞻基在政治方面,重視了內閣制度,在增加辦事效率,對宦官進行正式教育,但是事實證明這為後來宦官干政埋下了禍根。

宣德時期進行了財政改革,減輕賦稅,避免了人口外逃,特別是自然災害,莊稼欠收的年份合理的賦稅對百姓生存至關重要。

宣德五年,宣宗以外番多不來朝貢為由,命令鄭和再次出航,就是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壯大國威,不久明朝周邊的哈密回回、滿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數十國前來朝貢明朝,幾乎是每年都來。

朱瞻基不滿於許多達官顯貴不問國事,沉迷酒色,當時妓女遍天下,於是朱瞻基下令掃黃,嚴肅法紀。只是他沒有想到他死後,被壓制的酒色之風反彈,比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後來的發展偏離了預期,不是他能控制的。

有人說,朱瞻基並無政績,只是實行仁政,對官員好,所以官員們大肆歌頌他,為他留下了美名。小編認為,他是守成之君,他要做的並非是開疆拓土,而是解決前人留下的積弊,讓國家健康平穩的發展,增加國家核心競爭力。在這點上,明宣宗作為可圈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