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里为什么没有李白?

黑化无情女鬼—约瑟夫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先说说隋统一之后到唐宋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随着疆域的一统,经济发展,文化交融,隋、唐延至宋代的文学概貌可以说是自从战国以来的又一个高峰时期。表现基本有几点:第一著名的文学家很多;第二作品很多;第三文学形式多样。

唐代的唐诗,宋代的宋词,唐宋散文,唐代传奇小说、宋代话本、民间歌谣,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形式实在是太多样了。

李白最擅长也最被人称道的是其诗歌方面的才华。作为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可以说是在诗歌的领域内首树一帜、大放异彩。但尽管如此,也不能以李白一个人而代表唐代文学。

唐宋八大家是一个散文流派,是诗歌之外的另一种文学形式。唐宋八大家创作的散文因为其特定的形式和思想而称为“古文”。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提出来的概念。韩愈所说的“古文”是指继承于秦汉散文而区别于六朝骈文,结合当下时俗的文章。

韩愈所倡导的古文突破了骈文的格式禁锢,不惟其辞之好。与韩愈一起推行新古文运动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也一样反对贵辞而矜书,主张重视文章的思想价值。

唐宋八大家的另几位是宋代的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还有欧阳修,以及临川派的王安石、曾巩。几个人的文章风格尽管不同,但有一点都遵循了韩愈所提倡的新古文衡量标准,文章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性。


沅汰


“唐宋八大家”是指古文八大家,并不是文学八大家。所以没有李白、杜甫等诗词大家。

明初学者朱右,编撰了《六先生文集》,包括: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三苏。但三苏实际是“苏洵、苏轼、苏辙”的合称。共包括八个人。其后一些文集都延续了这种说法,久之就有了“唐宋八大家”之说。

这八个人的共同点是推崇古文,反对骈文。

骈文,是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一种文体。常用四字句和六字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盛行于南北朝后期。

这里古文,指先秦两汉以来,用文言写的散体文章。韩愈是其倡导者,他的观点:“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其他几位也都是坚定的支持者和古文高手!

如韩愈《师说》、柳宗元《捕蛇者说》、欧阳修《醉翁亭记》、曾巩《墨池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洵《六国论》、苏轼《赤壁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几苇渡


“唐宋八大家里为什么没有李白”,问得好。回答之前,先上个”开胃菜“

网传2017年高考前夕,某地某学子去网吧“包夜”打游戏,彻夜未眠,终错过了次日之高考,时人皆叹惋而不解。有记者采访该学子为何,其腼而曰:“某好者游戏耳,故以其要于高考者多矣”。

李白者,盛唐年间人。为人倜傥风流,傲然不群。其行文也,骄然兮若九天之凤,翩然兮如掠天之龙。初,玄宗甚爱之,乃召,更命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终为千古之佳话。

然李白酷好诗,不喜文赋。

相传,李白亦闻后世明初,朱右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史称“唐宋八大家”。杜甫亦曾有信询之。

白曰:“吾好者惟诗耳,窃莫以”八大家“之虚名误余。”乃纵酒题诗,绝少文赋。及明代《八先生文集》成稿时,尽取“韩,柳、苏轼、洵、辙、王、曾、欧阳”八公之文章,终落第。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散文”的八个突出代表人物,与“诗”无关。李白,杜甫等人都是诗名太甚,所以他们并没有名列其中。而且,李白有“诗仙”,杜甫有“诗圣”的雅号,也无需再冠之以其他称号了。


文家四少燕无衣


唐宋八大家,又称之为“唐宋古文八大家”。看清楚了,是为了强调和表彰他们在古文上面的贡献。古文 就是一种散文。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和欧阳修八位散文家。一共是八个人。

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原本就是唐代的大文学家,反对的是骈文,所以他们积极提倡古文。苏轼、苏洵、苏辙,中国文学史上的最有名的文学家族,他们是父子关系,其中以苏轼名气最大。苏轼,又叫苏东坡,是一个有才气的大散文家,大词人,大诗人。我们从初中就开始学习很多苏东坡的文学作品,既有词(比如《赤壁怀古》),又有散文。苏东坡的散文,造诣很高,文章写得大气磅礴,当时北宋的第六任皇帝看了苏东坡的散文,对苏东坡的才学惊讶的五体投地。这位皇帝拿着苏东坡的文学作品,每天在皇宫里面反复阅读,早上看,中午看 晚上看,一天要看很多次,甚至吃饭都会忘记。这位皇帝把苏东坡惊为天人,对他的大臣说,苏轼这个人有大才,我为大宋找到未来的宰相了。可以说,即使是在“唐宋八大家”之中,苏东坡的文采也可以排名第一,韩愈,王安石这些人都要比他稍微逊色一筹。可惜,苏东坡的仕途比较坎坷,最终没有坐上宰相,原因就是他这个人“文人气”太重,不适合混官场。

能与苏东坡稍稍比肩的,是大文豪欧阳修。欧阳修和包拯是同时代的人,他的文学名气很大,相当于文坛盟主。欧阳修是全长,琴棋书画金石古玩,无所不精。打个不恰当的比分,相当于张学友,欧阳修相当于刘德华。原本蔡京也有资格入选,不过,他是奸臣,古人最重视名节,所以曾巩取代了蔡京的位置。

李白是唐朝的“诗仙”,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领域,有很多的传世佳作。但是,他在散文上没有太出名。所以,李白不能入选“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


怀疑探索者


一、要明白唐宋八大家的全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定语“散文”才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关键定语。后人为了方便称呼,所以称为唐宋八大家。

二、如果唐宋八大家里有李白的,那么我想宋代没有一个能超过唐朝的诗人。所以,为什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而不是唐宋诗歌八大家。

三、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顶峰时代,这个时代诞生众多后人无以匹敌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勃等等。所谓盛极而衰,后续朝代在诗歌方面已然无法匹敌唐朝。

四、纵观整个唐朝,在散文方面得到极高造诣的为韩愈和柳宗元。韩愈和柳宗元的在唐朝贞元、元和年间掀起了古文运动,让唐朝的散文发展到了极致。到了宋代更是将散文发展了另一个高峰。诞生了以欧阳修为首,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为代表人物的散文大家。

五、由于两个朝代为前后,后人为了方便成一个统一的名称,因此有了“唐宋散文八大家”


看鉴福州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以及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散文水平最高,流传最广。

八大家之名始于明初朱右将所编的《八先生文集》。明中的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只收录这八人的文章,为八大家的定型起了一定的作用。真正使唐宋八大家之名固定下来的还是茅坤,他编纂了一本《唐宋八大家文钞》。

而李白真正厉害出名的是他的诗篇,选唐宋八大家肯定选不上,如果是是唐宋八大诗人的话,李白肯定是榜上有名的。


不羁得有学问


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和欧阳修八位散文家。这一称号最高是明初的朱右将这几位的文章编成了《八先生文集》,后来在明朝中叶唐顺之编纂的《文编》中仅收取了这八位散文家的文章,至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以八家的文章辑成了160卷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称谓随之流行起来。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也就是说,这几位在古文方面都有很大贡献,而李白的成就主要在诗上。

韩愈和柳宗元一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他们反对骈文的空洞无物,提出“文道合一”,要求文章反映现实,语言上“务去陈言”,文体上突破骈文束缚。韩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一生作骈文近百篇,文章笔锋犀利,讽刺辛辣,说理性强。

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和欧阳修都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三苏中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现存340余首词和散文,其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鼎盛时期的成就。苏洵文章长于分析,说古论今,纵横评论,代表作《六国论》。苏辙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文章“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提倡平实的文风,苏轼兄弟、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王安石多作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主张文道合一,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他也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以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


国家人文历史


小编提出这样的问题,心中可能有这样的疑惑,李白,一个家喻户晓的人,我们每一个从小就学习他的诗歌,他的诗歌也伴随着我们每个学习阶段,每个成长过程;怎么在说起唐宋的“八大家”就仅仅只有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这八人呢?连大名鼎鼎的李白都没有呢?而且对于普通的不太了解古代文学的人来说,甚至这里面的八人有些根本就不知道他有什么作品,是怎样的人。其实,解开了这个疑惑,就明白为什么没有李白了。



首先,先要知道唐宋八大家的由来。明显这个称呼是我们后对这八人的合称和尊称。最开始,明朝的朱右编选了这八人的一些散文——《八先生文集》,后来同朝的茅坤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的文集,也是这八人的散文。于是从此就把这八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由此,可以看出来,这“八大家”说的是散文八大家,也可以说是古文八大家,主要是说明他们在散文(古文)方面的成就的。而李白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

其次,这八大家不仅仅在古文写作方面取得非凡的成就,而且在推动散文运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古文运动,主要是反对六朝以来的绮丽文风,反对骈文华丽辞藻,空洞无物,提倡“文以载道”,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文写作。萌芽于唐朝的王叔文,后经韩愈、柳宗元的大力倡导,终于使风行一时的绮丽文风有所改变;到了宋朝,从欧阳修开始,继承这样的文风,并积极提携苏氏父子、曾巩等,开创有宋一代的健康文风。而在古文运动中,李白是没有参与的,是在他身后才开始的。所以,李白没有在这八大家中。



再次,说说简单李白的文学成就。李白,诗歌的天才,他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他的诗歌继承楚辞的浪漫精神,学习了南北朝的山水写作手法,进而开创了自己的浪漫主义诗歌,成为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那么,他的散文呢?其实他的散文流传下来的并不多,最出名的是《春夜宴桃李园序》。所以他的散文对后世的影响不多,他对散文的贡献也不够八大家的大。



总之,李白的成就足够伟大,不入选唐宋八大家也并不影响他在诗歌史的地位。而八大家,也有各自的成就


龙31991660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唐宋八大家其人其文,了解他们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原因,才能搞清楚李白为什么没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唐宋八大家的文体以散文为特色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他们的文章以古文为特色,他们所倡导的文章写作方式被称为古文运动,其中韩愈是倡导者,明朝朱右选此八人的文章合集名为《八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之名由此始。所谓古文,其文体就是指今天的散文,内容多以寓言、政论和史论为主,目的在于改变唐宋时虚饰无物的文风,反对言之无物的骈体文,主张文章要务实,效仿先秦时期的古文。

二、李白与唐宋八大家文体特色不同

李白被称为“诗仙”,其文以诗歌题材见长,属于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想象力丰富、气魄宏伟瑰丽,或豪迈或清新飘逸,意境出神入化,语言立意新颖。其乐府、歌行及绝句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在散文方面的文章不多,后人主要认同其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成就。李白性格洒脱豪放,如果他写古文,可以想见是非常观点犀利和抨击时政的,也写不出像唐宋八大家那样的文风老到稳重的文章。

综上,所以唐宋八大家是不包括李白这样的诗赋大家的。


作者:梦归秦淮(多平台签约作者,历史硕士,知识管理达人 公众号:恒言读书)

干货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长。


梦归秦淮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白以诗闻名,唐宋八大家是以文章评选的。

这个文章主要指的是散文。抒情,游记,议论等等各种表现形式的长篇文章。三苏欧阳韩柳曾王,都有名篇问世。李杜等一大堆著名诗人几乎都没有的。李白杜甫也写过长篇的赋,但是很多是自荐求官炫耀文才的,为人熟知的著名篇章确实没有。但是唐宋八大家除了诗以外,各个都有名篇。

比如欧阳修的岳阳楼记,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五柳先生传,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等。韩柳二人还是思想家哲学家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都是政治家,苏轼更是诗书画无所不精。这个八大家更多的是指博学多能的人才,而且各个都是理论家。李白是在一个领域的专才天才,唐宋八大家是综合能力强的通才全才。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这个文指的就是古文运动。八大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践行者佼佼者。评唐宋八大家也是以古文能力为参照的。李杜等人又生在韩柳二人之前,没有入提名自然评不上,所以唐宋八大家里面没有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