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听说刘备称帝后,为何对蜀国方向连笑3声?

林峰仪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亡国之君,注定了悲剧的一生。

初为陈留王,九岁被董卓扶上帝位,后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皇帝,实乃傀儡,曾不甘为傀儡,也曾反击。

反而付出惨痛的代价,眼睁睁地看着皇后,连带着肚子里的孩子都被杀死了却无能为力。

被曹丕逼迫禅位,彻底结束了自己的帝王生涯,看似尊贵,日日在惊恐中提心吊胆,连自己的性命都堪忧。

在禅位以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听说刘备在蜀国称帝以后,对蜀国的方向连笑三声,这笑意味深长,且听有书君为你们道来。

一 希望彻底破灭,无奈而又无能为力。

想着这个刘皇叔是自己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给了自己希望。

希望有一天刘备带着兵马杀回来,把那些曹丕和逼迫自己禅位的乱臣贼子一网打尽,自己能够重登宝座,兴复汉室。

而刘备的称帝彻底让他明白,此生再无望回去了,汉室江山彻彻底底的断送在了自己的手里。

他此生有过理想有过抱负,想要改变这种傀儡的枷锁,可是自己无权无势,空有一腔热血。

如果庸庸碌碌,如刘禅般“乐不思蜀”,也不至于这般痛苦无望。

二 彻底看清刘备这个伪君子的面目。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的后代,以刘皇叔自居,兴复汉室的名号招揽天下的英雄名士。

汉献帝看到刘皇叔,犹如久旱逢甘霖,礼遇有加。

衣带诏事件让汉献帝寄希望于刘备,曾经口口声声说除贼匡扶汉室,一看情况不妙跑得比兔子还快。

得知曹丕称帝,想着不是报仇而是自己称帝。

唱再高的调也掩饰不了自己称帝的野心。

从董卓到曹操再到刘备,都是看中自己的名号,实乃想自己称霸一方。天下乌鸦一般黑啊。

三 坦然接受现实,相望于江湖。

不管刘备称帝,孙权称帝,还是曹丕称帝,他们必然互相杀伐,吞并征战,无形之中也给自己报了曹丕逼迫禅位的仇了。

不管谁输谁赢,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

在位三十一年,从来都没有享受一个皇帝应当的权力和尊严,最大的愿望无非是苟全性命。如今自己这个成王败寇竟保全了性命,成了山阳公,远离了那些刀光剑影,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生而为人的快乐。

综上所述,也就不难明白汉献帝听闻刘备称帝后会笑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公元221年,曹魏篡汉,由于当时盛传刘协已被杀,而远在西蜀的刘备则认为汉献帝已被曹丕杀害,自己按理应继承汉祚,于是紧随曹丕在成都称帝,并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

其实在刘备称帝时,汉献帝并没有死,他只是被曹丕贬为了山阳公,一直居住于山阳城。

据说他在听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的消息后,曾向着西南蜀汉的方面大笑,当然是不是三声这就不清楚了。

不过他的大笑应该是一种解脱,因为他再也不在是别人手里的工具了,他可以新的人生,正式为自己而活。要知道在这之前曹操用他号令诸侯,刘备用他招兵买马。

在刘备称帝后,汉献帝在那些政治家手里就彻底没有利用价值了,重心将全部转移到刘备那去,曹魏不用担心献帝有可能复位的机会。于是他自此不用担心曹魏的监视,不用提心吊胆生活,因为汉室已被刘备与曹丕按所谓的“正常方式”过度过去了。刘协没了帝位这个包袱,他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了。

他的笑不是冷笑,是一种如释重负的笑,大汉对他来说是包袱。其实大家都各取其所,刘备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权力,而刘协自身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同时刘备还间接帮助刘协把他身上的那个负罪感也减轻了一点,毕竟如果汉亡于自身,怎么都会有对不住列祖列宗的感觉。

刘协在当山阳公时,在世态炎凉之下,已经是大彻大悟,早没有了帝王的架子。虽是山阳公,但他在辖区内也是与民同苦同忧,用曾在宫中所学,帮助百姓治病疗伤,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他一直活到了曹叡那个时期,在234年寿终正寝,享年54岁。汉献帝早期是个傀儡,活的艰辛,其实在退位后,他反而更潇洒些,活出了自己的光彩。


夏目历史君


献帝三笑!

第一笑:猛听得皇叔称帝,不由大喜!想我堂堂天子虽在,却受制于臣,整天看下属脸色行事,好憋屈。今日刘皇叔称帝,我终于有盼!


第二笑:细琢磨皇叔称帝,不由大惑!想我堂堂天子健在,却多个皇帝,难不成二帝并存于世,好郁闷。今日刘皇叔称帝,我置于何地?


第三笑:再体会皇叔称帝,不由大悟!想我堂堂天子还在,却又生天子,天下沧桑皆名利来往,好明白。今日刘皇叔称帝,我痛快禅让!


但,寡人让给曹丕,从此后,看你二人如何争宫,我自逍遥乐做山阳公!

献帝三笑,人生彻悟!


有画说话


汉献帝当了三十二年的光杆皇帝,完成了军阀,曹魏,对他挟持,利用的历史使命,在曹丕废帝篡汉后,被封为山阳公,含泪骑马而去,非宣不能入朝。

曹丕称帝后,当时天下传言献帝被害,消息到了成都,刘备听说后,很是悲痛,下令百官挂孝,遙祭献帝,上尊谥为“孝愍皇帝”还大病一场,不能理事,政务都托付给诸葛亮主持。诸葛亮认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与太傅许靖商议后,引成都大小官僚上表,请汉中王刘备既皇帝位。

公元221年,在诸葛亮和成都大小官僚再三坚持,请求下,刘备既皇帝位,封号蜀汉昭烈皇帝,改元章武元年。封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赏,大赦天下,两川军民,欢欣雀跃。

献帝被废,贬为山阳公后,三国演义再无献帝任何记载,也没有献帝向蜀国方向连笑三声的事迹,献帝,大汉王朝没落后的傀儡皇帝,在位时,只是军阀和曹魏窃国谋朝前的一块遮羞布,挟天子令诸侯的一个棋子,在三国历史中,献帝不是重要人物,也没有能力为自己或他人干点什么,在那个乱世中,献帝最大的愿望是能苟全性命,从来都没有享受一个皇帝应当的权力和尊严。

大汉绵延近400年,到献帝而亡国,刘备毕竟是汉室宗亲,献帝称他为皇叔,刘备在两川称帝,献帝应该由衷感到欣慰,蜀汉政权,在天下人的心中,还是正统的延续,是匡扶汉室唯一的希望。


田原乡野


汉献帝刘协,做了31年的皇帝,更明确的说是当了31年的傀儡木偶。被曹丕逼宫篡位以后的

刘协被曹丕封为山阳公,并派人监督着生活。这样生活环境下的刘协只能装聋做哑。听闻刘备以延续汉朝国祚之名在蜀中称帝时,冷笑三声。其中滋味耐人寻味!

刘协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生在帝王家却一生都如同待在囚笼之中。

刘协的母亲在刚刚怀上他的时候,便十分担心何皇后报复而偷偷服了堕胎药,结果刘协还是顺利出生。出生后的刘协令父亲汉灵帝十分喜悦。这果真引起了何皇后的警惕。派人去给刘协母子下毒,结果刘协母亲中毒身亡,刘协被父亲汉灵帝送往董太后寝宫扶养,这才保住了刘协的性命。

刘协8岁那年,父皇汉灵帝病重,病重期间的汉灵帝犹豫再三还是将皇位传位于嫡长子刘辨。是为汉少帝,而刘协做了陈留王。

原本刘协这么度过一生也就算了,可惜好景不长。董卓以清君侧之名进京勤王,灭了十常侍。把持朝政,大权独揽后的董卓觉得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代表的是董氏家族势力。因此便废了汉少帝刘辨,迎立了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

当上了皇帝的刘协并不是做了天下共主,反而是做了权臣手中的棋子。小小年龄便被董卓莽汉整日恐吓摆布。后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许昌,从那以后事事听由曹操做主。好不容易等到了魏王曹操去世,刘协本以为能够获得一点该有的皇权,结果继魏王丞相大位的曹丕更加变本加厉,直接逼宫令刘协签了禅让诏书,夺了大汉王朝的天下。而刘协被封为了山阳公,整日被曹丕的人监视着。心灰意冷的刘协只能安心治病救人,晚年做了些悬壶济世救人的好事。

而得知刘备以延续汉朝国祚的名义在蜀中登基为帝,供奉起了汉朝历代皇帝。而汉献帝刘协只能冷笑三声。

一笑自己的悲惨遭遇。自己虽生在帝王之家,却从未出生便开始备受暗算,小小年纪开始成为权臣手中利用的棋子,一生命运坎坷,从未享受过半日的寻常幸福。一直生活在恐惧和任人摆布之中。

二笑刘备的虚仁假意。刘备处处以拯救汉室江山社稷为名,实际上刘备只是在为自己谋求功名利禄,天下江山。此时登基为帝也不过是假借汉朝正统之名,为自己找到一个当皇帝的名头,召唤天下能人为自己所用。

三笑天下所有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的天下人无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在忙碌奔波,却不知到头来只是一场空。曹丕也好,刘备也好,孙权也好。一生奔波劳累打天下,最后无不为别人做了嫁衣。悲哉!


珞珈山的猫


汉献帝这笑了三声有三个意思,一个是自嘲,一个是庆幸,一个是释然!他之所以会自嘲是误以为刘备是忠臣!刘备能够笼络人心除了自己能装以外,还因为汉献帝的册封。汉献帝本想拉拢刘备,依靠刘备对抗曹操进而重新夺权。而刘备称帝后,汉献帝发现自己想错了,刘备比曹操更想当皇帝。

其次,庆幸!刘备先后投靠了一个主子一个主人,主子是刘琦!当时刘备光杆司令投靠刘琦,从辈分上看刘备与刘表是兄弟,刘琦得叫刘备叔叔,所以刘琦立马委任他为主将,并将三万荆州兵的兵权给了他。但是隔年刘琦就死了,死因不明;主人则是刘璋,刘璋曾邀请刘备入川共同防御汉中张鲁,可是刘备却抢了刘璋的地盘,流放了刘璋。汉献帝庆幸自己不是留在刘备身边,否则这会就已经死了。

最后就是释然了!汉献帝本来是末代皇帝,对祖宗有愧,现在刘备称帝了,那么汉家基业败亡就跟自己没关系了,反而是无官一身轻。


优己


公元221年,在曹丕称帝后,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有人说,此时正在山阳城里的汉献帝,得知此事后,向着蜀国的方向连笑了3声。

这种说法,我没有在史书上找到相关的历史根据。就算有,史书也不会记载下来。不过,应该说,当汉献帝知道刘备称帝的事情后,心情是非常复杂的,用“笑”来形容他,也是说得过去的。

(汉献帝剧照)

一、笑刘备虚伪。

公元220年,随着曹操的去世,汉献帝的皇帝之位也跟着岌岌可危。

此时的朝堂上几乎都是曹操生前安插的人,他们忠于曹魏集团,当然也忠于少东家曹丕。

于是他们对汉献帝使尽手段,威逼利诱。再加上曹丕又在幕后制造了大量的谶纬,以暗示他做皇帝,是天命所为。

汉献帝深知大势已去,索性很配合曹丕的举动,写下了禅位诏书,并积极主动地和曹丕表演了最后一场禅让大戏。

由于汉献帝识实务,曹丕还是把他的退休生活安排得不错的,封他为山阳公,并“封邑一万户”,还可以“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可谓礼遇很高。

然而,这消息传到刘备所在的成都,却成了“曹丕称帝,献帝遇害”的版本。刘备听说后,恸哭不止,并“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

又过了4个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他在称帝后封诸葛亮为丞相时说:“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意思是说我家(大汉刘家)遭遇了不幸,现在我继承了汉朝的大统,一定会兢兢业业,绝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一心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可是又怕自己办不到。

刘备说的这个家门不幸就是指的“献帝遇害”一事。

事隔4个月,汉献帝的下落再怎么样刘备也都知道了,可是他却依然拿这个来作为称帝的借口,显然是有心而为。

二、笑自己终于跳出了江湖。

汉献帝活得太不容易了。

从他娘王美人怀他开始,他就没少遭受迫害,先是何皇后要他和他娘的命,结果他躲过一劫,被带给董太后亲自抚养。

随后董卓率西凉军攻城,本就乱哄哄的朝廷愈发不成样。董卓自认为他和董太后是一族,于是废掉举止轻浮的少帝,把他立为皇帝。

然而,董卓不过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朝廷上,虽然汉献帝身居帝位,但事事都由董卓作主,他只能赔着小心,做个傀儡皇帝。

几番军阀争斗,董卓虽死,汉献却依然被各路军阀争夺,谁都想玩一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威风,但曹操不远千里迎回汉献帝,成了最后大赢家。

虽说曹操对他尊敬有加,但曹操却并不真心拥立他,也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灭他人志气,涨自己威风。

汉献帝也曾反抗过,但由于他一无兵马,二无实力强悍的外戚,最终都失败了,还白白连累死了不少人。

面对势力强大的曹操,汉献帝绝望了,不闹腾了,只能继续乖乖做个傀儡皇帝。

(汉献帝禅让)

曹操死后,汉献帝深知曹丕暴虐残忍,所以曹丕子承父业后,他一直惴惴不安。

当大臣们成拨成拨来劝他禅让时,他根本就没有舍不得皇帝这个位子,立刻觉得这真是个好主意。毕竟从做皇帝起,就一直是傀儡,很多时候都更像一个符号。

所以,他爽快地把帝位禅让给了曹丕,虽然他要背负亡国之君的骂名,但总好过突然暴毙的下场。

然而,皇位虽然禅让,但以汉献帝对曹丕的了解,曹丕一定会对他疑虑不断,害怕他会匡复汉室。

所以,就在他琢磨如何才能让曹丕对他放心时,刘备在成都称帝的消息传来,让他顿时觉得这真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刘备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打天下,现在他都称帝了,还谈什么匡扶汉室,那么汉献帝的价值也就没有了。

那么汉献帝从此就可以做回自己,再也不用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了。

综上所述,也就不难明白汉献帝为何听说刘备称帝后,会笑了。

(参考史料:《三国志》)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为何?因为汉献帝虽然作为傀儡,但他也曾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可惜,人生哪有几分如意!

汉献帝刘协作为东汉年间最后一个皇帝,从他登上皇位的时候起,就没有过掌管权力的时候。

无论是在董卓的身边,还是在曹操的身边,只能作为一个傀儡。

刘协从小为董太后抚养长大,接受了良好的皇家教育,所以满腹经纶仪态端庄。公元189年,董卓看这孩子不错,就立了刚刚9岁的刘协为皇帝,从此以后他就失去了人身自由。

作为一个皇帝,汉献帝做过努力,希望挣脱这些枷锁,可惜作为一个傀儡皇帝,他无权无势,不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现状。在一般人眼中他是皇帝,但是在董卓、曹操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吉祥物!

在这种情况下,他比那些庸庸碌碌的皇帝更加痛苦。庸碌的皇帝就像刘禅,只要有美酒佳肴,美女环绕,就可以说:此间乐,不思蜀!

这样的话汉献帝是绝难说出口的,否则就不会有衣带诏事件。可惜,形势比人强,面对权臣当道,他只能随波逐流,遂渐渐心灰意冷。

等曹丕夺取汉家天下逼迫汉献帝退位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表现出反抗,反而是他的妻子曹丕的妹妹曹节对曹家的这种行为不耻,怒摔玉玺。


汉献帝为什么听到刘备称帝反而大笑三声!?

对于汉献帝来讲,曹家夺取天下是迟早的,他所做的就是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

但是当刘备在蜀汉地区登上了皇位之后,事情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首先,刘备是汉献帝的皇叔,他曾经努力匡扶汉室,但是在前半生也是漂泊不定。不过,刘备作为一个自由人,作为一个汉室皇族,既拥有道义上的制高点,又可以为理想而拼搏,是处于深宫的汉献帝所羡慕的!

所以,当汉献帝听说刘备最终在蜀汉站稳,登基为帝的时候,是欣慰的大笑,因为汉朝并没有亡在他的手中,还有人在为复兴汉室而努力!

但是,刘备的称帝确实有点心急了,当时荆州刚刚失去,关羽又被杀,给整个蜀汉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的事不是称帝,而是如何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寻求发展和稳定,刘备却把称帝变成了第一要务,这无疑将刘备的野心暴露出来。所以,假如汉献帝逃脱曹家的控制去投奔刘备,那么他也只能作为一个傀儡。所以,汉献帝的第二声笑,是笑刘备原来是个伪君子!

第三声大笑是在笑自己悲惨的遭遇。正所谓何苦生在帝王家,在汉末动乱之中,贵为天子的他一生任人摆布,他在为自己悲哀的人生苦笑!

其实,曹丕对汉献帝还是不错的,禅位后刘协有自己的封地,而且见到曹丕也不需要行君臣之礼,末代皇帝能得到这种待遇的人是少之又少啊!


历史风暴


首先这个题目中表述的内容是子虚乌有的事,不说正史,连野史都算不上!

真不知道这里一个个打着“历史”头衔的创作者为何要以讹传讹?还一个个言之凿凿地说汉献帝肯定笑了。。。还能分析出每一声笑是什么寓意。。。我的天呐,到底看没看过史书啊?

发明出“汉献帝听说刘备称帝后,为何对蜀国方向连笑三声?”这样鬼话的人,真是无耻之尤!我看其动机就是为了引出一群带有立场偏见的人纷纷出来脑补。

谈点正事

读史书读成“带立场,有偏见的黑吹”是一件很low的事。

前不久,在我答某关于曹操和刘备的题目里,一群曹操粉丝真是莫名其妙,既然大家都承认曹操很厉害就行了嘛(我也承认嘛),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动机,非要证明曹操是大汉忠臣。

我说曹操当魏王的事,曹粉又说“曹操凭本事当的,凭什么非要让姓刘的当?”

是啊,我也认为曹操凭本事当的魏王啊,但是后一句反问我又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你们又非要说他是大汉忠臣?

更有曹粉质疑我:你说曹操称魏王是不忠汉室,那刘备称汉中王就是忠于汉室了?

我说:我可没说刘备就一定忠于汉室啊!

刘备领汉中王时,就是自己上书,自己给自己封的汉中王,然后派人把奏章打包送到许都天子刘协那里去,根本就不用管刘协的意见。

因为不论刘协批准还是不批准,都影响不了刘备当汉中王这个既定事实。

——曹操称魏王也是同理。

在《三国志》中,陈寿写曹操当魏公、魏王时,都是说汉天子刘协给曹操策封的;

到了范晔写《后汉书》时,范晔写这些内容时,一个个都加上一个“自”字:

  • 曹操自为丞相、曹操自立为魏公、曹操自进号为魏王。。。


范晔都明白的道理,现代人还不明白!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乱臣贼子?

曹操和刘备一起吃饭时,从容说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操耳!

在史学家看来,分汉天下者,三家:曹刘孙

我说是他们三家也是乱汉天下的参与者,往极端了说,乱臣贼子!一个都跑不了!

如果曹刘孙三家真要是一个个都是忠臣,就应该好好学汉末的河内太守、兼建义将军张杨。


张杨才是正史上记载的,在建安年间,迎天子东归至雒阳的首席大功臣,在饥荒时期,还节衣缩食,与荆州牧刘表一起掏钱给天子刘协修筑了“杨安殿”。

  • 因为修筑这个宫殿,张杨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所以他给这个宫殿命名为“杨安殿”。

刘协进了宫殿,有了住处后,张杨没选择留在雒阳做权臣,参与掌政,而是选择主动离开,他在临走前,还跟其他期望掌权的将领怎么说呢?

他说:天子当与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张)杨当捍外难,何事京都?

翻译一下:

张杨说:天子当与天下共有,朝廷幸有公卿大臣守护,我张杨应该出去守卫地方(河内郡),何必非要参与朝廷的事?

看看这政治觉悟,张杨这才叫大汉忠臣好吗?!

政治本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纯洁如张杨这种人,不去弄权,选择主动退出,后来因为太过于“宅心仁厚”,被下属杀害。

  • 只有曹操这种人,厚着脸皮占据朝廷,打击异己,

  • 只有刘备这种人,厚着脸皮宁可寄人篱下,也要谋求割据(往好了说,是靠衣带诏加持自己的反曹行为,本质上,他若反曹成功后,也绝对不可能选择做臣子的,即使他本人愿意,他下面的人也不会同意),

  • 只有孙权这种人,厚着脸皮占据江东,观望时局,首鼠两端。

他们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说,我愿意效仿张杨,做大汉忠臣,放弃兵权,接受汉献帝调遣。

李宗吾在民国时开创“厚黑学”,并拿曹操、刘备等人举例,也就是说穿了这层窗户纸嘛!

历史不是童话

我说曹刘孙厚脸皮,这可不是贬义,我只是希望纯洁的某粉能够早日认识到,认为曹刘孙是白莲花一般存在的人物,那是童话书看多了,靠童话世界般的认知来解读历史。

曹刘孙三人对于历史来说,我们后人能够评价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就足够了,非要把他们洗白成大汉忠臣,好人中的典范,这是有病。

就跟现代某些偶像爱豆爆出负面新闻之后,粉丝们一个个哭天喊地说不相信一样。

我看,都得治!

回到正题

刘备在蜀地称帝,汉天子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史书上可没有“他笑刘备”的记载。

当初刘备能够决意出走许都,背叛曹操,还是刘协及董承运作的“衣带诏”的缘故呢。

等到刘备在蜀地称帝,刘协笑什么?凭什么笑?

刘协秉政期间,大权旁落,面对曹操的强势,他无能为力。他真要稀罕这个皇位,想对得起祖宗,他怎么不能跟后世曹髦一样博一把?

(曹髦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帝(曹髦)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

——看看曹髦的豪言壮语,再看看刘协,他有这个必死的觉悟吗?


明显刘协已经认识到自己和曹操之间的巨大差距,选择得过且过了罢!

所以,刘备在蜀地称帝,宣称延续汉祚,刘协又凭什么笑他?

自己没能力,怪人家没帮他?

刘备真的打赢了曹操,收拾了孙权,他会还政给刘协吗?

想想也不可能嘛!刘备凭本事得的天下,凭什么让给刘协?刘备手下那么多人才(关羽、张飞、诸葛亮等),是绝对不可能脱离刘备,改效忠刘协的。

所以,刘协在禅让之后,认清现实,安心做自己的山阳公,谁当皇帝都无所谓了吧!



浔阳咸鱼



汉献帝刘协如果真的连笑了三声,肯定是包含着复杂而又矛盾的感情,其中

庆幸汉室正统还有人扛大旗的高兴感情应该更多。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亡国之君,初为皇弟,先为董卓所扶上位为帝。后被曹操所挟,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位三十一年,名为皇帝生涯,实乃傀儡。期间不甘为傀儡,思以衣带诏绝地反击,也只是徒劳一场。后被曹操之子曹丕逼迫禅位,傀儡生涯结束。

汉献帝贵为一代天子看似富有四海唯我独尊,实际上是落草的凤凰不如鸡。

汉献帝刘协被迫禅位以后,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山阳公。小舅子曹丕对姐夫刘协还是不错的,允许他在其封地内奉汉正朔和服色,并且建汉宗庙以奉汉祀。同时还说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们可以一起享受。

老实说亡国之君中刘协的待遇是很不错的了,亡国以后并没有被杀,反而是有一小片封地可以让自己自由发挥。(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刘协在封地里也算是彻底看开了,当然也可能是为了保全自己,刘协在封地里是爱民如子没事喜欢上个山采个药来救死扶伤,更像是一个悬壶济世的医者。

虽然曹丕肯定会监视刘协和限制其人身自由,但刘协只要不出封地,那么生活还是不错的。

刘协被逼禅位以后,最高兴的莫过于曹丕,其次肯定是刘皇叔刘备了。


为什么说刘备也很高兴呢,因为刘备这一生颠沛流离,无非就是想成就一番霸业。而他在汉末乱世也的确成就了一番事业,与曹操孙权三分了天下,占据了西南成为一方土皇帝。

但三分天下以后,刘备这一生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了,再也没有上进一步。那么称帝就成为了他唯一可以满足自己政治野心的选择了,但北方的汉献帝刘协才是正统,他这个一直扛着以兴复汉室大旗的远支旁系是远远不敢称帝的。

但刘协被迫禅位以后,刘备的机会终于来了,肯定是高兴的不得了。于是当时就开始盛传刘协被杀的谣言,刘备这个汉室宗亲当仁不让的要扛起汉室正统的大旗,于是刘备称帝,是为汉昭烈帝。建立汉政权,史称蜀汉,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

如果刘协在听到刘备被称帝以后对着蜀汉连笑三声,那么毫无疑问这三声肯定包含了极其复杂的感情,比如高兴、失望、背叛、欺骗、伤心、无奈、难受等感情。

这其中包含的高兴和被欺骗的感情最大。

为什么宋安之这样说呢。

因为通过刘协的政治生涯来看,这位苦命天子并非是那种玩物丧志之人,对于汉家江山还是很看重的。东汉亡在他手里,无疑是比他当了31年傀儡还要伤心难过的事情。

刘备称帝的消息传来,不论刘协当时是愤怒不痛快还是其他,最起码也代表着汉家正统并没有断绝,还有刘备在西南延续香火,说不定还可以像汉武帝刘秀当年那样光复汉家天下,所以以刘协的家族政治责任感来看,他肯定会高兴的。

高兴完了之后当然是不痛快了,刘协身为傀儡天子时,对于所谓皇叔刘备这个汉室宗亲肯定期望很深,认为复兴汉家江山,这个远亲还是可以出很多力的,但是没想到自己刚一被迫禅位,这个皇叔并没有营救自己或者对曹魏进行强烈的谴责,而是急匆匆的称帝,终于是露出了狐狸尾巴,自己原来一直被这个表面老实,实际上老狐狸的皇叔给欺骗了。

而且不论有没有刘备扛起汉室正统这个大旗,自己这个亡国之君是坐定了。所以刘协在各种矛盾至极的心情下,只能对着蜀汉方向连笑三声来释放这种无形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