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要滅蘇克薩哈,而索尼孝莊等人,為何沒阻止?

關於鰲拜要整死蘇克薩哈時,為什麼索尼、孝莊太后(昭聖皇太后、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不加阻攔的問題,原因比較多,說起來會比較冗長。下面就簡單說幾個主要方面吧。

鰲拜要滅蘇克薩哈,而索尼孝莊等人,為何沒阻止?


先說鰲拜為什麼要整死蘇克薩哈。眾所周知,順治(清世祖)死後(一說出家,但個人覺得可信度不高)給兒子康熙留下了四個輔政大臣,即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這四人當中,索尼年紀最長,而且城府很深,加上在多爾袞、豪格爭位以及清算多爾袞時的精準站隊,基本上屬於朝臣中的資深人物,有比較大的影響力。而且,索尼遇事不輕易表態,對於鰲拜和蘇克薩哈的衝突更是不摻和,儘量置身事外。也正是憑藉著自身的資深影響力和置身鰲拜和蘇克薩哈爭鬥之外這兩點,索尼成為了孝莊太后和康熙(清聖祖)拉攏的目標,並最終成為了皇后的祖父,被拉上了皇家的戰車。因此,鰲拜對於索尼基本上屬於敬而遠之,既不勾搭、也不主動招惹,關係尚能算作是和睦共處。

鰲拜要滅蘇克薩哈,而索尼孝莊等人,為何沒阻止?


遏必隆作為清王朝開國五大臣之一額亦都的小兒子。他的上位,多多少少有那麼點兒啃老本的味道。而且,四人當中,遏必隆的勢力相對較小,性格也相對軟弱。因此,面對鰲拜的強勢,遏必隆選擇了明哲保身,甚至有那麼點兒牆頭草的意思。鰲拜自然不會把他怎麼樣,畢竟裝點門面的泥菩薩還是要留幾尊的。

鰲拜要滅蘇克薩哈,而索尼孝莊等人,為何沒阻止?


簡單點說就是,四人當中只有蘇克薩哈與鰲拜不對付,而且還時不時還發生一些正面衝突。鰲拜想要攬權,蘇克薩哈是最大的障礙。正所謂槍打出頭鳥,蘇克薩哈自然成為了鰲拜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鰲拜要滅蘇克薩哈,而索尼孝莊等人,為何沒阻止?


那麼,為什麼鰲拜要整死蘇克薩哈時索尼和孝莊太后不加阻攔呢?關於索尼,前面已經說過了,索尼對於二人之間的爭鬥選擇了置身事外,自然不會加以阻攔。更何況,由鰲拜出頭,搞掉一個有資格、也一定會跟自己瓜分利益的人,何樂而不為?索尼坐收漁翁之利,也樂得鰲拜如此。

鰲拜要滅蘇克薩哈,而索尼孝莊等人,為何沒阻止?


那麼,孝莊太后呢?為什麼也不加阻攔呢?孝莊太后作為彼時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康熙的監護人,她巴不得四個輔政大臣相互勾心鬥角,輔政大臣們鬥得越厲害,她和康熙的地位就越穩當。同時,四個輔政大臣又是孝莊太后和康熙掌握絕對權力的最大障礙,而鰲拜和蘇克薩哈恰恰又是這最大障礙中的兩大主要部分。讓鰲拜和蘇克薩哈內鬥,搞掉其中任何一個,對於孝莊太后和康熙來說,都無異是一個借刀殺人的好機會,既可以除掉一塊巨大的絆腳石,又可以自己不背惡名,何樂不為?為什麼要阻攔呢?其實,孝莊太后和康熙內心甚至巴不得這老四位同歸於盡呢?不是嗎?

鰲拜要滅蘇克薩哈,而索尼孝莊等人,為何沒阻止?


再者,蘇克薩哈的名聲太差。多爾袞得勢之時,蘇克薩哈攀附多爾袞,極盡巴結之能事。多爾袞前腳剛死,他轉頭便投入了順治的懷抱,加入了清算多爾袞的洪流之中。這種賣主求榮之人,相信沒有哪個領導敢放心使用。鰲拜要整死蘇克薩哈正好為孝莊太后和康熙解除了一個將來終究要面對的大麻煩——如何處置蘇克薩哈的問題。

鰲拜要滅蘇克薩哈,而索尼孝莊等人,為何沒阻止?


與此同時,鰲拜為了攬權而整死了同受顧命的蘇克薩哈,短期內可能會對朝臣、甚至一些宗室王公產生強大的的震懾作用。但是,長期來說,其作用又是負面的。你今天能整死蘇克薩哈,明天難道就不會整死我?很多處於騎牆觀望狀態的實力派肯定會有此想法。如此一來,勢必會造成這部分實力派對鰲拜的離心。那麼,一旦康熙振臂一呼,或者如後來一樣,直接擒拿了鰲拜。還有多少人會願意幫鰲拜出頭或者求情?不落井下石就已然不錯了。這不正是孝莊太后和康熙樂於看到的嗎?

鰲拜要滅蘇克薩哈,而索尼孝莊等人,為何沒阻止?


當然,這裡面還存在一個除掉其他輔政大臣後鰲拜獨大,威脅皇位的問題。其實,很多人是受到了《鹿鼎記》的影響。鰲拜的勢力雖然大,但還沒有膨脹到不拿皇帝當回事的地步。首先,沒了蘇克薩哈,還有可以與鰲拜抗衡的索尼在。而且,索尼是綁在了康熙戰車之上的。即便索尼後來不久也去世了,鰲拜也只是在行政權力方面佔據了優勢,而他的手始終沒能伸到軍隊。即便依靠舊日在軍中的影響力和舊班底,鰲拜真正能控制的軍事力量也非常有限。而且,清初的宗室王公們可不是晚清的酒囊飯袋,雖然經歷了清太宗皇太極的限制和多爾袞的清洗,但是仍然有不少人是握有實權的,甚至不乏手握重兵者。這些人沒有站出來是因為鰲拜的攬權並沒有損害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如果鰲拜真想篡位謀逆,還真不太可能成功,首先愛新覺羅家族的這些宗室王公們不會坐視不管。這也是為什麼康熙憑藉幾個摔跤少年就敢擒拿鰲拜翻盤的原因之一。

鰲拜要滅蘇克薩哈,而索尼孝莊等人,為何沒阻止?

說到底,鰲拜等輔政大臣之間的爭鬥還是侷限在滿清政權這個平臺之上的,鰲拜的攬權同樣也是侷限在這個平臺之上。如果超出了這個平臺,另起爐灶,又將是另外一個局面了,各方勢力都不可能坐視不管、任其發展。同時,鰲拜本身也從來沒有另起爐灶的打算,從內心而言,鰲拜還是終於清王朝的,這一點連康熙的兒孫們、甚至康熙本人也都是認同的。這也就是孝莊太后和康熙敢於放任鰲拜整死蘇克薩哈的原因之一。

鰲拜要滅蘇克薩哈,而索尼孝莊等人,為何沒阻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