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不養兒防老?

球仇球


自從人們發明了分期房貸,養兒防老就從此不是唯一的選項了,因為我們要養房。大家想想,我們養一個兒子要花多少錢呢?如果我們現在購一套房,貸款100萬,分30年還貸,按照現在4.9%的基準利率,每月需要還款5303元。

你想想,我們現在普通人有多少人會養一個孩子,30年每月給他5300元?

等我們還完30年月供,等我們年老的時候可以辦理倒按揭,每月從房子中提取養老金。房子不就相當於我們的一個兒子嗎?


當然,上述只是一個笑話性的見解。但是也差不多,經濟壓力是日本人不養兒防老的主要原因。

日本也不過是1992年推出的房地產稅,不過是一攬子工程,包含了繼承稅、農地稅、地價稅。

地價稅就是你保有房產,應該按照地價給國家繳稅,大約是1.4%左右,東京最高能達到5%。

在這種情況下,1億日元的豪宅,一年要交140萬到500萬日元的稅,而日本人的收入一般也就在300到500萬日元之間,而且多是單職工家庭。就像我們家庭,一年收入10萬元要拿出3萬元來交地價稅一樣,會不會肉疼?

所以,雖然日本的各種保育措施很完善,從幼兒園到高中,基本都可以實現免費。可是真正的生活成本太高了,大家不願意生。

而且,日本的老年人退休年齡門檻是60歲,男女都是60歲,但是仍然有一半以上人員退休後繼續工作。跟我們國家不一樣,我們國家到了4050,就是就業困難人員,想找工作都難。日本有老年人就業保障法,老年人找工作還是很簡單的。

有活幹就不可能給孩子看孩子,自然而來就疏遠了。

而且孩子成年以後,絕大多數要自力更生的,自己租房到處打工。似乎是被美國慣壞了腦子。哪裡像我們,30歲了還在家裡住著。父母給你買好房子,買好車,求著你結婚,好抱孫子。

為什麼我們父母這麼有錢呢?因為過去都很窮,物價都便宜。只要能狠心給孩子買房子的,現在負擔都不是問題了。而現在的孩子在給子孫買一兩套房試試?

綜合起來,日本人為什麼不養兒防老?因為一方面是生不起,另一方面是關係太生疏了。根本的原因還是經濟發達了,我們國家很有可能在三四十年之後也是一個樣子。


暖心人社


因為日本擁有非常完善的社會養老制度。

日本是全球著名的老齡化嚴重國家,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1995年就已經成為了“老齡社會”國家。日本老年人數量佔據總人口的比例高達27%以上,非常驚人。



日本的養老保障有三層,分成國家、產業與私人,日本人擁有“國民年金”,20歲到60歲之間並且在日本擁有居住權的日本人,都必須要參加,每年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到了期限可以領取保障。但在日本,殘疾人、無收入老人、單親家庭與5人以下單位僱傭者的年金,由日本政府買單。

在日本這個保險產業非常發達的國家,其國民參與保險的人數也非常多,這樣,國家、企業與日本人私人,擁有了三重養老的保障。

多樣化的養老設施

日本作為一個老齡化非常嚴重的國家,無論其政府還是各企業,都興建了大量的養老機構,日本擁有的商業性質的養老機構就超過了兩千家,而且分成“居住型”、“療養型”、“治療型”等多種類型。對於老年人的照顧,也是細緻到了誇張的地步。

老年人擁有大量積蓄

日本的老年人,擁有整個日本一半以上的儲蓄財產,所以能夠保證日本大部分的老年人能夠安然度過晚年。日本年輕一代大多都用不著為了住房操心,公租房等制度的非常完善,所以日本老年人也用不著花費大量財產給自己的子女。

擁有比較充裕的儲蓄,加上社會的支持與國家的保障,還有養老產業的完善,讓日本的大部分老年人根本用不著為晚年擔憂。


澹奕


日本人的“家庭觀念”和“代際傳承觀念”與中國差別很大。

日本人和子女相處的主要時間段是:子女出生後~子女離家上學前。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為“成人日”,屆時,市政府會為年滿20歲的男女主持特別的成人禮儀式,併發給他們一張證書,表示他們從當日開始已成為成年人,以後必須獨立生活、擔負起社會責任和義務。之後的找工作(或者不工作)、結婚(或者不結婚)都可以自己做主,父母不會過分干涉,在買房子、生孩子方面,父母也不會給予支援。

(成人式掠影↓)

日本有著根深蒂固的“不願給別人添麻煩”的意識,即使是對自己的家人也不行。在日本,請老人過來幫忙帶孩子,是要給老人開工資或者送禮物的,因為打擾到了老人的正常生活。同時,老人年紀大以後,也不願意叫子女承擔養老責任。因為年輕人的主要任務是照顧好自己的“小家”,同時努力工作、為社會做貢獻。至於養老,老人在年輕時候就已經做好了養老規劃。比如進養老院或者介護中心(也就是護理中心),由於日本人比較長壽,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還是會通過各種方式來維持自己的日常生活。

(“一拖二”的日本媽媽,在帶孩子方面不假手他人↓)

日本的養老院不止生活起居,還有醫療、社交、娛樂等項目,高級點的私立養老院不乏迪斯科、賭博機等設施。現在日本的退休老人經歷過日本快速發展的年代,他們手中掌握的財富不比年輕人少,在經濟不景氣的現在,很多人開始開發老年人市場,興起了“老年經濟”,所以老年人的生活可以非常市場化、娛樂化。比私立次一等的是公立養老機構,年輕時繳納了社會保險、退休後有一定數目養老金的老人,可以選擇進公立養老院。也就是說,只要有錢,即使子女不在身邊照顧,老人的晚年生活也可以很瀟灑。但是,對於生活貧困的老人來說,晚年生活可能會很淒涼,這也是為什麼“孤獨死”、“老無所依”等現在在日本會時常見諸報端。

(日本某養老院的聖誕節↓)

另外,要說一點日本的“代際傳承”。在中國,家業一般是交給子女打理,但是在日本,也可以不交給子女,比如遇到子女早夭、子女能力不強等情況,或者子女的志向不在於操持家業。這時候,日本人會選擇入贅一位能力強的女婿,或者收養一名“養子”( “養子”可以是已經成年的人)來繼承家業,女婿或養子之後改姓家族姓氏。把招贅和養子結合起來的叫“婿養子”,也就是讓女婿成為“養子”。 日本鈴木公司現任掌門人鈴木修就是“婿養子”,娶了鈴木家族的長女為妻,鈴木修還想把家業傳承給自己成女婿小野孝,但是因為小野英年病逝,鈴木修現在還擔任鈴木家族主席和CEO。

(鈴木修近照↓)

日本人“養兒不為防老”,也不為“繼承家業”。現在的年輕人晚婚、不婚、丁克的越來越多,父母並不會過多幹涉,反而是政府比較著急,不得不出臺很多措施來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子。


蘇菲的日本


養老問題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誰出錢,二是誰看護。

人的一生,青少年受父母和社會照顧;青壯年支持社會;老年受社會照顧

日本社會正處於老齡化和少子化雙重作用之下。一方面是老年人增多,女性壽命為86歲,男性為79歲,百歲以上的老人比30年前增加了50倍也。另一方面,出生率低,年輕人或者由於生活壓力大,或者由於享受個人或雙人世界,生子慾望不強,導致出生率低。在這種趨勢下,如果沒有社會保障的話,一個年輕人將負擔6位老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現象將很常見。

一名年輕人負擔六名老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一個問題是誰出錢。

從前,父母從兒女那得到撫養金,現在,老年人從國家領取年金(退休金)

日本實行年金(退休金)制度,從20歲到64歲要繳納年金。年金有兩種,一種是“國民年金”,只要是在日本居住的20歲以上國民就得繳納,包括大學生和自由職業者,每月約1.5萬日元(約900人民幣)。另一種是“厚生年金”,是公司職員繳納的,約佔工資的16%,一個月薪25萬日元的人,需要繳納4萬日元。但這之中有一半是公司給繳納的,所以職員個人只需要繳納2萬日元。

退休後,自由職業者和公司職員能領到的年金(退休金)

那麼,65歲開始,一個自由職業者每月能領到6.6萬日元,而一個公司退休職員能領到16萬日元。

第二個問題是誰看護。

看護也有三種,一種是自家看護,一種是養老院,一種是醫養院。

自家看護對於家庭來說,一家人可以在一起,但是對於看護者來說負擔是相當重的,主要有精神、時間和肉體三方面都有負擔。所以養老院也是選擇,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如果要老人受到比較周全的看護,還是進養老院。當然,如果老人有疾病,那還是進醫養院。日本大部分養老院和醫養院對老人的照顧比較好,當然,養老院和醫養院都不是慈善機構,這也是要錢的,同時這些機構也存在個別的虐待老人的問題。


元和拾一年


老人贍養問題其實是一個經濟問題。

養兒防老,中國人應該聽得很多。在社會福利不完善的情況下,靠不了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那就只好靠家人。

但是,如果社會福利高度發達,就算沒有兒女老人的晚年也能過得很好,那就完全沒有必要養兒防老。

在這個問題上,根本的問題還是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

首先來說,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發展了很久,國內的經濟水平和社會福利體系很完善。福利院、養老院等等都很多,如果是從企業退休,每年還有不少的退休金,而且政府也有相關資金進行扶持。所以老人根本不用擔心老無所養的問題。

而且日本人還有一種“不給人添麻煩”的心理,有的老年人就算是生病也不會特地叫兒女回來。這種事有時候自己就去醫院了,稍微嚴重一點,日本社區還有大量的義工,也能幫忙解決。兒女們就安心過自己的生活好了。

還有一點,當下的日本老人和中國人很像,至少在儲蓄方面很像。他們都經歷了日本戰後物資匱乏的年代,危機感比較強,據說他們的儲蓄佔了日本儲蓄的一半。兜裡有錢,根本不用養。

正因為種種原因,現在日本還出現了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不婚和無子。

其實這是福利社會帶來的一個必然現象,在北歐更為突出。因為社會福利太好,能讓一個人幸福的過完一生。而生養兒女還要付出成本,那就乾脆別生了。

經濟發展水平和新生兒出生率成反比,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等到中國經濟騰飛的那一天,說不定也會出現。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養兒可以防老。但如今,這一切變的不再現實。許多年輕人外出去大城市工作,離開父母,在其他城市安家結婚生活。自己的父母也是一年去看望幾次,再加上工作繁忙,子女的事務,沒時間照顧父母是擺在很多人面前的難題。

近幾年,公益廣告上頻繁出現講述關於空巢老人的公益片,側面說明在養老問題仍然是大問題。

相比於我們的鄰國日本,和我們國家相比,日本的老齡化更加嚴重,截至到2017年9月,65歲以上人口多達3514萬,佔總人口的比例27.7%,高居全球第一位。

但是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日本的社會福利體系發展的很完善,比如老年人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退休金。在日本老人眼裡養老院卻是個很好的享受晚年生活的地方。養老院也分為私立和公立,當然私立的養老院裡面的設備是十分完善的。

可靠、完善的家庭護理服務的人員培訓與考核體系同時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2000年起,日本開始實行護理保險制度,有效的利用社會資源解決老齡問題,也讓很多家庭就把照顧老人這件事情,教給專業的介護人員去做,大大減輕了家庭的負擔。

其次,日本的老人也十分自律,他們更喜歡和老伴一起的生活,而不是麻煩子女,他們喜歡去養老院找新的玩伴。無數的日本老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安度晚年。

操勞了一輩子現在終於可以輕鬆了,就放心地去做自己以前一直想做但沒能做的事情。比如說旅遊,學習新的技能。這就是日本的養老體系。因此,他們的觀念里根本沒有養兒防老一說。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1.為什麼日本人不養兒防老?

日本是一個發達國家,其國民經濟水平高,生活質量高,社會體系完善健全,根本不需要養兒防老。

從客觀上講,我們必須得承認日本的各方面發展都比中國要好,雖然近年來中國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家,但是我們的各方面仍落後於別人,尤其是在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等方面遠遠落後於日本。

上個世紀60年代後,日本經濟逐漸超過德國,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國。 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還是一個民不聊生、經濟蕭條的國家,戰後日本在美國的幫助下快速發展起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令人咂舌。

時代發展到今天,日本的養老院、養老醫療體系等社會保障體系已經非常健全了;另外,雖然日本的人口已經超過1億,但是其人均GDP非常高,且該國的貧富差距也比較小。在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和高收入狀態下,日本人完全不需要靠養兒來防老,因為人老了有國家管,有國家養。

另外,日本人重視精神文化,講究生活品質,研究調查表明,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日本人不願意結婚或者生孩子,有些甚至寧願獨居,一輩子不結婚,因此日本被稱為“最絕望的發達國家”,該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而新增人口卻不斷下降。在其他發達國家也存在相似的情況,大多數人不願意要小孩,國家為了鼓勵生育,做出了一系列的獎勵措施,但收效甚微。


而發展中國家大多還處於積貧積弱的局面和困境中,巨大的人口壓力,巨大的貧富差距、巨大的經濟壓力讓整個社會一團亂,人口的溫飽都還未解決,如何能夠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呢?在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下,對貧困家庭而言,只能靠養兒來防老。

2.觀點結論

個人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 養兒防老這種觀念將會逐漸淡化,甚至完全消失,這只是時間長短問題。而新時代下,反倒是啃老現象越來越普遍,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一木MU


和中國不太一樣,日本人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為什麼呢?

首先日本文化並不是非常推崇”孝道”,子女沒有贍養父母的傳統。在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在饑荒年代,神戶,大阪一帶甚至還有將70歲以上,行動不便的老人丟棄深山,任其自生自滅以“祭山神”的陋習。

此外,日本受西方文化影響,成年後的子女與父母間關係非常獨立。日本的孩子18歲成年禮後,如果與父母關係不是很好,直接就可以收拾行李“家出”,離家出走,從此不和家裡有任何聯繫。同樣,日本老人沒有給子女帶孩子的習慣,也不會和子女同住。“六個錢包”之說在日本是找不到基礎的,因為父母與成年後的子女間彼此經濟是絕對獨立的。

還有就是日本民族總體性格內斂,以給人添麻煩為恥,所以要老人開口求人幫忙,哪怕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很困難的。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的孤獨死的重要原因。

再有就是日本老一輩的儲蓄率非常高,很多老人一直工作到做不動為止,經濟上有自己養老的實力,加上日本的養老福利體系相對比較健全,所以“養兒防老”就沒有那麼必要了。


周悅芳華


非但日本,在世界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養兒防老的意識都已成為過去。二戰之後,在一些率先富裕起來的國家裡,經過了70多年財富的原始積累,甭管個人,家庭,還是社會,所擁有的財富值,已遠遠超越了消費值。當一個人老了,失去了創收能力時,單憑個人的原始積累,與社會制度的保障,根本就不需要兒女的接濟和照顧,也能夠衣食無憂的安度晚年。在這樣的國家裡養兒育女,只是應盡的社會責任和義務而已。至於有沒有兒子,對自身的需求已經沒有多大依賴關係了,養兒防老的意識已經淡化,只是作為一種精神的需求而存在著。孩子小時侯當個寵物養著,孩子大了,分居另過,經濟己能獨立,自己有了自己的新家,有空了過來看看父母也好,沒空來不來也沒有什麼關係,不用照顧父母什麼,父母也不需要兒女再有什麼付出,能過來與父母聊聊天,父母就很高興,至於吃不吃飯走,帶不帶東西來,都已經無所謂了

。但在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就不行,養兒防老是唯一的出路,重男輕女也不可避免,在時下的中國就處在這種情況之下。雖說也有先富起來的一部份人,但畢竟是少數,尤其在當下農村,農民勞碌一生。最後也沒有什麼積蓄,幹不動了,沒有了收入來源,到死還得有一個時間和距離,這一階段的生活怎麼保障?雖說沒有多大的花銷了,但也得吃飯穿衣吧?電費水費還是要交的,都依靠社會的保障肯定不行,只有依靠子女真就沒有別的辦法了,現實的情況就是這樣。若有個兒子還能維繫一個家庭,若只有個女兒一嫁,真就成了鰥寡孤獨了。


手機用戶58801659536


如果是長男,有承擔家庭義務,照顧衰老父母的義理。


所以在日本的女性中,現在流行不找長男做丈夫的傾向,因為如果和長男結婚,作為家中的大兒媳婦,也揹負了很多期待與負擔。


那麼,不是長男,是否就可以不照顧老人呢。


貌似現在日本社會是。


和中國社會不一樣,日本社會一般年輕人成人之後,就會與父母分開,也沒有像中國人那樣贍養服務的觀念,甚至一年當中電話也就打那麼幾個。同樣,日本老人也沒有義務幫兒子女兒照顧孫子孫女的觀念。


我有一位來自東京的忘年交,已經60歲了。她的口頭禪是,絕不會像中國爺爺奶奶那樣去接孫子孫女上下學,我已經照顧兒子一輩子了,不希望再辛苦下去,去照顧孫子,這是他們自己的責任,我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她這種觀念,目前在日本已經成為主流。


既然兒子女兒養大了,不那麼照顧父母,父母也不幫兒子女兒照顧孫子孫女,那好,兩不相欠。於是,父母越來越孤苦無依,孩子也因為得不到父母的支援,而不生孩子。高齡少子化於是愈演愈烈。


所以,日本人漸漸也不用去養兒防老了。


另外,需要說一下,日本人的養老,要麼在宅享受付費養老服務,要麼去老人院,雖然那裡很貴。


養老成為日本社會一大問題,沒有錢的老人,只能孤苦在家,產生了許多孤獨死的現象(即死了也沒人知道,兒子女兒電話又不像中國父母那樣打的那樣頻繁)。為了防止,地區的行政機構定期上門拜訪,詢問老人狀況,預防不幸發生。


在未來養老金不足以負擔老後生活的日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也不去繳納年金。日本的年金制度正在面臨入不敷出的危險。


日本社會在人口方面給我們上了深刻一課。這給我們鄰國帶來的警鐘,是非常巨大的。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亡羊補牢,可能還不算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