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的光谷,4000亿元的“黄金大道”到底有多厉害?

世界级的光谷,4000亿元的“黄金大道”到底有多厉害?

每个月光谷总会传来阵阵捷报,这个月当然也不例外!

光谷左岭大道沿线8公里,分布着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华星光电、武汉天马微电子等4000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这样的投资强度国内罕见,这条“黄金大道”或将创下国内最高的工业亩产产值。

世界级的光谷,4000亿元的“黄金大道”到底有多厉害?

一位产业观察家分析说,8公里长的道路串起4000亿元的工业投资项目,即使在中关村、上海张江等高新区,近年来也难以找出这样一条“黄金路”。

未来这条路或将再造一个新光谷,一条世界级“黄金走廊”正在孕育。

到2020年,量产已3年的天马柔性产线,月加工蒸镀基板可达3万张;实现量产的华星光电柔性产线,月产可达4.5万片面板及模组;硅谷小镇将建成国际创新中心、海外人才孵化中心;不远处,包括创业大厦、孵化中心在内的激光研究院三期将建成……

世界级的光谷,4000亿元的“黄金大道”到底有多厉害?

世界级的光谷,4000亿元的“黄金大道”到底有多厉害?

世界级的光谷,4000亿元的“黄金大道”到底有多厉害?

世界级的光谷,4000亿元的“黄金大道”到底有多厉害?

武汉会由“钢的城”变成“硅的城”

据介绍,接下来,国家存储器基地还将建造2座全球单座洁净面积最大的3D NAND Flash工厂,预计到2020年实现月产能30万片12寸晶圆,到2030年月产能提升至100万片。

在铸“芯”的同时,华星、天马、京东方这国内显示面板“三巨头”,也全部在汉集结。武汉正在改变着国家“缺芯少屏”的现状,这座曾经以钢闻名的工业重镇,将随着这个国家铸“芯”一号工程,完成从“老工业”到“新工业”的转身,由“钢的城”,变成“硅的城”。

“国家存储器项目落户武汉,填补了此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一块空白。”国家02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介绍,存储器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核心芯片。

武汉 “追芯”多年,开始圆梦

200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黄金十年”开启,武汉“芯”梦想开始酝酿。

2006年武汉新芯诞生,这是数十年来中部地区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

2013年杨士宁出任首席执行官,开始自主开拓市场。武汉新芯发力的三维闪存技术水平,在对海力士、美光和东芝等国际巨头进行追赶时逐步靠近。

“武汉有高度重视集成电路的决心,新芯有长时间积累,中央在决策上的契合,武汉由此成为战略布局上的重要一点。”魏少军说。

杨士宁表示,武汉优势在于十年积累。以新芯为龙头,集聚了芯片设计、制造等相关企业近50家,总产值约50亿元。

“存储器项目是武汉建设全球有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产业基地的核心引擎。”他说。

世界级的光谷,4000亿元的“黄金大道”到底有多厉害?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如同一只展翅的大雁,向东飞行。雁头是上海、长三角地区,左翼向北,通过环渤海,向西安,右翼向南,通过福州、厦门到深圳。而武汉,处在大雁身体的正中。

超过武钢在工业化时代对武汉的意义

工业化时代,拼的是钢铁;信息化时代,拼的是芯片。

前一百年,“钢产量”是工业化的物质基础。现在,“硅含量”已经成为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由于在自然界存储量巨大,硅是存储器制造的重要原料。

世界级的光谷,4000亿元的“黄金大道”到底有多厉害?

存储器基地撑起一条光谷黄金大道

5年前,这里还是毗邻鄂州的荒野,因产业快速聚集,修建的道路取名左岭大道。

左岭大道以西,驻扎着武汉华星光电,国内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的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3年前,华星光电投资160亿元建全球高端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和生产基地,后追投350亿元,生产高分辨率柔性和可折叠式智能手机用显示面板。

在距武汉华星光电2公里外,国内显示巨头天马2年前投120亿元建生产线,打造中小尺寸显示屏。今年4月,这条第6代LTPS AMOLED天马柔性产线点亮试产,年内将实现量产。

沿左岭大道一路向南,国家存储器基地正在建设厂房。去年总投资1600亿元的基地项目动工。

这条大道上,总投资超70亿元的硅谷小镇、投资24亿元的激光研究院正在建设。

亩产投资的高强度,将释放巨大的产出效应。光谷相关人士介绍,3-5年后新型显示产业链形成,这条大道上年产值将达千亿元规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