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的光谷,4000億元的“黃金大道”到底有多厲害?

世界級的光谷,4000億元的“黃金大道”到底有多厲害?

每個月光谷總會傳來陣陣捷報,這個月當然也不例外!

光谷左嶺大道沿線8公里,分佈著國家存儲器基地、武漢華星光電、武漢天馬微電子等4000億元的戰略新興產業投資。這樣的投資強度國內罕見,這條“黃金大道”或將創下國內最高的工業畝產產值。

世界級的光谷,4000億元的“黃金大道”到底有多厲害?

一位產業觀察家分析說,8公里長的道路串起4000億元的工業投資項目,即使在中關村、上海張江等高新區,近年來也難以找出這樣一條“黃金路”。

未來這條路或將再造一個新光谷,一條世界級“黃金走廊”正在孕育。

到2020年,量產已3年的天馬柔性產線,月加工蒸鍍基板可達3萬張;實現量產的華星光電柔性產線,月產可達4.5萬片面板及模組;硅谷小鎮將建成國際創新中心、海外人才孵化中心;不遠處,包括創業大廈、孵化中心在內的激光研究院三期將建成……

世界級的光谷,4000億元的“黃金大道”到底有多厲害?

世界級的光谷,4000億元的“黃金大道”到底有多厲害?

世界級的光谷,4000億元的“黃金大道”到底有多厲害?

世界級的光谷,4000億元的“黃金大道”到底有多厲害?

武漢會由“鋼的城”變成“硅的城”

據介紹,接下來,國家存儲器基地還將建造2座全球單座潔淨面積最大的3D NAND Flash工廠,預計到2020年實現月產能30萬片12寸晶圓,到2030年月產能提升至100萬片。

在鑄“芯”的同時,華星、天馬、京東方這國內顯示面板“三巨頭”,也全部在漢集結。武漢正在改變著國家“缺芯少屏”的現狀,這座曾經以鋼聞名的工業重鎮,將隨著這個國家鑄“芯”一號工程,完成從“老工業”到“新工業”的轉身,由“鋼的城”,變成“硅的城”。

“國家存儲器項目落戶武漢,填補了此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一塊空白。”國家02專項技術總師、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介紹,存儲器是信息系統的基礎核心芯片。

武漢 “追芯”多年,開始圓夢

200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黃金十年”開啟,武漢“芯”夢想開始醞釀。

2006年武漢新芯誕生,這是數十年來中部地區第一條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

2013年楊士寧出任首席執行官,開始自主開拓市場。武漢新芯發力的三維閃存技術水平,在對海力士、美光和東芝等國際巨頭進行追趕時逐步靠近。

“武漢有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的決心,新芯有長時間積累,中央在決策上的契合,武漢由此成為戰略佈局上的重要一點。”魏少軍說。

楊士寧表示,武漢優勢在於十年積累。以新芯為龍頭,集聚了芯片設計、製造等相關企業近50家,總產值約50億元。

“存儲器項目是武漢建設全球有影響力創新創業中心,打造世界級光電子產業基地的核心引擎。”他說。

世界級的光谷,4000億元的“黃金大道”到底有多厲害?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佈局如同一隻展翅的大雁,向東飛行。雁頭是上海、長三角地區,左翼向北,通過環渤海,向西安,右翼向南,通過福州、廈門到深圳。而武漢,處在大雁身體的正中。

超過武鋼在工業化時代對武漢的意義

工業化時代,拼的是鋼鐵;信息化時代,拼的是芯片。

前一百年,“鋼產量”是工業化的物質基礎。現在,“硅含量”已經成為信息化的物質基礎。 由於在自然界存儲量巨大,硅是存儲器製造的重要原料。

世界級的光谷,4000億元的“黃金大道”到底有多厲害?

存儲器基地撐起一條光谷黃金大道

5年前,這裡還是毗鄰鄂州的荒野,因產業快速聚集,修建的道路取名左嶺大道。

左嶺大道以西,駐紮著武漢華星光電,國內第一條主攻摺疊顯示屏的6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3年前,華星光電投資160億元建全球高端小尺寸顯示面板研發和生產基地,後追投350億元,生產高分辨率柔性和可摺疊式智能手機用顯示面板。

在距武漢華星光電2公里外,國內顯示巨頭天馬2年前投120億元建生產線,打造中小尺寸顯示屏。今年4月,這條第6代LTPS AMOLED天馬柔性產線點亮試產,年內將實現量產。

沿左嶺大道一路向南,國家存儲器基地正在建設廠房。去年總投資1600億元的基地項目動工。

這條大道上,總投資超70億元的硅谷小鎮、投資24億元的激光研究院正在建設。

畝產投資的高強度,將釋放巨大的產出效應。光谷相關人士介紹,3-5年後新型顯示產業鏈形成,這條大道上年產值將達千億元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