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中部10大城市,第2是普通地級市,合肥、南昌榜上無名

中部六省,是我國最新的經濟分區,許多人都認為把山西拉進來確實有點扯,但既然國家這樣劃分,大家也只好認了。說到當前的中部六省十大城市,前已經面寫過了(當然,有人認為以GDP來劃分十大城市不合適,確實不是很妥,但要綜合評比一個城市很難,特別是那些地級市,用GDP來做標準,相對而言爭議較小),即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洛陽、襄陽、宜昌、太原、南陽,那大家知道1978年中部的十大城市是哪些呢?今天我就讓大家看看1978年的十大城市,相信絕對會讓你大吃一驚!

40年前中部10大城市,第2是普通地級市,合肥、南昌榜上無名


40年前中部10大城市,第2是普通地級市,合肥、南昌榜上無名


1978年中部地區的第一大城市當然還是中部中心城市——武漢市,當年武漢的GDP是39.91億元,位居全國第八;而17年武漢GDP1.34萬億,位居國第九,可以說經過40年的發展,武漢在全國的地位相差無幾,基本保持了平衡。但是1978年的中部第二大城市大家肯定猜不到,今天看來太令人意外了,它就是湖南省的常德市,1978年GDP21.01億元,位居全國第27位,超過了當時中部地區的5個省會城市,真正是牛得不行。而2017年常德GDP3238 億元,全國排名第70位,下降了43個名次;中部排名第12位,下降了10名,落差非常大。1978年中部第三大城市是鄭州,當時全國排名第28名,雖然17年鄭州依舊是中部第三大城市,但是全國排名已上升至17名,上升了11個名次。

40年前中部10大城市,第2是普通地級市,合肥、南昌榜上無名


40年前中部10大城市,第2是普通地級市,合肥、南昌榜上無名


1978年中部第四大城市是山西省會太原,當年GDP18.68億元,位居全國第30名;而17年太原GDP僅位居全國第65名,下降了35名,看來當時山西的煤炭工業正處於蒸蒸日上的鼎盛時期,風光無限!1978年中部第五大城市是河南的南陽市,當時全國排名第32名,可以說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而17年南陽GDP僅位居中部第10,全國第66名,衰落的非常厲害!而78年中部第六大城市則是湖北省的荊州市,也是湖北省除武漢外唯一上榜城市,當時全國排名第33位;這就是如今荊州懷念的“大荊州”,當時荊門和天仙潛還沒有分出去,是湖北第二大城市(當然,如果把如今的荊州、荊門和天仙潛加在一起,GDP將達到5000多億,將超過南昌成為中部第五大城市。)

40年前中部10大城市,第2是普通地級市,合肥、南昌榜上無名


40年前中部10大城市,第2是普通地級市,合肥、南昌榜上無名


1978年中部第七大城市是湖南省會長沙,也是當時湖南的第二大城市,全國排名第35名比常德低8個名次;相比今天,長沙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之而來的則是常德的衰落。78年中部第八大城市洛陽,全國排名第36名,雖然17年洛陽由當時的中部第八城上升為第六城,但全國排名反而下降了11個名次。78年中部第九城和第十城是邵陽和衡陽,湖南省的兩個地級城市,當時分別位居全國第41和43名,算是非常不錯的了;而17年,衡陽位居全國第72名,邵陽更是退到了137名退了96名,可謂是斷崖式下跌,衰退得非常厲害。

40年前中部10大城市,第2是普通地級市,合肥、南昌榜上無名


40年前中部10大城市,第2是普通地級市,合肥、南昌榜上無名


上面就是40年前,中部地區的十大城市,武漢一直都是中部老大哥,地位穩如泰山;而當時其他省份的省會城市除鄭州尚可以外,普遍偏若,安徽和江西更是無一城市上榜,全軍覆沒;而當時的地級城市經濟很多都不錯,竟然有6個地級市進入全國前50名,常德更是進入了前30名,在今天看來是無法想象。而從分省來看,當時湖南的經濟無疑是最強的,十大城市中竟然佔據了4城市,可見當時的湖南省就相當於今天的東部沿海省份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改革開放40年,交通、政策紅利等優勢資源逐步向省會匯聚,省會城市開始崛起,並逐步形成了一城獨大的局面,而地級市則衰落嚴重,這也是中部地區為什麼不如東部沿海地區的原因之一。對於40年來,中部十大城市的變遷,你有什麼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