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族的起源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高、低、富、贵、贱之分。姓氏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旧时李姓家族祠堂前,常挂这样两幅对联:一是“陇西世族,柱下名家”;二是“经传道德,名重谪仙”。两幅对联除了颂及李姓始祖老子之外,上一联提到了涌现出飞将军李广和建立盛唐的陇西李氏,下一联提到了也是出自陇西李氏的诗仙李白。

李氏家族的起源

李姓第一人——“老子”李耳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史记》则有记载:“自周有老聃,姓李。”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

李姓的来源,与古人淳朴的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最初的“李”是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就是李树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

李姓形成时,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以及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是道家主要经籍,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对老子后代家世的记载十分详尽:“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期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又据《新唐书·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记载,战国时,老子的八世孙李昙之子分别迁居赵国和秦国,后来分为两支:一支为长子李崇,任陇西太守、南郑公,居陇西,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另一支为四子李玑,居赵郡,成为赵郡李氏的始祖。这两支人丁兴旺,都成为名门望族。

赵郡李氏后来涌现了赵国名将李牧、秦末将军李左车、唐朝的政治家李吉甫及李德裕和文学家李阳冰。陇西李氏从李崇起居住在今甘肃陇西,世代为官,其孙李信任秦国将领,封陇西侯,李信的后人“飞将军”李广及其子李椒、李敢和孙子李陵都是西汉将军。到了十六国时,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暠建立了西凉国。李暠的十六世孙就是唐高祖李渊。

唐朝赐姓,使得李姓人口大规模增长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姓作为“国姓”,是最尊贵的姓氏,在唐朝蓬勃发展,所以唐朝也是李姓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朝李氏贵为“国姓”,李姓人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李姓人口急剧扩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李唐宗室子孙兴旺。李唐宗室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他们的繁衍创造了优越条件。唐朝有十九位皇帝,皇帝妻妾成群,儿子自然也众多。这些皇子们被分封到各地,都成了当地的贵姓大家。

此外,李氏宰相数十人,各成一支,子孙繁衍,又为李姓扩充了许多人口。

第二个原因是赐姓。李唐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以褒赏、恩惠、笼络的手段,赐给外姓人以“国姓”,使他们更忠于李唐王朝,这也为李姓增添了许多新的成员。由于“国姓”至高无上的地位,对被赐姓者来说,也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据史书记载,唐朝被赐为李姓的人有英国公李勣、夷国公李子和等;还有众多依附的少数民族,如靺鞨族酋长突地稽被唐太宗李世民赐姓李,称李突地稽;东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被唐太宗李世民赐姓李,称李思摩;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被唐僖宗李儇赐姓李,称李思恭。

据不完全统计,唐朝赐姓涉及近10个民族、16个异姓,其中包括汉族异姓和外国异姓。皇帝御赐国姓,被视为一种无上的荣耀,唐朝的赐姓对象中,很大一部分为少数民族。他们一旦被赐姓李,就意味着进人了皇室血统,身份和地位都与之前不同了。这些少数民族往往因酋长获李姓,整个部族均改从李姓。这种以姓李为荣的做法,大大扩展了李氏宗族,唐朝李姓的人数由此得到空前的膨胀。

李氏经唐朝的大发展后,子孙开始向全国播迁。唐朝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族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可见那时,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和山东,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在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在全面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和山东。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李姓人口已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人口的7.9%,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和山东。李姓之所以成为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与唐朝广泛赐姓密不可分。

唐朝禁食鲤鱼

唐朝皇帝姓李,而鲤鱼的“鲤”与“李”同音,因此,当时以鲤鱼为鱼中之贵,从皇帝、官吏、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崇尚鲤鱼,竞相饲养红鲤鱼,还繁育出许多新品种。虽然饲养鲤鱼成风,而鲤鱼又是美味佳肴,但人们却不得烹食鲤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鲤”与皇帝的姓同音,食“鲤”就等于食“李”,所以鲤鱼自然在避讳之列;又因为,自古以来,鲤鱼与龟、鹿、鹤、麟、龙、凤等动物一样带有吉祥的“光环”,民间有关鲤鱼的传说很多,所以李唐王朝认为杀鲤不祥,便把鲤鱼奉上了圣坛,不让百姓随意亵读。《旧唐书·玄宗纪上》所载史料:唐玄宗李隆基曾两次下诏“禁断天下采捕鲤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