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錯失的三次發展機會,令人惋惜

拒絕隴海鐵路進入宿州


我們都知道,津浦鐵路原本準備在鳳陽設站,但作為鳳陽府駐地的鳳陽縣極力反對,導致火車站建在了蚌埠,蚌埠從一個小漁村一躍成為繁華的城市。而宿州,當年就和鳳陽有著同樣的命運。

1904年10月,自汴梁(今開封)至洛陽的汴洛鐵路是依照蘆漢鐵路的支線開工。以鄭縣車站為起點,分別向東西兩個方向施工。1909年12月竣工,全長183公里。這是隴海鐵路雛形。

宿州錯失的三次發展機會,令人惋惜

1912年9月,北洋政府與比利時簽定修建1,800公里的隴海鐵路借款合同,以汴洛鐵路為基礎向東西方向展築。其中汴梁向東沿隋堤【即古汴運河】東去,穿越宿縣近百公里。而鐵路就準備建在隋堤之上,節省建設成本。此時,宿縣的大地主們,聯合起來遊行抗議,反對“侵佔”土地,讓北洋政府極為難堪。此時,徐州的的開明紳士得知這一消息,大為振奮,上下串聯商討決定共同集資,為隴海鐵路無償提供所用土地,使本來宿州的飛躍機遇流逝。

這一次機遇,差點讓徐州和宿州的現代地位互換,不過話說回來,如果隴海鐵路建設在宿州,宿州雖然迎來大發展,但鐵路一定是穿古城而過,埇橋遺址、西關碼頭遺址等歷史古蹟或許永遠都不會發現,是福是禍只待後人評。

把淮北市攆到偏遠的相山腳下


1958年,國家計劃開發淮北煤田【當時稱閘河煤田】,由淮南礦區抽調人員來宿縣【當時濉溪屬宿縣地區】籌備,宿縣以就近管理為藉口,攆到烈山。據一些籌備人員的回憶資料介紹:“從符離集車站下火車,扛著大牌子地走到烈山”。於是淮北市【原名濉溪市】就只得按在相山腳下。就就這樣宿縣又一次把一個發展的機遇攆走了。

改革開放以後,宿州還有一些發展的好機會的


90年代初,國家經濟大調整,計劃至少在宿州建兩家大型企業,肉聯廠南的化工廠和符離集的坑口電廠。後來均以土地和資源賠償而轉移他鄉。據瞭解,化工廠定在了南京,電廠被淮北爭取去了。而宿州的化工廠至今未能上規模,電廠晚上了至少8年。

宿州錯失的三次發展機會,令人惋惜

宿州錯失的三次發展機會,令人惋惜

宿州錯失的三次發展機會,令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