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十大事件 決定了華夏曆史的走向

中華浩浩5000年,發生過無數深刻影響歷史的重大事件。而從三皇五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清王朝覆滅,若要說最重量級的,則必數以下十件。歷史不能假設,其中是非仍在接受世人評說。但毫無疑問地是,這十大關鍵性歷史時刻,在最大程度上締造了中國,對於中華民族,有著透入骨髓、不可磨滅的巨大影響。


中國古代的十大事件 決定了華夏曆史的走向


1、黃帝敗炎帝、蚩尤,奠定中華正統

炎帝神農氏管治後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戰亂不止,黃帝乘時而起打敗不同部族,其餘部族首領亦紛紛歸附,於是形成炎帝、黃帝、蚩尤三足鼎立的局面。

黃帝居中原,炎帝居太行山以西,蚩尤是東方九黎君主。先是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炎帝不敵,歸附於黃帝。後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走,向黃帝求救。黃帝在涿鹿與蚩尤決戰,最終擒殺蚩尤(一說蚩尤歸附黃帝),統一中原各部落。

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和創始人,自他之後,文化才慢慢地生長,至周朝大體確定。其後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一脈相傳,為道統的傳授者。


中國古代的十大事件 決定了華夏曆史的走向


2、啟建夏朝,“家天下”時代開啟

帝禹死後,選定東夷族伯益為繼承人。三年守喪以後,在伯益即將即位時,啟利用帝禹兒子的優勢地位,舉兵反對伯益,繼而殺之自立(一說伯益讓位於啟,因其眾望所歸)。

啟的繼位,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時代,從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的建立而正式開啟。啟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

後人常以“華夏”自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中國古代的十大事件 決定了華夏曆史的走向


3、秦滅六國,大一統帝國時代開啟

秦滅六國,從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時間,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

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以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來侵略,保持國家的獨立,這與秦統一的開創之功,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繫。


中國古代的十大事件 決定了華夏曆史的走向


4、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文化主幹確立

漢武帝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彰六經”,把儒家學說作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

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從此之後數千年,從政治到文化,儒家學說都成為中國統治思想和正統思想。

5、漢武帝抗擊匈奴,漢民族千秋定名

從公元前133年至前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作戰。其中決定性的戰役有三次:河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戰役規模最大,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率10萬騎兵、幾十萬步兵,給匈奴以致命打擊,“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從此,匈奴北徙漠北並西遷。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這是電視劇《漢武大帝》片頭的三句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字幕隱去,一段鐵馬倥傯、熱血沸騰的歷史,追隨著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堅強的腳步,張揚出大漢民族的雄風。

“威武強睿德曰武”,漢武帝劉徹以長達54年的鐵腕統治,讓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他自己,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中國古代的十大事件 決定了華夏曆史的走向


6、佛教傳入中國,成就儒釋道三足鼎立

西漢末年東漢初年,佛教開始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佛教。

佛教自傳入中國,千餘年來一直是中國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間經歷代高僧大德的弘揚提倡,許多帝王卿相、飽學之士也都加入這個行列,終於使佛教深入中國社會各個階層。

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則與儒、道等相結合、相融會、相激盪,最終匯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大海里,形成了中華文化的主流之一。

7、大唐盛世,中華文明的全盛時代

盛唐時期的中國,國富民強,通過由國都長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陸上絲綢之路,將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傳播四海。眾多國家的國君、使臣、客商、僧侶、學者、工匠、醫生、胡姬紛至沓來,在長安完成了經濟、文化、手工、樂舞等方面的民族大融合,成就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鼎盛時期。

唐朝出現了唐太宗李世民等在歷史長河中光彩耀人的有為皇帝,更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同時,大唐經濟文化璀璨奪目,對日本、西亞乃至歐洲的社會文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大唐盛世是全球華人的驕傲。直到今天,海外華人仍被稱為“唐人”。


中國古代的十大事件 決定了華夏曆史的走向


8、隋煬帝創立科舉,打通階層上升通道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完備於唐朝;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科舉制度對隋唐以後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科舉原來目的是為政府從民間選拔人才,打破貴族世襲的現象,以整頓吏制。相對於世襲、舉薦等選材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一種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式,改善了用人制度。

廢科舉後的100年,是將科舉妖魔化及對其盲目批判的時代。科舉制承負了許多本不該由其承擔的罪責。實行考試製度有其弊病,但廢止考試製度必將造成更大的禍害。


中國古代的十大事件 決定了華夏曆史的走向


9、崖山海戰,華夏文明古典時代隕落

崖山海戰,是1279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今廣東新會南崖門鎮)進行的大規模海戰。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

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隕落,南宋殘餘勢力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滅亡標誌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部分人評價這場戰役,認為標誌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華”之說。崖山海戰使得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之後明清的文明形態跟之前已經大不相同。


中國古代的十大事件 決定了華夏曆史的走向


10、辛亥革命,終結兩千年帝制時代

辛亥革命,指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從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義爆發開始,至1912年元旦孫文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結束。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佈立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佈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從此滅亡,標誌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帝制時代正式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