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76年,為何有些王朝國祚難破300年?

葉夜love


一個朝代的制度決定了王朝的長度,自從王朝誕生之初,這個王朝便已經為將來的滅亡打好了基礎。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自秦以後,沒有任何王朝的國祚超過300年。有人說漢朝和宋朝都超過了,但東西兩漢和南北兩宋本質上並不是同一個王朝,他們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



王朝制度的選擇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以後,進入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時代,歷代帝王都希望政治經濟向中央集中,這樣就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的權力鬥爭。

初期的開國帝王在創立王朝之後,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收緊權力,如秦始皇、隋文帝、宋太祖的做法。再有一種選擇就是下放一部分權力,如漢高祖劉邦、晉武帝司馬炎、唐太宗李世民、明朝初年朱元璋分封等等。



我們先說說收緊權力,如秦朝,權力過度集中,整個社會以秦始皇一個人的意志轉移,最終引起了原來佔有權力的六國貴族不滿,迅速走向了滅亡。

隋文帝之後的楊廣也是如此,過度想要集中權力,引起了豪門世族的背叛,最終唐朝代替了隋朝。

宋太祖趙匡胤選擇了比較溫和的手段集權,雖然沒有引起內部的叛亂,但是卻造成了整個宋朝兵勢孱弱不堪,對外戰爭屢屢割地賠款,釀成了靖康之恥,北宋因此滅亡。

新繼任的南宋依然繼承了趙匡胤的做法,最終因為兵勢孱弱,被蒙古滅亡。




看來過度收緊權力不行,那麼下放部分權力可以嗎?答案顯然是不行,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一旦擁有了一部分權力,就會要另一部分權力。

漢初劉邦除掉異姓王后,大肆分封同姓王侯,結果僅僅幾十年後就引起了七王之亂。

同樣晉武帝以宗室為屏障,獲得權力的宗室想要奪得更大的權力,結果引起了八王之亂。

唐朝下放權力,有了節度使制度,造成了藩鎮割據,尾大不掉,最終被朱溫滅亡了唐朝。

朱元璋的分封更狠,在其剛剛死後,朱棣就發動了叛亂,奪取了天下。

經過下放權力引起叛亂之後,新晉的帝王都選擇收緊權力,於是就陷入了上述的矛盾之中,輪迴再次上演。



不患寡而患不均

除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的較量外,還有普通百姓和統治階級的利益鬥爭。

王朝建立之初,因為皇族成員和政府官員比較少,所以侵佔百姓資源也比較少。但是到了王朝的後期皇族成員爆炸式增長,而且階級利益固化,有權有勢的人佔據了大部分社會資源,百姓民不聊生,唯一的出路就是拼死一搏,再次為社會洗牌。



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分封子孫於各地,當時分封的親王、郡王、將軍一共四十九位。然而200多年後,朱元璋的子孫竟然有20萬以上,甚至在明朝滅亡時,其子孫可能已經達到了百萬以上,當時山西的稅負都不能給夠山西宗室的俸祿。而河南的親王更是佔據了河南三分之一的土地,其他郡王、國公等更是不可計數,這就造成了普通百姓的反叛。



那麼在王朝中期,政府為了百姓權益改革洗牌可以嗎?這種情況也是不可以的,西漢末年王莽為了百姓權益選擇改革,最終被以劉秀為代表的豪門大族推翻,重新建立了秩序,而劉秀也吸取了王莽的教訓,極力的討好世族豪門,最終也為東漢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我是越關


其實這是一個社會學與自然科學的問題,中國的封建王朝超不過三百年,絕非巧合。

與中國相比,古代的西方王朝則要長壽的多,奧斯曼土耳其國祚九百多年,波旁王朝從建立到現在也超過了四百年(西班牙仍然是波旁王朝)。西方王朝超過三百年的比比皆是。

那麼為什麼中國的王朝就超不過三百年呢?強漢盛唐,那麼大的帝國,為什麼也挺不過三百年?

(唐朝極盛時期的勢力範圍,注意不是版圖而是勢力範圍)



這裡要引入一個概念——馬爾薩斯人口陷阱。

馬爾薩斯是19世紀英國的一名經濟學家,他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在工業革命以前,人口以幾何倍增長,而生產資料以算數級增長,生產資料的增長永遠跑不贏人口增長,所以人口必然以各種方式被削減到與生產資料匹配的程度。

是不是聽著有點暈?我解釋一下就不暈了。

我們發現,能夠超過兩百年的王朝,基本都是靠戰爭創立的,而不是宮廷政變,陰謀篡權的這種。無論是西漢、唐、明、清這種持續長達兩百年以上的王朝,無一例外都是經過空前慘烈的統一戰爭而誕生的。

這二者有什麼關係呢?

古代戰爭,人口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由於土地拋荒導致的饑荒,戰爭殺傷導致的瘟疫,都使得人口銳減。幾十年混戰下來,人口能損失七到八成。東漢巔峰期人口曾經達到五千萬,但曹操描寫的東漢末年就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世界,可見戰爭中人口損失的巨大。

但是這樣的世界,一旦有一個王朝統一安定了下來,將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局面——土地資源充沛。

因為人口銳減,等一切安定下來以後,活下來的人發現耕地多到種不完的程度。所以當王朝統一之後一般都是一個“盛世”,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仁宣之治等,說白了就是因為地多人少,老百姓因此吃喝不愁了。

但是,這樣的日子是不會持久的。

古代沒有計劃生育,也沒有避孕工具,所以安定下來的古人就會一門心思的造人。古代人口因此產生了幾何級增長。

一家夫妻倆人,如果能活下來四個孩子,則他們的人口數量就增加了兩倍。繁衍幾代下來,被拋荒的土地全部被佔有了,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來養活人口了。

但是古人是沒有土地人口矛盾觀的,他們還會繼續生,沒有土地怎麼辦呢?墾荒。

靠著墾荒,總算還是養活了一部分人口。但是架不住人口越來越多,墾荒也無處可墾了。漸漸的,人均耕地越來越少了。

本來一個村一百人一萬畝地,一個人一百畝,哪怕天大的災荒,靠著豐年存下的糧食,也可以輕鬆度過(一百畝地養活一個人太輕鬆了)。但是如果一萬畝地五千人分呢?

一個人兩畝地?

如果人口繁衍到這個程度,那麼豐年的時候,兩畝地只能保證一個人勉強的溫飽。一旦發生歉收或者絕收,就有人要捱餓。

更可怕的情況是,有人要沒飯吃,要餓死。

因為一個人兩畝地,是不太可能有什麼糧食儲蓄的的,自然也難以抵抗自然災害。

但是中國人從來就有反抗基因。吃不飽飯的農民們,不會覺得是馬爾薩斯陷阱害了自己,他們只會看到自己沒吃的,官老爺家裡缺有吃的,所以造反,起義。

西漢的綠林軍,赤眉軍,東漢的黃巾軍,唐朝的黃巢,明朝的李自成,張獻忠,清末的洪秀全,捻軍等,都是帶領了這些活不下去的農民造反的。



那麼人口經歷了瘟疫災荒等等,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發展到人均資源脆弱到一有災害就會造反呢?

答案是大約三百年,這就是本問題的終極答案,在工業革命以前,這是一個無法破解的終極問題。


小約翰


以前和一個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比喻一下更恰當。

1,新王朝建立,一個農民分的地一年可以產600斤大米,自己吃300斤夠了,剩餘可以換錢

2,王朝前期,人口劇增,新開發田地能供應多出的人口。一個農民每年仍然可以剩下300斤糧食。

3,王朝中期,大地主,大財商增多,壟斷出現。一個農民仍然可以剩下300斤糧食,但是隻能換更少的錢。

4,王朝後期,階級固化。矛盾增多。人口太多。新開發的土地以及提高的生產率都不能滿足劇增的人口。大量農民剩不下糧食。

5,王朝末期,逢天災人禍,矛盾激化,大部分農民破產或瀕臨破產,溫飽問題不能解決。造反。王朝推翻。人口驟降。

6,以前看過一篇論文講研究地質發現,找不到出處了。大概意思是歷史上基本幾百年就會出現幾十年天氣異常情況,這也是一個原因。


羅非魚55202


【1】

從秦朝以後,中國歷史上,歷代王朝,都沒有真正意義超過四百年的王朝,甚至連三百年的都沒有。

秦朝以後,超過四百年的王朝只有一個,那就是漢朝,西漢東漢累計四百多年。

但是這其實是一個誤區,那就是東漢其實是一個新王朝,而非西漢的延續。

東漢是在西漢整體滅亡很多年後,重新建立的王朝,除了皇帝是西漢遠支宗室以外,整個東漢和西漢其實沒啥瓜葛。

而秦朝以後,超過三百年的王朝,除了漢朝,也就是宋朝。

而宋朝是由北宋和南宋兩部分組成的,事實上,北宋末年,北宋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接連不斷。

照那樣發展下去,即便金兵沒入侵北宋,那麼北宋也會被農民起義推翻。

【2】

而金兵的南下滅亡北宋,固然是北宋的不幸,但是卻是宋朝的幸運——金兵的入侵,改變了宋朝的社會矛盾,讓本來該由宋朝朝廷對付的農民起義,變成了對金人的起義戰爭。

而南宋則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來自農民起義的壓力,從而繼續對南方進行統治,並延續了一百多年。

【3】

而此外,其餘的王朝,不論是晉朝,還是唐朝、明清,都不曾超過三百年國運。

似乎,三百年,成為了一個王朝的極限。

而之所以是這樣,那就是因為一個王朝的興衰,好比一個人的成長一樣。王朝的初年,好比一個人的青少年,身體健壯,各種社會問題好比疾病,在強大的免疫力下,一般的疾病不足以致命。

而到了王朝的末年,好比一個人到了晚年,身子骨差,甚至於,一個感冒,都可能要了這個王朝的性命。

因此每當人說,如果崇禎用了XXX,明朝就不會滅亡,我就覺得可笑。

因為明朝晚年,天災之外,最要命的是人禍。

即便是豐年,也依舊擋不住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辰州觀海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對,外國不存在中國式的帝制傳承,外國一個政權的結束都以帝制(王位)終止來算。

如果按西方王朝的算法,我國帝國的各個時期遠遠不止300年。

1,六國滅,標誌著王國時期結束,帝制時代開始。

此後,從漢朝開始帝制一直未斷,通過禪讓延續至南朝陳被滅為止。

時間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589年,凡795年,這是第一帝國時期。

2,南朝陳被滅,標誌著第一帝國時期結束。

而第二帝國的開始可以追溯到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此後帝制通過禪讓一直延續到公元1279年南宋北滅,凡840年,這是第二帝國時期。

3,南宋被滅,標誌著第二帝國時期結束。

第三帝國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

此後帝制在遼~金~元~明~清之間傳承,至公元1912年止,凡996年。

4,至於帝制傳承之間王朝更迭,是因為我們喜歡換“國號”,而這個在外國是不存在的,所以羅馬換了N個王朝依然叫羅馬。

5,此外,我國王朝更迭的另一個原因是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古代,西方貴族永遠是貴族,而在中國則不是這樣,有兩個辦法改變出身:一是科舉,最高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二是造反,成為皇帝。







心向青山


中國曆代王朝國祚很少有破300年的,這其中也不乏魔咒的說法,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命題。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很多王朝國祚都沒有能破300年的呢?

夏朝疆域圖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中國大一統王朝的國祚年表及其滅亡原因:


一、奴隸制王朝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國祚471年; 滅亡原因:暴桀亡國,不顧民眾疾苦,商湯滅夏。


2、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國祚555年;滅亡原因:商紂暴虐,民不聊生,武王伐商,奴隸倒戈。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國祚271年;滅亡原因: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國人暴動,平王東遷,西周滅亡。


周平王東遷,西周滅


注:這裡之所以沒有列出東周,是因為平王東遷後,東周的朝廷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各諸候國的控制,東周王室衰微,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各諸候幾百年間為爭奪土地永無休止的進行著戰爭。


一、封建王朝

1.秦朝:(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國祚15年;滅亡原因:嚴刑酷法、橫徵暴斂,百姓生活極苦,農民起義暴發,楚漢相爭,劉邦奪位。


秦朝統一全國地圖


2、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國祚210年;滅亡原因:政治日益腐敗,土地兼併成風,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王莽篡漢。經短暫的15年後,綠林軍起義,新朝滅。


3.東漢:(公元25年~220年);國祚196年;滅亡原因:宦官、外戚禍亂,土地兼併嚴重(私有化),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地主豪勢力強大,形成地方割據勢力,黃巾軍農民起義,分裂成三國。


4.隋朝:(公元581~618年);國祚38年;滅亡原因:①大運河的開鑿,花費大量財力物力人力,百姓死傷無數,民不聊生。②過急地打壓豪強,引發不滿。③各地農民起義

唐太宗李世民


5.唐朝:(公元618~907年);國祚290年;滅亡原因:藩鎮割據,宦官當道,門閥黨爭,賦稅、徭役嚴重,百姓苦不堪言,最終爆發農民起義。


6.北宋:(公元960~1127年);國祚168年;滅亡原因:①以文制武、兵權分立;②獨特的地緣缺陷重文輕武;③龐大的官僚、軍隊系統需要養 ,與民爭富。


7.南宋:(公元1127~1279年),國祚152年;滅亡原因:①偏安一隅、政治腐敗、軍隊戰鬥力差②南宋國內經濟幾近崩潰,逐漸無法維持國民生計③外因自然是蒙古鐵騎彪悍,長期重文輕武,軍隊根本不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手。


8.元朝:(公元1271~1368年);國祚89年;滅亡原因:①社會等級制度嚴重②內部爭權奪利,兼併土地,民不聊生③農民無法生存爆發起義。


9.明朝:(公元1368~1644年);國祚276年;滅亡原因:①官場腐敗,貪官橫行,貪得無厭,殘暴至極,搞得民不聊生②宦官專權,殺忠臣,刮民膏,勾結敵國③天災人禍, 農民起義

10.清朝:(公元1644年~1912年);國祚:267年;滅亡原因:①階級矛盾不斷積累②官場腐敗,百姓疾苦③思想落後,與西方工業化國家差距越來越大,弱國無外交,被西方國家聯合入侵,大量賠款加重農民負擔

明太祖朱元璋


各王朝的滅亡主要原因大體上梳理了一遍,當然,個別王朝的滅亡還有氣候說等等就不一一道明。之所以梳理這個滅亡原因,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王朝的滅亡的主要共同點。

那就是農民與地主的矛盾衝突,再說直白一點就是土地的衝突。


一、首先講奴隸制度下的王朝,這些王朝的國祚相對長一些,夏朝471年,商朝555年,都超過了300年,這主要原因還是奴隸制度下,經濟不發達,交通不方便,奴隸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這樣制度下土地問題不是很突出。所以能夠持續較長的時間。


二、封建王朝時期:


1.王朝建立早期,農民都還能有一份自己的土地,可以吃得上飯,但隨著大地主階級不斷利用手中的權力對農民的土地進行掠奪,兼併,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淪為佃戶,有的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2.封建王朝,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完善,可以動員全國範圍內的農民服徭役,戰爭的發生又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3.每個朝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到底的,跟波浪線一樣,都會有很多的波峰和波谷,從歷史的現實來看,每次王朝的從波頂到波谷一般持續時間約50年左右。度過這個波谷就可以大約延壽50年。但4、5次以後,各種矛盾已經積累到極點了,王朝也就差不多到了滅亡的邊緣了。


這就好比,人的身體經過一段時間髒了,那麼必然要通過洗澡的方式洗掉身上的髒東西,重新保持乾淨和健康。所以在封建王朝歷朝的中興階段和變革期也就是王朝自己給自己“洗澡”,重新渙發青春的一個重要方式。在一個王朝的波谷時期,往往要麼出現了一位英明的皇帝帶領一班文臣武將進行變革,延長王朝的壽命。


三、歷次變革都與土地有關

歷史上歷次著名的變革一般土地都是一項重要的變革內容。

商鞅變法


1.商鞅變法: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其中重要的一項關於土地的變革是: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這樣做到了百姓耕者有其田。



2.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中其一一項重要的內容是方田均稅法,下令全國清丈土地,核實土地所有者,並將土地按土質的好壞為五等,作為徵收田賦的依據。此舉的重要作用是清丈出大量隱瞞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農民免除賦稅,得到實惠。


張居正改革(影視資料)


3.張居正改革:

張居正改革涉及“考成法”、“與蒙古通商”“一條鞭法”,其中“一條鞭法”是跟農民息息相關的,統一役法,並部分地“攤丁入地”。把原來的裡甲、均徭、雜泛等項徭役合併為一,不再區別銀差和力役,一律徵銀。一般民人不再親自出力役,官府需要的力役,則拿錢僱人應差。向百姓徵收的役銀也不再像過去按照戶、丁來出,而是按照丁數和地畝來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攤到土地裡徵收,這就是所謂“攤丁入地”;田賦及其他土頁方物一律徵銀;以縣為單位計算賦役數目;賦役銀由地方官直接徵收,以減少各種弊病。


雍正改革(影視資料)


4.雍正改革:

雍正改革中“攤丁入畝”是出於當時的弊端而作出的改革舉措。清朝政府的徭役,無田的窮民不堪負荷,有田有勢的又勾結官吏進行規避。廢除人頭稅,客觀上是對最底層農民人身控制的放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賦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將中國實行兩千多年的人頭稅(丁稅)廢除,而併入土地稅。


所以綜上所述,一個王朝的興衰與農民有著直接的關係,正所謂,船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道理。但可惜的是不管奴隸制,還是封建制,都屬於獨裁製,王朝的興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頂端位置上面那個人的個人能力和勤奮程度。帝王英明則王朝興,帝王昏庸則王朝衰。沒有一個很好的可以真正制約統治者的制度存在,王朝的自淨能力就相當差,自然逃不過歷史的自然週期。


司馬談史君


看了很多回答,許多答案都將王朝的更迭歸咎為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認為封建時代土地兼併是導致了農民起義的最根本原因。

但對於這個結論我並不贊同。

與中國相比,歐洲、日本甚至朝鮮的王朝壽命都很長,難道這些地區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難道他們就不存在土地兼併?

“土地兼併”的確是導致王朝興旺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絕對因素。

中國許多朝代的滅亡除了內部原因外,還有許多外部原因,最主要的外因就是外族入侵。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在歷史上非常常見,像是西晉、北宋、南明,都是在異族入侵下滅亡的。

這其中西晉不用說了,剛剛建立沒幾年,肯定不存在所謂的土地兼併問題。

(西晉是中國第一個被蠻族摧毀的漢家政權)

至於北宋,北宋政府甚至是中國歷史上首個不干涉土地兼併的朝代。

在北宋之前歷朝歷代都是從法律上抑制大地主兼併土地的,因為土地兼併容易形成地方豪強勢力,並且阻礙國家徵收人頭稅。

不過即便是政府如何的三令五申,土地兼併依舊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今天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土地不依然非常集中嗎!美國絕大部分耕地就是集中在僅佔人口3%的農民手中,這跟封建時代的大地主有啥區別?!

所以土地兼併現象是不可避免的,於是北宋政府索性放開政策,允許土地自由交易買賣。從此土地成為一項商品,可以合法的流通。

土地交易合法化致使北宋中後期的土地兼併現象非常嚴重,土地高度集中在大地主手中。但奇怪的是北宋卻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當然北宋也不是完全沒有農民暴動,方臘起義就是一場比較大的農民運動。不過相比於漢末的黃巾軍起義、元末的紅巾軍起義、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方臘簡直就是毛毛雨。

北宋之所以沒有爆發大規模的內亂,完全是得益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北宋時期外貿發達,商品經濟蓬勃興起,北宋的商業稅和海關關稅佔到了政府總稅收的很大比例。在南宋初年,海關稅收甚至能佔到政府財政收入的1/6,這個比例已經是相當恐怖了。

關稅和商業稅的增加可以極大的降低了政府對於農業稅的依賴,減少政府對於農民的剝削,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哺農業。

因為有錢,所以北宋政府的民生保障措施做的是不錯滴。凡是遇到荒災之年北宋政府就大量招募流民當兵,宋代的政策是一人當兵全家不餓。由於宋代沒有義務兵役制,都是募兵制,老百姓當兵是領工資的,而且工資還不低呢。

並且隨著越南高產水稻占城稻的傳入,江南地區的水稻畝產有了大幅的提升,宋代的糧食產量比之前要高多了。糧食產量的提升開始解放農業勞動力,農民開始琢磨著去幹點小買賣,人們不再被終身束縛在土地上了。

因此即便是北宋的土地兼併嚴重,有大量的農民失地,但是憑藉著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國家正在向著資本主義進行轉型,在政府保障民生的政策下,北宋始終沒有出現內部王朝更迭的跡象。要不是金軍南侵,估計北宋就向資本主義社會邁進了。

(北宋就是單純的被金國滅掉的)

到了明代,在經歷了蒙元的戰亂之後,中國的商品經濟再度出現了長足的發展。明末江南地區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明確的僱傭和被僱傭關係,人們對土地的依附更是大大減輕了。雖然明末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但民變主要發生在北方,南方地區基本沒有被波及到。

如果沒有外族入侵的的話,北宋和南明都將繼續存續下去,並且朝著資本主義社會邁進。因為這是人類社會演化的必由之路,只要你的生產力達到了這個級別,資本主義萌芽就會出現。

所以中國在早期很多王朝的滅亡確實跟土地兼併有著一定的關係,但是到了北宋之後,漢人幾個王朝都是被異族所滅,跟土地兼併沒多大關係。

而我們的領國日本之所以一個王朝可以延續上千年,就是因為其島國的地理位置非常孤立,隔著大海遊牧民族根本打不過去,所以日本天皇才可以“萬世一系”。

若是把日本放到中國,估計沒幾天就被滅了。

(日本列島四面環海,東亞大陸就算打翻天也沒他什麼事兒,這裡最大的敵人是火山、地震、海嘯和颱風)


千佛山車神


中國朝代極難超過300年這個話題很有意思。其實從中國的五千年文明史來看。也只要夏商真正的超過了300年,其他皆沒超過。有人說周朝和漢朝,但我想說的是,這個話題實際指的是有效統治期,而不是名義上的。

周朝漢朝中斷

像以周為名的周朝,到了東周已然不是周天子的天下了,而是諸侯國的天下。周朝實際控制應當就算作西周周幽王時為止。漢朝西漢和東漢中間隔了新朝,也已經算作兩個時代了。其實類似的還有夏朝,夏朝曾經中途短暫失而復得,但從延續性來說,還能算作一個完整的朝代。因為夏商年代太早,沒形成完整的帝國模式,還處在方國和邦國階段,因此也只有這兩朝超過了300年。

頻繁更迭

回到正題,秦之後,中國進入了帝國時期,也就是中央集權的開始。三國中有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名言。就是說中國的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頻繁交替,中央控制力下降,地方勢力就會膨脹,演變成軍閥混戰,經過一番爭鬥,再由最強的勢力重新大一統。

實際因素

為什麼只在300年以內,這是因為封建社會的侷限性,嫡系傳承,家天下思維。不能以最優秀的後代領導國家,王朝初期再強大,也必將有衰落之際,縱然有思想禁錮來打壓人民的反抗意識,也不能擋住被壓迫者奮起抗爭。王朝一旦衰落,控制不了局面,立馬就是天翻地覆,能延續到200多年的朝代,已經算長久的了,為什麼不超300這個數字只是巧合罷了。

歷史必然因素

另外中國五千年曆史,戰爭佔據了主要成分,相比於印度一個王朝能延續800年,簡直天壤之別,中國人是負有反抗精神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封建社會必然的結果。只有真正做到為民著想,爭取人民最大的利益,這樣才能穩定長久。


博古又通今


這個問題估計要長篇闊論的話,幾十本書都說不完,因為牽扯到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而我認為封建王朝的週期律,應該同兩個問題有關,一個是人口,一個是土地。

明朝的滅亡在於人口的爆發和土地的兼併

許多人或許有個誤區,認為古代的王朝都是認為人口越多越好的,事實上正好相反,大一統時期的封建王朝,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人口的增長會給封建王朝帶來巨大的壓力。最早提出控制人口的朝代就是宋朝,包括明朝和清朝都選擇限制人口流動來抵消人口增長帶來的影響。

清朝人口爆發到四億,導致了清朝疲於管理。清朝能夠人口大爆發,得益於土豆和番薯的普及種植,這使得許多荒廢的土地也可以種出糧食。但是按照如此進度下去,若是沒有鴉片戰爭,清政府也會被人口給撐死,因為實在是資源有限,而人口是無限增長的。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只能維持某個基數的人口。

土地兼併使得大多數人口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

這個可以理解為一個死循環,即因為人口增長,不得不耗費更多的資源養活,一些百姓養不活了的時候,只能去找地主借糧度日,但是自己的土地又是有限的,無論人再多,土地也不可能會增產。於是當借糧達到一定量之後,他的土地就不得不抵押給地主了。失去土地的他就只能接受地主的剝削,從此只能越過越難過。

而萬一遇上收成不好,就得造成饑荒,地主利用控制的資源,往往可以勾結官府組建自己的一些武裝,用此來保障自己剝削底下的農民。這些不出十年,必然導致土地進一步兼併,失去土地的人民為了生存下去就不得不起來反抗。

歷史已經證明發展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封建主義發展水平只能達到一個很低的水平,極大的限制了生產力。今日之世界,問題矛盾依舊,改變只不過是發展的水平而已,誰固步自封,問題和矛盾就會出現。


小司馬遷論史


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首先要明確唐朝、明朝、清朝、這三個封建王朝的概念。①唐朝是以李氏關隴集團為主體建立的一個朝代②明朝是以安徽鳳陽貧農朱氏為主體建立的一個朝代③清朝是以愛新覺羅氏八旗貴族集團建立的一個朝代。

為什麼要先明確建立朝代的三個主體集團,因為封建王朝的滅亡是有四對主要矛盾所主宰的。①皇權貴族集團與相權集團的矛盾②皇權貴族集團與地方武裝集團的矛盾③地主官僚集團與農民集團的矛盾④皇權貴族集團與外部入侵集團的矛盾。

唐朝滅亡原因:地方武裝集團(藩鎮割據集團之一朱全忠先後殺唐昭宗、唐哀宗、大唐宣告滅亡。)也就是朱全忠滅了唐朝,而在這之前龐勳、黃巢幾股農民起義軍早就被鎮壓下去了。對於把矛頭直指皇帝本身這種說法有謬誤的,我相信沒有那一個皇帝不希望自己家的江山傳千秋萬代。唐朝滅亡還有一個原因是地方官僚集團與農民集團的矛盾。(封建王朝的財政賦稅,地主官僚集團以及中小地主階級的嚴重盤剝、過度收刮才是農民起義的核心所在。並不是某些人說的是人口增長擠壓農民的生存空間,而是與小地主、大地主利益捆綁在一起地方官僚集團,這三者一起對農民生存空間過度擠壓的結果)


明朝滅亡原因:①不得不說在崇禎朝,北方地區發生過一場以鼠疫、蝗災為主的大天災,直接好多地方是十室九空,普通民眾死傷數字龐大。②還是地主官僚集團與農民集團的矛盾激化,李自成(不是由於沒土地種而起義的,他先後殺了三條人命、逃出去當了兵,因管事主官不發軍餉,而發生了兵變,這才是李自成起義的真正原因)起義③皇族集團與外部入侵集團(清軍入關)


清朝滅亡原因:①地方武裝集團與農民集團(為什麼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要把屠刀砍向自己人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是清朝滅了太平天國等眾多起義軍之後沒有滅亡啊,還被稱為清朝大中興時期。②地方武裝集團與皇權貴族集團(袁世凱跟隆裕太后協商,用重金替皇族集團養老送終!隆裕太后下詔書退位!大清亡了。)

靜言觀史個人觀點:如何能夠平衡地主官僚集團、皇權貴族集團、農民集團、以及以宰相為首的京官集團之間的利益,才是一個封建王朝能否完全度過三百年的真正核心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