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76年,为何有些王朝国祚难破300年?

葉夜love


一个朝代的制度决定了王朝的长度,自从王朝诞生之初,这个王朝便已经为将来的灭亡打好了基础。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自秦以后,没有任何王朝的国祚超过300年。有人说汉朝和宋朝都超过了,但东西两汉和南北两宋本质上并不是同一个王朝,他们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王朝制度的选择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以后,进入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代,历代帝王都希望政治经济向中央集中,这样就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斗争。

初期的开国帝王在创立王朝之后,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收紧权力,如秦始皇、隋文帝、宋太祖的做法。再有一种选择就是下放一部分权力,如汉高祖刘邦、晋武帝司马炎、唐太宗李世民、明朝初年朱元璋分封等等。



我们先说说收紧权力,如秦朝,权力过度集中,整个社会以秦始皇一个人的意志转移,最终引起了原来占有权力的六国贵族不满,迅速走向了灭亡。

隋文帝之后的杨广也是如此,过度想要集中权力,引起了豪门世族的背叛,最终唐朝代替了隋朝。

宋太祖赵匡胤选择了比较温和的手段集权,虽然没有引起内部的叛乱,但是却造成了整个宋朝兵势孱弱不堪,对外战争屡屡割地赔款,酿成了靖康之耻,北宋因此灭亡。

新继任的南宋依然继承了赵匡胤的做法,最终因为兵势孱弱,被蒙古灭亡。




看来过度收紧权力不行,那么下放部分权力可以吗?答案显然是不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拥有了一部分权力,就会要另一部分权力。

汉初刘邦除掉异姓王后,大肆分封同姓王侯,结果仅仅几十年后就引起了七王之乱。

同样晋武帝以宗室为屏障,获得权力的宗室想要夺得更大的权力,结果引起了八王之乱。

唐朝下放权力,有了节度使制度,造成了藩镇割据,尾大不掉,最终被朱温灭亡了唐朝。

朱元璋的分封更狠,在其刚刚死后,朱棣就发动了叛乱,夺取了天下。

经过下放权力引起叛乱之后,新晋的帝王都选择收紧权力,于是就陷入了上述的矛盾之中,轮回再次上演。



不患寡而患不均

除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较量外,还有普通百姓和统治阶级的利益斗争。

王朝建立之初,因为皇族成员和政府官员比较少,所以侵占百姓资源也比较少。但是到了王朝的后期皇族成员爆炸式增长,而且阶级利益固化,有权有势的人占据了大部分社会资源,百姓民不聊生,唯一的出路就是拼死一搏,再次为社会洗牌。



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分封子孙于各地,当时分封的亲王、郡王、将军一共四十九位。然而200多年后,朱元璋的子孙竟然有20万以上,甚至在明朝灭亡时,其子孙可能已经达到了百万以上,当时山西的税负都不能给够山西宗室的俸禄。而河南的亲王更是占据了河南三分之一的土地,其他郡王、国公等更是不可计数,这就造成了普通百姓的反叛。



那么在王朝中期,政府为了百姓权益改革洗牌可以吗?这种情况也是不可以的,西汉末年王莽为了百姓权益选择改革,最终被以刘秀为代表的豪门大族推翻,重新建立了秩序,而刘秀也吸取了王莽的教训,极力的讨好世族豪门,最终也为东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我是越关


其实这是一个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问题,中国的封建王朝超不过三百年,绝非巧合。

与中国相比,古代的西方王朝则要长寿的多,奥斯曼土耳其国祚九百多年,波旁王朝从建立到现在也超过了四百年(西班牙仍然是波旁王朝)。西方王朝超过三百年的比比皆是。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王朝就超不过三百年呢?强汉盛唐,那么大的帝国,为什么也挺不过三百年?

(唐朝极盛时期的势力范围,注意不是版图而是势力范围)



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马尔萨斯是19世纪英国的一名经济学家,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工业革命以前,人口以几何倍增长,而生产资料以算数级增长,生产资料的增长永远跑不赢人口增长,所以人口必然以各种方式被削减到与生产资料匹配的程度。

是不是听着有点晕?我解释一下就不晕了。

我们发现,能够超过两百年的王朝,基本都是靠战争创立的,而不是宫廷政变,阴谋篡权的这种。无论是西汉、唐、明、清这种持续长达两百年以上的王朝,无一例外都是经过空前惨烈的统一战争而诞生的。

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

古代战争,人口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由于土地抛荒导致的饥荒,战争杀伤导致的瘟疫,都使得人口锐减。几十年混战下来,人口能损失七到八成。东汉巅峰期人口曾经达到五千万,但曹操描写的东汉末年就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世界,可见战争中人口损失的巨大。

但是这样的世界,一旦有一个王朝统一安定了下来,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局面——土地资源充沛。

因为人口锐减,等一切安定下来以后,活下来的人发现耕地多到种不完的程度。所以当王朝统一之后一般都是一个“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等,说白了就是因为地多人少,老百姓因此吃喝不愁了。

但是,这样的日子是不会持久的。

古代没有计划生育,也没有避孕工具,所以安定下来的古人就会一门心思的造人。古代人口因此产生了几何级增长。

一家夫妻俩人,如果能活下来四个孩子,则他们的人口数量就增加了两倍。繁衍几代下来,被抛荒的土地全部被占有了,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养活人口了。

但是古人是没有土地人口矛盾观的,他们还会继续生,没有土地怎么办呢?垦荒。

靠着垦荒,总算还是养活了一部分人口。但是架不住人口越来越多,垦荒也无处可垦了。渐渐的,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了。

本来一个村一百人一万亩地,一个人一百亩,哪怕天大的灾荒,靠着丰年存下的粮食,也可以轻松度过(一百亩地养活一个人太轻松了)。但是如果一万亩地五千人分呢?

一个人两亩地?

如果人口繁衍到这个程度,那么丰年的时候,两亩地只能保证一个人勉强的温饱。一旦发生歉收或者绝收,就有人要挨饿。

更可怕的情况是,有人要没饭吃,要饿死。

因为一个人两亩地,是不太可能有什么粮食储蓄的的,自然也难以抵抗自然灾害。

但是中国人从来就有反抗基因。吃不饱饭的农民们,不会觉得是马尔萨斯陷阱害了自己,他们只会看到自己没吃的,官老爷家里缺有吃的,所以造反,起义。

西汉的绿林军,赤眉军,东汉的黄巾军,唐朝的黄巢,明朝的李自成,张献忠,清末的洪秀全,捻军等,都是带领了这些活不下去的农民造反的。



那么人口经历了瘟疫灾荒等等,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发展到人均资源脆弱到一有灾害就会造反呢?

答案是大约三百年,这就是本问题的终极答案,在工业革命以前,这是一个无法破解的终极问题。


小约翰


以前和一个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比喻一下更恰当。

1,新王朝建立,一个农民分的地一年可以产600斤大米,自己吃300斤够了,剩余可以换钱

2,王朝前期,人口剧增,新开发田地能供应多出的人口。一个农民每年仍然可以剩下300斤粮食。

3,王朝中期,大地主,大财商增多,垄断出现。一个农民仍然可以剩下300斤粮食,但是只能换更少的钱。

4,王朝后期,阶级固化。矛盾增多。人口太多。新开发的土地以及提高的生产率都不能满足剧增的人口。大量农民剩不下粮食。

5,王朝末期,逢天灾人祸,矛盾激化,大部分农民破产或濒临破产,温饱问题不能解决。造反。王朝推翻。人口骤降。

6,以前看过一篇论文讲研究地质发现,找不到出处了。大概意思是历史上基本几百年就会出现几十年天气异常情况,这也是一个原因。


罗非鱼55202


【1】

从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没有真正意义超过四百年的王朝,甚至连三百年的都没有。

秦朝以后,超过四百年的王朝只有一个,那就是汉朝,西汉东汉累计四百多年。

但是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那就是东汉其实是一个新王朝,而非西汉的延续。

东汉是在西汉整体灭亡很多年后,重新建立的王朝,除了皇帝是西汉远支宗室以外,整个东汉和西汉其实没啥瓜葛。

而秦朝以后,超过三百年的王朝,除了汉朝,也就是宋朝。

而宋朝是由北宋和南宋两部分组成的,事实上,北宋末年,北宋政治腐败,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

照那样发展下去,即便金兵没入侵北宋,那么北宋也会被农民起义推翻。

【2】

而金兵的南下灭亡北宋,固然是北宋的不幸,但是却是宋朝的幸运——金兵的入侵,改变了宋朝的社会矛盾,让本来该由宋朝朝廷对付的农民起义,变成了对金人的起义战争。

而南宋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来自农民起义的压力,从而继续对南方进行统治,并延续了一百多年。

【3】

而此外,其余的王朝,不论是晋朝,还是唐朝、明清,都不曾超过三百年国运。

似乎,三百年,成为了一个王朝的极限。

而之所以是这样,那就是因为一个王朝的兴衰,好比一个人的成长一样。王朝的初年,好比一个人的青少年,身体健壮,各种社会问题好比疾病,在强大的免疫力下,一般的疾病不足以致命。

而到了王朝的末年,好比一个人到了晚年,身子骨差,甚至于,一个感冒,都可能要了这个王朝的性命。

因此每当人说,如果崇祯用了XXX,明朝就不会灭亡,我就觉得可笑。

因为明朝晚年,天灾之外,最要命的是人祸。

即便是丰年,也依旧挡不住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辰州观海


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对,外国不存在中国式的帝制传承,外国一个政权的结束都以帝制(王位)终止来算。

如果按西方王朝的算法,我国帝国的各个时期远远不止300年。

1,六国灭,标志着王国时期结束,帝制时代开始。

此后,从汉朝开始帝制一直未断,通过禅让延续至南朝陈被灭为止。

时间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589年,凡795年,这是第一帝国时期。

2,南朝陈被灭,标志着第一帝国时期结束。

而第二帝国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此后帝制通过禅让一直延续到公元1279年南宋北灭,凡840年,这是第二帝国时期。

3,南宋被灭,标志着第二帝国时期结束。

第三帝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

此后帝制在辽~金~元~明~清之间传承,至公元1912年止,凡996年。

4,至于帝制传承之间王朝更迭,是因为我们喜欢换“国号”,而这个在外国是不存在的,所以罗马换了N个王朝依然叫罗马。

5,此外,我国王朝更迭的另一个原因是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古代,西方贵族永远是贵族,而在中国则不是这样,有两个办法改变出身:一是科举,最高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二是造反,成为皇帝。







心向青山


中国历代王朝国祚很少有破300年的,这其中也不乏魔咒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很多王朝国祚都没有能破300年的呢?

夏朝疆域图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国祚年表及其灭亡原因:


一、奴隶制王朝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国祚471年; 灭亡原因:暴桀亡国,不顾民众疾苦,商汤灭夏。


2、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国祚555年;灭亡原因:商纣暴虐,民不聊生,武王伐商,奴隶倒戈。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国祚271年;灭亡原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国人暴动,平王东迁,西周灭亡。


周平王东迁,西周灭


注:这里之所以没有列出东周,是因为平王东迁后,东周的朝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各诸候国的控制,东周王室衰微,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各诸候几百年间为争夺土地永无休止的进行着战争。


一、封建王朝

1.秦朝:(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国祚15年;灭亡原因:严刑酷法、横征暴敛,百姓生活极苦,农民起义暴发,楚汉相争,刘邦夺位。


秦朝统一全国地图


2、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国祚210年;灭亡原因: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王莽篡汉。经短暂的15年后,绿林军起义,新朝灭。


3.东汉:(公元25年~220年);国祚196年;灭亡原因:宦官、外戚祸乱,土地兼并严重(私有化),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地主豪势力强大,形成地方割据势力,黄巾军农民起义,分裂成三国。


4.隋朝:(公元581~618年);国祚38年;灭亡原因:①大运河的开凿,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百姓死伤无数,民不聊生。②过急地打压豪强,引发不满。③各地农民起义

唐太宗李世民


5.唐朝:(公元618~907年);国祚290年;灭亡原因:藩镇割据,宦官当道,门阀党争,赋税、徭役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最终爆发农民起义。


6.北宋:(公元960~1127年);国祚168年;灭亡原因:①以文制武、兵权分立;②独特的地缘缺陷重文轻武;③庞大的官僚、军队系统需要养 ,与民争富。


7.南宋:(公元1127~1279年),国祚152年;灭亡原因:①偏安一隅、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差②南宋国内经济几近崩溃,逐渐无法维持国民生计③外因自然是蒙古铁骑彪悍,长期重文轻武,军队根本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手。


8.元朝:(公元1271~1368年);国祚89年;灭亡原因:①社会等级制度严重②内部争权夺利,兼并土地,民不聊生③农民无法生存爆发起义。


9.明朝:(公元1368~1644年);国祚276年;灭亡原因:①官场腐败,贪官横行,贪得无厌,残暴至极,搞得民不聊生②宦官专权,杀忠臣,刮民膏,勾结敌国③天灾人祸, 农民起义

10.清朝:(公元1644年~1912年);国祚:267年;灭亡原因:①阶级矛盾不断积累②官场腐败,百姓疾苦③思想落后,与西方工业化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弱国无外交,被西方国家联合入侵,大量赔款加重农民负担

明太祖朱元璋


各王朝的灭亡主要原因大体上梳理了一遍,当然,个别王朝的灭亡还有气候说等等就不一一道明。之所以梳理这个灭亡原因,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王朝的灭亡的主要共同点。

那就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冲突,再说直白一点就是土地的冲突。


一、首先讲奴隶制度下的王朝,这些王朝的国祚相对长一些,夏朝471年,商朝555年,都超过了300年,这主要原因还是奴隶制度下,经济不发达,交通不方便,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这样制度下土地问题不是很突出。所以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


二、封建王朝时期:


1.王朝建立早期,农民都还能有一份自己的土地,可以吃得上饭,但随着大地主阶级不断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农民的土地进行掠夺,兼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户,有的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2.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可以动员全国范围内的农民服徭役,战争的发生又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3.每个朝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到底的,跟波浪线一样,都会有很多的波峰和波谷,从历史的现实来看,每次王朝的从波顶到波谷一般持续时间约50年左右。度过这个波谷就可以大约延寿50年。但4、5次以后,各种矛盾已经积累到极点了,王朝也就差不多到了灭亡的边缘了。


这就好比,人的身体经过一段时间脏了,那么必然要通过洗澡的方式洗掉身上的脏东西,重新保持干净和健康。所以在封建王朝历朝的中兴阶段和变革期也就是王朝自己给自己“洗澡”,重新涣发青春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一个王朝的波谷时期,往往要么出现了一位英明的皇帝带领一班文臣武将进行变革,延长王朝的寿命。


三、历次变革都与土地有关

历史上历次著名的变革一般土地都是一项重要的变革内容。

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其中重要的一项关于土地的变革是: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样做到了百姓耕者有其田。



2.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中其一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方田均税法,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此举的重要作用是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张居正改革(影视资料)


3.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涉及“考成法”、“与蒙古通商”“一条鞭法”,其中“一条鞭法”是跟农民息息相关的,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泛等项徭役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一般民人不再亲自出力役,官府需要的力役,则拿钱雇人应差。向百姓征收的役银也不再像过去按照户、丁来出,而是按照丁数和地亩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这就是所谓“摊丁入地”;田赋及其他土页方物一律征银;以县为单位计算赋役数目;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以减少各种弊病。


雍正改革(影视资料)


4.雍正改革:

雍正改革中“摊丁入亩”是出于当时的弊端而作出的改革举措。清朝政府的徭役,无田的穷民不堪负荷,有田有势的又勾结官吏进行规避。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


所以综上所述,一个王朝的兴衰与农民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所谓,船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但可惜的是不管奴隶制,还是封建制,都属于独裁制,王朝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顶端位置上面那个人的个人能力和勤奋程度。帝王英明则王朝兴,帝王昏庸则王朝衰。没有一个很好的可以真正制约统治者的制度存在,王朝的自净能力就相当差,自然逃不过历史的自然周期。


司马谈史君


看了很多回答,许多答案都将王朝的更迭归咎为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认为封建时代土地兼并是导致了农民起义的最根本原因。

但对于这个结论我并不赞同。

与中国相比,欧洲、日本甚至朝鲜的王朝寿命都很长,难道这些地区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难道他们就不存在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确是导致王朝兴旺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

中国许多朝代的灭亡除了内部原因外,还有许多外部原因,最主要的外因就是外族入侵。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在历史上非常常见,像是西晋、北宋、南明,都是在异族入侵下灭亡的。

这其中西晋不用说了,刚刚建立没几年,肯定不存在所谓的土地兼并问题。

(西晋是中国第一个被蛮族摧毁的汉家政权)

至于北宋,北宋政府甚至是中国历史上首个不干涉土地兼并的朝代。

在北宋之前历朝历代都是从法律上抑制大地主兼并土地的,因为土地兼并容易形成地方豪强势力,并且阻碍国家征收人头税。

不过即便是政府如何的三令五申,土地兼并依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不依然非常集中吗!美国绝大部分耕地就是集中在仅占人口3%的农民手中,这跟封建时代的大地主有啥区别?!

所以土地兼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北宋政府索性放开政策,允许土地自由交易买卖。从此土地成为一项商品,可以合法的流通。

土地交易合法化致使北宋中后期的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土地高度集中在大地主手中。但奇怪的是北宋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当然北宋也不是完全没有农民暴动,方腊起义就是一场比较大的农民运动。不过相比于汉末的黄巾军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方腊简直就是毛毛雨。

北宋之所以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内乱,完全是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北宋时期外贸发达,商品经济蓬勃兴起,北宋的商业税和海关关税占到了政府总税收的很大比例。在南宋初年,海关税收甚至能占到政府财政收入的1/6,这个比例已经是相当恐怖了。

关税和商业税的增加可以极大的降低了政府对于农业税的依赖,减少政府对于农民的剥削,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农业。

因为有钱,所以北宋政府的民生保障措施做的是不错滴。凡是遇到荒灾之年北宋政府就大量招募流民当兵,宋代的政策是一人当兵全家不饿。由于宋代没有义务兵役制,都是募兵制,老百姓当兵是领工资的,而且工资还不低呢。

并且随着越南高产水稻占城稻的传入,江南地区的水稻亩产有了大幅的提升,宋代的粮食产量比之前要高多了。粮食产量的提升开始解放农业劳动力,农民开始琢磨着去干点小买卖,人们不再被终身束缚在土地上了。

因此即便是北宋的土地兼并严重,有大量的农民失地,但是凭借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正在向着资本主义进行转型,在政府保障民生的政策下,北宋始终没有出现内部王朝更迭的迹象。要不是金军南侵,估计北宋就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了。

(北宋就是单纯的被金国灭掉的)

到了明代,在经历了蒙元的战乱之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再度出现了长足的发展。明末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明确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人们对土地的依附更是大大减轻了。虽然明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民变主要发生在北方,南方地区基本没有被波及到。

如果没有外族入侵的的话,北宋和南明都将继续存续下去,并且朝着资本主义社会迈进。因为这是人类社会演化的必由之路,只要你的生产力达到了这个级别,资本主义萌芽就会出现。

所以中国在早期很多王朝的灭亡确实跟土地兼并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到了北宋之后,汉人几个王朝都是被异族所灭,跟土地兼并没多大关系。

而我们的领国日本之所以一个王朝可以延续上千年,就是因为其岛国的地理位置非常孤立,隔着大海游牧民族根本打不过去,所以日本天皇才可以“万世一系”。

若是把日本放到中国,估计没几天就被灭了。

(日本列岛四面环海,东亚大陆就算打翻天也没他什么事儿,这里最大的敌人是火山、地震、海啸和台风)


千佛山车神


中国朝代极难超过300年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其实从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来看。也只要夏商真正的超过了300年,其他皆没超过。有人说周朝和汉朝,但我想说的是,这个话题实际指的是有效统治期,而不是名义上的。

周朝汉朝中断

像以周为名的周朝,到了东周已然不是周天子的天下了,而是诸侯国的天下。周朝实际控制应当就算作西周周幽王时为止。汉朝西汉和东汉中间隔了新朝,也已经算作两个时代了。其实类似的还有夏朝,夏朝曾经中途短暂失而复得,但从延续性来说,还能算作一个完整的朝代。因为夏商年代太早,没形成完整的帝国模式,还处在方国和邦国阶段,因此也只有这两朝超过了300年。

频繁更迭

回到正题,秦之后,中国进入了帝国时期,也就是中央集权的开始。三国中有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名言。就是说中国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频繁交替,中央控制力下降,地方势力就会膨胀,演变成军阀混战,经过一番争斗,再由最强的势力重新大一统。

实际因素

为什么只在300年以内,这是因为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嫡系传承,家天下思维。不能以最优秀的后代领导国家,王朝初期再强大,也必将有衰落之际,纵然有思想禁锢来打压人民的反抗意识,也不能挡住被压迫者奋起抗争。王朝一旦衰落,控制不了局面,立马就是天翻地覆,能延续到200多年的朝代,已经算长久的了,为什么不超300这个数字只是巧合罢了。

历史必然因素

另外中国五千年历史,战争占据了主要成分,相比于印度一个王朝能延续800年,简直天壤之别,中国人是负有反抗精神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封建社会必然的结果。只有真正做到为民着想,争取人民最大的利益,这样才能稳定长久。


博古又通今


这个问题估计要长篇阔论的话,几十本书都说不完,因为牵扯到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而我认为封建王朝的周期律,应该同两个问题有关,一个是人口,一个是土地。

明朝的灭亡在于人口的爆发和土地的兼并

许多人或许有个误区,认为古代的王朝都是认为人口越多越好的,事实上正好相反,大一统时期的封建王朝,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人口的增长会给封建王朝带来巨大的压力。最早提出控制人口的朝代就是宋朝,包括明朝和清朝都选择限制人口流动来抵消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清朝人口爆发到四亿,导致了清朝疲于管理。清朝能够人口大爆发,得益于土豆和番薯的普及种植,这使得许多荒废的土地也可以种出粮食。但是按照如此进度下去,若是没有鸦片战争,清政府也会被人口给撑死,因为实在是资源有限,而人口是无限增长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只能维持某个基数的人口。

土地兼并使得大多数人口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这个可以理解为一个死循环,即因为人口增长,不得不耗费更多的资源养活,一些百姓养不活了的时候,只能去找地主借粮度日,但是自己的土地又是有限的,无论人再多,土地也不可能会增产。于是当借粮达到一定量之后,他的土地就不得不抵押给地主了。失去土地的他就只能接受地主的剥削,从此只能越过越难过。

而万一遇上收成不好,就得造成饥荒,地主利用控制的资源,往往可以勾结官府组建自己的一些武装,用此来保障自己剥削底下的农民。这些不出十年,必然导致土地进一步兼并,失去土地的人民为了生存下去就不得不起来反抗。

历史已经证明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封建主义发展水平只能达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极大的限制了生产力。今日之世界,问题矛盾依旧,改变只不过是发展的水平而已,谁固步自封,问题和矛盾就会出现。


小司马迁论史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首先要明确唐朝、明朝、清朝、这三个封建王朝的概念。①唐朝是以李氏关陇集团为主体建立的一个朝代②明朝是以安徽凤阳贫农朱氏为主体建立的一个朝代③清朝是以爱新觉罗氏八旗贵族集团建立的一个朝代。

为什么要先明确建立朝代的三个主体集团,因为封建王朝的灭亡是有四对主要矛盾所主宰的。①皇权贵族集团与相权集团的矛盾②皇权贵族集团与地方武装集团的矛盾③地主官僚集团与农民集团的矛盾④皇权贵族集团与外部入侵集团的矛盾。

唐朝灭亡原因:地方武装集团(藩镇割据集团之一朱全忠先后杀唐昭宗、唐哀宗、大唐宣告灭亡。)也就是朱全忠灭了唐朝,而在这之前庞勋、黄巢几股农民起义军早就被镇压下去了。对于把矛头直指皇帝本身这种说法有谬误的,我相信没有那一个皇帝不希望自己家的江山传千秋万代。唐朝灭亡还有一个原因是地方官僚集团与农民集团的矛盾。(封建王朝的财政赋税,地主官僚集团以及中小地主阶级的严重盘剥、过度收刮才是农民起义的核心所在。并不是某些人说的是人口增长挤压农民的生存空间,而是与小地主、大地主利益捆绑在一起地方官僚集团,这三者一起对农民生存空间过度挤压的结果)


明朝灭亡原因:①不得不说在崇祯朝,北方地区发生过一场以鼠疫、蝗灾为主的大天灾,直接好多地方是十室九空,普通民众死伤数字庞大。②还是地主官僚集团与农民集团的矛盾激化,李自成(不是由于没土地种而起义的,他先后杀了三条人命、逃出去当了兵,因管事主官不发军饷,而发生了兵变,这才是李自成起义的真正原因)起义③皇族集团与外部入侵集团(清军入关)


清朝灭亡原因:①地方武装集团与农民集团(为什么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要把屠刀砍向自己人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是清朝灭了太平天国等众多起义军之后没有灭亡啊,还被称为清朝大中兴时期。②地方武装集团与皇权贵族集团(袁世凯跟隆裕太后协商,用重金替皇族集团养老送终!隆裕太后下诏书退位!大清亡了。)

静言观史个人观点:如何能够平衡地主官僚集团、皇权贵族集团、农民集团、以及以宰相为首的京官集团之间的利益,才是一个封建王朝能否完全度过三百年的真正核心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