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要去招惹苏联呢?

李冉静


事实上当时德国不进攻苏联,就彻底失去了打败苏联的机会,希特勒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而且当年斯大林早已经准备了西进政策,也就是说德国的扩张引起了斯大林的不安,斯大林加强军备的同时,已经做好了建立缓冲区的打算。这对于德国来说,苏联只要踏出东欧一步,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威胁,比英美更甚。

希特勒这个人总的来说战略眼光还是有的,他明白苏德之间必有一战,而且德国越早进攻越好。而英法一开始也是打算将祸水东引,希特勒利用了英法这一点,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的同时,也做好了进攻法国的准备。按照当时的设想,法国是德国头号敌人,因为其两百万陆军始终压制着德国的战略空间。

出于一战的教训,希特勒明白两线作战是不可取的,所以希特勒才会选择先处理法国,于是背地里同斯大林达成了互不侵犯的条约。不过这个条约是在法国存在的时候签订的,这就意味着一旦西线沦陷,希特勒必然要赶紧处理苏联,一旦苏联崛起,依旧是要牵制德国,使得德国不能全力对付英国。

对于德国而言,苏联就像一头冬眠的熊,就算他没有攻击自己,但是也始终是一个威胁。不趁着苏联未彻底崛起之时将其消灭,就不能实现希特勒征服世界的目标。总的来说战略没错,只不过希特勒高估了德国的实力,更没有料到猪队友会把美国拉入战争。从德军灭亡法国之后,其实德军就基本具备了进攻苏联的条件,然而变数太多。


小司马迁论史


这个问题,希特勒表示:我真的控几不住几几啦!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仍然争论不休。特别是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德国更是引人注目。

很多人认为如果希特勒不去招惹苏联,而是遵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专心解决西欧或者美国的问题,那么德国一定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当时的德国虽然占据了几乎整个西欧大陆,但是相比于苏联而言,无论是人口还是国土面积都相差甚远。那么希特勒为什么敢于向苏联发起挑战呢?难道真的是因为进攻西欧之后膨胀了吗?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的既定目标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此协定是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为了避免一战时期德国两线作战的窘境,希特勒选择了先和苏联媾和。

但是和苏联媾和绝对不是希特勒的最终目的,这只是希特勒的权宜之计。因为进攻苏联是希特勒的既定目标。

因为此时的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其综合国力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和昔日孱弱的沙俄帝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希特勒想要消灭苏联,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于是希特勒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他的准备包括:

和苏联合伙瓜分波兰。通过对波兰的分割占领,使苏德成为邻国。由于国土新增,苏联不得不将大量的精锐兵力布置在苏德边境,这有利于德国实施闪击作战,在第一时间消灭苏联的有生力量。

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开始为德国提供大量资源。这使得希特勒有充足的本钱横扫西欧,消灭法国等欧洲列强。

横扫西欧是为进攻苏联做最后准备,鉴于一战时期德国两线作战的困境,希特勒有意避免这一情景重现,所以在进攻苏联前希特勒不允许德国的后院起火。

一直以来希特勒在其自传《我的奋斗》中一再强调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但是他们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和土地,所以德国的使命就是消灭这些劣等民族,掠夺他们的土地和资源来帮助德意志发展。

二战前世界石油的主要产区位于苏联的里海沿岸以及伊朗高原,欧洲的主要粮食产区位于东欧的乌克兰平原。对于希特勒而言,拿下苏联就意味着拥有了持续作战的本钱,所以希特勒一定要进攻苏联。

2、苏联从来不安分守己

希特勒之所以要招惹苏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在不断的招惹德国。

相比于希特勒的蠢蠢欲动,苏联绝对没有坐以待毙。相反斯大林也在进行着积极的谋划,以使苏联能够取得更大的利益。

斯大林之所以要和希特勒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日本正在和苏联在远东的诺门坎交战。和德国媾和,能够集中全力阻挡日军的入侵,防止其染指西伯利亚。

另一方面,面对希特勒的咄咄逼人,苏联并未做好完全的战争准备,由于大清洗运动带来的巨大创伤,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很多连级指挥官甚至只有初中学历,军队建设已经严重滞后,根本无法阻挡精锐的德国法西斯部队的进攻。在这样的情况下,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于苏联而言,可以争取宝贵的备战时间。

一直以来,虽然苏联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深受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围堵,但是苏联从未放弃将红旗插遍整个欧洲甚至世界的野心。

革命导师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一改列宁的革命政策,将苏联打造成重工业强国,为苏联实施共产主义输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9年经济危机后,西方世界普遍市场周转失灵,这为苏联革命输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纳粹德国实际上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抗苏联的一个挡箭牌。他们通过绥靖政策,一再纵容德国的膨胀,目的就是促使苏德火并,进而使西方渔翁得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如果无所作为,势必要被西方彻底打垮,因此在德国横扫西欧的过程中,苏联也开始了自己的扩张行动。

1939年11月,苏联进攻芬兰,以惨重代价夺取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

1940年3月,苏联红军开进波罗的海三国,将波罗的海三国强行纳入苏联版图;

1940年6月,苏联红军强战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

斯大林的进攻使希特勒深感愤怒和震惊,因为此时的德国正深陷于不列颠之战中,苏联进攻的区域比如比萨拉比亚地区是盟友罗马尼亚的国土。如果德国不尽快进攻苏联,那么接下来等苏联主动进攻德国,德国将面临更加被动的局面。

因此在1941年6月22日,在纳粹德国尚未完全搞定英国时,希特勒发动了对苏联的闪击战。

概括起来,招惹苏联是希特勒膨胀的必经之路。所以希特勒最终也会败于苏联脚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二战初期,德国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拿下了法国,进而对英国展开了疯狂的空袭,本以为,英国也会在无法承受空袭重创的情况下采用绥靖政策。无奈,具有高度战略眼光的丘吉尔,一遍遍地演说,一遍遍地鼓动,又激起了英国国会和民众与德国作战下去的信心,再加上美国的暗中支持,一时间,自知无法快速穿越英吉利海峡,在英国投放地面部队的希特勒,竟然放缓的进攻英国的军事部署,转而将目标锁定在了德国东面的苏联。

拉开东线,进攻苏联,这也是希特勒的战略部署。倘若,德国在41年的6月不与苏联开战,那他们只能一门心思地攻打英国,希特勒知道,只要德国的地面部队入侵到英国,美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美国提早参与到战争中来,是希特勒不愿意看到的。攻打苏联就不太一样了,原因是,苏联在意识形态上是共产主义,与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相悖,苏联政治市场相对孤立。所以,德国打败了苏联,不至于让自己马上成为美国的敌人,英国因此被震慑,两全局面,说不定,美国还可能在明面上承认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呢。

然而,美好的想象总会被残酷的现实打得稀巴烂。希特勒万万没想到,经过了大清洗之后的苏联,虽然少有得力的军事指挥,但在与德国交战时,苏联军人坚韧顽强的意志力,让德国人领教了什么叫死缠烂打,什么叫宁死不松手。就这样,原本打算取胜的德国被拖死在了苏联。

也许那时候,希特勒后悔不该招惹苏联了。但,就算他在苏联取胜了又怎样?被他的盟友日本轰炸了珍珠港的美国,还是在英国倒下之前向德国宣战了。

德国真的是,东线走不了,西线拿不下,逼着美国和苏联结成了联盟,加速了自己走向灭亡的进程!


燕园辅导中心


这个道理就是希特勒像美国今天的特靠谱总统一样,是一个精准的白人优先,日耳曼人至上的爱国者。

希特勒一战时是自愿参军,参加过四年战斗,得到过表彰勇敢的铁十字勋章。在德国一战后军方的宣传舞动下,大多数德国退伍军人认定德国人军事上的失败不是美军参战造成的,而是德国共产党人组织了红色斯巴达克团起义和基尔军港的德国海军的十一月起义,而德国共产党是莫斯科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希特勒认定是一小摄十一月罪人在德国国防军背后插了一刀。使

希特勒的中学历史老师是一个日耳曼民族主义者,历史课是希特勒最愿意上的课,其次是美术课。希特勒深刻的领悟到条顿十字军骑士团对东方剑与火的征服。是霍享索伦普鲁士帝国立国精神支柱!波兰是一个早就不复存在的历史上的名词,它是在德国领导人没有同协约国谈好投降条件就赶急着放弃武器装备,被协约国赶制出来的"凡尔赛条约"的怪胎。德国机械化部队付出了十万德国军人的鲜血打碎了波兰人的骨头,而:敲诈大师斯大林兵不血刃就由德国人手里抢去了里加城等大片土地(历史上这都是十字军骑士团的势力范围,说德语的居民也占多数,按一战后凡尔赛条约民族自治自决的理解,应该是德国人自己的事情)

斯大林还乘着希特勒德国忙着对抗英法联军的时间,在巴尔干半岛的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越境出兵,强占了比萨拉比亚地区,兵锋直接扫荡供应德军石油的罗马尼亚油田,让希特勒怒不可遏,也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41年元月,希特勒让后来德国第六集团军的司令,当时的参谋总部笔杆子保罗斯将军,策划了震撼世界历史的〈巴巴罗萨计划〉,准备用把闪电战应用的炉火纯青的德国国防军,去踢一下俄罗斯那个希特勒认为腐败不能容忍的破房子,其中的结果是,破房子没有如希特勒所愿,没有倒也没有被大揭盖,反到是千秋帝国的首都柏林被T一34坦克炮轰得七零八落,元首自己也服毒自尽了!


user4210272105487


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政治制度天生就相互敌视,希特勒和他的官僚体系本身就是非常排斥苏联制度的。

第二,双方有领土的纠纷。在共同瓜分波兰的战争中,双方就曾因为领土分割的问题,发生过一些外交谈判上的矛盾。

两个领土接壤的军事大国发生冲突,这是很正常。

第三,苏芬战争的时候,苏联的军事体制相当落后,表现的非常差劲。

这和斯大林之间搞的大清洗是有关系的。

在那场大清洗之中,苏联当局很多有经验的军事将领都被清洗掉了。

苏芬战争的时候,苏联军伤亡极其惨重,在可以说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一个大人。

暴露了自己军事实力的软肋。

第四,双方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石油危机冲突。

要知道德国的境内是没有石油的。

而欧洲主要的油田都在黑海周边,也就是苏联控制的区域。

当时双方因为种种经济外交军事的矛盾,斯大林曾经威胁过停止对德国供应原油。

原油是德国战车的重要战略资源。

没有原油安全,希特勒的战争就无法维持。

为了石油,这场战争也必须要打。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再加上之前德国的战争打得非常的顺利,造成了整个民族的狂妄思想泛滥。

最终这场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隐龙之眼


因为当时德国已经拿下了欧洲的多个国家,获取了人口,工业等资源,东部地区靠近苏联的国家也已经被德国占领,另外德国一旦进攻苏联,将会得到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苏联的死对头芬兰等国家的支援。苏联当时刚刚经历过“大清洗”运动,苏联军队的指挥系统出现了断层,这在德苏开战之初就是证明。


兵魂常在


希魔认为苏联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他做梦都想消除这个威胁。苏德战争爆发前,希魔认为苏联人民对斯大林的统治极为不满。认为推翻苏维埃政权的机会来了,于是做出了挥师进攻苏联的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