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过万的人真的很多吗?

VX13659806808


这个是分情况而定了,要看圈子和工作生活的城市。


如果是香港,月薪过万的就是普遍的。如仓库做文员月薪一万三左右。

如果是深圳,其实还有很大部分人是拿着月薪几千块钱的。

如果是内地的N线城市,可能普遍的工资收入是几千块钱。


圈子不同的人,可能有些人的生活圈都是万元以上,如深圳做IT的,听到身边月薪1万3以上的挺多。我先生内地公司的下属们里面,有个做仓库主管的月薪刚好一万,其中一个报关主管月薪约一万五,另一个物流主管月薪一万3左右。而我听先生说,他们深圳公司的业务员月薪最少的都在2万左右,业绩奖金8万。


之前看网上的新闻采访有快递员说月薪过万的,靠多送多得。


坐标深圳,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在4500元左右。普通的小白领月薪在5500元-8000元左右。其他月薪一万以上的,听到的不是很多。不过网上的说法是,深圳的基本工资都已经达到了8000元以上........


我以前在深圳上市公司上班的时候,月薪也就几千块钱,所以我的圈子里面的人很少有月薪过万的说法。管理层的月薪8000元左右的也很多。


听说深圳摆地摊和卖早点的,月薪过万是很轻松的事情.....我也不知道真假了。闹市里摆地摊,上班地方卖早点,应该也是月薪几万都有可能的吧。现在物价这么高,早餐都是3-6元起步了。



带你了解香港


我身边都是月入过万的人,也有那些月入刚过万的,他们会感觉自己过得很差,我一个朋友,他月薪两万,却已经很焦虑了,尤其是同行都比他高的时候。

但月薪过万的人,放在中国来讲,肯定是不算多的。

记得深圳有个调查,发现深圳月入5000以上的人为50%。

要知道,深圳的平均收入在全国已经前三了。 而之所以有的人老是说月薪过万,其实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月薪过万是大家的一个可以期望的目标,所以很多人会提。

那为什么不提月薪过8000呢?因为月薪过万更可以成为大家薪资梦想的一个划分线。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年都在宣扬一种吃苦耐劳的价值观,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吃苦耐劳的人很多吗?

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如果你月入过万了,你身边就会多很多月入过万的人。

人们一旦把月入过万当做一种标准,当他们真的月入过万之后,他们会过分吹嘘,也会争取脱离原先的那个社交环境。


白诗诗


事实是:月薪过万的人真的很少,很少,很少……

你觉得遍地都是月薪过万的人,只有两个原因:

1、你在城市,每天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接触,产生了幸存者偏差;

2、某乎上多了,以为全世界都是程序员。

再来一个温馨提示:

到去年为止,中国的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全部加起来,不到总人口的7%。而且你要知道,去年是2017年,大学扩招已经将近十多年了吧,这是扩招后的数据,那你想想,扩招之前呢???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也有过一个非常幼稚的想法,就是觉得:大多数人还是能上大学的,你看我高中时候全班六十多人,只有3个人没上大学嘛。说明我绝大多数同龄人都来上大学了。

可笑吗?现在回想来看,就跟“何不食肉糜”一样可笑啊。

更可笑的是,我的多数大学同学也是这样想的……这是非常常见的认知偏差,当我们根据自身小团体的情况,去推测整个社会时,肯定会闹这种笑话。我根深蒂固的认为房子最低也要两万一平,那是因为我在杭州这个城市;我就难以想象居然有两千五一平的房子,然后居然还有人买不起!也难以想象2018年,原来500元也可以够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为什么你会觉得月薪过万的人会很多?因为你接收到的信息,包含以下关键字:北上广,程序员,风投,创业,互联网,金融…… 每个字眼都带有烧钱属性。在这些风口行业的每个人,似乎都活的光鲜亮丽,月薪上万;能够接收、理解并消化这些信息的人,基本上也是发出这些信息的人——对,是同一批人。同一批人在互相羡慕、嫉妒、眼红和攀比,而这个信息圈之外的人呢,他们完全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世界,这样一个充满着数据和金钱的世界。

说白了,就是信息不对称。

以前说到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会有人利用信息差来赚钱;现在这里说的不对称,就是会导致人坐井观天的原因。

人一旦开始封闭在自己的信息圈,他就很难看到自己圈子外面的世界。同时也意味着,他会错过很多机会。

大家都知道二八定律,这个定律在我国的收入分布上一样适用。少部分人占有大部分财富,根据这个规则,你就会知道,赚得多的人肯定是少数。而且,收入越往上走,其圈子群体的贫富差距就越明显。

根据去年国内各大招聘机构总结的大数据来看,如果你月薪超过了5000,在收入上你已经打败95%的人了……真的……

所以呀,中国的蓝海市场还很大!仔细想想,属于自己的风口在哪里!


吉姆妮成长日记


问:“你月薪多少?”答:“不到两万。”问:“说人话。”答:“两千八。”为什么感到网上到处都是月薪过万的人呢?多半属于吹牛虚荣,还有一部分确实过万。但真实情况,能看网上统计数据吗?不能。因为社平工资被平均的很厉害,水分很大。问问你周围的亲戚朋友,后者看看他们的真实生活水准,就大体知道了。

月薪过万和月收入稳定过万的人,是两个概念。由于一些职业的特殊性,偶尔月收入过万或者一段时间月薪过万的人还是不少的,比如,春节期间卖菜,也可能脉冲一下。但长期稳定并且持续增长的月薪过万,在全国范围被分布还是比较少的。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都市,相对比较多。在二三四五六线城市,月薪过万的比例是逐步下降的。比如,一个乡镇,月薪过万的人很少很少。别看网上的统计数据,你看看你周围的亲戚朋友,有几个明面的稳定工资过万的?

为什么人们感觉网上到处都是月薪过万的人?在一二线城市,同学们之间交流月薪,说自己月薪不过万是一个很丢人的事情。其实,许多人月薪不过万,也要硬着头皮吹牛说月薪过万。有的人做自由职业,偶尔一段时间收入很高,就自以为是了,以为一辈子都可以持续增长了。工资稳定的职业,比如,公务员和事业编,有几个月薪过万的,地市级以上的职位才能到月薪过万,一个地市几百万人,有几个人能拿稳定的月薪过万。

月薪过万的职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一线大城市,其中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社平工资过万,37个主要城市的社平工资是7500元(统计有水分)。第二个方面,金融、计算机、互联网、通讯、高科技、咨询等行业的社平工资,全国主要城市平均10800元左右。第三个方面,资源垄断性质的国企,比如,烟草电力石油等行业,管理人员月薪可能过万,但基层一线工人的工资比较低。

还有一类人,就是自由职业者,月薪过万很正常,但能不能持久呢?比如,做自媒体的,有的人月薪过万,但补贴政策取消之后呢?能不能象公务员和国企员工那么稳定一辈子?

另外,还有一类人,就是高技能的自由职业者,比如,作家、画家以及高技能、高知识的人才,还有职业炒股投资的人,这些人的收入,弹性比较大,但平均月收入过万很平常,年入几百万几千万也不少见。

但在全国范围内,普通老百姓月薪过万的很少。我们来看一个数据,全国平均工资过万比例已经低于10%。北上广一线城市,虽然社平工资过万,但一线城市人员在全国十四亿人中比例很低。你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如果你在一线城市,你看看你的亲戚朋友,月薪过万的比例多少?如果你在二三四线城市,你看看你的亲戚朋友,月薪过万的比例有多少?也许,这才是最接地气的判断吧。


职场火锅



我认识很多做金融销售的,他们月收入都是好几万。精英销售月入十几万也有。

月入上万的职业,基本可以数的过来。

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IT等),精英销售员(金融投资顾问,财富管理顾问),创业老板,做小生意的,风口项目参与者(自媒体,区块链等等)。

普通白领基本很难上万,北上广能上万的白领基本也是个小头目,管几个人。

这部分人有多少呢?

绝对不超过20%,个别的确10%都没有。

我回家的时候,我弟弟常跟我唠叨,家里有钱人真多。房子都是抢着买。我问他,有钱的能有多少,公务员,教师,老板,就这些人,你们工厂上班的工资三四千,怎么可能有钱人很多?

这就是一种心理错觉,看到多次,就以为所有都这样,但是再看看自己,却并没有加入有钱人的行列。

中国最有钱的城市上海,人均月工资七八千,1万元的水平,在上海,其实也分布在中等偏上水平了。

广大农村,5亿多人,一家基本上五六口人,多的甚至七八口,但是大部分就两三个挣钱,这么一平均,月工资能有2000就很厉害了。真的。

所以,与其讨论这些没用的,还不如多多关注农村问题吧,这个群体真的人多,收入低,问题多。


赵冰峰财经


在全中国范围内,从比例上来看,其实是很少的。

我当然知道很多人会反驳,我身边都是月薪上万的……

嗯,我相信他身边都是月薪上万的,可是,那也只是他身边的而已。

就像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本科生太多了,大街上一块广告牌掉下来都要砸死好几个。

但实际上,本科生在整个人群中占比是多少呢?

答案是4%

这是美团网创始人王兴给的数据。

1978-2017年,大陆一共毕业9595万左右的高校毕业生,2016年,我们的人口数是13.83亿人,对应的比例是6.94%。注意的是,这里是高校毕业生,如果是本科生,4%是比较精准的数字,985/211则要降到1%以下。

月薪上万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老实说,我身边也有很多月薪上万的,甚至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

但我知道,放眼全中国,这些人肯定还是少数。

要知道,在中国的广大农村,还有很多人的生活是这样子的:

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则是这样子的:

月薪上万,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

所以,月薪上万的人真的不多!

那么,月薪过万的人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

结合我身边的人群来看,主要有这么几种:

  • 互联网:互联网的技术人员、程序猿,刚毕业就可以轻松上万,尤其是一线城市,我身边不少朋友研究生毕业也是月入过万,在成都;

  • 金融:银行、证券、基金,尤其是前些年行情好的时候,我同班同学,毕业第二年到手20万;

  • 管理咨询:这也算是一个还不错的行业,收入相对较高,月薪上万不难;

  • 培训师:这个要是做得好的话,一天都能达到万八千;

  • 管理者:尤其是大中型公司管理者,几乎就没有低于一万的;


  • 销售人员:当然,肯定是要业绩好的,过万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简而言之,要么是行业利润高,要么是组织发展还不错,同时自身所在岗位比较重要,也 较能创造价值,才能看有高收入。


但不管怎样,月入过万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不知道大家身边的情况如何,同意的点赞我看看。


我是冯老师,专注于职场提升与职业发展,欢迎关注哦~


冯起升


怎么说,月收入并不够准确!

应该说稳定月收入和未来几年增长收入或者年收入会更好

就像我,24,在西安,也不知道到底算几线了,工作五年,每年只工作半年左右

第一年,3000

第二年,13000

第三年,40000

第四年,80000

第五年,150000

下半年用来休息和规划下一年的工作安排,主业不变,只是增加深度和表现方式!并且明年规划已做好,不出意外,应该可以达到250000左右

怎么说呢?收入面对不对年龄段,不同行业,不同城市,定位是截然不同的

最重要是个人需求,结婚与否,有贷款与否

就说我自己,单身,有房无车,有贷款,一个月3300左右,我自己定位就是年收入30万,但是针对主业而言,因为很简单的一句话,收入越高,时间越少,人也愈加疲惫,最担心的是,掉进钱眼里出不来,变得不择手段!而30万在西安这种城市勉强可以在有妻有子的情况下,过得舒适!

而且从明年起,决定开拓下副业,比如早餐店,奶茶店,便利店等,只要地段ok就开!哪怕赔了也在承受范围以内。因为我28左右才会考虑结婚什么的(这是男人的优势,嘿嘿)

再说全国收入,说句实话,灰色收入和副业收入已经慢慢成为主流,这些都是无法收集统计的。所以所谓的月入过万,人群比例在20到35之间很多,因为他们懂得变通,并再学习能力还有,可以寻找副业!再加上家庭压力略低,有心思和时间去扩展自身!而35岁以上的,比例就大幅度下降,只是维持本身工作就已经力不从心!

只能说一句:在最合适的年龄干最合适的事,过了年龄,什么也都晚了,只能寄托于下一代!

因为责任,对老人,对妻子,对孩子,这一切会让你黯然神伤!

钱这种东西,难赚也不难赚,难赚的是你自身的思维局限,不难赚,古代三百六十行,因为估计得有几千行了!

我信奉的就是,做事随大流,做人就奇葩!

加油,亲们,人定胜天!


喏缘105238511


月薪过万的人,其实很少,目前来看全国处于劳动力阶段的人口应当在7亿人以上,但是月薪过万的不会超过1/10。

即使根据我们国家的平均工资情况,2017年人均工资收入达到了6193元,北京市高达8467元。感觉距离万元,非常接近了。不过这个工资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而全国的城镇私营单位人均工资只有3813元。

广大的农村还没有算入。所以,人均收入距离万元还有很远很远。

有人说人均城镇可支配收入就高达了36396元,每月3033多元,一个三口之家,不就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9000元吗?

实际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是我们的工资性收入,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的资产性或者其他收入。


其实,如果我们认为遍地都是月薪过万的人,那可能我们就是上了互联网的毒,因为大家都喜欢焦点。如何月薪过万?本身大家都有一种求知、上进的欲望。月薪过万,说起来很容易,做到很难。

但为什么大家觉得其他人都那么有钱呢?

其实关键在于家庭资本收入。如果考虑家庭资本收入一年超过20多万的还是有不少人的。主要得益于我们房价的暴涨。不知不觉十年间房子从40万涨到200万元,那么我们得到160万,相当于每年获得16万的收入。再加上我们家庭的劳动收入,也算是人均过万了。如果家里有两套、三套房,一年挣个五六十万也没有问题呀。可是实际什么情况,大家自己心里明白。

现在北京市一套房子可能五六百万,甚至七八百万元。从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累公司的话,都积累不到这个财富程度的收入。


所以,对所有人来讲,工资收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脑子要活泛,善于理财,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让我们大家越来越有钱。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说的这些话。


暖心人社


我月薪过万,并且我还不用交税,







Smile_定格36


我月薪过万。但是我一点也没有优越感。

月薪一万,扣各种保险、养老、医疗、公积金什么的,到手只有7000了。

要拿出2000还房贷,1000还车贷。还剩4000了

车油、水电煤气电话费,1500,还剩2500了。

抽小烟,偶尔同事聚会喝个小酒,又1000。还剩1500了。

买衣服裤子零花500,还剩1000块。

每月就存这一千块,啥时候同事红白事儿,一个红包就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