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過萬的人真的很多嗎?

VX13659806808


這個是分情況而定了,要看圈子和工作生活的城市。


如果是香港,月薪過萬的就是普遍的。如倉庫做文員月薪一萬三左右。

如果是深圳,其實還有很大部分人是拿著月薪幾千塊錢的。

如果是內地的N線城市,可能普遍的工資收入是幾千塊錢。


圈子不同的人,可能有些人的生活圈都是萬元以上,如深圳做IT的,聽到身邊月薪1萬3以上的挺多。我先生內地公司的下屬們裡面,有個做倉庫主管的月薪剛好一萬,其中一個報關主管月薪約一萬五,另一個物流主管月薪一萬3左右。而我聽先生說,他們深圳公司的業務員月薪最少的都在2萬左右,業績獎金8萬。


之前看網上的新聞採訪有快遞員說月薪過萬的,靠多送多得。


座標深圳,剛畢業的大學生月薪在4500元左右。普通的小白領月薪在5500元-8000元左右。其他月薪一萬以上的,聽到的不是很多。不過網上的說法是,深圳的基本工資都已經達到了8000元以上........


我以前在深圳上市公司上班的時候,月薪也就幾千塊錢,所以我的圈子裡面的人很少有月薪過萬的說法。管理層的月薪8000元左右的也很多。


聽說深圳擺地攤和賣早點的,月薪過萬是很輕鬆的事情.....我也不知道真假了。鬧市裡擺地攤,上班地方賣早點,應該也是月薪幾萬都有可能的吧。現在物價這麼高,早餐都是3-6元起步了。



帶你瞭解香港


我身邊都是月入過萬的人,也有那些月入剛過萬的,他們會感覺自己過得很差,我一個朋友,他月薪兩萬,卻已經很焦慮了,尤其是同行都比他高的時候。

但月薪過萬的人,放在中國來講,肯定是不算多的。

記得深圳有個調查,發現深圳月入5000以上的人為50%。

要知道,深圳的平均收入在全國已經前三了。 而之所以有的人老是說月薪過萬,其實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月薪過萬是大家的一個可以期望的目標,所以很多人會提。

那為什麼不提月薪過8000呢?因為月薪過萬更可以成為大家薪資夢想的一個劃分線。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每年都在宣揚一種吃苦耐勞的價值觀,為什麼?

難道是因為吃苦耐勞的人很多嗎?

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如果你月入過萬了,你身邊就會多很多月入過萬的人。

人們一旦把月入過萬當做一種標準,當他們真的月入過萬之後,他們會過分吹噓,也會爭取脫離原先的那個社交環境。


白詩詩


事實是:月薪過萬的人真的很少,很少,很少……

你覺得遍地都是月薪過萬的人,只有兩個原因:

1、你在城市,每天與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接觸,產生了倖存者偏差;

2、某乎上多了,以為全世界都是程序員。

再來一個溫馨提示:

到去年為止,中國的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全部加起來,不到總人口的7%。而且你要知道,去年是2017年,大學擴招已經將近十多年了吧,這是擴招後的數據,那你想想,擴招之前呢???

我在讀大學的時候也有過一個非常幼稚的想法,就是覺得:大多數人還是能上大學的,你看我高中時候全班六十多人,只有3個人沒上大學嘛。說明我絕大多數同齡人都來上大學了。

可笑嗎?現在回想來看,就跟“何不食肉糜”一樣可笑啊。

更可笑的是,我的多數大學同學也是這樣想的……這是非常常見的認知偏差,當我們根據自身小團體的情況,去推測整個社會時,肯定會鬧這種笑話。我根深蒂固的認為房子最低也要兩萬一平,那是因為我在杭州這個城市;我就難以想象居然有兩千五一平的房子,然後居然還有人買不起!也難以想象2018年,原來500元也可以夠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

為什麼你會覺得月薪過萬的人會很多?因為你接收到的信息,包含以下關鍵字:北上廣,程序員,風投,創業,互聯網,金融…… 每個字眼都帶有燒錢屬性。在這些風口行業的每個人,似乎都活的光鮮亮麗,月薪上萬;能夠接收、理解並消化這些信息的人,基本上也是發出這些信息的人——對,是同一批人。同一批人在互相羨慕、嫉妒、眼紅和攀比,而這個信息圈之外的人呢,他們完全不知道有這樣一個世界,這樣一個充滿著數據和金錢的世界。

說白了,就是信息不對稱。

以前說到信息不對稱,指的是會有人利用信息差來賺錢;現在這裡說的不對稱,就是會導致人坐井觀天的原因。

人一旦開始封閉在自己的信息圈,他就很難看到自己圈子外面的世界。同時也意味著,他會錯過很多機會。

大家都知道二八定律,這個定律在我國的收入分佈上一樣適用。少部分人佔有大部分財富,根據這個規則,你就會知道,賺得多的人肯定是少數。而且,收入越往上走,其圈子群體的貧富差距就越明顯。

根據去年國內各大招聘機構總結的大數據來看,如果你月薪超過了5000,在收入上你已經打敗95%的人了……真的……

所以呀,中國的藍海市場還很大!仔細想想,屬於自己的風口在哪裡!


吉姆妮成長日記


問:“你月薪多少?”答:“不到兩萬。”問:“說人話。”答:“兩千八。”為什麼感到網上到處都是月薪過萬的人呢?多半屬於吹牛虛榮,還有一部分確實過萬。但真實情況,能看網上統計數據嗎?不能。因為社平工資被平均的很厲害,水分很大。問問你周圍的親戚朋友,後者看看他們的真實生活水準,就大體知道了。

月薪過萬和月收入穩定過萬的人,是兩個概念。由於一些職業的特殊性,偶爾月收入過萬或者一段時間月薪過萬的人還是不少的,比如,春節期間賣菜,也可能脈衝一下。但長期穩定並且持續增長的月薪過萬,在全國範圍被分佈還是比較少的。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大都市,相對比較多。在二三四五六線城市,月薪過萬的比例是逐步下降的。比如,一個鄉鎮,月薪過萬的人很少很少。別看網上的統計數據,你看看你周圍的親戚朋友,有幾個明面的穩定工資過萬的?

為什麼人們感覺網上到處都是月薪過萬的人?在一二線城市,同學們之間交流月薪,說自己月薪不過萬是一個很丟人的事情。其實,許多人月薪不過萬,也要硬著頭皮吹牛說月薪過萬。有的人做自由職業,偶爾一段時間收入很高,就自以為是了,以為一輩子都可以持續增長了。工資穩定的職業,比如,公務員和事業編,有幾個月薪過萬的,地市級以上的職位才能到月薪過萬,一個地市幾百萬人,有幾個人能拿穩定的月薪過萬。

月薪過萬的職業,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一線大城市,其中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社平工資過萬,37個主要城市的社平工資是7500元(統計有水分)。第二個方面,金融、計算機、互聯網、通訊、高科技、諮詢等行業的社平工資,全國主要城市平均10800元左右。第三個方面,資源壟斷性質的國企,比如,菸草電力石油等行業,管理人員月薪可能過萬,但基層一線工人的工資比較低。

還有一類人,就是自由職業者,月薪過萬很正常,但能不能持久呢?比如,做自媒體的,有的人月薪過萬,但補貼政策取消之後呢?能不能象公務員和國企員工那麼穩定一輩子?

另外,還有一類人,就是高技能的自由職業者,比如,作家、畫家以及高技能、高知識的人才,還有職業炒股投資的人,這些人的收入,彈性比較大,但平均月收入過萬很平常,年入幾百萬幾千萬也不少見。

但在全國範圍內,普通老百姓月薪過萬的很少。我們來看一個數據,全國平均工資過萬比例已經低於10%。北上廣一線城市,雖然社平工資過萬,但一線城市人員在全國十四億人中比例很低。你用自己的眼光來判斷,如果你在一線城市,你看看你的親戚朋友,月薪過萬的比例多少?如果你在二三四線城市,你看看你的親戚朋友,月薪過萬的比例有多少?也許,這才是最接地氣的判斷吧。


職場火鍋



我認識很多做金融銷售的,他們月收入都是好幾萬。精英銷售月入十幾萬也有。

月入上萬的職業,基本可以數的過來。

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IT等),精英銷售員(金融投資顧問,財富管理顧問),創業老闆,做小生意的,風口項目參與者(自媒體,區塊鏈等等)。

普通白領基本很難上萬,北上廣能上萬的白領基本也是個小頭目,管幾個人。

這部分人有多少呢?

絕對不超過20%,個別的確10%都沒有。

我回家的時候,我弟弟常跟我嘮叨,家裡有錢人真多。房子都是搶著買。我問他,有錢的能有多少,公務員,教師,老闆,就這些人,你們工廠上班的工資三四千,怎麼可能有錢人很多?

這就是一種心理錯覺,看到多次,就以為所有都這樣,但是再看看自己,卻並沒有加入有錢人的行列。

中國最有錢的城市上海,人均月工資七八千,1萬元的水平,在上海,其實也分佈在中等偏上水平了。

廣大農村,5億多人,一家基本上五六口人,多的甚至七八口,但是大部分就兩三個掙錢,這麼一平均,月工資能有2000就很厲害了。真的。

所以,與其討論這些沒用的,還不如多多關注農村問題吧,這個群體真的人多,收入低,問題多。


趙冰峰財經


在全中國範圍內,從比例上來看,其實是很少的。

我當然知道很多人會反駁,我身邊都是月薪上萬的……

嗯,我相信他身邊都是月薪上萬的,可是,那也只是他身邊的而已。

就像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本科生太多了,大街上一塊廣告牌掉下來都要砸死好幾個。

但實際上,本科生在整個人群中佔比是多少呢?

答案是4%

這是美團網創始人王興給的數據。

1978-2017年,大陸一共畢業9595萬左右的高校畢業生,2016年,我們的人口數是13.83億人,對應的比例是6.94%。注意的是,這裡是高校畢業生,如果是本科生,4%是比較精準的數字,985/211則要降到1%以下。

月薪上萬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老實說,我身邊也有很多月薪上萬的,甚至年薪幾十萬、上百萬的都有。

但我知道,放眼全中國,這些人肯定還是少數。

要知道,在中國的廣大農村,還有很多人的生活是這樣子的:

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則是這樣子的:

月薪上萬,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

所以,月薪上萬的人真的不多!

那麼,月薪過萬的人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呢?

結合我身邊的人群來看,主要有這麼幾種:

  • 互聯網:互聯網的技術人員、程序猿,剛畢業就可以輕鬆上萬,尤其是一線城市,我身邊不少朋友研究生畢業也是月入過萬,在成都;

  • 金融:銀行、證券、基金,尤其是前些年行情好的時候,我同班同學,畢業第二年到手20萬;

  • 管理諮詢:這也算是一個還不錯的行業,收入相對較高,月薪上萬不難;

  • 培訓師:這個要是做得好的話,一天都能達到萬八千;

  • 管理者:尤其是大中型公司管理者,幾乎就沒有低於一萬的;


  • 銷售人員:當然,肯定是要業績好的,過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簡而言之,要麼是行業利潤高,要麼是組織發展還不錯,同時自身所在崗位比較重要,也 較能創造價值,才能看有高收入。


但不管怎樣,月入過萬的人終究還是少數。

不知道大家身邊的情況如何,同意的點讚我看看。


我是馮老師,專注於職場提升與職業發展,歡迎關注哦~


馮起升


怎麼說,月收入並不夠準確!

應該說穩定月收入和未來幾年增長收入或者年收入會更好

就像我,24,在西安,也不知道到底算幾線了,工作五年,每年只工作半年左右

第一年,3000

第二年,13000

第三年,40000

第四年,80000

第五年,150000

下半年用來休息和規劃下一年的工作安排,主業不變,只是增加深度和表現方式!並且明年規劃已做好,不出意外,應該可以達到250000左右

怎麼說呢?收入面對不對年齡段,不同行業,不同城市,定位是截然不同的

最重要是個人需求,結婚與否,有貸款與否

就說我自己,單身,有房無車,有貸款,一個月3300左右,我自己定位就是年收入30萬,但是針對主業而言,因為很簡單的一句話,收入越高,時間越少,人也愈加疲憊,最擔心的是,掉進錢眼裡出不來,變得不擇手段!而30萬在西安這種城市勉強可以在有妻有子的情況下,過得舒適!

而且從明年起,決定開拓下副業,比如早餐店,奶茶店,便利店等,只要地段ok就開!哪怕賠了也在承受範圍以內。因為我28左右才會考慮結婚什麼的(這是男人的優勢,嘿嘿)

再說全國收入,說句實話,灰色收入和副業收入已經慢慢成為主流,這些都是無法收集統計的。所以所謂的月入過萬,人群比例在20到35之間很多,因為他們懂得變通,並再學習能力還有,可以尋找副業!再加上家庭壓力略低,有心思和時間去擴展自身!而35歲以上的,比例就大幅度下降,只是維持本身工作就已經力不從心!

只能說一句:在最合適的年齡幹最合適的事,過了年齡,什麼也都晚了,只能寄託於下一代!

因為責任,對老人,對妻子,對孩子,這一切會讓你黯然神傷!

錢這種東西,難賺也不難賺,難賺的是你自身的思維侷限,不難賺,古代三百六十行,因為估計得有幾千行了!

我信奉的就是,做事隨大流,做人就奇葩!

加油,親們,人定勝天!


喏緣105238511


月薪過萬的人,其實很少,目前來看全國處於勞動力階段的人口應當在7億人以上,但是月薪過萬的不會超過1/10。

即使根據我們國家的平均工資情況,2017年人均工資收入達到了6193元,北京市高達8467元。感覺距離萬元,非常接近了。不過這個工資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而全國的城鎮私營單位人均工資只有3813元。

廣大的農村還沒有算入。所以,人均收入距離萬元還有很遠很遠。

有人說人均城鎮可支配收入就高達了36396元,每月3033多元,一個三口之家,不就相當於一個人月收入9000元嗎?

實際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並不是我們的工資性收入,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們的資產性或者其他收入。


其實,如果我們認為遍地都是月薪過萬的人,那可能我們就是上了互聯網的毒,因為大家都喜歡焦點。如何月薪過萬?本身大家都有一種求知、上進的慾望。月薪過萬,說起來很容易,做到很難。

但為什麼大家覺得其他人都那麼有錢呢?

其實關鍵在於家庭資本收入。如果考慮家庭資本收入一年超過20多萬的還是有不少人的。主要得益於我們房價的暴漲。不知不覺十年間房子從40萬漲到200萬元,那麼我們得到160萬,相當於每年獲得16萬的收入。再加上我們家庭的勞動收入,也算是人均過萬了。如果家裡有兩套、三套房,一年掙個五六十萬也沒有問題呀。可是實際什麼情況,大家自己心裡明白。

現在北京市一套房子可能五六百萬,甚至七八百萬元。從我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積累公司的話,都積累不到這個財富程度的收入。


所以,對所有人來講,工資收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腦子要活泛,善於理財,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收入越來越高,讓我們大家越來越有錢。希望大家能夠理解我說的這些話。


暖心人社


我月薪過萬,並且我還不用交稅,







Smile_定格36


我月薪過萬。但是我一點也沒有優越感。

月薪一萬,扣各種保險、養老、醫療、公積金什麼的,到手只有7000了。

要拿出2000還房貸,1000還車貸。還剩4000了

車油、水電煤氣電話費,1500,還剩2500了。

抽小煙,偶爾同事聚會喝個小酒,又1000。還剩1500了。

買衣服褲子零花500,還剩1000塊。

每月就存這一千塊,啥時候同事紅白事兒,一個紅包就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