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之后留下数亿烂账,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Serena丶Du


清政府留给了北洋政府一个疆域还算辽阔的国土的同时,还留给了他们一个需要每年支付四百万两银子的不废尊号的小皇帝,以及一系列割地赔银的“不平等条约”。

为了获取国际世界的承认,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北洋政府认领了这一切。

但北洋政府为了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也进行了切实的努力,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宝贵的机会,先后成功收回了邮政主权、海事主权和部分领事裁判权与租界。

对于清政府留下的财政包袱,最大的就是当年与八国联军背后的各国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这种赔付义务,北洋政府也必须遵行下去。

就像一个大家子的家长死了,两个儿子争房子争地,一定是向外界宣布他继承财产的同时,也会偿还亲邻的债务,这样才会获得亲友的支持。反之,那个不肯承认的一定会被亲友唾骂、威胁。从当年的形势上看来,不管是情愿还是非情愿,北洋与民党这两个子嗣表面都还是争着承认这些既成事实的,哪怕先抢来正统再说呢不是?

当然,对外必须妥协,对内嘛。。。小皇帝很快被赶出了紫禁城,优抚待遇生变。

《辛丑条约》里规定的赔款是四亿两白银,但由于签订的是长达三十九年期的赔付合同,加上利息,实际上本息相加是9亿8千万两。

由于当年清政府是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这些税收多半是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进行管理,所以不管龙椅谁坐,国际上只管踏实收钱,再穷不能穷赔款,再苦不能苦“

友邦”,自1912年清帝逊位后,这项赔款义务一直北洋政府履行的不错。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江山易统,国民政府仍然履行这项义务。

为什么国民政府也一直认账?

一是在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各国对待庚子赔款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美国率先表态,已收的半数退还,未收的届时全额返还,这笔钱用来襄助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在美国的带动下,除了日本,其他国家都积极响应,英、法、意、比、荷等国家都宣布了各自的退款方式。

这其中,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庚子赔款被北洋政府已于一战期间宣布停付,俄国革命后,新生的苏俄政府也已经宣布放弃。

唯独日本,却提出了与中方合作办学、办医疗机构等繁复、不透明也缺乏操作性的退还方案,总之分文现金没有退还。

以上这些交涉谈判的过程大部分发生在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上台接盘后,鉴于这种状况,也不可能发飙撕毁从《辛丑条约》到北洋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这一系列“相对友好的”返还条约。更何况国民政府也面临着国际地位问题,一样需要国际世界的承认,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国际世界,而不是被联合打压。

不管怎样,对清朝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国民政府也进行了各种谈判各种争取,结果是,除了跟沙俄签订的那些涉及土地割让的条约实在没法逼迫人家吐出来,其他诸如领事裁判权、租界这些,基本做到全部收。香港这个小尾巴在抗战期间也差点被国民政府揪住,可惜战争风云再起,错失良机。

回头再来说《庚子赔款》的钉子户日本的赔付过程。

1917年底日本在北洋政府据理力争和国际压力下,同意中国庚款暂缓支付5年。五年过后,从1923年到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一共十四年的时间内,赔款数额基本照付(达到了99%),所谓返还数额用在中国人的部分核实仅占19%。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涉日赔款也进退两难,不付吧,两国别看在战场上已经开火,但根本没有宣战,没有断交;再加上对未来战争形势如何演变还没有一致意见和前景,全面战争并非唯一答案;当时还有一种担心是沿海的海关机构都在日军兵峰炮火覆盖之下,万一生变,损失太大。

直到战争不断激化深化,1937年9月,国民政府才下令财政部停止支付对日庚款,也就是说,实际支付是到了1937年八月底,此时已经距离七七过去近两个月了。


历来现实


国际上没有明文规定新朝要为前朝偿还债务,清朝灭亡时,留下了数亿的债务,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获得外国列强的支持,答应为前清偿还债务。说实话,民国这时由于战争早已千疮百孔,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继续过着借款过日子,孙中山有鉴于此,他才决心搞实业救国,把党务交给了宋教仁。



不论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还是孙中山的南京政府,他们都离不开向洋人借款,一但不能及时偿还,唯一办法就是出卖国家主权,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出卖土地,出卖铁路和通信基本权利,这样一来,列强就会逐渐控制中国,进而划分和瓜分中国。

民国一直在偿还债务,在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止了对日赔偿,尽管如此,中国已经共赔款白银6.532亿两。



接下来蒋介石政府又向外国列强借了许多债,用于内战。民国旧债没还清又添新债。新中国成立后,对前朝所欠的债务一律不承认,毛主席有骨气,不指望向外国人借债,中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外国列强气的牙痒痒,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在朝鲜战争中和17国联军真刀真枪的交过手,外国人不服不行。


秉烛读春秋


毛主席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满清政府留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清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满清王朝却固守封建迷信落后的体制,不愿睁开眼睛看一看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不愿通过改革而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从而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与世界列强差距越来越大。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一百年的屈辱历史。


而伴随着战争所带来的战争赔款一直都透支着中国的财政和成为压在中国百姓身上的负担。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废除了所有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真正的实现了推翻压倒在中国农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即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民国北洋政府选择继承不平等条约

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和南方数省纷纷独立,以及满清政府最后赖以依靠的袁世凯与革命党人举行了和谈。满清政府在全国革命的枪炮声中宣布告别历史舞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皇太后裕隆太后的监护下宣布逊位!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正式的成为了历史。一个以民主共和制为国体的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然而为了促成袁世凯同意民主共和制,同意将清王朝送进坟墓的前提是:南方革命党人愿意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这在南方革命党与北洋军阀袁世凯的和谈代表协商时便已经确认。

随后位于南京的孙中山先生宣布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并且推荐北洋军阀,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一场形式主义下的民主选举中,袁世凯正式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然而中国从一个封建王朝过渡到一个初步有了民主共和样子的国家,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而为了获取西方列强国家承认中国所发生的这一切变化。为了使西方列强承认以袁世凯为总统的民主共和制的中华民国政府。袁世凯决定维持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曾经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维持西方列强在中国所拥有的种种特权。就这样袁世凯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才得到了西方列强的认可和支持。

曾经满清政府因战争失败而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均被袁世凯继承了下来。其中包括1901年,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中规定满清政府要向西方列强11国赔偿白银共计4亿5000万两。这笔战争赔款分39年进行,算上利息总共需要赔偿西方11个国家共计9亿8000万两。这笔赔款在满清政府1912年宣布退出历史的舞台时依然没有赔偿完。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依然存在不平等条约

随后以袁世凯为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继续向西方列强赔偿战争赔款。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以胜利国的身份,结束了对一战中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款。随后1917年,沙俄爆发了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苏联继承了沙俄在华的利益,但是1924年,苏联宣布放弃《辛丑条约》中的剩余赔款。


其他几个国家随后也都开始选择放弃,或者将赔款用于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经费。而美国一直到1941年,为了促使中华民国能够在亚洲战场投入更大的兵力,来拖住日本的有生力量而宣布放弃战争赔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这期间中华民国虽说与日本之间剑拔驽张,日本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是中华民国依然中国外国银行向日本进行着战争赔款。直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华民国才彻底的撕毁了对日赔款条约。



而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又向西方列强不断的借款,同时国内的经济秩序被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真正废除所有战争赔款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一个战略家的眼光制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其中就包括一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这便就是要将百年来中国各个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全部废除。中国再也不是那个在大海上架起几门炮,派出几条船便可以欺负的国家!中国这才真正的实现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外交关系。



珞珈山的猫


在清朝灭亡之后,清朝确实给民国留下了很大一笔的烂账,而这笔烂账的主要来源则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所留下的庚子赔款。


在1900年的时候,因为清朝本身权力斗争的缘故,导致慈禧太后在受到蒙骗后向西方的列强们作死地宣了战。

不过慈禧在当时虽然向西方列强们宣了战,但是她还是保持着一丝理智的,她不敢彻底地得罪列强们,所以她就想到了一个借刀杀人的方法。

在慈禧太后的操控下,原本被牢牢阻隔在北京城外的义和团成员被放入了北京,然后进入北京的义和团就开始对身处在北京的洋人百姓们以及许多无辜的北京百姓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残杀。

虽然慈禧后来向西方列强人服了软、求起了和,但是义和团的事情却深深激怒了这些西方的国家。

他们对慈禧所做的小动作看得很清楚,所以在出了这档子事情之后,他们就开始以此作为把柄,纠结大军从天津登陆,然后进攻占领了北京。

在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之后,他们对义和团展开了大规模清剿,不过为了利益着想,他们却没有对清朝赶尽杀绝,他们后来把北京还给了慈禧,但是与此同时换来的代价却是高达4亿多两白银的庚子赔款。

清朝对列强们的赔款数额

八国联军时期留下的这笔赔款就是我们上面所说到的那笔烂账。

清朝当时是没有那么多白银赔给西方列强们的,那这笔赔款后来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其实这些钱并不是从清朝的国库里掏出来的,而是用清朝当时的各种海关关税以及高昂的盐税当作抵押支付的。

也就是说这些赔款是清朝后来通过一笔笔的税款赔给西方列强们的。

在当时他们签订了一个分期付款的协议,计划通过39年的时间赔完这四亿多两白银的本金。


而这39年时间中所产生的利息也非常之高昂,原本四亿多两的本金加上利息的话,清朝最终要给列强们赔付9亿多两的白银。

这笔赔款是从八国联军之后的第二年开始赔偿的,按照原本的赔偿协议,清政府要一直到1939年才能把这些赔款全部赔完。

分别继承了清朝烂账的北洋军阀和蒋介石

但是我们也清楚清朝在1912年的时候就已经灭亡在了历史之中,那这些赔款后来是怎么处理的呢?

这些赔款在民国成立之后,实际上大多数是由北洋军阀们和蒋介石负责承担起来的,他们成为了清朝遗留下来的债权人。

中华民国这个概念是孙中山提出来的、他也是民国的首位临时大总统,但是孙中山开始时的实力非常弱小,他当时的实力与继承了清朝大部分力量的袁世凯是根本无法相比的。


所以在袁世凯按照承诺逼迫清朝退位后,孙中山就把民国的总统大权交到了袁世凯手中。

于是接下来袁世凯以及众多北洋军阀们,就开始获得了绝对正统的名义,成为了民国早期的中央政权。

作为民国早期中央政权的他们,在获得其他军阀们无法获得的好处时,同时也被西方列强们视之为了清朝的继承者,然后在他们不敢得罪西方列强的情况下,自然就乖乖向西方列强赔起了款。

在北洋军阀统治了民国多年后,蒋介石和其他的国民军阀们通过北伐战争击溃了北洋军阀,然后接下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就成为了民国后期的中央政权。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蒋介石就开始成为了庚子赔款的负责者,负责起了庚子赔款的赔付。

第一个退还赔款的是美国

不过我们也要清楚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钱虽然后来北洋军阀们和蒋介石一直按照协议赔偿着,但是历史中总共赔给西方列强门的赔款实际上只有5亿多两白银。

原本的9亿多两白银有4亿多两白银后来是被列强们退还回来或者是直接不要的。

退还赔款的做法美国人是第一个实行的,清朝末年的时候,在清朝外交官发现美国当年庚子赔款中的一个数据漏洞后,经过商谈,于是就出现了美国人退还庚子赔款的做法。

当然美国人退还庚子赔款可不是白白退还的,这些钱在他们的指定下,要被用在许多有用之处上。

比如清朝末年以及民国时期很多修建现代医院、教堂、学校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的钱都是来源于这些赔款的退还,清华大学和协和医院就是由这些退还赔款的金钱修建而成的。



而在美国人退还赔款指定的众多用途中,就包括了强制清政府和民国用这些退还赔款送留学生到美国留学的规定。

美国退还赔款的主要目的

而他们之所以会退还这些赔款,主要跟他们想在文化上侵略我们然后继续谋取某些方面的利益有关。

因为他们退还的赔偿金确实在当时起到了很积极作用的原因,所以他们收获到了第一个想要的效果,那就是直接消除了很多来自于我们国内的敌意。

这为他们想在文化上渗透我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还有就是很多前往美国留学的学生,他们的存在就是美国人的第二个目的。

这些留学生都是我们国内沙里淘金掏出来的精英,他们后来有一大部分人留在了美国,投入到美国的各种行业中推动起了美国的发展。

而另一些回到国内发展的留学生对美国人来说也有着他们自己的作用。

因为这些留学生后来影响力都很不一般以及他们本身受过美国教育对美国拥有好感的原因,所以在他们对美国的这种特殊态度下,就达到了美国人想在我们国内培养亲美势力的目的。

通过民国后来的许多事情证明,美国人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们确实达到了自己相关的目的。

日本是所有列强中唯一不做任何改变的国家

正因为看到了美国人这种想法的实现,所以后来的许多西方列强们也开始走向了退还赔款的道路,于是接下来很多的西方列强就陆续向我们退还起了赔款。

而这其中又有几个列强是特殊的,其中德国和奥匈帝国因为是一战战败国的原因,所以他们后来是直接不要这笔赔款的。

俄国虽然没有退还赔款,但是他们的继任者苏联在和孙中山展开了合作后,因为需要达成某些目的的原因,也直接撤除了这些赔款。

而剩下唯一一个不做任何改变的国家就只剩下了日本。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继续给日本陪着款。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在前几个月时间中继续给日本赔着款,不过在过了几个月后,因为蒋介石不想再继续资助日本人进行侵华战争,所以他就想到了另一个赔款的方法。


那就是把这些赔给日本人的钱全部汇到欧洲的银行中,打算等到什么时候中日战争的结束,再通过这些欧洲银行的手把这些钱交给日本人,这样既避免了资助敌人,也维护了他蒋介石在国际中的名声。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烂账的最终处理方法,这些烂账后来全部由民国的中央政权给承担了。


孤客生


作为社会人都知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说的就是一个人的信誉好,那么他在社会上就会有种种便利。如果信誉败坏,那么他在社会上将处处碰壁。——一个人如此,国家也是这样。


如今的马来西亚换了个政府,就提出要中止中国、新加坡投资的几个大项目,既然要中止,那就要按照合同赔偿。如果马来西亚宣布一概不承认前任政府签署的任何协议,那么中国、新加坡就要亏大发了——但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国家信誉就彻底完蛋了,以后不会有任何国家、任何个人敢在马来西亚投资,也不敢有人和他做生意,即便有人愿意做,也必须采取方式降低风险,比如要求预先支付资金,要求马来西亚国家保险公司为此承保,要求以马来西亚在国外的资产作为抵押等等。

新当选的马哈蒂尔试图否决前政府签订的中马商务项目,涉及资金可能最高达1500亿。


当年中国给委内瑞拉500亿美元的贷款,假设委内瑞拉发生革命或者政变,新政府一概不承认国际贷款,会导致什么后果?后果就是此后再没人敢给委内瑞拉贷款,再没人敢和委内瑞拉做生意。

如果委内瑞拉政府拒绝偿还中国500亿贷款,后果会怎么样?


同样的道理,当初民国政府继承了清王朝,并为世界各国所承认,那么就只能担负起清政府的留下的烂账,不然就得做好被人报复的准备。

这种报复分为两种,一种是经济上的。民国政府,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因为军阀割据,所以税收一直难以保证,再加上战争所需,都非常依赖外国贷款,如果敢否认前清烂账,那么就要做好贷不到款子的准备。再说,前清的很多借款,都是以政府的名义向外国民间发放国家债券筹集的,那么外国的法院就有权扣押中国政府的海外财产来赔偿这些债主。

这是清政府通过外国银行向国外普通民众和商人发行的债券,如果突然之间变成了废纸,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第二种是武力和外交上的,这一点不多说,民国政府肯定是受不了外交和武力压力的。


当初新中国政府成立之后,否决了一切民国外债和不平等条约,结果如何?

结果首先就是各国长达几十年不予承认、不建立外交关系,不发生贸易往来,也就是闭关锁国。第二就是原来民国政府在海外的资产(客机、客轮、商务轮船、房产、海外存款)被当地政府扣押,以应对当地民众发起的诉讼。一些民间诉讼、商务诉讼一直持续到中美建交时期——当时中国和美国互相扣押对方资产。美国冻结扣押了中国约8.05亿美元的在美资产,中方则针锋相对,扣押了美国公民在华约20亿美元的资产。

到了中美建交前夕,中美才开始对这些资产进行商讨。


武力和外交压力是新中国政府不害怕的,因为新中国政府有这个底气。更可况当时的新中国有苏联的大力支持,苏联给予中国大量贷款、援助,帮助中国度过了这个难关。



但民国政府既没有新中国的底气,也没有超级大国的支持,更不敢得罪列强,只好老老实实承认了前清留下的烂账。


象眼观天下


关于一个国家改朝换代之后 如何处理前任政府留下来的债务?大多数国家会选择乖乖还。比如说德国在前几年才还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赔款。对没错,一战的不是二战,二战的,还早着呢。

再比如说,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政府依旧在为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日方赔款头疼。就是打起来了,都照样得还。

另一种嘛,那就是赖掉,很少有国家选择这种情况,因为这,就代表着你和国际社会的彻底决裂。比如说苏联以及我国的革命政府建立以来,都是不承认之前政府的一切战争债务以及战争赔偿。全力发展本国经济。(赖掉债务是柄双刃剑。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体谅,让你自己能够维持生存的话,那无异于自杀。)

并且其他国家为了让自己的钱能捞回来,很有可能再发动一场战争。...所以说想赖账都得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本钱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清朝的烂账史,主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道光帝时期,根据《南京条约》的规定,清廷要向英国赔款、割地、开放口岸,后来又放开了传教,允许洋人在中国传教。那时清廷的中央权威还在,该赔的钱基本都赔付了,对开放口岸管理的也很严格。因此卖国还不是很彻底,烂账也不太多。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英国人认为打了一次鸦片战争,跟没打似的。英国的商品在中国还是卖不开,他们把原因总结为清政府的开放程度不够。于是紧接着就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咸丰皇帝被彻底打怕了。于是清朝的烂账史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进一步开放口岸,允许洋人在中国设立租借,允许洋人进北京等等。另外,赔款也是少不了的。不过由于当时清廷内外交困,内要对付太平天国,外要讨好洋人,中央的国库已经没钱赔了,于是英国人就根据《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的规定,将清政府的海关规范化,推荐洋人担任清政府的海关总税务司,避免中国官员腐败,从海关中捞钱。因此清政府就从每年的海关税收中拿出一部分支付战争赔款,截止到同治五年,赔完了咸丰时期的所有赔款。(总计约八百万两)



值得一提的是,清政府当时的海关税务司虽然是外国人控制,但是这帮洋人的道德操守明显比清朝自己的官员要高。在赫德的主持下,清朝的海关总税收是不断增加的。靠着这笔关税收入,清政府不仅陪完了之前的战争赔款,手上还有闲钱搞洋务运动。比如著名的

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学堂、天津机器局、天津武备学堂、长江口至南京下关等九处炮台,以及后来的京师同文馆和幼童赴美留学等洋务项目,所用的经费均来自海关收入。包括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所用的军费,也是用中国的海关税收做担保,才从几家英国银行借到了一千四百万两银子的贷款。最后也全部用关税偿还了。

从同治元年到宣统二年,洋人操控下的中国海关一共收了九亿两关税。这些钱主要用在了赔款、外债和军费方面。



搞了三十年的洋务后,清政府有点飘了。当时日本也因为明治维新而崛起,于是崛起中的清朝和日本打了一仗。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清朝惨败。被迫接受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进入了烂账史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的起因是甲午战争之后,由于日本鬼子狮子大开口,要求清政府赔款两亿(后来又追加了三千万赎辽费)两白银,而且日方还对还款时间做了限定:缔约当年就要先支付五千万两,第二年和第三年各支付九千万。也就是三年之内必须还清,在赔款全部还清之前,日本军队会驻扎在山东威海卫一带,督促清政府还钱。

中日《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之高,赔款限期之紧,完全超出了清政府的承受能力。因为清政府早先的赔款,比如之前赔英国、法国以及沙俄的赔款,都是几百万两,两三千万已经是极限了。李鸿章赴日和谈之前,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日本人会狮子大开口。结果条约签了,清政府根本没钱还,连海关的收入也补不上这个窟窿(海关收入每年只有两千万两)。于是清政府决定进一步卖国,也就是

向俄、德、法三国银行借款,合计约三亿两白银,以支付日本索要的赔款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清政府第一次向外国银行借款,之前也借过,还钱时都是直接从海关的关税中代扣。但是马关条约之后的借款,列强增加了新的要求。金钱方面人家已经不满足了,还要求清政府出让更多的主权。比如开矿权、筑路权等,清政府基本都答应了,为后来民国政府被列强们蹂躏,埋下了祸根。

俄国首先开价要走了南满铁路的运营权,修筑了连接大连到长春的铁路线。铁路通车后,俄国人在东三省可以随意来往,畅通无形。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随时从国内调兵入侵中国。而中国人则不得靠近铁路(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官员),不得使用铁路。法国人和德国人紧随其后,分别要走了广州湾和胶州湾的租借权,企图控制中国的西南和山东地区。著名的胶济铁路和滇越铁路就是清政府出让主权后,洋人修建的。


由于《马关条约》确实太卖国了,因此清廷内部产生了分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认为,大清根本就不应该陪这笔钱。三亿两银子可以组建三支北洋水师了!拿着这笔钱干点什么不好,非得送给倭寇?然而清政府还是按期赔完了,结果引出了后来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也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最先是维新派对清政府非常不满,极力促成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改革;结果改革触到了顽固派的底线,后来演变了对维新派的镇压,连光绪帝也被软禁。

第二阶段——

镇压变法之后,顽固派们蹬鼻子上脸,叫嚣要废掉光绪,立大阿哥溥儁为皇储,预定庚子年的元旦让光绪帝退位。此举遭到国内外各派势力的强烈反对。

第三阶段——

顽固派和慈禧脑子抽风了,决定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于是小摩擦演变成了八国联军大举侵华,慈禧向西一路狂逃。最终以签订《辛丑条约》惨淡收场。

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一共要赔付四亿五万千万两,意思就是让每一个大清子民都赔款一两白银。这么一大笔钱,清政府显然是无力赔付的。于是清政府又是故技重施,向各国银行贷款。等于就是借洋大人的钱,还大洋人的债,跟高利贷是一个性质。于是根据借款后的利息计算,清政府总计要赔付本息将近十亿两银子左右,分39年还清。(一直要还到1940年)



因此清政府灭亡后,接收清政府资产的民国政府也接收了清政府遗留的两笔烂账:一是庚子赔款;二是清政府出让给列强的各种权益。而这两笔烂账,不管是孙文的南京临时政府,还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一律都表示认账。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笔烂账里面,庚子赔款的伤害远比不上后者。因为庚子赔款只是赔钱,而后者则是连裤衩子都卖了!举几个例子说。

武昌起义时,英美俄德日五国的军舰陈列在汉口江面,对革命军形成威胁。要知道武汉可是在中国的内地啊!离长江口还有一千公里,列强的军舰都可以畅通无阻。这清政府哪还有一点主权国家的模样?

还比如二次北伐时,北伐军在济南遭到了日军的恶意阻拦。日军将国民政府的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然后还攻击北伐军的驻地,打死打伤中国军民两万人。那么问题就来了,济南在山东腹地,日军是怎么出现在济南的?这是因为清政府把济南到青岛的胶济铁路出让给了德国人,后来一战期间日本打败了德国,接收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于是日本鬼子就嚣张的沿着胶济铁路,从青岛一路杀到了济南。

说句难听的,当时的中国,表面上有自己的清政府或者民国政府。其实中国根本就没有门,列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如同进自家的后花园一般

再比如九一八事变,咱们中国的东北为什么会有日本的关东军?不知道的还以为小鬼子是从日本或者朝鲜飞过来的呢。其实九一八事变之前,关东军在东北已经驻扎二十多年了。张学良还在吃奶的时候,关东军就在了。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清政府当年与日本人签订的《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根据这个条约,清政府将旅顺、大连两处,租借给日本;割让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沿线的林产、矿产与日本;并允许日本在南满铁路两侧驻军。从此日本获得了南满铁路经营权,旅顺、大连的移民权,在东北驻军的特权。别看日本好像只占了旅顺和大连,但日军若是沿着南满铁路向北,一路可以杀到哈尔滨。(至于清政府为什么会签这个条约,可以参考日俄战争)

既然满清如此卖国,民国政府为什么不收回主权呢?说白了就是没有那个实力。民国想要收回清政府出卖给列强的主权,就等同于断了列强在华的根本利益(尤其是日本和沙俄)。所以收回主权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的就让列强“发发慈悲”,在庚子赔款的赔偿数目方面少收点钱。




那么有列强有没有“大发慈悲”呢?名义上讲还是有的,各国都有退回。第一个将庚子赔款退回的是美国,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美国人确实是退还了一部分赔款,但是没有全退而且美国人退回来的那部分赔款,本来就是他们虚报的

发现美国人恶意虚报数目的人,是当时清政府担任驻美公使的

梁诚先生。

梁诚公使在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讨论庚子赔款时,海约翰不经意间把美国当年虚报数目的秘密给说露了嘴。梁诚听到后,假装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等回到公使馆后,立即组织对美国国会和议员的游说工作,强烈要求退还赔款中的虚报部分。一时间,美国人的这个秘密便传开了,在欧洲各国沦为笑柄。为了挽回声誉,美国国会展开了几次讨论,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退还虚报的那部分,用于在中国的办学,以通过面向清朝精英开展教育的方式,传播美国思想及价值观,最终获得美国对清朝未来精英的思想控制权

因此从光绪元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中,它所虚报的那部分本利退回,以充作中国精英留美的学习基金。截至民国十三年,一共退回了一千多万美元的庚款。有一点要承认的是,美国人退回了庚子赔款的60%(赔给美国的),是所有国家当中最高的


继美国之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款从1917年12月开始也不用赔了。因为中国在一战期间加入了协约国,而德、奥是敌对国。并且在一战后,由于德、奥战败了,他们在中国的特权被取消。但是德国的在华特权被日本继承。(等于没什么变化)

几乎是时间,沙俄赔款也不用给了。因为中国与沙俄都是协约国,被允许暂缓五年支付。但是后来沙俄倒台,苏联政府声明放弃沙俄的庚款,所以沙俄的部分也是赔到了1917年。但是要说明的是,沙俄在东北的部分特权,比如中东铁路,苏联并没有放弃。而且苏联放弃的部分只占赔给沙俄部分的百分之二十。等于绝大部分还是赔了。

从1924年之后,由于看到了美国退款,中国亲美势力的发展,各国都眼红了。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五国先后宣布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这种退回庚款的实际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组的管理委员会主持,并不是直接交到政府手中。需要文化团体自己去申请,审核通过了才能领取。其中英国和比利时在五国中的退回比例最高,英国是40%,比利时是50%

这五国里面要重点提一下法国,简直是臭不要脸的国家。当年各国跟风美国的庚子赔款退款计划时,法国也参与了。但是法国人退了几年不退了,改为基金形式退款,简单点说就是拿庚子赔款在中国捞钱。卖了一年多的基金,一毛钱没退,反倒从中国卷走了相当于四千万美元的现金流。后来抗战爆发,这笔基金就不认账了,形同于废纸。

最后是日本,西方列强退款的时候,日本也有样学样,但是效果并不好。北洋政府虽然与日本订立了《中日文化协定》,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自主掌握这笔赔款,庚款的处置权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多数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上。由于日本“退款”之举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国各界的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废除了《中日文化协定》,另一方面照旧如数支付对日庚款,一直到1937年9月。

据历史资料统计,至1939年1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出通告宣称停止支付庚款为止,庚子赔款总计实付之数为6.64亿海关两,扣除美英等国退款等,中国实际支付给帝国主义的赔款数额共5.76亿两,约占总数的58%。



说完了庚子赔款这笔烂账,剩下的就是列强在华的各种特权的烂账了。

北洋政府时,除了德国和奥匈之外,其余列强的特权不变。国民党政权取代北洋政府后,在全体国民的压力之下,同时也为了提高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国民政府向列强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照会。

1929年,国民党政权开始与列强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但由于九一八事变,中国需要列强的支持,关于收回特权的谈判即被中断。

1943年,列强们为了增强中国对日本进攻的决心,才决定采取最后步骤,放弃领事裁判权及相关特权,表示战后放弃在华利益。

比如列强在上海的租界,当时就放弃了。但是问题是,当时那些租借都被日本人占领着。所以实际上这就是列强为了拉拢中国的一个小心机罢了。而像香港这种战略要地,英国人就没有放弃。并且在战后立即派兵进占香港,不让国军接受。

真正将前清烂账全部否定的,是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采用了最直接的办法,也就是直接否定了所有列强在华的利益。不服,咱就开战!最后列强纷纷撤出中国,前清的烂账算是彻底结账了。


Mer86


清朝从乾隆皇帝当政的后期开始就慢慢的在走下坡路了,等到乾隆撒手而去之时国库都已经亏空的差不多了,而且在乾隆时期还进行了最要命的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口,就仅仅这一个关口还受到了十三行的垄断,原本在雍正的良苦用心下已经帮助乾隆打好了基础,而上位后的乾隆虽然在初期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因为闭关锁国,没有及时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就导致清朝越来越落后了。



但是那时候还出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大贪官和珅,可想而知,已经腐败到了什么地步。1799年,乾隆离开,当了三年假皇帝的嘉庆终于拿到了实权,但是那时候的国家已经不再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贪污腐败,等等严重的问题,拿到实权后的嘉庆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和珅给办了,虽然嘉庆上任之后态度很坚决,但是纵观其一生,非但没有彻底改变当初的贪污腐败,因为他的手段有限,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了,甚至还衍生出了其他的社会问题。



嘉庆没有力挽狂澜,到了道光也是如出一辙,甚至还不如嘉庆,道光虽然勤俭节约,但是资质平平的他也改变不了现实的趋势,之后几个都是傀儡皇帝了,因为后来的慈禧掌政之后,整个大清朝就成了她家,每次打不赢了就是赔款割地,可谓是是出手大方!加上平时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就是了死了还要把这个满目苍夷的大清国折腾一番,死后的陪葬品还有人力物力的消耗都是巨大的。



这么腐败的清朝欠下了很多的烂账,道光时期的《南京条约》,赔款割地开放港口。后来因为英法联军的入侵,还把圆明园给烧了,抢夺一番之后,还要清政府赔偿他们在入侵过程中消耗的子弹大炮的军事费用,但是那时候的清政府实在是没有钱了,于是洋人就跑去搞了个海关总税司,你还钱还不起没事,我直接捞你的税不就行了,经过几年时间倒是还清了。



但是还有甲午战争战败赔款、《马关条约》赔款、《辛丑条约》赔款等等都是数额巨大的,其中只有《辛丑条约》因为分期的原因,没有还清,除了这些明面上的硬帐,就是那些当年给洋人的权益了,这才是几辈子都还不清的,最后这些烂账的解决办法第一就是不承认,第二就是用枪杆子说话,你不服就直接打,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实力也逐渐恢复,这些列强都纷纷退出了中国,不在有任何的奢望。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先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对于帝国主要的无礼要求,腐败的清政府来者不拒,赔款割地,不胜一一列举。其中,清政府需要赔款金额最大的条约还要数20世纪初签订的《辛丑条约》(又称“庚子赔款”)。

《辛丑条约》

中规定,清政府需向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俄皇俄国、德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赔偿四亿五千万两白银,39年内必须还清。本息合计,需赔款白银九亿八千万两。由于这笔赔款金额实在太过于巨大,所以清政府即便在灭亡前也仅仅赔偿了一小部分。那么清朝灭亡后,留下的烂账又到哪里去了呢?

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并不敢得罪帝国主义,所以承认了《辛丑条约》的内容,继续赔款到1914年的一战爆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德国、奥匈帝国惨败,所以德、奥先后放弃了赔款。而在《辛丑条约》中获得赔款金额最大的是沙皇俄国,不过沙俄因为10月革命灭亡了,所以民国的赔款对象变成了苏联。苏联政府在1924年与民国商议,终于放弃了赔款。



荷兰、比利时取得的赔款金额本身不多,在20年代逐渐退还给了民国政府。美国、英国等国虽然退还了部分赔款,但一直没有废除《辛丑条约》。直到上世纪40年代,英美为了拉拢国民党减轻日军的进攻压力,才在1941年宣布彻底废除前清留下的庚子赔款(《辛丑条约》),但此时中国已经支付给帝国主义的赔款总额已经达到了五亿七千六百多万两。

此外,在帝国主义纷纷废除庚子赔款的时候,只有日本政府一直坚持索要庚子赔款,这种情况甚至一直维持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初期。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滑稽的现象,国民党一方面在与日军作战,另一方面却通过英国银行在续行庚子赔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才终于全面中止了对日赔款。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所以清朝留下的所有不平等条约都不复存在了。



历史的荒野


清朝留下的烂账北洋政府与民国政府接着还,不过最终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些烂账都不还了,因为中国是二战战胜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坚强盟友。晚清兵魂销尽国魄空,对外战争的结果总是割土赔款,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就是在尽量少赔钱的情况下满足各国的需求。最终清朝对外赔款高达13亿两白银,丧失领土约150万平方公里,其它国家主权丧失就更不用说了。

北洋政府全盘接收了清朝的所有主权,故清朝欠下的债北洋政府不得不还,清帝以退位的方式将清朝的政权全部过继给中华民国政府,故从法理上讲北洋政府与民国政府都有偿还清朝外债的义务。另一方面北洋政府与民国政府都在向列强们贷款,如果不还清朝的旧债,则新债也借不上。列强们还可以出兵攻击北洋政府或者民国政府,逼使他们还债,以北洋政府或者民国政府的实力,一定是打不赢列强的;到时不仅旧债要还,更添新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北洋政府加入了协约国,取得了一战的胜利。一战后奥匈奴帝国解体,德国受到严厉制裁,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不用再向奥地利、德国政府还款了。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苏联政府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权益,最终实现的一部分就是北洋政府不再还清朝欠沙俄的赔款了。民国北伐成功后,取代了北洋政府,但是对于清朝的债,民国政府并不敢否则掉,仍然在还。

1937年7月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仍然要求民国支付清朝的赔款。1937年9月蒋介石下令财政部不再向日本支付清朝赔款,至此中国不再向日本支付清朝的赔款。1938年日本已经侵占了中国的沿海城市,海关税收尽归日本,于是民国政府与英国、美国、法国、瑞士等国协商,不再支付清朝赔款。截止1947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赔款协议从名义上全部废除了。

清朝最大的一笔赔款是《辛丑条约》,累计11个国家赔款赔付本息9.8亿两白银,其中本金4.5亿两,分39年还清,以海关税、常关税、盐税作为担保。庚子赔款从1902年到1938年总共还了37年,中国总共赔偿了6.64亿白银,扣除英美等国的部分退款,中国实际支付赔款数额为5.76亿两白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