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的出路在何方?親俄或親歐都不是最佳選擇!

烏克蘭危機始於2013年,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親俄派)中止了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引發了烏克蘭親歐反對派的抗議。抗議群眾要求政府和歐盟簽署協議、亞努科維奇下臺、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由此導致亞努科維奇被議會罷免其總統職務。隨後烏克蘭爆發克里米亞危機及頓巴斯戰爭,烏克蘭局勢岌岌可危。

烏克蘭危機的出路在何方?親俄或親歐都不是最佳選擇!

烏克蘭爆發危機至今已有5年之久,但是如今的烏克蘭依然是千瘡百孔,經濟萎靡不振,烏東部局勢動盪不安。烏克蘭之所以淪落到今天的這種局面,完全是烏克蘭一幫政客不會處理大國關係所致。烏克蘭所處的地理位置,位於俄羅斯和歐洲國家之間,處於這種大國夾縫之中,掌握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更何況歷史上烏克蘭和俄羅斯同為東斯拉夫三劍客,跟俄羅斯結盟三百年,這種密切的關係,只要跟俄羅斯保持友好關係,不至於跟俄羅斯徹底鬧僵。

烏克蘭危機的出路在何方?親俄或親歐都不是最佳選擇!

即使烏克蘭想依靠歐盟的力量來發展經濟,改變落後的面貌,那也無可厚非。你可以左右逢源,在保持同俄羅斯正常的合作關係的同時(可以享受俄羅斯廉價的資源,比如天然氣)向歐盟開放市場,引進歐洲的資金和技術。以烏克蘭的地理條件、體量和人口規模來看,發展成一箇中等發達國家還是不成問題的。

但是“顏色革命”害人不淺,正是藉著烏克蘭的橙色革命,親西方的尤先科走上政治舞臺。從此烏克蘭選擇倒向西方,而完全不顧跟俄羅斯的關係和俄羅斯的感受,由此在烏克蘭政壇形成了親西方(親歐)和親俄兩股勢力。亞努科維奇上臺以後,雖然力求平衡同俄羅斯和歐盟之間的關係,但是其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的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欲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以致於在親西方勢力和親俄勢力的鬥爭中被迫下臺。波羅申科上臺以後同樣貫徹親西方的政策,將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越帶越遠。

烏克蘭危機的出路在何方?親俄或親歐都不是最佳選擇!

所以,烏克蘭要擺脫危機,首要的是處理好親俄和親西方的關係,要在這兩者中間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那麼就需要有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總統上臺,所執行的政策都要以烏克蘭的利益為出發點,既不是選擇一味地親俄,也不是選擇直接倒向西方,在目前的烏克蘭形勢下,這兩者都不可取。如果這兩者的關係處理不好,那麼烏克蘭就難以擺脫危機。

雖然現在克里米亞已經併入俄羅斯,烏克蘭想要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從烏克蘭的處境來看,地理位置決定了烏克蘭必須要處理好同俄羅斯的關係,同俄羅斯和解是必然選擇。如果烏克蘭執意同俄羅斯採取對抗態度,或企圖藉助美國或西方的力量來同俄羅斯對抗,無疑等同於飛蛾撲火,因為西方國家救不了烏克蘭。如果烏克蘭選擇了這條路,那麼最終將會成為俄羅斯和西方鬥爭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