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王菲女兒李嫣,黃磊女兒黃多多,才知道,被父母溺愛有多重要

Y姐跟你們說,很多人成年後追逐的往往都是TA童年時缺失的,真的,可能他們自己都無意識,A先生長大後一擲千金買了一輛豪車,後來他發現並不喜歡,只是可能源自小時候沒有買到的玩具模型,B小姐做了很多次的整容,但是永遠對自己不滿意,可能是因為母親小時候說自己又小又黑。所有的結果,都和童年有關。


那些真正在愛裡面長大的孩子,就是那些真正被寵大的孩子,她們眼界開闊,情緒穩定,不會為了煩碎瑣事斤斤計較。

她們落落大方,待人接物都有自己的溫度,不總是焦慮胡思亂想。

她們自信而獨立,謙卑而不高調,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

前兩天我看到王菲的女兒李嫣上了雜誌封面:

看了王菲女兒李嫣,黃磊女兒黃多多,才知道,被父母溺愛有多重要


這種滿臉的自信和強大的氣場都是源自於父母給的寵愛。

李嫣出生時患有唇顎裂,做了無數次手術,但手術也致使她臉部肌肉扭曲,牙床畸形,無法恢復到常人模樣。

但這完全沒有影響到她的自信。

在一次楊瀾訪談錄中,王菲這樣說道: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家長的心態會影響她。我就把她當成正常的小孩,我覺得她很美,真的很漂亮,一點都沒有問題。她也因此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她的爸爸李亞鵬告訴李嫣:“上帝給了你傷痕,我要讓這傷痕成為你的榮耀。”

還有黃磊的女兒黃多多:


看了王菲女兒李嫣,黃磊女兒黃多多,才知道,被父母溺愛有多重要



就是一種感覺她很大方自信,你看她面對各種鏡頭都不慌不亂。

因為她見過,因為了解,所以不害怕。

我有的時候回到自己的小鎮,看到很多孩子出了門其實很緊張害怕,也不敢跟陌生人說話,因為沒有安全感。

黃多多知道她的父母一定會在背後支持她,她很清楚她是安全的,是被保護和愛著的。

所以她對這個世界也是坦然自若的。

這就是被愛包圍的孩子,她們長大以後一定是幸福的。

任何一個幸福的孩子,一定是父母從她在肚子裡的時候就讓她感受到了愛。

曾經看過一句話:一個人心中有好上帝的前提是——TA心中曾有過父母良好的形象。

看了王菲女兒李嫣,黃磊女兒黃多多,才知道,被父母溺愛有多重要

所有的結果,都和童年有關。

所有的結果,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都是你潛意識裡想要的,都與童年有關。

每次我看到某某女明星遭遇渣男經歷婚變,某某男企業家包養小三性侵女學生,我都會感嘆,都與童年有關。

作家黃凱莉做過一個對比很有意思,說成功人士有兩種:

第一種人成年之後拼命地追逐成功。

因為他們對成功的極端追逐是出於從小內心的不安全感,出於內心的自卑(大多數源自於從小父母的打壓),認為只有成功自己才是有價值的。

因此他們會不擇手段擁有成功,在追逐成功的過程中出賣自己的靈魂。


經歷過所有“非人性”對待後,終於在成功後,自己也變成了野獸,開始反過來對社會發洩自己的獸性。

所以你會看到某某男明星出入夜總會,某某企業家包養女學生。

第二種成功人士,他們不追逐成功,做任何事、選擇,都出於愛以及對這個社會的責任。

因為他從小內心不缺,他的父母從小讓他感受到的是,無論成功與否都是好的,都是值得被愛的。

做任何事都是帶著初心。

初心是什麼,就是好奇,有趣,喜悅,責任和愛,而不是追求慾望——比如錢和名利本身!

在這樣做事的過程中,人性越來越強大,乾淨,有力量。

想實現什麼,全宇宙都有共識性,成功只是一個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結果!

看了王菲女兒李嫣,黃磊女兒黃多多,才知道,被父母溺愛有多重要


第一種人即使成功,也得不到滿足和幸福,也容易栽跟頭,因為出發點是恐懼和缺乏。

第二種人即使不成功,在過程中也已經獲得愛、幸福和成就的體驗。

這一切因果,都和童年有關。

第一種人童年缺愛,尤其是中國的孩子,其實是普遍缺愛。

大部分中國家庭的模板,是一個缺失的父親,一個焦慮的母親,和一個缺愛的孩子。

所以你看到有很多男孩拼命地去掙錢、很多女孩拼命去整容,大多都是因為這些人童年缺愛,因為內心匱乏導致的不安全感。

這種不安全感是很難填補的,所以你看有人再有錢也過得不幸福,有人整得再好看,也對自己不滿意。

看了王菲女兒李嫣,黃磊女兒黃多多,才知道,被父母溺愛有多重要

那些童年缺愛的孩子,在她們身上發生了什麼?

有一天我男朋友問我,為什麼從來不撒嬌?

我想了想,可能因為懂事吧。

我出生在單親家庭中,我媽一直在告訴我:你和別的小孩不一樣,你沒有爸爸,所以要懂事。

小時候我聽過最多的話就是:你知道我自己一個人養你有多不容易嗎!怎麼這麼不懂事!

我知道我媽愛我,但是她的愛是有條件的。

前提條件是我要懂事。

當一個孩子從小感知到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時候,其實就是他們不安全感和自卑感來源的時候。

所以我從小學會了用懂事來討好成人的世界。

我特別害怕媽媽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

感覺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失去,不敢對抗,所以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很多東西我想要,但是我不敢說,很多話我想說,但是我總覺得說了我就會失去什麼,或者讓別人不開心。

後來我變成了一個老好人:對朋友從不拒絕,對愛情不哭不鬧。

我不是不會撒嬌,而是怕撒嬌對方就不愛我了。

懂事背後所有的委屈都是自己忍受。

後來我發現,這種懂事並不是來自於愛,而是恐懼。

我從來沒有真正獲得過自己的幸福。

所以現在我看到那些懂事的孩子,總覺得他們很可憐。

——@小曼

看了王菲女兒李嫣,黃磊女兒黃多多,才知道,被父母溺愛有多重要


羨慕所有在坦然的愛裡長大的小孩。

像我這種從小到大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自己哭完自己擦眼淚的人,別人給得多一點就會惶恐不安,為了想要多一點點愛,又要去飛蛾撲火。

我很感謝父母讓我成長為獨立自由的人,但同時也會覺得可惜。

我知道自己錯過了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東西:表達和接受愛的能力。

—-


我就是一直被我父親打擊教育下生存的人。

每次無論我做了什麼事,總是挑刺批評。

他也許想樹立一個父親的威嚴感,一旦他發現我的行為與他預期的不相符合,就會來一句,讓你不聽我的!

我從小就抬不起頭。

後來長大了,很多時候都會懷疑自己,甚至會有時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某些特別好的東西。

而且我發現喜歡打壓教育的父母還不少。

讓孩子第一個抬不起頭來的永遠都是父母。

我覺得我們缺少的是鼓勵教育,積極教育。

——@匿名網友


我是一個兒童心理學家,我想說說身邊的例子。

有一次我看到有個孩子在商場裡想要一個玩具,媽媽講各種理由不給孩子買。

我聽到了很多媽媽經常會說的,掙錢不容易,你要學會節約。

其實這是不對的。

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不想讓自己開心。

很多中國的父母自己小時候過得很辛苦,內心有一種匱乏感,就會無意識地傳遞給孩子。

他們跟孩子較勁,用所謂的道理去壓制孩子的慾望。

這會增加孩子內心的匱乏感。

所以你看到很多人成年之後追逐物慾,都是來自小時候可能沒有買的玩具,或者沒有得到的新衣服。

王爾德說:“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而這個社會的大多數成年人都很吝嗇。”

他們甚至會說,這是為了你好。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好。

就算很多媽媽給孩子買了那件玩具,也總是會告訴她們要珍惜,別弄壞。

這個時候,孩子在這件玩具身上只會得到一種沉重,導致玩具可能就被閒置,完全得不到買玩具的快樂初衷。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即使賺到錢也無法幸福。

總覺得花錢就覺得愧疚,好的東西也捨不得用,囤積的東西過期了,其實是在造成更大浪費。

所以你看到那些長大了總是流連於物質,喜歡各種攀比的,都是小時候經常聽到什麼不要亂花錢,賺錢好辛苦這些話的孩子。

——@匿名網友

看了王菲女兒李嫣,黃磊女兒黃多多,才知道,被父母溺愛有多重要


看到了嗎,這就是在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童年時快樂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孩子就會用更長的時間去追逐享受,以彌補缺失的快樂。

其時間長度很可能會延長到成年,甚至耗盡一生。

同樣我們做了一個對比,那些從小被愛包圍的孩子又是怎麼成長的?

我今年30歲,單身。

都說過了三十就不好嫁了。

我有很多為了結婚而結婚的朋友,雖然看起來雙方門當戶對特別登對,但是蜜月期一過,日子過得真的是一難盡。

但我一直開開心心和自己愛的人談著戀愛,一點都不著急。

我父母從來不逼我結婚,甚至他們覺得,只要我樂意,一輩子不結婚也沒什麼問題。

有一次我問我媽,那如果我不結婚,老了沒人照顧怎麼辦。

我媽說,總不能為了老了有人照顧,就把一輩子搭進去吧。

很多女孩長大後,容易遇到渣男或者不美好的婚姻。

歸根結底就是小時候缺愛,導致長大後急於從外面去尋找一份愛來彌補,急於證明自己值得被愛而做出選擇。

常常因為自己沒有安全感,所以想要一份穩定的婚姻,而我不會。

我的安全感來自於我媽從小無論我幾點回家,她都會點著燈,熱著飯等我,我的心是安定的。

一個人最早得到的依靠,來自於家庭。

有能全身心無條件依賴的家人,是一個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最初條件。

從小被愛的孩子,一早就確認自己是誰,喜歡什麼,不輕易的被外界的聲音所擾,可以堅定地過自己選擇的生活。

——@希希

看了王菲女兒李嫣,黃磊女兒黃多多,才知道,被父母溺愛有多重要


我媽小時候從來沒有對我說過“不要亂花錢”“我們養家很辛苦”之類的話。

我後來才知道,這件事對我一生的影響有多大。

因為我見過很多家長不願意給孩子痛快買東西,反覆強調掙錢很辛苦,你不要浪費,要對得起父母。

孩子並沒有收穫到什麼人生道理。

孩子只會從能量層面感受到這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

如果一直接收負能量,反而得到的是匱乏感和愧疚感。

一旦一個孩子在物質上產生匱乏感,長大後大多數會變成沉淪物質或者揮金如土的人。

因為他們需要不停地去填補內心那個空缺。

我家並不富裕,但是我有個見過世面的媽。

她和我爸常常帶我們出去旅行,經常買一些小玩意讓我們開心,所以我們那時候內心是富裕的。

長大後,我不需要用買買買來滿足自己。

因為從小被不斷滿足,所以以後也不會因為那一刻得到而炫耀。

因為走過天地,所以不會侷限於眼前的生活。

——@大林子

看了王菲女兒李嫣,黃磊女兒黃多多,才知道,被父母溺愛有多重要

中國的孩子為什麼普遍缺愛?

因為大多數父母都不懂得愛。

我一直支持一個觀點:對孩子,就是要溺愛。

很多父母覺得會慣壞孩子,其實這麼多年,我從來沒見過真正被愛慣壞的孩子。

只有那些被不尊重,侵犯控制,精神打壓“所謂的愛”慣壞的孩子。

這些是不夠愛,不是溺愛。

那些被慣壞的孩子,哪一個不是因為父母的自以為是,把孩子當做寵物或者附庸,給他們事無鉅細的生活照顧,卻不允許孩子有獨立人格、思想、生活方式的?

真正的“溺愛”,是伴隨著尊重、平等、自由和無條件支持與付出的。

舉一個著名巧克力的故事。

孩子喜歡吃巧克力,父母不給吃,怕長蛀牙。

這似乎是正常的做法。

但是在孩子眼中,他能感受到的只有:我爸我媽不愛我,巧克力都不讓我吃。

父母用家長的權威,壓制著孩子的吃巧克力的慾望。

越壓抑,巧克力對孩子來說,就越有吸引力。

慢慢地,他開始到處翻家裡的東西,找巧克力,甚至偷媽媽的錢買巧克力。

爸爸媽媽知道了以後,更失望,更生氣,孩子更恐慌——這就變成了惡性循環。

然而,心理醫生建議,你就買一箱巧克力,放在孩子房間裡,敞開讓他吃。

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

沒有了壓制和控制,沒有了神秘,巧克力就失去了吸引力,孩子反而不想吃了。

而且,在孩子吃多不舒服時,媽媽也沒有限制他。

只是告訴他:巧克力裡的咖啡因,會讓你不舒服。

學會了這個道理的孩子,甚至能在父母吃多巧克力時,關心父母:“吃太多會不舒服的!”

這就是物質的滿足給一個孩子帶來的判斷力,什麼好,什麼不好。

而在這樣充裕的條件下長大的小孩,心裡不缺。

所以他們才在長大後,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反而更容易找到更豐沛的自己。

看了王菲女兒李嫣,黃磊女兒黃多多,才知道,被父母溺愛有多重要


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喜歡,甚至尊重孩子的任性。

是給孩子空間,同時也給他們陪伴。

是溫柔的介入,是得體的退出。

是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是不強迫。

家長給的是約束,孩子就會變得壓力重重;

家長給的是負擔,還是就會變得脆弱敏感;

家長給的是冷漠,孩子就會變得與人有距離感。

但如果家長給予的,是無條件的愛,那麼孩子一定會還給你無條件的真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