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市场的学生——品味100多年股票大作手的投资传奇

今天要推荐的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新近翻译出版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95周年纪念译本)》。

永远做市场的学生——品味100多年股票大作手的投资传奇

众所周知的是,这个书之前已经有过10多个版本,加上港台的中文译本,累计版本估计达20个。所以,大家自然会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出译本有何特殊之处。

我作为读者,欣喜地看到这个版本,采取了有如武侠小说那样的章回体形式,以诗词作为每章的标题,为读者们将这闻名于世的股票大作手传记故事重新演绎。两位译者在证监会监管部门的研究和工作经历,加上高坚、吴晓求和范希文等金融市场业内权威人士的作序推荐,都为这本畅销了“近一个世纪的回忆录经典,超越时空和国度的投资传奇故事”,抹上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色彩。

本书首次出版于1923年,出版前已于1922年在《星期六晚间邮报》上连载和发表,主要内容是以利文斯顿之名,记述了主人翁杰西·利弗莫尔的股市生涯,描绘他在美国股市上数十载叱咤风云的雄才大略和多次大起大落的历史画卷。作者埃德温·勒菲弗是一名美国记者、作家和政治家,在目睹美国股市与群众的疯狂之后,他希望能够撰写一本有别于股市报道的书,展示最真实的股市场景。

利弗莫尔被认为是著名的“华尔街巨熊”、百年美股第一人以及举世公认的投机天才。

有关他的书主要有两本,其一是他本人写的《股票大作手操盘术》,其二就是放在读者们面前的这本。从历史影响和价值看,本书远远高于主人翁自己写的《股票大作手操盘术》(1940年首次出版)。下面,笔者通过一些故事来简要介绍本书的主人翁在股票市场上的传奇事迹。

永远做市场的学生——品味100多年股票大作手的投资传奇

1907年10月24日,利弗莫尔达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事业高峰。在当日市场崩盘中,他通过做空狂赚100万美元,以至于当时出手力挽狂澜的金融泰斗JP摩根也不得不请他高抬贵手,放市场一马。利弗莫尔次日反手做多,最终结果是斩获300万美元,“华尔街巨熊”之盛名由此确立。这一年,他30岁,也就是书中第九回中说的“百年美股谁魁首,而立之年远名扬”。1914年,利弗莫尔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成就了一生中最为辉煌、广为称颂和载道的股市经典存亡战,也就是伯利恒钢铁一战。这对应了书中第十四回,真的是惊心动魄,主人翁完全实践了自己的交易准则。

故事是这样的,在经历了第三次大破产后,利弗莫尔遭遇的背景是美国4年的经济萧条,资本市场索然无味,也无任何赚钱效应,同时他还欠下百万美元的巨额债务。很多人都认为他彻底完了,已经山穷水尽,只有一家券商承诺可以为他提供一笔为数500股交易额度的信用支持。也就是说,对他的人生而言,只有一粒子弹,一次扣动板机的机会,非赢即输。要抓住这唯一的机会需要满足四个条件,第一,看对大盘;第二,选对股票;第三,抓住时机;第四,拿出勇气。无论这四个条件中哪一个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永远再无翻身的结果。那么他或许就真的只能永远破产,然后和99.99%的人一样,永远离开资本市场。

要知道,当时的股市却是处于一个四年经济衰退的行情,这种难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最后,经过6个星期的漫长等待,他成功地扣动了扳机,等待得到了补偿,收获了足够多的资本来提升操盘规模,实现了辉煌与精彩。但正如利弗莫尔所说,这也是他所经历过的最折磨人的6周。在这次的交易中,他判断准确。虽然略有风险,但是这次战役后,他说自己操盘开始得心应手,不再是以前那个任人摆布、错误百出的操盘手,现在轻松上阵、判断犀利、冷静思考、总结经验,利弗莫尔开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

在本书创作的1922年,正值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但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1929年,至今令人回想起仍然胆寒的“大萧条”发生之际,利弗莫尔在华尔街的豪华交易室里,指挥几十处分仓下单,大肆做空,将1亿美元坐拥怀中(当时美国全年税收为42亿美元左右)。这一年,他也因此被称为“做空整个美国的人”,也被称为“华尔街之王”。

这本经典之作,一直影响着金融市场上无数的投资人,备受众多投资者推崇,被称作是无法取代的股票交易员“圣经”。笔者通过这篇读书笔记,总结一些心得与读者们分享。

第一,投资者最重要的事是心灵修炼。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如第十回标题所说的,“处变不惊非本性,疯狂惶恐是人心”。主人翁认为,投资者或者说投机者最大的敌人是与生俱来的内在人性,要把一个人的希望和恐惧从人性中分离出来,虽然不可能,但成功的交易者或者说操盘手,必须克服甚至违逆自己恐惧和希望的本能;其次,耐心、耐性这个词,在书中出现了不下30次。主人翁说让自己赚大钱的不是操盘思维,是他能沉得住气。市场上聪明人很多,对股市的判断很精准,但要赚大钱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判断好市场大势,同时还能坐得住的人。不仅要有勇气执行自己的策略,还要有智慧和耐心来持有这些股票。本书中利弗莫尔说得最多的就是“耐心等待,继续观察”,有时候他自己违背了这一点值得坚持的原则,也导致了非常糟糕的失败。市场上拼的往往不是投资者的体力,也不是智力。优秀的投资者总是在等待,总是有耐心,等待着市场证实他们的判断。一个人判断可能很准确而清晰,但是在市场稍微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就有可能变得毫无耐心或者迟疑,即使这些变化都在他的意料之中。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上这么多人,即便不属于蠢货那一行列,但也总是在亏钱。实际上,并不是市场打败了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打败了自己。因为他们虽然聪明十足,却总是坐不住。简单概括,就是缺乏“耐心”。

第二,永远做市场的学生。没有人能够将市场作为迅速致富的工具,也没有人能够战胜、征服市场。利弗莫尔告诉投资者需要着重考虑的是时间因素,是情感平衡,是耐心修炼。投资者切忌一夜暴富的赌徒心态和浮躁心理。投资者最好永远作为市场的学生,不能间断自我的学习过程。不要停止对市场的分析。这也是利弗莫尔对我们的警告:“要记住,在市场本身的表现证实你的看法之前,不要完全相信你的判断”。百年前的美国故事,我们读起来也会感觉非常熟悉,因为书中的情节,与现在国内股票市场正在发生的很多情况十分相似,尤其是市场中的人性没有变化。正因为如此,主人翁的传奇人生和交易原则,值得读者花时间去品读。

第三,我们不妨再问一句,这本自传为什么如此经典?大家都知道,主人翁利弗莫尔有过很多辉煌战绩,要是写本鸡汤式的励志或者成功学书籍,估计不会传承至今。这本书不同于常规的传记,书里更多地是非常坦诚地记录了利弗莫尔所犯的各种错误。主人翁很多哲学书中明确指出“亏损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好比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和亏损了却什么都没有学到,找不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利弗莫尔认为,犯错甚至重复犯错是人类的本性,比如他提到曾经也因为轻信他人和自我贪婪而面临满盘皆输的局面。对待人性中的弱点和易犯错误的态度,可以说是利弗莫尔教给投资者最多的地方。即便他曾经破产好几次,但是没有哪次的亏损让他一蹶不振。无论在什么恶劣的环境下,他都坚信自己还有机会,而且绝对“不二过”。他始终会从错误和亏损中总结经验,积累和提炼投资禁忌和原则。

近期本网热文

永远做市场的学生——品味100多年股票大作手的投资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