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生活中,當孩子懶惰的時候家長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小馬過河的馬呀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一本不錯的書,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慢養才能教出更做優秀的孩子。

這樣的事我也親身經歷過,由自己帶娃,當孩子哭鬧不聽話不受哄的時候,以前的我也會經常發脾氣,自己越激動,孩子越不聽甚至哭得更利害,孩子看到媽媽在大聲吼,心裡會好害怕。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不親近。後來我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其實很多時候是家長沒有耐心跟孩子子相處,只要你慢慢的去觀察她,懂得她是什麼性格,她有什麼做的不好的要溫柔的語氣去引導她,多點跟她交流。她才會越來越接受你。一個溫柔的媽媽才會教育出一個懂事的小孩子。


等著美好明天


遇到學習生活中磨磯的孩子,家長除了應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外,更應該糾正孩子磨嘰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解訣引起家長脾氣的問題

制定相應的時間計劃

孩子做事磨磯,拖拉很正常,孩子一般都沒有時間概念。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安排好時間,制定時間計劃,什麼時間,孩子應該做什麼事情。

多鼓勵多表揚

對拖拉磨蹭的孩子要停止催促,堅持表揚。當孩子做事磨嘰時,很多家長喜歡不斷的催促,結果是越催,孩子越急,越容易出錯,就越慢,家長就更生氣。用鼓勵和獎賞來"催"孩子做事,往往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的積極主動性。

讓孩子承擔因磨蹭帶來的後果

孩子只有在體氣到磨蹭會給他帶來損失之後,他才能夠自覺地快起來。因此,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價,讓孩子自己去品嚐磨蹭的自然後果,不失為一個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

讓孩子覺得快得有價值

告訴孩子作業完成了,家長檢查好後,孩子可以自由安排活動,讓孩子覺得"快得值得",他的動作才能夠"快"得起來。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時間玩了。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合理分配和管理時間,才能改變孩子做事磨嘰的習慣。


甜心千里眼


我是一個四歲孩子的父親。

首先家長一定要認識到情緒虐待的危害,再一個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其實是非常脆弱的,一次打擊他可能會終身銘記,對他以後的生活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我想起一個日本作家的一句話:大概是這麼說的,我想到為人父母竟然不用經過考試,真是太可怕了。我們的所有都將影響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變得內向,自卑,這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還會讓他學到你的暴躁脾氣。

所以想想我們自己,小時候因為父母發脾氣就變好了嗎?沒有!反而變得怯懦自卑,優柔寡斷,甚至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發脾氣的壞處不一而足,就不一一列舉了。

家長們都該反思一下,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每個家長都該去讀一讀利文斯頓.拉尼德寫的那篇小短文《爸爸忘記了》,相信會使好多爸爸媽媽反思。


書可以很有趣


曾經有一句話說,所有的東西都是懶惰的人發明的,想起來可能有道理,但是對於學習過程中的孩子懶惰可不是好事情,因為懶惰可以磨滅人的鬥志,可以讓孩子學習知識的勁頭消失。

🙃🙃🙃

生活中每個人都比較懶惰,成人賴床,小孩賴床,成人勤勞,小孩勤勞,就是這麼簡單一個道理,實際上孩子都是在模仿,但是有的時候家長處於家庭權威的地位,忽略了自己的要求,加強了對孩子的要求。

當如果發現孩子有懶惰的行為,比如說不想寫作業,賴在床上不起床,有什麼事情使喚不動這些情況出現之後,家長首先反思一下,這一段時間是不是自己做錯了許多,是不是對孩子的要求沒有和懲罰相匹配。

如果考慮到這一點的時候,家長平時做的都比較到位的話,那麼對於孩子的懶惰我們就有辦法了。

我們可以試一試所有的手段,這些手段包括。

首先通過語言的說教,讓孩子理解懶惰,對他的學習,對家庭的關係影響都比較不好,有可能會讓家庭關係緊張,有可能會讓自己受皮肉之苦。

如果孩子能改了,那麼說明你的語言教育是有效的,如果還是改不了,那麼就需要下一步的措施了。

懶惰是一種毛病,必須治,不治的話孩子會得寸進尺,當然特殊情況除外,比如說孩子最近的身體有些毛病造成了自己不願意學習,但是這不能成為一個永遠賴著不學習,賴著不起床,賴著不做任何事情的理由。

如果有確定的把握,認為孩子是表現自己的任性的話,我想什麼最有說服力,那當然就是拳頭和巴掌。

家長朋友在實施這個方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度,畢竟孩子的身體可不是你想象的那麼強壯。

有時候嚇唬嚇唬也可以,總之孩子如果出現懶惰的這種形式或者狀態的話,家長一定要抓緊及時的改正,不然的話長此以往真的形成一種習慣,那就麻煩了。

願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好學的孩子,不要做一個懶孩子。


談笑有白丁往來無鴻儒


天真的孩子都很任性,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想法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我們也都是從那一步走過來的所以都是可以理解的。

小時候媽媽讓洗個澡都要哄著才能洗完,而長大了恨不得一天洗三次澡。所以類似的事情說明了我們長大了。

為人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從他記事那天起就需要慢慢灌輸的思想。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模仿著你們的一舉一動,這些平常看似不怎麼的表現但其實都已經印入他們的腦海。

生活中媽媽是一個特別愛乾淨的人家裡始終收拾的都是乾乾淨淨,孩子從小生活在這麼環境中那麼他長大後也必然喜歡乾淨舒適的環境。父親做事大方吃苦耐勞責任感十足,那麼孩子也會去模仿這些東西。

教育孩子就要有忍耐力和持久的毅力,堅決不能使用暴力。你能用語音說服他那是你的能力,但如果使用暴力那隻能激怒與你,而他更不會聽勸與你。

每個人都有脾氣都有底線,所以誰也不能保證不發脾氣。當遇到自己的孩子被他們把自己氣的實在不行了那也得忍著,只能先講清楚問題所在才能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適當的也可以定點家規,對於嚴重的事態也要讓他知道後果的重要性!

改變他的懶惰要先從鼓勵他開始,作為大人父母在面對孩子時要剋制自己的脾氣。只因他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是從那步走來。因材施教是重點!



優質生活每一天


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出現拖拉磨蹭的情況,非常普遍。經常會聽到家長們抱怨和煩惱自家孩子的這一毛病。這也從側面說明一個問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拖拉磨蹭是必經階段,這是孩子養成時間觀念、學會對自己負責的關鍵時期。那麼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保持怎樣的心態比較好呢?

一、適時引導,而不是控制

孩子在自己的生活學習中是主體,家長要做的事情是合理引導,而不是控制。當他/她出現拖拉的時候,適時提醒一下,讓他意識到事情的進度可能影響到結果的實現,具體如何做,決定權在孩子手中。培養他為自己事情負責的意識。家長不要過多幹預,更不要一看到孩子就心急火燎,大肆催促。這樣會讓孩子形成“我的事情反正由媽媽作主,她會幫我想”的依賴思想。不利孩子獨立性的養成。

二、保持淡定,不要過度焦慮

有些孩子天性穩重、性子緩,有些孩子專注力強,有自己的興趣點,有些孩子性格倔強,喜歡按自己的節奏來做事。正是這些豐富的特質成就了獨一無二、天真爛漫的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做事,並讓他為自己的行為進度負責。比如,他因為玩玩具,吃飯拖拉遲到了,被老師批評了。下一次他自己就會調整好玩玩具的時間,吃飯的速度。孩子就這樣在不斷地試錯,不斷地調整中長大了。因此,我們做家長的真應該保持良好淡然的心態,適時放手,讓孩子在平時點滴小事中學會為自己負責,從而在面對重大選擇時才能有自己的主見與決斷能力。

願我們都能保持足夠的耐心與愛心,陪孩子慢慢長大。




微微的小時光


我是惠媽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孩子為啥會墨跡呢?因為大家沒有找到孩子寫作業慢的真實原因,無法“對症下藥”。孩子寫作業拖拉,未必是得了“拖延症”,也有可能是“橡皮綜合症”或是其他原因。

惠媽大致整理了下,找出了5種孩子寫作業拖拉的原因,方便爸媽們對號入座,幫孩子儘快改正或改進:


條理性差,學習無方法

什麼叫條理性差?

不少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磨蹭,是因為孩子做題沒順序,或總是在亂找東西。

一位陪讀媽媽這麼總結:“一會找找橡皮,一會找找鉛筆,本來是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他就要花兩個小時甚至更多。而且一會寫幾道語文題,一會再去做做數學題,不按照順序來。”

不僅如此,連老師也向惠媽反映,條理性差的學生,常常會做錯或漏做題。

”我在批改作業時也發現,這類學生作業經常不按照順序做,也不寫題號,根本弄不清是哪道題。“


面對條理性差的孩子,父母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孩子提高效率呢?

△ 一方面,父母需告訴孩子,寫作業之前要做好準備。沒有條理,其實就是孩子事前沒有做計劃。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養成事前準備的好習慣,防止遇事慌亂。例如,文具,作業的順序讓孩子來安排;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讓孩子適當幫父母做家務等。

△ 另一方面,父母也要學會慢慢地從各方面放手。孩子自立性不強,往往是由父母手太勤、忍不住幫孩子安排所有事情所致。


過於追求完美,“橡皮綜合症”

什麼是“橡皮綜合症”?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做作業時,字跡、正確率樣樣達標,但寫作業特別慢,寫的字稍有不整齊或者不乾淨的地方,就會馬上擦掉重寫,有時甚至把本子擦破了。

在心理學專家眼中,有“橡皮綜合症”的孩子,往往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自己要求高(或者父母對孩子要求高)。

如果你家孩子真有“橡皮綜合症”,做父母的也不不要過多指責,反倒是“先禮後兵”比較有效:


△ 多用獎勵手段,鼓勵孩子”戒“掉橡皮。

如果作業本保持清潔、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

△ 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最好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學習基礎差,對學習沒興趣

孩子學習基礎差,大概是所有家長最頭疼的硬傷了:孩子基礎差,上課老師講的很多知識點還沒聽懂,到回家做作業的時候,自然“能拖則拖”。

如果孩子學習基礎差,家長就要多操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了:

△ 家長可以自己給孩子補習,或向任課老師求助,讓孩子及時消化掉新知識點。基礎是從小就要打好的,因此孩子上小學期間,家長一定要緊盯著孩子的作業學習情況,等到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也就能鬆一口氣了。

△ 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父母要多想辦法,儘量調動孩子的寫作業興趣。


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多

聽說你家孩子寫作業時也有這樣的毛病:寫作業時總是東看西看,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吃鉛筆,要麼咬手指;而且寫一會兒就起來溜達一圈,到外摸摸看看。

一位陪讀媽媽就向鹿姐姐吐槽:“孩子剛上初一,做作業總忍不住看手機,一會兒放個歌;一會兒看個貼子。想沒收手機,又怕孩子做作業需要查資料;不沒收手機,孩子寫作業能磨到12點。”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們能用這兩招“殺手鐧”:

△ 讓孩子分時間段寫作業。放學後,家長可以先問問孩子總共有多少作業;再給孩子劃分時間段寫作業(比如以20分鐘為一段),做20分鐘作業後,休息一會,讓孩子勞逸結合,注意力更集中;

△ 給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不能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另外,家長鬚要求孩子在學習之前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避免寫作業的過程中又找東西。


協調性差,感統失調

如果你的孩子上述四條硬傷都沒“中槍”,那你就需要注意了:孩子磨蹭,也有可能是因為協調性差。

協調性差的孩子在寫作業時會有何表現?

比如:孩子寫作業時,思維比較快,但是表達和寫字都慢,所以就經常寫錯、漏寫、跳字甚至串行;有時寫了擦,擦了又寫,還經常把本子擦破,而孩子自己也很著急。

為何孩子會出現協調性差的毛病?有老師指出,孩子小時候“該爬的時候沒爬”,日後就可能出現協調性、平衡感差的問題。

惠媽建議:孩子寫作業慢,究竟是不是因為協調性差,絕不能由家長主觀定論,而是應該去醫院問診後確認。


如果孩子真有感統失調,家長又應如何應對呢?

△ 堅持做一段時間的感統訓練。家長可督促孩子,堅持做一段時間的感統訓練,孩子的症狀肯定有所緩解;

△ 家長需細心陪伴孩子成長。孩子有感統失調,往往是因為家長不太細心所致。因此,家長一定要多點耐心,避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其他小問題。


惠媽育兒記


首先我覺得你的態度很贊,因為你已經認識到這個時候家長是要控制自己脾氣的,我想你肯定是個好爸媽。

在孩子身上看到我們特別不能忍受的缺點,本身是令人很抓狂的,就算你知道道理,就算旁邊人怎麼告訴你冷靜,但天天相處在一個屋簷下卻要忍受,難免失控,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個建議是你知道自己要忍不住批評他的懶惰時,趕快離開現場,給自己找個“冷靜角”,讓自己在這個冷靜角深呼吸、對自己說很多遍:親生的,冷靜下來後就好了。

人的大腦裡,有一個負責情緒的總司令叫杏仁核,它的啟動很快,千分之一秒就會開始情緒反應,它反應起來常常是一種“爬行動物腦”的狀態,意思是隻會像動物那樣去反應。

而如果要冷靜,就要大腦的皮層開始進入工作,它是人類大腦裡負責理性思考的,但是它反應比杏仁核慢,尤其杏仁核如果控制了你,大腦皮層那邊其實是斷電的,不通。

不管你怎樣的方式,讓杏仁核安靜,讓大腦皮層可以思考工作,就不會失控了。所以,如果你能離開一會,深呼吸三分鐘,杏仁核會安靜下來,理性的大腦皮層會工作,這時就不會失控了。冷靜下來後,再去溫和地跟孩子說他的懶惰會怎樣影響你、會怎樣影響他自己,就會比較有效果。


玲瓏心理諮詢


孩子學習生活,經常拖拖拉拉,吃個飯有時候都可以讓父母抓狂。

第一,成年人與孩子時間觀念是不同的。他們看待時間的角度和我們是不同的;

第二,不要責備自己,想很好的去控制情緒是不容易的,如果你想刻意的去訓練如何控制情緒,可以去運動減壓或者練練瑜伽,呼吸是一種非常好的控制情緒的武器;

第三,從生活入手,有計劃的逐步培養孩子對時間的認知。小孩子可以教教他們認識手錶,時鐘。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通過定時做作業,提前安排生活學習計劃等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

第四,從自己做起,守時重諾;

第五,有時故意讓孩子們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因為墨跡犯犯小錯。上學遲到,可以讓孩子犯犯,然後讓老師去收拾一下,可能效果會更好;

第六,以身作則,家裡的事兒,有些可以讓孩子操操心。孩子不是隻有學習,生活也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家庭生活可以讓孩子來計劃支配,孩子操的心多了,自然做事兒就更細緻穩當。要不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重點不是窮人家,重點是當家早!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學校只是孩子生活的顯示器。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往往都是在家庭行為中的一種投射,學校只是顯示和放大了孩子的生活,而生活的教育離不開父母,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伊索英子


首先我們要我們要了解惰性本身就是人天生都有的。別說孩子了,現在很多大人都是非常懶散的不是嗎?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脾氣。更重要的是要如何解決孩子懶惰的根本問題。

我始終相信榜樣的力量。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父母就是他最好的榜樣。也可能成為他最壞的榜樣。因為我們大人不管做對做錯孩子們都會照單全收。一概模仿。所以要想讓孩子變得勤快不懶散,首先我們大人要在家裡是個勤快的人。其實你會發現,如果你叫上孩子一起跟你勞動,他們是非常願意的。而且還很開心。如果他們不愛學習,你試試看,放下手機,關掉電視。陪孩子一起閱讀寫字,他們也會非常的專心。

每次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如果有家務勞動我都會分一些小的任務給孩子們,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次完成,給他積極的鼓勵。他們都很有成就感。還有如果發現孩子不是特別愛學習呢,那我就會主動的在孩子面前拿起一本書,自己在那邊寫字或者看書。不知不覺孩子就會過來問我,“爸爸你在幹嘛,或者你在看什麼,我能和你一起嗎?”效果都非常好。根本就不用我去逼著他去學習,我要做的就是讓他效仿。然後慢慢培養他的興趣,形成他自己的習慣。

所以很多問題可能不是孩子的問題,是我們家長的問題。育兒育己,我們家長先要以身作則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