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五常是保持不变的吗?

动漫说一说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资格是永久的,想要增加或减少,难如登天,可能性为零,因为这是写入《联合国宪章》的。日本、印度想入五常?做梦。

1943年,美国首倡建立联合国,初步设想是“四巨头”

1943年10月,二战进入后期,苏、美、英三个同盟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会上通过了由美国起草,经美、苏、英、中四国签字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布将来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目的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3年12月,著名的德黑兰会议召开,又是苏、美、英三国首脑凑在一起开会,罗斯福提出更进一步的计划,并得到丘吉尔、斯大林的同意,虽然这次会议没有中国参加,但罗斯福在发言中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

很显然,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大国对世界具有超乎一般的影响,理应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共同责任,就像警察维持社会治安一样,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四警察”思想。

四巨头中,美国、苏联的实力最强的,所以罗斯福和斯大林私下还做过一次谈话。

这次谈话中,斯大林认为“世界警察”应该由美、苏、英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并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但美国和英国不同意,坚持应该让中国加入。

我们倒没必要痛骂斯大林,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唱赞歌,因为他们都是为自己利益着想。

当时的中国可是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当权,老蒋是坚定的亲美派,中国进入“世界警察”,必定和美国穿一条裤子,再加上美国的忠实盟友英国,实力就是1比3,苏联完全落在下风。

1944年,五大常任理事国基本确立,法国搭上末班车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这次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并且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最核心的便是常任理事。

美、英、苏、中四个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核心地位不可动摇,但美国又提出吸收法国作为第5个常任理事国,后来又想把拉丁美洲的巴西拉进来作为第6个常任理事国。

法国确实是二战同盟国的一员,其实力和影响力不容低估,但法国在二战期间,几十天就被德国灭亡,几十万法军如丧家之犬,堪称二战最大耻辱,最后还是在盟军帮助下才把德国人赶跑,如此耻辱的表现,能进入联合国五常,只能说美国在拉拢法国作为自己的盟友。

至于巴西就更搞笑了,除了人口、面积和资源优势,对国际事务基本说不上话。

对美国的“无厘头”提议,苏联和英国都表示反对,最多加上法国,不能有第六个,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因为其他国家必定会提出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要求,到时压力就大了。

美国又提出可以在《宪章》中写明如何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条款,但苏联和英国坚决反对。

在苏联和英国的坚持下,美国放弃了,三方一致同意,除法国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国。

1945年,《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五常正式确立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5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联合国基本大法《联合国宪章》一致通过;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顾维钧第一个签字,随后是法、苏、英、美4国代表依次签字。

电影《战争之王》结尾说,联合国五常是世界上五个最大的军火出口商,可见世界和平不是靠嘴巴维护,而是靠武器维持的,无核国家是没机会入常的。

即便有钱、有实力,也有核武器的国家,入常也是基本不可能,因为联合国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

如果哪个国家想要成为常任理事国,必须要修改《联合国宪章》,而修改《宪章》必须遵循《宪章》第109条之规定:

“全体会议以三分之二表决所建议对于宪章之任何更改,应经联合国会员国三分之二、包括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各依其宪法程序批准后,发生效力。”

只要五常有一个不同意,就不可能有其他国家入常。世界上哪个国家能赢得五常的一致同意呢?日本?德国?巴西?印度?恐怕能无法实现这个梦想。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按照联合国宪章的精神,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永久席位。这也是“常任”这个词的意思。这是相对于非常任理事国而言。非常任理事国要每2年更换。一共十个非常任理事国会在联合国划出的5个全球分区中进行竞争选举。每次选举竞争都很激烈。

(图为联合国大会开会现场)

6月9日联合国大会刚刚选出了5名非常任理事国:德国,印度尼西亚,南非,多米尼加和比利时。这五个国家将从2019年1月1日开始担任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两年。

此前的10个非常任理事国为:玻利维亚、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荷兰、秘鲁、波兰、瑞典。

今年年底,荷兰,埃塞俄比亚,瑞典,玻利维亚和哈萨克斯坦将不再担任非常任理事国。秘鲁,波兰,赤道几内亚,科特迪瓦和科威特作为留任的非常任理事国,任期在2019年结束。

那么为什么要竞争非常任理事国呢?因为联合国安理会有比较大的权利,经常会有提案谴责谁,甚至会支持某国对另外国家发动战争。为了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木叔举个例子,前两天安理会就加沙冲突投票:科威特提出了谴责以色列的提案。为什么是科威特而不是巴勒斯坦或者沙特?就认为科威特是非常任理事国,只有他在安理会,当然就由他代表。可见这个席位的重要意义。

五常保持不变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变化规律都是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这是在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刚成立时制定的,至今70年左右了也没有修改。所以如果要改变常任理事国的任何规定,只能对联合国进行一个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改革。

几年来印度、日本、德国、巴西就一直在推动联合国改革,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安理会的设置不合理,越来越成为各方扯皮的地方。

木叔还是以加沙冲突为例来说明这个事情。科威特谴责以色列的提案获10票支持、1票反对、4票弃权;美国谴责哈马斯的提案获1票支持、3票反对、11票弃权。都没通过。换句话说,折腾了白天没有任何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五常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只要自己不喜欢或者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提案,肯定就被否决。

科威特的提案美国否决了;而美国的提案俄罗斯否决了。英国、波兰、埃塞俄比亚、荷兰在两次投票都弃权。

因此这种五常席位不变,一票否决权不变的情况引起了很多国家的不满。未来联合国改革,可能常任理事国的相关规则要变化。但讽刺的是,如果联合国改革安理会五常肯定要投票,五常有否决权,对自己不利的肯定否决了。改革从何说起呢?


木春山谈天下


日本和印度想入常,除非中国被踢出局,不然就中国的一票否决权,就能让日印永远无法走上神坛。

但照目前的局势和中国的实力来看,中国出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除非第三次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五常被干翻,联合国才能从新洗牌,从新建立新体制。但中美俄英法这几个国家在世界可是举足轻重的存在,想要摇动这几个国家几乎不可能。

英国虽然没有了当年日不落帝国的强大和威风,实力相对其他四常较若,但后面有美国撑腰,英美本身就是一家。

五常除了英国弱一点,其他四国都很强大,这几个大神一直操纵着世界格局。但凡任何一个国家有越矩的动作,就会被扼杀在摇篮。谁要是触碰了五常的利益和动了五常的奶酪,都会被拳打脚踢,卡扎菲和萨达姆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国家还好,一直秉承的是孔孟思想,中庸之道,不会为了自己利益去侵略强夺。俄罗斯也还算消停。不像美英法这几个大流氓强盗,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他们的身影,有他们的坦克和战机。

联合国一直在大肆宣扬:民主、自由、平等、和平……却干着反其道的勾当,总之就是一句话,这个世界谁的枪杆子硬谁就是老大,谁就说了算,五常一直站在世界顶峰傲视群雄,谁敢不服?



Vocco


二战之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在美国的主导下,世界各国建立联合国这一组织。联合国主主包括: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下设机构,其中最有权力的机构就是安全理事会,它做出的决议具有强制性,联合国所有成员必须遵守。

安理会由十五个成员组成,其中五个为常任理事国,固定为五个国家:美、苏(后为俄罗斯)、中、英、法;十个非常任理事国则定期轮换。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是由当时五个国家的实力及其在二战中所发挥的作用所决定的。安理会的决策实行大国一致原则,这就是说,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要有一个国家反对,决议就难以通过,即所谓的“否决权”。



从历史来看,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是比较稳固的,中间只经历两次同国政府的变更,五个国家没有变化,数量也没有增减;在现实中,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对五个常任理事国的设置表达了不满,并且提出了诸如“增额”、“限权”等改革方案,但大都无疾而终;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少数国决定世界事务、大国拥有特权毕竞是不公平的,在小编看来,未来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这就要看国际形势的发展及各方博弈了。


姜运仓


理论上能变,实际上不太可能变动!

五常的设立,其实就是对大国主导世界这一国际政治格局的认可。中英美法俄五国,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强国,美国二战以后一跃而成为霸主,俄罗斯是唯一能够敢于和美国抗衡的国家,再加上一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可以说,当时五常的设立没毛病。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十年整体稳定的国际局势,造就了一些新的大国,比较典型的就是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这个所谓的四国集团,其实若论政治影响力,印度一直在南亚和印度洋周边处于地位霸主,而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也长时间作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代理人,相当于皇协军队长的角色。这两个国家是勉强有资格作为常任理事国成员共同处理国际事务的。德国虽然在经济上领导欧洲,可是由于二战以后德国宪法的约束,不大参与国际军事争端。巴西经过短暂的经济发展,很快的又衰落,都不具备入常的可能。

但问题就出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的一票否决权上,如果想当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必须要向安理会提交议案,但是对安理会的议案五常有一票否决权,因此,凡是触动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根本利益的议案都没有通过的可能,增加或者减少常任理事国,恐怕五常这一关就永远都过不了,至少中国是绝对不会同意日本和印度入常的。

有的人会说,一票否决权太耍流氓了,应该废除掉五常的这一特权,可问题是废除一票否决权的提案一旦提出,马上就会被一票否决,所以此题无解!

所以,虽然联合国安理会并没有明文规定常任理事国就一定保持不变,理论上存在着增减的可能,但实际操作中这种可能性无限接近于0!


三日轩主人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代表着的是二战时期中反法西斯的五大贡献国家,这五个国家之所以能获得永久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与他们在二战时期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有很大关系。


五大常任理事国的由来

二战时期法西斯有三巨头,分别是日本、德国、意大利。

而反法西斯一方也有三巨头,分别为美国、苏联、英国,除了这三大反法西斯巨头之外,中华民国和法国也在二战中奉献了不少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中,我国通过扩大战线、分散日本人的战略力量使得日本人陷入了持久的战争泥潭中,成功地拖住了日本绝大多数的兵力,使得他们无法调集大数兵力攻占其他地区。

再加上当时我国的军队众多、实力不俗的原因,所以当时的中华民国也拥有了一个常任理事国席位。

而法国虽然在二战刚开始爆发的时候很快就投降了,但是二战后期在戴高乐将军的带领下,他们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小觑的。

再加上法国因为早期的自保保存下了不少实力,所以他们后期的贡献和实力也使得他们得以进入了常任理事国队伍中,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常由来。

美国和苏联多出的席位

原本的五常中最强大的是美国和苏联,苏联本身是由15个加盟国组成的,在他们早期的努力下,他们在联合国中争取到了三个席位。

第一个席位就是苏联本身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另外两个席位分别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所拥有的普通成员席位。

美国的实力是一点都不弱于苏联的,因此他们自己也不能吃亏,他们在苏联获得三个席位的同时,也从联合国多争取到了两个席位的份额。

只不过因为美国采取的是联邦制、他们的州并不像苏联的同盟国一样拥有成为联合国成员国的条件,因此这两个份额就被他们保留了下来,没有使用。



五常席位会随着内部政权的变化而被替代

从正常意义上来说,联合国五常国家的地位是保持不变的。

如果有其他国家想取五常国家而代之或者想成为新的常任理事国的话,是会受到五常们制止的,他们的一票否决权可不是说着玩的。



之前日本、印度等国家想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提议就是在五常们的反对下而最终告吹了。

但是从某些意义上来说,联合国五常席位却并不是完全保持不变的。

如果这些国家内部的政权变换的话,这些国家的席位就会从上一个政权交换到下一个政权手中。

只不过因为这些席位仍然属于这些国家,所以我们才会认为五常的席位没有动摇过。



五常席位的被替代

接下来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五常席位某些方面的变幻。

首先就是我们国家,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在二战之后成为了常任理事国,虽然蒋介石后来被击败逃往了台湾,但是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仍然是保留在他手中的。


因为蒋介石始终没有接受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提议将台湾自立为一国的原因,所以五常席位才有机会在后来被我们收回。

从名义上来说,台湾和我们是完全处在一个国家中的,在1971年,经过各联合国成员国的投票,台湾手中掌握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回到了我们手中,从这方面来说,也是一种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替换。

还有法国的第五共和国取代了第四共和国之后,他们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也被取代了。

在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也被俄罗斯取代了。


所以说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席位在不爆发巨大战争的情况下,于国家层面是会一直保持不变的,但是随着政权的更迭,五常的席位却可能会被各自国家内部的新政权取代。


孤客生


日本曾经提议过取消联合国五常的一票否决权,然后被五常的一票否决权给否决了。



所以,如果有个国家能得到五常的一致认可,他是有可能成为第六常的。但问题是有哪个国家能够同时得到美(英法)中俄的一致认可?至于踢出某个国家嘛,美英法抱团,中俄抱团,能踢哪个?

不过,我觉得联合国都快要被玩坏了。美国连会费都不按时交,还得人家催,这样下去,没准美国不想交会费了,直接把联合国踹开也不一定。



所以,五常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不一定,这取决于五常是不是想在联合国玩下去。


SAMA67821259056


可以变!如果谁想变,有两个选择

1,挑起三战,并取胜,然后再创建或改组联合国。

2,干翻五常中的一个,然后取而代之。

当然,唯一可能的改变,是五常某一个其内部政权更迭,但也是被内部新政权取代,不会外流



五常不是一国一票选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是二战反法西斯中贡献最大的几个国家,中美俄英法的五常席位(当时还是美苏为主,其它3个是美苏基于利益考量)是在二战中浴血奋战,遭受巨大伤亡换来的,是五个国家的胜利果实。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宪章同时也规定了“

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一个大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这就是“一票否决权”。



五常特权(一票否决权)正大光明,无任期限制,席位终身拥有。五常地位是写进了联合国宪章的。联合国任何实质上的行动,都绕不开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

五常合法拥有核弹,伊拉克想研究一下就可以扣上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帽子。公平不?不公平,但世界秩序就是几个大国决定的,不服也不行。五常表现出来的是特权,背后还是实力!你让菲律宾入常试试,位置敢坐吗?坐的稳吗?



近些年,有些自认有实力的国家,如日,印,巴,德都想入常,还搞“捆绑”入常,“打包”入常,以为某国表态支持就跃跃欲试,其实是拿他们当猴耍呢。日本想入常,中俄一票否决。德国想入常,英法一票否决。二战打的就是这两国,两个战败国还想入常?印度想入常,中国一票否决。巴西想入常,美国一票否决。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总之,五常是正义的,正确的,合法的。不服?来战!


雾影wy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是有罗斯福最初四警察制,演变过来。罗斯福最早的规划是由中,英,美,苏组成世界警察,其它国家禁止拥有军队。



1943年10月,中、英、苏、美签署了《四国关于普遍安全宣言》宣言明确宣布四国尽快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普遍性组织。

12月24日罗斯福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一思想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思想基础。

最终通过妥协中、英、美、苏、法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被明确写入联合国宪章。宪章同时规定“大国一致性原则”即安理会通过非程序表决时,只要一个大国不同意,就不能通过。

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必须要经过所有会员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同时现任理事国赞成,才能通过。

宪章规定虽然只有在程序性问题上常任理事国才有否决权,但是你要觉得能绕过否决权那就太天真了。因为宪章还明确规定,一个问题是否是非程序问题,也要经过安理会投票,此时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这就是著名的双重否决权。

简单的说大事听你的,小事听我的,但是这个事是大事还是小事由我说了算。所以增加或减少几乎是不可能的。


渔耕樵读


联合国的前身叫国联。

国联失败了,为什么?

因为英法想要主导国联,但是却不给新兴的德意日美苏参与的权力,但是这几个国家的实力都是实打实的,不是你英法不承认就没有的,所以德意日便掀翻了桌子自己玩,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联合国成立后,为了吸取国联失败的教训,给了有本事掀桌子的国家一人一个一票否决,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大家有意见直接在桌子上提,不要私底下搞小动作,这样大家都不好。

二战打完,能掀桌子的就那么几个,美国不用说,全世界任何地方,美国人想搞事情就一定能搞;苏联也不赖,除了南北美洲,其他地方苏联都能刷存在;英国虽然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残余的殖民体系英联邦仍然唯英国马首是瞻;法国则是北非的宗主,至今在北非各国都有驻军。

我国是怎么进联合国的?什么抬进去捞进去关系不大,本质上是因为在朝鲜越南和珍宝岛,我国证明了,在东亚东南亚这一亩三分地上,我要说不行,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于是,我们就进去了。

以后还会不会变?有可能,但是希望不大,本质上,要有一个国家实力远远超越英法才有可能,但这在发展期已经过去的现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印度如果生在非洲,很有可能可以替代法国的影响力,但是很可惜,他们得一直面对雪域高原。

鉴于英国的实力呈立体几何指数的图像在衰落,常任理事国有可能删除,但想要增加,除非有个国家能够接连挑反中美俄,这种国家只在漫威里出现过——他叫瓦坎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