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于謙的捧哏厲害,反應快接的好,但不應該是臺下已經排練好了嗎?

冷月無情25254394


每一段相聲的骨架都是固定的,無論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相聲,還是演員新創作的作品,都有一根主線貫穿其中,然後不同的演員向裡面填充不斷的內容,將這個骨架豐滿起來,所以同一段相聲,不同的演員演出來的感覺會差很多,而且是越成熟的演員演出來的感覺越不一樣。


作為學員來說,表演的時候都是以背臺詞為主,能夠完整的把一段作品表演完畢就是成功;然後隨著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加深,經驗豐富,然後慢慢的加入自己創作的內容,擁有自己的風格,這是一個演員成長的過程。所以郭德綱經常在相聲裡說,一字不差的那是學員。


以郭德綱和于謙這種水平的演員來說,如果沒有新作品,在臺下基本就不會對詞了,因為老作品的框架都爛熟於心幾十年了,搭檔慣用的語言和包袱也都熟悉,所以在臺上都是即興表演,臨場發揮的空間非常大,于謙捧哏的能力正反應在這裡。


除了對於作品的發揮以外,演員在舞臺上還會面對各種突發狀況,比如有人搭茬,有意外忘詞,還有設備故障等等,每一種情況都考驗演員的臨場反應能力,這個靠排練是解決不了的,只能靠長期的舞臺經驗積累。


相聲演義


你好,我是慶字輩兒。

老郭說這一個段子講到八十歲一個字不差,那就是學員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表演的方法都不一樣。

于謙在《鏗鏘行》中說過他們的相聲本子就佔節目的20%,剩下的80%都是靠臨場發揮。

而且之前在馬東上天天向上的時候就提過這個問題,馬東說郭德綱和于謙在臺下上場前就把想講的事兒

寫在紙上,就幾句話,指出哪些是重點,不能刪,然後在臺上直接按照這些話往下捋,十場、二十場下來就成了一個節目

而且為什麼每次老郭講的節目都是老節目,但是觀眾看著還是開心呢?

就是因為老郭同志每次講的都不是一樣的,每次根據現場觀眾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笑點和包袱,這種東西沒辦法準備,只能是臨場發揮

而且於大媽在反應的時候表情甚是到位,很是惹人笑,哈哈。


慶字輩兒


“你最好按詞說。”

“哪有詞啊!”

這是郭德綱和于謙兩個人的經典對話。

正如郭德綱所說,一段相聲,聽兩遍都是一個樣,下次觀眾就不會買你的票了。

每次都不一樣,每次都有臨場發揮,這才是老郭和謙大爺的實力所在。



兩個人都機敏靈活,才能有如此精湛的表現。

如果說老郭是段子手,那麼謙大爺就是傳說中的神回覆。


《文章會》裡有一段:

於:您那不是清華,是清華池,澡堂子。
郭:你管那個~有道是英雄莫問出處,流氓別問歲數~
於:那我不問你歲數。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常言道,熟能生巧。

傳統的段子兩個人熟的都不能再熟了,自然可以翻出些新活來,而新段子也不用那麼鋪平墊穩,如今的老郭靠著抖點碎包袱就能逗觀眾一笑了,於老師也能接的住。



20%可能是死的,80%都是活的。

這也是為了適應當下快娛樂的消費環境。

比如岳雲鵬就是這種環境下優秀的產物。

當然,還是得說,雖然老郭近幾年諸事繁雜,功力下降,但靠著吃老本,還是能堅挺一時的。

只希望能把往日的功力再找回來,多花點時間在相聲上。讓更多的人看到曾經的那個郭德綱。

如果喜歡,不妨關注。


呂秀才的話


相聲是捧逗雙方的合作。

有一種相聲叫“死口”,就是這段相聲不論說幾遍都不變詞的,比如晚會相聲。這類相聲基本上文本稿子都要預審,所以演員不能隨意發揮,只能按詞一句接一句的說。

還一種相聲叫“準口”,就是這段相聲每說一次就要修改一次,比如劇場相聲。這類相聲目的是賣票,見天一樣觀眾就沒必要買票了,所以演員必須要變化。

變化有兩種,一種是徹底的大修大改,更換包袱,但這種改變等於重新創作,所以極少採用。還有一種是原先包袱不變,但是捧哏改變接話方式,讓原先的包袱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為什麼說于謙的捧哏水平高,主要就是他從來都是“準口”,看似漫不經心的順嘴搭音,其實暗藏玄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來一個神來之筆。恰巧郭德綱的思維反應又很快,能馬上覺察包袱的新笑點,領會到于謙即興發揮的意圖。

十幾年的合作讓郭德綱于謙有了足夠默契和信任,即使是預先對詞也只是對個大概,更多細節是臺上發揮。于謙在做訪談時親口說過,整段相聲的死詞一般只佔20%,80%都是現場發揮。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只有百分之二三十是臺下排練好的,其餘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臺上的現掛。所謂現掛就是在臺上根據實際情況臨場發揮的,是沒有任何劇本的,這點是于謙在參加鏘鏘三人行這個節目裡親口說的。

郭德綱寫新作品時,他只是寫一張紙,就是一個大概的脈絡,在臨上場之前一個小時他才把于謙請過來,然後雙方對一下基本的大綱就可以了,其他就靠臨場發揮。特別是在臺上遇到一些突發的意外情況時,才是最考驗他們反應能力的時候,網上比較流傳比較多的相關視頻有于謙喝酒後在臺上說錯詞了,還有郭德綱玩扇子失手掉地上去了,還有觀眾各種搭話和他倆的機智回應,這些都是比較精彩的地方,也是廣大觀眾最喜歡看的時候。

另外一個最能體現於謙的臨場反應能力的地方是,郭德綱時不時的就推于謙一下,或者打一下,這些都是他接不上于謙的話,臨時應急反應。


牙快笑掉了


喜歡聽老郭跟於老師的相聲,聽得多了,也會有疑問:這麼多詞兒他們是怎麼記住的呀?後來發現好像每次的詞兒都不太一樣,有時又是幾段連接起來的,所以老郭跟於老師的相聲現掛的成分真的太多了,於老師自己也說過:固定的詞兒佔20%,臨場的佔80%,這是怎樣的一種能力呀!

印象最深的是我要反三俗裡的那段:老郭說“深夜無人的時候,你吱兒嘍一口酒,扒拉兩口菜,噗噗幾口煙,捫心自問,你不虧心嗎?”在觀眾的鬨笑聲中聽到於老師的回覆:“虧不虧心不知道,反正這三樣是夠我忙的了”,簡直是百聽不厭,回回都覺得那麼好笑,太有畫面感了!還有就是老郭感嘆現在的泳衣做的也不好:“過去的那個泳衣,扒開泳衣才能看見屁股,現在的泳衣,扒開屁股才能看見泳衣!”於老師:“嚯哦...,也沒有都像你這麼憋著看屁股的!”不管這詞兒是不是現掛,都捧的那麼的天衣無縫,渾然天成,就像是打心裡冒出來的一樣,那麼的過癮!

馬東對郭德綱驚為天人,應該也是感嘆他們的這種臨場發揮,那真是無人能及!希望老郭閒暇的時候能再多出些好的段子,跟於老師一起再多創造一些經典,謝謝!


夢裡水鄉花照影


人老了,是會成精的。這句話用在於老師身上真的不要太合適哈哈哈。

你們難道不覺得於謙到了現在這個年紀,已經活的無比玲瓏剔透了嗎?颳風接風,下雨接雨,就算是打個雷于謙都能接得住啊。這一方面來自於于謙的人生歷練,拜過名師,上過北影,養過馬種過田,拍過電視劇,搭過郭德綱。一方面也來源於他超級平和的心態,任他地動山搖我自巍然不動。當然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與郭德綱已經太熟太熟了。

熟到什麼程度呢,可以這樣說吧,郭德綱一張嘴他都知道要吐什麼槽。最有趣的是,于謙捧哏還不是單一的“啊?哦!嘿……”而是經常都能跟郭德綱互動,接包袱的同時也在不停抖包袱。你若說這全是臺下排練好的,那可真不是。眾所周知郭德綱是個很喜歡在臺上自由發揮的藝術家,如果不是知彼莫如己的于謙老師,還真沒幾個人能接住郭德綱的招兒啊。于謙已經不是一個相聲演員了,他已經有大師渾然天成的樣子了,你看他站在那裡慢吞吞的柔呵呵的,但正常的節奏都在他與老郭的掌控裡。

曾記得幾年前看過一段他和老郭的作品,內容是老郭現場不服“捧哏”這個角色認為其太輕鬆,于謙被一激之下放話,“我今天來逗哏,你給我捧”。本來以為他們倆就是即興玩幾分鐘就換回來了,沒想到于謙換到“逗哏”的位置上,氣場瞬間2米8,張口就來,說了好久都沒停歇,搞得老郭都“不高興了”,趕緊把于謙推換了回來。于謙絕對是有實力的,遊刃有餘的站在那裡,自是他一身功力的展現。


曉娛


相聲演員于謙,又被粉絲成為謙哥,於大爺,1969年出生於北京,1982年考入相聲班學藝,當時在校跟隨相聲演員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學習。1985年拜師石富寬先生門下。

師從著名錶演藝術家石富寬的於大爺,相聲功底深厚紮實,颱風儒雅沉穩自然,跟搭檔郭德綱嬉鬧靈動,充強扮愣的喜劇風格相得益彰,謙哥又極善現掛,反應十分敏捷,觀眾普遍反映“只有于謙才能捧住郭德綱”,于謙真正展現了相聲藝術中的三分逗、七分捧的特點。

題主說是臺下已經排練好了的,古語有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登臺演出並非會按照排練時按部就班的表演說詞,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觀眾,加上兩個人的配合是否默契,當然論默契度郭德綱于謙已經達到了無人能超越的境界,總之會在表演過程中,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意外情況,而謙哥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自如的應對搭檔懟過來的梗,而且都是那樣的自然,這都是多年來積攢下的功力經驗!


捧腹樂翻天


不是的!于謙厲害就厲害在這個地方,俗話說得好三分逗七分捧,但那是提前都對好詞,于謙跟郭德綱的合作都是不對詞的,現場發揮!每次上臺他們演出具體的臺詞是沒有的,只有一個大綱(佔20%)剩下的80%都是靠于謙臨場反應見招拆招,郭德綱也是厲害,隨便一個字都能甩出一個段子來,于謙也是神人,每次都是遊刃有餘的接住,有的時候還能反打一手,每每都是令大傢伙拍手稱快,郭德綱于謙的組合是迄今為止我認為最天造地設的一對兒,在郭德綱沒碰到于謙的時候自己只能是個到處走穴的普通相聲先生,于謙沒遇到郭德綱的時候就只是一個跑龍套的,但是當他們兩個相遇的時候擦出了驚世火花,一發不可收拾稱霸相聲界,郭於組合更是到現在都為人津津樂道的無敵組合!


娛樂圈大鱷


為什麼說于謙捧哏厲害,厲害之處就在於他的臨場應變能力強,他們叫這樣的表演方式叫現掛。 如果相聲演員的表演都是靠平時的你一句我一句在臺底下把臺詞對好再上來給觀眾演出,郭德綱在節目中明確表示過這樣的演出叫新聞聯播。無論今年年初于謙在鳳凰衛視的《鏗鏘三人行》節目,還是郭德綱的一些訪談節目,他們都對自己的創作方式進行過披露:他們有60-70%都是現掛,如果他們有演出,郭德綱老師就會在紙條上列出一些提綱,剩下就是他們的臨場發揮。所以,一般愛看相聲的就喜歡看哪種沒有固定臺詞的。這些方面所體現出的基本功遠比演員在臺上背貫口要來的實際一些。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