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前段是哈佛教育學院的期中考試周,常爸特別忙,國內有個朋友每次找我都碰一鼻子灰!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話不多說,我直接把卷子甩給了他:“你不是在國內也修過認知科學的課嗎?你拿去做做看!”

然後……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個一天可以呼我10次也不厭倦的朋友,愣是憋了三天沒找我!

其實,當初我剛拿到這張腦科學期中試卷的時候和朋友的反應是差不多的,一份考卷上就三道題,不光不用閉卷,還能拿回家做,這不是每個學生都夢寐以求的事兒麼?

哎呀,這下終於能鬆口氣了吧!

沒想到,一秒鐘之後,呼出去的那口氣又倒抽了回來!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估計大家都問了:到底啥卷子,把我倆給一下子打成悶葫蘆了?

得!常爸也不繞彎子了!

每一道題,背後都是個填不滿的坑

就拿第二道題做例子,咱們看看這試卷到底有沒有摻水?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簡單翻譯一下:設計一個研究方案來調查下面兩個問題:a.有研究表明,武術可以提高兒童的執行能力(Executive Function - 此為認知科學定義,不是我們平常說的籠統的“執行力”)。你所在的學區想要你設計一個研究方案來驗證這個假設,檢驗那些曾經練習過武術的三年級兒童(8-9歲)是否比其他同齡人表現出更好的執行力,以及腦白質上是否有差異。研究對象來自三所學校:A學校的三年級學生接受了兩年的武術指導,B學校的三年級學生接受了一年的武術指導,C學校的三年級學生沒有接受過武術指導。寫方案時要說明:1)你用了什麼行為實驗測試方法;2)你用了什麼腦成像技術;3)你的整個方案設計是什麼(你如何進行測試,多久測一次,如何選擇實驗組和控制組……)b.設計一項計劃以提高有執行力缺陷的高中生的執行力。你會涉及到哪些領域?而哪些領域你不會涉及?為什麼?請從神經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評價你的項目。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圖:武術在美國,圖片來源於網絡。)

感覺是個巨坑有木有!光寫這道題要用盡本課所學的專業知識不說,還要運用很多統計學的知識,採樣、建模、評估標準等等。

比如對於問題a,首先就要解釋什麼是Executive Function (EF),由哪幾部分組成。可光是瞭解定義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知道如何評估EF的各個子項 - 如果不知道如何評估,如何去檢驗武術能否提高EF呢?

而且,評估EF的時候,要求同時用行為實驗的評測和腦成像技術!說實話,查閱各種文獻,把EF的幾個子項如何評測(特別是腦成像上的差異)搞明白,就已經耗時良久了。

到實驗設計部分就更復雜,光是評估方案就會涉及到抽樣、制定參考標準,時間步驟等等。

在數據分析上也必須要運用很多統計學的知識,如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等綜合數據收集及分析的能力。

問題b對於綜合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也是個考驗,需要從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進行項目評估,簡直是批判性思維的集中體現。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這樣的考題,開卷回家做,又如何?給了兩週又如何?照樣忙成狗啊!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這種考試題,沒有需要“背功”的時候,更沒有“標準答案”。

只要言之有理,邏輯自洽,就可以得高分。但要做到這點其實並不容易——需要讀很多東西,查文獻,才能把題目解釋清楚,而且很大一部分還要考量學術的寫作能力,必須能邏輯清楚地表達每個論述觀點。

最最關鍵的是,我現在修的可不止這一門課!各門課都有自己的考試形式:有的是論文,有的是presentation,有的是做學術會議的poster……

此刻,我只想對幾個月前興奮過度,一時找不著北的自己興師問罪:

不就是好久沒做學生了嗎?選那麼多課,看,現在忙成狗了吧?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還好在我苦戰之下,期中考試算是踉踉蹌蹌地過去了!

那個朋友也和我恢復了正常邦交往來!

這個開卷考試還不如咱們國內的閉卷考試好過呢!

朋友還是心有餘悸!

可不是嗎!哈佛的教授又不是傻,給你兩週時間做卷子,自然是算準了這兩週你都閒不了!不過這兩週下來,雖然沒有背任何知識,但被考卷逼著去看了大量的文獻,把認知科學裡關於“執行能力”的各種知識都過了一遍,又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了一遍,現在想要忘記,都很難啊!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這種出題方式的確和國內大相徑庭啊!

有篇爆文裡也舉了個類似的例子!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這篇文章裡提到的兩種考試方式的差異,常爸真的是深有體會!

一個封閉,一個開放;

一個有標準答案,一個要求邏輯自洽;

一個考察的是背書能力,一個考察的是信息處理能力和思辨能力。

不過常爸在國內念本科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據說現在國內頂尖大學的考試也已經多次改革,沒那麼教條和死板了!

但有一個現象,我們卻不能忽略,那就是現代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大大增加了。精英教育的門檻越來越高,對家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我們應該重視培養孩子什麼樣的底層能力?

從上面的考試形式/內容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的教育,最看重的,是培養人的深度思考的能力+表達能力!

但是,深度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光看這兩個名詞,是不是覺得假大空?

其實,把它們具象起來很簡單,十二個字即可概括,那就是: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言之有物,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言之有理,需要有訓練有素的思辨能力;

言之有序,需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

一個合格的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人都需要具備這樣的能力,而這也是我們培養孩子的方向——我相信不管未來世界如何變化,讓一個人成為一個人才的底層核心能力始終不會變。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關鍵來了——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孩子?

這些底層能力的培養,從孩子學前就可以開始了!雖然“各種力”的名字聽起來有點兒空,但日常生活裡,爸爸媽媽們依然有很多腳踏實地的方法可以操練起來。結合過往研究、經驗和最近課上所學,常爸也來分別列舉一下:

閱讀量要加大!加大!再加大!

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要多讀書!

美國的大學對閱讀量要求是相當驚人的,和國內基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每次上課前,我們都得提前完成老師佈置的閱讀任務,可能是半本書,多數是一本到幾本書,要是沒完成,上課基本得處於全程神遊狀態!

有一個同學就在群裡吐槽: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另一個同學說,我能理解,下面是我們某門課一週的要求: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一週要求讀200頁的文獻,外加一個網站!這只是一門課哦!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這種心塞的感覺,我都懂!因為我上的其他的課,對閱讀量的要求,也是一樣多啊!

從小不接受大量的閱讀訓練,碰到這種閱讀要求,內心絕對是崩潰的!

美國同學則對這種要求是見怪不怪了,因為他們從小就是這麼過來的!之前有一個研究說,同樣的家庭經濟條件下,中美的孩子閱讀量差6倍。不在美國呆段時間,你可能不會相信有這麼大差距;來了以後才發現,美國名校的學生,從小的閱讀量真的是驚人的!

不僅是大學,整個美國對於全民閱讀這件事真的是傾全國之力支持。因為這次來美國讀書是帶著小小常來的,所以對公共圖書館的感觸極深。這裡所有的公共圖書館都是免費對外開放,即使是個流浪漢,也能隨便到圖書館來看書,暢通無阻!

就算想要借書,也是門檻極低,只需要登記一下住址就可以,最最驚歎是還可以從圖書館借好多好多書!

第一次帶小小常來,我問圖書管理員:“一次能借多少本書?”

沒想到這麼一個簡單的業務問題竟然把他難住了,想了半天跟我說:“只要你能拿走,想借多少本都可以!因為從來沒有人借到上限過,所以我真不記得上限是多少。如果非要說個數,大概150多本吧。”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要做到言之有物,大量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腦子空空怎麼做到言之有物呢?

而閱讀的習慣,是從小培養的,等到大學再開始肯定就來不及了。

現在開始多帶孩子去圖書館、去書店,多給孩子買書讀書,擴大孩子的知識面,爭取讓孩子長大做到“言之有物”! 這是我們要培養的孩子的“底層能力”的第一步。

玩出邏輯思維&創造力

很多父母都喜歡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所以他們希望孩子在“數學”上搶跑在其他人前面。

於是,常爸經常能看到有人炫耀:我們家孩子5歲,已經能背乘法表了!來,給叔叔阿姨表演一個。

孩子可能背口決背得特溜,可是你問TA:1斤桔子5塊錢,那6斤桔子多少錢啊?很大概率他會大眼瞪小眼,不會想起五六三十的口決。

很多時候,這些所謂的“搶跑”都跑錯了方向。會背乘法口決表,並不代表孩子數學能力強,這只是在利用孩子的機械記憶能力罷了。

想讓孩子以後數學好,邏輯能力強,真的不必強求學齡前孩子背口決,做百以內加減法。找一些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桌遊,讓孩子在快樂中自然提升。

其實很多傳統的簡易玩具,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了!

比如我們小時候就玩兒的九連環和七巧板: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常爸曾經給大家推薦過不少桌遊,比如Thinkfun Rush Hour 塞車時間,也是鍛鍊孩子邏輯能力、空間想象力、記憶力創造力和意志力的好幫手。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下面是我在美國買的Connect 4,誰先在橫、豎或斜線方向上連4個點誰就贏了(有點像五子棋)。規則很簡單,要玩好可不容易,對邏輯思維的訓練也很有幫助。這個有桌上版的,常爸是為了讓小小常多伸展肢體多活動,把他精力消耗掉,晚上早點睡覺讓我有時間做作業,才買了一個這麼大的桌遊!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這些玩具,看似簡單,實則對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要求很高,還暗含著規劃和組織能力。等孩子長大後面臨複雜問題時,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

還有一些棋類運動,都對提高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很有幫助,這裡篇幅所限,就不一一介紹了,以後專門成文來推薦吧。總而言之一句話:讓學齡前孩子多玩桌遊和學下棋,比訓練百以內加減法和背誦乘法口決表更有意義。這是在培養他“言之有理”的底層能力的第一步。

多和孩子“討價還價”

常爸曾經在《快被愛討價還價的娃逼瘋了?恭喜你,省了上萬元的思維訓練課的錢!》裡說過,孩子討價還價不是個壞事情。

因為孩子是在說理,他在提出他的想法,和大人的討價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合理性。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如果有時被孩子的話一時噎住,不要生氣!我們不妨從好的方面想。

討價還價的過程,就是兩個人談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需要想清楚幾個問題:

我想要什麼?

我為什麼想要?

我為什麼拒絕其他的?

我要怎樣說服其他人同意我?

這個過程,鍛鍊的就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還有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和魄力。

把孩子的討價還價視為一場邏輯思維的碰撞和較量時,你可能會更願意從積極的角度出發,正面“應戰”,有理有據地引導孩子,這會讓他們受益匪淺。這也是在培養他“言之有理”的底層能力。

有意識從小培養表達的能力

寫論文對美國孩子來說就是家常便飯,從小學階段的小論文到大學的大論文,從語文課、自然課到人文類科目都需要寫論文闡述觀點。他們的訓練強度比國內學生大出好幾十倍。

可就是這樣的訓練,讓孩子們知道怎樣搜索信息、運用證據支撐自己的觀點,怎樣行文才能條理清晰、富有邏輯地表達觀點。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所以常爸認為,寫作是綜合性培養孩子“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和“言之有序”的一大利器!

很多人討厭寫作、怕寫作,作文成績老上不去。而我卻打小寫作成績就不錯,高中時成為校刊的主編,高考語文得了全市前三名也是因為作文基本滿分。

要問為什麼,除了早期的親子閱讀、後來的廣泛閱讀外,大概就是小學時我媽歪打正著逼著我進行的寫作訓練了 - 每週一篇,雷打不動!

對於如何提高表達和寫作能力,常爸真沒啥立竿見影的方法要分享給大家了,因為寫作除了基本的技巧之外,更需要的是日積月累的練習,和深度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全面提升!

正因為自己嚐到過“領跑”的甜頭,所以常爸在推出“雙語啟蒙”課程的同時,也一直在找專業靠譜的合作伙伴,希望能夠開發出一套適合幼小銜接階段,有趣、有用的“閱讀寫作啟蒙課”。

好貨不怕等,目前這個閱讀寫作啟蒙課還在打磨中,請大家拭目以待。

“師夷長技以助己”,今天之所以想跟大家分享在哈佛的第一次期中考試,還囉裡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各位家長:

也許我們沒指望孩子留學哈佛、耶魯,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借鑑美國教育的優勢——對學生語言、邏輯、閱讀和表達等綜合能力的重視。

這幾點都做到了,不管孩子將來在哪兒上學,想做什麼,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都一定不會差!

最後重複一下:

我們的目標是,把孩子培養成“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人!

言之有物,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言之有理,需要有訓練有素的思辨能力;

言之有序,需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

你同意常爸的觀點嗎?關於孩子如何能贏在未來的話題,你有什麼想分享的嗎?

哈佛期中考試竟然這麼水!我卻從中總結了要培養孩子的三大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