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該!22名大學生被開除,在最該拼搏的時候懶惰,怪誰?!

高三苦讀時,不少家長安慰孩子的法寶就是“現在苦點,等考上大學就好了”。

進入大學,師哥師姐拍著胸脯說:“考試不及格別擔心,學校會幫你過的!”

誠不欺娃!果然,每次考試,全班基本都能過!就算有人第一次考試不過,補考也就是個形式罷了,結果照樣毫無懸念!

可最近,常爸卻連連聽到“噩耗”:

首先是湖南某高校的22名學生因成績不達標被退學,和畢業證徹底說拜拜。還有40名學生被留級,能不能拿到畢業證還是個未知數。

活該!22名大學生被開除,在最該拼搏的時候懶惰,怪誰?!

接著是華中科技大學有18名學生因為學分不達標轉為專科,其中11個人在6月份已經按照專科畢業。

活該!22名大學生被開除,在最該拼搏的時候懶惰,怪誰?!

這個對學渣們來說不亞於晴天霹靂的消息一經公佈,哀嚎遍野:“本科不努力,畢業成專科,學渣在顫抖!”

這次是玩兒真的了!

那些年學姐學長們吹過的牛X儼然已成泡影,一不留神交了四年學費還落個兩手空空的結局!

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說這個不合情理!

拜託,2017年2月16日教育部發布的修訂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裡“退學”章節中第一條就寫著:

學業成績未達到學校要求或者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學生學校可予以退學。

現在再舉著大旗反對,是不是有些太后知後覺了!

還有的人列出條條框框來反對,也是相當奇葩了。

理由一:學生們好不容易才通過高考,被退學也太殘忍了吧!

理由二:退學一個學生,影響的是整個家庭!

理由三:成績差又不可能只是學生一個人的原因,老師和學校也要做檢討啊!

理由四:給孩子多留條後路,多個機會,說不定人家東邊不亮西邊亮呢!

這條條理由,哪一個看起來都跟“街道大媽”似的!

我就奇怪了,大學是託兒所還是慈善機構啊?

因為可憐一個學生,就允許他拿著不合格的成績畢業嗎?!

工廠生產的產品,如果不合格,貼上合格標出廠,就是欺詐!學生不合格,發了畢業/學位證出校,是更嚴重的欺詐!

而且,這不僅是欺騙社會,也是欺騙自己。有多少大學生走入社會,才發現自己學識淺薄,大學四年一事無成,才會後悔在最該學習、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

可這世間沒有後悔藥。

活該!22名大學生被開除,在最該拼搏的時候懶惰,怪誰?!

欺騙了自己,更對不起父母和供養著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的納稅人!

不是所有國家的年輕人都像中國的大學生一樣,年滿18歲了普遍還能倚靠著父母全額資助的優待。但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在校園裡無所顧忌地大肆揮霍、心安理得地優哉享受,唯獨就是不好好學習,說是不孝一點也不過分!

說起學費,國內大學與國外相比簡直太便宜了,僅靠那麼點學費估計連教師工資都發不起。

其他的錢來自哪裡——大部分都來自國家財政撥款,也是我們這些納稅人的錢!換句語說,我們國家的每一個納著稅的公民都在養著大學生。可是,知道自己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背後,是很多人的付出共同造就的,自己還不珍惜,只圖享樂,這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這等學生,放在學校裡純粹就是浪費社會資源,還不如早點離開,給真正想上學的人騰位置!

況且,在常爸看來,學校的此次“無情之舉”已經是相當相當人性化了好嗎?!

首先說說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這批被退學的學生全部都是“補考”不及格!

看看這些學生的成績,不及格的科目多的可達13科,少的也有6科,簡直就是車禍現場慘不忍睹。

活該!22名大學生被開除,在最該拼搏的時候懶惰,怪誰?!

說實話,過來人都有感受吧,在國內讀大學想要不及格,還真不太容易吧!

首先,老師就不會放過你!考前各種劃重點,還明裡暗裡地提示你:這個會考哦!通常情況下,只要你有心記住這些重點,及格是不成問題的!

其次,學校也不會放過你!沒考過?還有一次補考的機會!這次改卷子,老師會竭其所能把能給你的分兒都給你!等到快畢業時,還有一次清考,把之前沒及格的科目再走過場似的考一遍。

“趕快及格吧!趕快畢業吧!”眾人合力,你想不過都難。

當然,也有極個別同學,自己不爭氣非要動用一些奇葩招式,就實在讓老師迴天乏力了!

有個同事爆料,她上大學的時候,班裡有個男同學長期不上課,最後期末連掛四科。老師也是想各種辦法,組織期末加考,該生說自己生病了。放假回來再讓補考,結果,這個男同學在考試中申請去廁所,然後就在路人的眼皮底下,橫豎一閉眼撞了牆,直到把自己撞暈了直接倒地才算完!

活該!22名大學生被開除,在最該拼搏的時候懶惰,怪誰?!

估計監考老師和科任老師也是崩潰的:你讓我怎麼辦?你讓我怎麼辦?

實在沒轍了,該男同學也成為該年級最後唯一一個沒拿到畢業證的人。

要千方百計、絞盡腦汁、冒著生命危險才能不及格的事兒,這些學生卻超額完成!

你說讓人氣憤不氣憤?

活該!22名大學生被開除,在最該拼搏的時候懶惰,怪誰?!

咱們再說回華中科技大學。本轉專分明就是他們格外開恩給這些不好好學習的學生留的後路,去年,他們就頒發了文件,對規定和要求說得明明白白:

學生未達到培養計劃總學分的3/4(二年級為2/3)者,給予黃牌警示;未達到培養計劃總學分的2/3(二年級為1/2)者,給予紅牌警示。

凡得一次紅牌,或兩次黃牌警告者需轉入專科,且不能再次轉入本科,否則予以退學處理。

這規定已經夠寬鬆了吧!總學分的1/3都沒完成,這還是去唸大學了嗎?!

而且在常爸看來,和整天遊手好閒的學生數量比起來,退學學生還是太少了!

課堂上,玩手機的比聽課的多;學業上,鑽營取巧的比專心學術的多;考試上,操心遊戲的比操心成績的多!

“學生本科轉專科最大的原因是沉迷於網絡遊戲。”華科大的老師一針見血。

有網友吐槽同學:

“舍友有課就翹課,週末沒課乾脆睡到12點,起床點外賣開始打遊戲,熬夜看直播到凌晨兩三點再睡。成天不是打遊戲,就是聊天看電影,有對象的同學則是飄忽不定,每天不見人影。說他們是醉生夢死,一點都不過分!

這哪裡像是校園,分明是網吧!

教育司司長吳巖說:“天天打遊戲、談戀愛,渾渾噩噩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不能搞‘玩命’的中學,也不能搞‘快樂’的大學……適度增加學生不能按時畢業是應該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

鐵飯碗被打破,想混日子的學生估計也得逼自己清醒清醒了!

“優勝劣汰”是這個社會最基本的現實,大學的注水和寬容就是一種掩蓋和假象。與其走出校園後遭受重重打擊,還不如先在校園裡把自己打磨堅實。

關注我們公號的人裡,大部分孩子都在學前,或剛剛上小學,那這件事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1. 孩子要學會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

孩子終將有一天會長大,需要憑藉自己的力量來直面這個世界的壓力。

而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就是讓他從小便懂得,人活於世,必須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需要承擔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

從現在開始,父母減少一手包辦,讓孩子承擔其行為的自然後果,培養他的獨立性和責任心。如果上述的這些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到自己需要承擔荒廢學業的後果,可能也不至於如此“放蕩不羈”!

2. 別剝奪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在學校裡終日打遊戲,荒廢學業的學生,其實很多在高中的時候,都是成績不錯的學生。只是當時的學習,都是被家長和老師逼著,為了成績而學習,目標單一而明確。到了大學,沒有人天天盯著,頓時失去了目標。高中時被學業壓迫造成的痛苦,歷歷在目,一旦有機會放飛自我,就再也收不回來了。

這也給我們這些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了個醒,別光關注成績,更應該關注對孩子好奇心的保護,對孩子學習興趣和熱情的保護。

學習可以是辛苦的,但不應該是痛苦的!讓孩子把學業和痛苦劃等號,就算短期內獲得不錯成績,但是後患無窮!

這是個大話題,文章篇幅所限,不再詳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常爸之前寫的《當“快樂教育”成為過街老鼠,我們到底應如何教育孩子?》。

看到這個新聞時,百感交集,想說的其實很多,文章篇幅所限,無法一一言明。千言萬語歸集成一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