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金鑾殿上演滑稽醜劇,被調往南京任御馬太監

汪直金鑾殿上演滑稽醜劇,被調往南京任御馬太監

明朝的皇帝為了加強皇權專制,為了加強對黎民百姓和各級官吏的控制,絞盡腦汁想了許多辦法。除了歷朝都實行的三省六部制度以外,還專門設立了特務機構和憲兵,這就是明朝獨一無二的廠衛制度。衛是指錦衣衛,是皇帝的親兵,有些類似於後來的憲兵隊,權力很大,可以不經過司法審訊,隨意抓人殺人。廠是指東廠、西廠,是便衣特務。東廠是明成祖設立的。明憲宗時又設了西廠,西廠的總管是汪直。汪直就是憲宗時權傾朝野,作惡多端的大太監。憲宗寵信萬貴妃。萬貴妃名叫萬貞兒,她父親因犯罪發配戌邊。貞兒四歲時便被收入宮廷,充當雜役宮女,長大後因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深受孫太后喜愛,便召入仁壽宮,侍候太后起居服飾。當憲宗被封為太子時,她便與憲宗眉來眼去,產生感情。憲宗繼位後,萬貴妃恃寵專權,真可謂一人得勢,雞犬升天,萬貴妃宮中的太監汪直從此也越發紅起來了。汪直原是西南大藤峽瑤族首領的後代,明軍南征,平定瑤族起兵之後,汪直被俘獲,閹割後充人宮中作雜役。由於他善於察言觀色,會討好主子,很快被選入昭德宮充內使。昭德宮是萬貴妃所居之處,汪直對萬貴妃竭力奉迎,使萬貴妃經常在皇帝面前說他聰明好學,辦事沉穩幹練,對皇上一片忠心,求皇上賞給汪直一個好差事。憲宗此時還受制於萬貴妃,就讓汪直做了御馬監事。

汪直金鑾殿上演滑稽醜劇,被調往南京任御馬太監

說起來,這御馬監事不是什麼有權的大官,不過為朝廷養馬馴馬而已。後來宮中出了一件事,使汪直身價倍增。那一年有個妖道人李子龍,經常手執木劍,身穿八卦衣,在大街上妖言惑眾,說是夜觀天象,見紫微星沉隱,北斗星斜墜,世間將有大禍臨頭。由於當時政局不穩,朝中官員相互爭鬥,李子龍的話居然有不少人相信。尤其是大內宦官鮑石、鄭忠等對李子龍五體投地,常引他到宮中游玩。有一次,李子龍登上萬歲山(今景山公園),聚眾胡言亂語,正好被錦衣衛發現。錦衣衛立刻將李子龍和鄭忠、鮑石兩太監捉拿,並報告憲宗。憲宗以為此事內外勾結,非同小可,要派一個得力可靠的人經常出宮瞭解外面情況,察看百姓和官吏的言行。由於以前萬貴妃舉薦,所以這任務便落到汪直身上了。汪直自此改換衣服,帶領錦衣衛官兵每日外出查訪。在大街小巷、村鎮田間,凡有對朝廷不滿的言行,他都向皇帝彙報。一時間監獄人滿為患,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憲宗卻認為汪直精明能幹,效忠朝廷。為了擴大汪直的權力,憲宗降旨,在東廠之外再設一西廠,作為皇家的耳目和爪牙,其人數和勢力大大超過了東廠。汪直統領西廠之後,更是興風作浪,大興冤獄,屈死的官員百姓不計其數。文武百官中很多人對汪直不滿。飽讀詩書、在朝廷中很有威望的大學士商輅上書皇帝,要求罷免汪直,解散西廠。憲宗卻有意袒護汪直,迫使商輅棄官還鄉。

汪直金鑾殿上演滑稽醜劇,被調往南京任御馬太監

汪直日益得勢,許多正直的官員因反對他而獲罪丟官或辭官還鄉,而一些奴顏婢膝的官員卻對汪直巴結逢迎,百般討好。吏部尚書尹旻,是個寡廉鮮恥的人物,他見汪直很受皇帝寵愛,便到西廠,帶上重禮,拜見汪直,向他叩頭,這在明朝前期的歷史上是罕見的,令百官為之羞恥,倒是汪直心中大喜。兵部尚書項忠為人正直清高,某日在途中與汪直相遇。汪直素知項忠為人,先下轎立於路旁,看項忠有何反應。誰知項忠竟不顧不理,帶隨從昂首而過。汪直恨得咬牙切齒,立刻到憲宗那裡說他的壞話,很快將他削職為民了。汪直成了顯赫一時,權傾朝野的人物,西廠人數超過了6萬人。他們不經過朝廷的司法部門(如刑部、大理寺),就可以抓捕四品京官,還可以拷打他們的妻兒,抄沒他們的家產。汪直之所以能這樣猖狂,除了皇帝昏庸之外,還有一些朝廷官員為他做爪牙。左都御史王越因協助汪直趕走項忠有功而升為兵部尚書,遼東巡撫陳鉞也因巴結汪直而人值兵部。這三人狼狽為奸,弄得京城烏煙癉氣,怨聲載道。民諺說:“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是說朝廷官員形同虛設。汪直紅得發紫,連宦官集團內部也有人不滿,總想辦法弄垮他,於是在金鑾殿之上演出了一場滑稽醜劇。

汪直金鑾殿上演滑稽醜劇,被調往南京任御馬太監

明憲宗有兩大愛好:一是迷信僧道,整天燒香拜佛,吃丹飲符。二是喜歡看宮中太監表演俳優雜劇(古代劇種之一,幽默詼諧,類似今天的化妝相聲)。宮中有個小太監阿醜,為人機敏伶俐,能言善辯,經常把憲宗逗得笑逐顏開。有一天,憲宗閒來無事,要阿醜等幾個內侍為他表演雜劇,還點名要演宮中的事。阿醜略一沉思,計上心來。他裝扮成一個淨角,模仿成酗酒後醉熏熏的樣子,歪歪斜斜、搖搖晃晃地上場了。嘴裡語無倫次地說著什麼,走著走著,他突然撲通一聲,栽倒在地。阿醜的兩個幫襯走過來對“醉鬼”喊:“快起來,內閣大臣來了。”阿醜一動不動,索性仰面躺在地上,喊道:“內閣大臣是紙糊的,能把我怎麼樣!”過了一會兒,幫襯又對醉鬼喊:“皇帝駕到,趕快起來。”阿醜仍是無動於衷,不理不睬。第三次,幫襯走到阿醜身邊小聲說:“汪太監來了。”醉鬼此時一躍而起,驚慌失措地四面張望,撒腿就跑。兩個幫襯一把拉住他問:“阿醜,你真是怪人,萬歲爺你都不怕,還怕汪太監!”阿醜對臺下搖搖手說:“我只知有汪太監,不知有皇帝。皇帝是好人,可惹不起汪太監啊!”大家聽了都為阿醜捏把汗,再看憲宗皇帝並未動怒,怔怔地若有所思。大家知道皇上心中對汪直也有看法,決定再激一激他。過了幾日,阿醜等優伶宦官又為憲宗演了一場。那天阿醜扮作汪直,穿上汪太監平時的衣冠,手中持兩把大鉞(兵器的一種),大搖大擺,昂首闊步地上場了。他趾高氣揚,大喊大叫。這時有一個人上前攔住盤問你是什麼人,敢在宮中如此放肆,橫行霸道?”阿醜說:“你不知道我是汪太監嗎?皇帝寵愛我,信賴我,我叫誰死誰就得死,我叫誰升宮誰就升官,我當然要得意忘形啦!”那人又問:“你有什麼本領,取得皇帝的信任,在朝中為所欲為?”阿醜說:“你沒看見我手中這兩把大鉞嗎?”說罷,分別舉起左右手說:“這是王越,這是陳鉞。”原來,他手中的道具是為了諷刺那兩個趨炎附勢的無恥狗宮。

汪直金鑾殿上演滑稽醜劇,被調往南京任御馬太監

滑稽戲正演得熱鬧,有人給皇帝送來兒名正直官員的奏摺。奏摺中列舉了汪直及王越、陳鉞的罪狀,其中有兩句話很讓憲宗動心:“天下之人但知有西廠,不知有朝廷;但知畏汪直,不知畏陛下。”憲宗正沉思躊躇之時,東廠太監尚銘又上奏摺,詳細揭露汪直等人貪贓枉法,陷害忠良的罪行。原來東廠尚銘等太監見汪直的權勢超過自己,十分忌恨,設計迫使憲宗下決心除掉汪直,才讓阿醜等人演出這場戲。憲宗看了奏摺,加上阿醜演戲給他的印象,又因為汪直是萬貴妃的人,這時憲宗對萬貴妃已有不滿,所以終於下了決心,降旨罷撤西廠,罷了陳鉞、王越的官職,然而對汪直並沒有加罪,只是把他調往南京任御馬太監。汪直既倒,手下的官員、太監也不再巴結他了。當汪直離京的時候,沒有一人送他,以前那種前呼後擁,一呼百應的場面再也不復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