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爷党逼宫为何会失败?

忠肝义胆岳老三


《雍正王朝》秒杀太多”有深度”的影视剧,而“八王议政“是全剧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可惜很多人对政变的理解还停留在《康熙王朝》“智擒鳌拜”的层次上:带几个人,乒乒乓乓把政敌的首领干掉了,政变就成功了。导致讨论这段的,基本都把目光放在几个旗主王爷怎么控制兵营,隆科多怎么调兵,胤祥怎么夺兵上。而不知道政变的关键在哪里。

其实,政敌之所以这么牛逼,是因为他是个集团的代言人,整个集团在支持他。你就算杀了他一个人,他的集团并没有覆灭,一般还会对你发起更疯狂的反扑。

比如,十常侍杀了何进,袁绍曹操就杀进皇宫,十常侍偿命了。王允杀了董卓,西凉集团也没有就此覆灭,王允也偿命了。还有北魏元子攸杀了尔朱荣,后来他也偿命了,等等。干掉熊猫你也成不了国宝,反而会被枪毙。

政变要成功,要么彻底捣毁对方的集团;要么把各大势力拉拢过来支持你。前者一般用武斗,后者一般用文斗。武斗绝不是杀掉为首的几个人,而是彻底打垮、分散他的集团,比如“天京事变”韦昌辉杀了东王府两万人,周武帝除宇文护不仅杀了他,还击杀了他的弟弟、部将,南北朝这样的武斗多的是,哪次都杀人盈野。文斗的例子就不举了,不敢说。

武斗为了彻底消灭对方,可以百无禁忌;而文斗为了拉拢第三方,你必须遵守大家约定俗成的规则。《雍正王朝》里八爷那点力量玩不起武斗,所以趁雍正人心大失玩文斗。

无论《雍正王朝》里还是历史上,以满制汉,携汉制满,也就是用汉人文官控制满人军事集团,以满人军事集团制衡汉人文官,都是大清的基本国策汉人士绅文官跟满人勋贵是大清的两大柱石。
而雍正在河南让田文镜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严重损害了士绅的利益。所以河南士子罢考,京城的文官兔死狐悲,为防推行到自己头上,联合起来集体弹劾田文镜。雍正非但不听,还杀了带头闹事的谢济世、陆生南,在文官中引起强烈不满,严重得罪了文官。

满人按月从国家领粮米,是大清自己人,对大清忠诚度最高。现在雍正把他们的供给给断了,让他们自食其力。断认财路如杀人父母啊。

大清的两大柱石不是被雍正得罪光了,而是得罪死了。这时要有人站出来振臂一呼,废除雍正弊政,恢复祖制,肯定得到大伙的欢呼,所以八爷说这次政变,〖至少有九成胜算了〗。


在这种背景下,八爷决定逼宫,也就是玩文斗,朝廷上抨击雍正,宣布自己的施政方针,在朝廷大多数人的赞同下,雍正下台。

跟美国弹劾尼克松、克林顿,开个会表决,本质上是一样的。

可是,在现代社会,弹劾克林顿是合法的,可以走程序,在封建社会可没有弹劾皇帝的程序。所以,要控制住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隆科多带兵包围皇宫,创造一个会场,大家可以在里面畅所欲言,弹劾雍正。

后来雍正被咄咄逼人的旗主逼的无话可说,就让图里琛带御林军过来,谁扰乱朝会抓谁,意思就是:老子说不过你,但老子有权解散会场,玩牌玩不过你,老子可以掀桌子。



这时隆科多出现,说他已控制了皇宫,意思就是:这个会你解散不了了,还得继续开下去。

调兵只是起个稳定会场的作用,根本起不了决定作用。不然隆科多直接派兵把图里琛杀了,把雍正抓起来就行了,还用这么多废话?只是那样朝廷大臣一看你们这么不守规矩地玩,谁还敢支持你。朝廷一齐反对,隆科多跟四旗主的那点兵跟朝廷控制的力量比起来就是蝼蚁。

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文斗中争取朝廷大多数人的支持。大伙一致要求雍正退休了,就算胤祥控制了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的兵力,里面的官兵有胆子跟整个朝廷作对?

那你说既然争取大家支持这么重要,八爷为什么不挨个暗中争取呢,还得要隆科多、四旗主调兵?你挨个串联,串联了张三,他不知道李四什么决定,敢贸然答应吗?串联到了表面上反对雍正,实际上是他眼线的怎么办?

朝会无疑是个好时机,大清最位高权重的人聚在一起,集体表个态,让雍正下台。


朝会开始,东亲王永信率先开始发难:

〖皇上说新政如何如何好,臣在奉天听到的却不是这样〗。


看到有人说出自己想说的了 ,下面大臣纷纷交头接耳地表示赞同。

接着开始攻击李卫是个大字不识的奴才,田文镜专横跋扈。因为他们一个实行摊丁入亩,一个实行官绅一体当差,得罪了太多的官员,正好拿他们作突破口攻击雍正。说完后,还跟演讲似的环顾群臣,群臣又一片赞同。
这哪是讨论啊,纯粹问罪来了,雍正脸色不好看问是谁教他这样说的。

没想到这更给了永信发挥的空间:

〖皇上,这话还用人教吗,你看这满大殿的人,谁心里不是这样想的?〗


这次群臣的附和声更大了。

三板斧下来,雍正也感到了危机,知道他们在逼宫;九爷十爷洋洋自得,胜券在握。
雍正下去巡视自己的力量:自己人寥寥无几,得罪的人一大片。





这时雍正给他掌过灯的王文昭站出来护驾了,以“无人臣之礼“参永信。按说欺君之罪是最大的罪,但这不关乎大家的利益,谁都懒得理他,没一个附和的。王文昭还被人怼的癫痫发作,抬下去了。

但王文昭的牺牲不是白给的,他引出了雍正反败为胜最大的功臣——老九。

老九骂王文昭:〖充其量不过是我们满人的一条狗!〗,汉官听到了,心头肯定一万头草泥马:雍正再混蛋,也没让我们当狗啊。


接着骂〖几篇章侥幸得了个状元〗,官员分勋贵、捐官、军功、科举。而科举最有面子,提拔也最快。看看反应清朝生活的《红楼梦》里世代勋贵的贾家拼命逼贾宝玉读书考科举,觉得太清贫宁愿放弃宗室身份也要考科举,左宗棠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将军了还向朝廷要个进士出身,就知道科举对于一些官僚来说多么地荣耀与宝贵


现在成“臭文章“了,满人科举出身的听到了,也得心头九千九百九十九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八爷党的二号人物这样一说,等于宣布了他们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了。原来寄希望于八爷党上台能过好日子的官员,心里得凉了大半截。

但永信倒来劲了,又站起来攻击汉人将领,三个旗主轮番攻击雍正重用年羹尧这个汉人,搞得大清战斗力直线下降,要恢复八旗议政的祖制。


你猜旁边的汉人武官心里会怎么想?

一开始是八爷党代言汉人文官和满人,向雍正跟他几个心腹宣战,大多数对一小撮;现在倒好,把汉人科举文官、满人科举文官、汉人武官全推到对立面去了,自己只能代言满人勋贵武官。



看八爷这眼神,估计是想说:二百五,你少说几句行不行?

看这二百五水平,雍正都忍不住笑了。


这时老八要站出来说话,雍正严词拒绝,因为他知道老八的水平,可不是那几个能比的。
于是让图里琛率御林军来解散弹劾雍正的会议。可会议已经被隆科多控制了,雍正只能坐视对自己最有威胁的老八煽动群臣。绝望的雍正瘫坐在台阶上。


这时李德全问要不要退朝。当然不能退,因为退朝你只能自个走,然后别人全票通过弹劾你的决议,你连辩论的机会都没有。

八爷首先说〖谢济世 陆生南忠言直谏 皇上非但不听 反而杀了他们〗,为科举朋党受牵连的官员平反,拉拢科举文官。

然后夸康熙,暗示要恢复康熙旧制,让你们过好日子。

再攻击年羹尧,毕竟他杀的官员多,是雍正给他的权,又让大家勒紧裤腰带供应他,引发大家公愤。注意,八爷攻击年羹尧一个人,而不是汉将,比那几个二百五水平高多了。

再攻击田文镜,表要维护读书人、士绅的利益。

再说简亲王提出的“八王议政”纯粹为了江山社稷,这是向大伙解释,老九他们心急了点,没有把大伙当狗的意思,打倒了雍正,咱们一起分田地

近乎完美的出击,雍正快招架不不住了。
但这时张廷玉出头了,看到站出来,已近乎死人的雍正,又充满了希望。

张廷玉先问难九爷十爷,毕竟永信能把李卫、田文镜当突破点,他也能拿这俩活宝当

〖我是先帝旧臣,两朝宰相,这下面就有许多我的门生故吏,你们不会也把我当满人的狗,不让我说话吧〗

先摆资历,说明自己是代表汉人官僚利益的,然后再问责八爷党,你们凭什么想打压汉人?争取到汉官的支持。

然后讲一堆八旗历史,又评论一番,并且说出了〖如果八旗各方为政,定会同室操戈祸起萧墙〗。
其实就是在表示:勋贵掌权已经是不合时宜的过去式了,现在是科举文官的天下。如果八王议政肯定会像清初一样,动荡不安,谁都作不稳官。我们科举文官要担起这个担子,反对八王议政。

后来又讲康熙43年发大水,朝廷拿不出赈灾的银子,西北用兵也掏不出军饷,所以雍正上台就实行新政。
这是在向大家解释:新政是损害了大家的利益,但不实行新政大清就亡了。崇祯当年让大臣捐款大家不捐,结果逼反了陕西饥民,导致了崇祯挂歪脖子树,可那些大臣也大多家破人亡啊。皇帝实行新政虽然让你贪的少了点,但子子孙孙能贪下去。

说完之后就问〖马中堂,您说是不是这样?〗

名义上是问对不对,其实是问支持不支持。马齐作为一方官员的统领说〖张中堂所言句句是实〗,别的官员也没有反对,说明他们是支持认可张廷玉的。他们没随声附和,是因为毕竟他们还想看雍正出丑。
这一席话把八爷逼的气急败坏了,再也顾不上“贤”的人设了,破口大骂。

听到张廷玉这席话,无论是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的科举文官,哪怕不是科举出身的,肯定合计:雍正是混蛋,可只是让咱们少贪点,让八爷党这群王八蛋丘八上台了,咱们就成了什么权力没有的狗了,还是选雍正好点。

注意,之前雍正被老八、隆科多对的气息奄奄,弯腰坐在阶梯上,张廷玉说完之后,雍正挺直了腰板,恢复了威严,训斥老十。
然后雍正又把四旗主点了一遍名,威严地问他们〖你们还要提八王议政吗〗,四旗主都灰溜溜地低下了头,毕竟跟汉文官、满文官、汉武将一起作对,他们只有掉脑袋的份。


接着又和气地点出来睿亲王都罗,表扬了他〖他们逼宫,你没有和他们掺和,朕很高兴〗,都罗跪下谢恩,四旗主内部也被分化了。

雍正此时已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了,再训斥老八也开始气壮山河。但会没开完,还有转机,所以老八说〖谁自绝于列祖列宗,黄泉路上自有验证〗。

可是,这时老十三夺得丰台大营的兵权回来了,雍正可以光明正大地开除老八会籍,自此老八完败。


所以说,八王议政雍正能取得胜利,第三功臣是胤祥,带兵来散会;第二功臣是张廷玉,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第一功臣是九爷,没有他张廷玉还真不好办

注意,事后雍正只是对三个旗主罚俸一年,按说调兵谋反妥妥地该杀头啊,一般小说里现在肯定让他们株连九族了,可雍正却只象征性地惩罚了下。其实这才是真实的:雍正已经得罪汉官了,旗人还是自己必须依靠的力量,再对旗主大开杀戒,这是找死啊。所以,雍正只能打掉的牙往肚子里咽了。


政变之前,老九问老八,有几成胜算?老八说九成。老九问,还有一成呢?
还有一成就是——闭上你的臭嘴


待我施为地煞变


相比于夺嫡之争,八爷党此番的逼宫之争其实难度更大。因为雍正是名正言顺的帝王,老十三又掌握着兵权,所以想要跟上次一样轻易地夺取兵权就难了。

但是八爷胤禩蛰伏数载,就是在等待机会。于是,就在雍正试图要整顿京城旗务时,他看到了机会。在八爷的计划中,此次的逼宫要分三步走:



第一,利用雍正急于整顿旗务的心理,向雍正建议,请关外铁帽子王带兵入关,协助京外大营整顿旗务。

老八猜测,雍正多半会同意。老十三曾提出过质疑,不过雍正最终还是同意了。

第二,不声不响地借关外人马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共管,买通九门提督兼领侍卫内大臣隆科多,最后在朝会上逼迫雍正推行八王议政,废除其一切新政。

老八说,这一点雍正肯定不会让步,所以我们要确保关外兵马能顺利进驻两个大营,同时要让隆科多归顺,而老八也确实做到了。



首先,他拿皇三子弘时、皇五子弘昼二人当挡箭牌,令关外人马共管京郊两个大营。丰台提督最初未见圣旨,没敢遵命,但此时皇三子弘时却故意混淆了旗务和兵务区别,导致关外人马顺利进驻两大营。接着,老八又派人游说隆科多,隆科多表示愿意配合逼宫,但必须要扶立皇三子弘时,老八应允。

第三,逼迫雍正退位,同时扶立皇三子弘时为皇帝,用老八的话说就是,天若助我,我为周公。可见,事情一旦发展到这个地步,无论是谁当皇帝,大权一定是由老八独揽了。

只可惜,老八胤禩竟然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了两回,那就是老十三胤祥。当皇五子弘昼偷偷将关外兵马入驻大营的事告知老十三后,老十三迅速赶往大营,夺回了兵权,逮捕了几个涉事的都统,事件才最终平息。



如果当时老八、老九和老十三人之中有一个留在大营待命,然后想法子截住老十三胤祥,再里外结合,说不准就能大功告成了。


达摩说


从八爷党党魁允禩来讲,他要篡逆,要一个”乱“字。从圣祖晚年倦政起,东宫虚位,八爷总览户部,造成亏空,救灾无银,又养一个任伯安,造《百官行述》,对百官又打又拉。传尔丹征西,故意在粮草上使绊子,六万将士几无人返。圣祖晏驾时,内结西山大营,拉拢九门提督,外阻十四爷立功。雍正朝又搞一个八王议政拉拢隆科多和皇三子宏时,想在朝堂大典上,借着部分官员对雍正新政的不满,群起而攻之。但雍正名分已定,兵权在手,雍正雷霆震赫,八爷党风流云散。

从康熙和雍正方面来讲,朝局一直把握的很”稳“。朝中心腹都是忠心耿耿的。八爷党得官望时,朝廷有军权,八爷党有军权时,朝廷把握着粮秣后勤。八爷党内有户部外有年羹尧时,雍正已是天下归心了。


倔强的砖头123


《八王爷三招逼退位,十三爷救驾正君威》

从九子夺嫡到八王逼宫,康熙儿子们的皇权争斗才算落幕。八王爷胤禩人算不如天算,一子落败。八爷党第二次反扑可谓是机关算尽:

1、 军权在握:八王爷吸取了康熙传位时候的教训,先让弘时建议雍正以整顿八旗旗务之名让八旗旗主奉召入京,与此同时八旗旗主还带来一些关外的八旗兵马。在八爷与八旗旗主密谋达成意向后,在弘时和弘昼的帮助下,先不动声色的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的兵权,作为逼宫最为重要的筹码。然后拉拢了掌管九门兵马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可以说整个皇宫和京城内外此时都在八爷的控制之中,

2、 人心所向:为什么在八王爷对雍正逼宫发难的时候,只有新科状元王文昭和军机大臣张廷玉为雍正出头呢?康熙后期一些政治积弊已现,雍正推行新政损害明显损害了一些达官显贵的利益。八贤王以反对新政否定雍正,趁机提出“八王议政”祖制,势必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3、 子篡父位:八王爷打着弘时的旗号,明着夺权,师出有名。就算成功了八王爷也不会当皇帝,而是像最初商定的,让雍正下台,把弘时推上去,而自己则会充当摄政王一类的角色,但是权力大都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子篡父位,不落话柄。

 

此三招,已将雍正逼得堪堪落败。无奈百密一疏,老十三带病复出救驾,重掌了军权,雍正反败为胜,雍正稳住君权后,将八爷党一网打尽。所以,无论何时毛主席说:枪杆子里出政权,真理颠扑不破。





一条老鱼128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九子夺嫡之时老四爆了最大的冷门成为了新君雍正,而贤王老八不只是自己没有上位,就是想要扶持的老十四也是失败了,不过老八毕竟拥有八爷党这样庞大的势力,自然是不甘心失败了。

如果说后来的八王议政逼宫,八爷党做了那些准备呢,宋安之认为,他们做的最大的准备就是等待时机,等待一个一击致命的时机。

但颇为讽刺的是,老八第一次就栽在没有兵权的原因上面,第二次也是如此,两次都让老十三夺取兵权翻盘了。更搞笑的是,两次失败老八都是披的同一件披风,难不成一点都不迷信嘛。

为什么这样说呢,宋安之下面给大家大概说说。

一、八爷党首脑老八的等待时机之道

正所谓成大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雍正有惊无险的继位以后,跟老十三还有隆科多是牢牢的控制住了整个帝国的兵权,这时候的老八只能一味隐忍。

老八可以隐忍,他的支持者却不懂,老九老十迫不及待之下,在西北战事时期就指责过老八,最后是不欢而散,老八也是气的两眼通红。

但老八并非是普通人,并没有怒发冲冠,当然他也没有发可冲冠,之后是继续隐忍,一直等到两件大事的发生。

一是河南生员罢考,天下震惊,后来引发了清流官员集体参河南巡抚田文镜,搞的雍正大怒,认为他们结成了朋党,于是处斩了李绂(后来宝亲王弘历求情,雍正赦免了李绂,让弘历来拉拢人心)、陆生楠、谢济世三个清流领袖。

二是雍正竟然开始对旗人下手了,见不得旗人好吃懒做,让旗人去种地。甚至不惜自己以身作则,拜一个会种地的老旗人为师,授予六品官职。

不过并没有什么卵用,在八爷党的背后操纵下,这群旗人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开始倒卖朝廷分发的田地了,用卖地钱来花天酒地的享受生活。

就这样雍正把清流官员还有旗人都得罪光了。

旗人中的守旧派代表隆科多对此意见也是很大,加上他的儿子惹是生非,有些失宠于雍正,所以隆科多也开始动摇了。

雍正铁杆支持者老十三也是病入膏肓了。

这时候老八终于等到机会了,而且背后的八爷党也是迫不及待了,老八的本意是还想再等等。可老九他们等不及了,感觉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自己这边,于是老八见已经是迫不及待了就干脆顺势而为了,开始了行动。


二、老八的具体安排。

早在同意行动之前,老八就已经把皇三子弘时勾搭到自己这边的阵营了。

为什么可以把雍正的三儿子拉到自己这边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以皇位来诱惑失宠的弘时。(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本来雍正有意传位给皇四子弘历,弘时都心灰意冷了,但老八这边一鼓捣,弘时就开始不认命起来。

老八对于八爷党说了三步计划,其实说到底就是夺取兵权罢了,简单来说就是借着雍正急于整顿旗营兵务的心理,让弘时进言让关外的旗主王爷来进京整顿旗务,然后老八趁机联络这些旗主王爷,拉上他们一直进行所谓恢复祖制的八王议政,同时用他们关外的铁骑来夺取京城外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

最后就是拉拢负责京城兵权的步军统领衙门的隆科多,隆科多的要求很简单,觉得失宠于雍正了,就想要跟八爷党合作扶弘时上位,使自己再度受宠。

这样一来,雍正的儿子弘时是八爷党的内应,负责京城兵权的隆科多成为他们阵营的人,关外的旗主王爷可以协助他们夺取京城外二营的兵权,还可以与他们一起逼宫雍正,再加上势力庞大的八爷党众多官员的协助,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老八这样做就是吃了康熙驾崩以后,没有兵权夺位不成功的亏,所以一心一意的想要夺取兵权。

不过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是漏洞百出。

首先京城外二营是牢牢的抓在雍正和老十三的手里,没有他二人的圣旨或者手谕,谁去也没用。

四位旗主王爷不过是带了四千兵马,京城外二营可是有着十多万兵马的。

而且老八的手段很低劣,通过弘时和弘昼(弘昼被弘时坑了一把)两位雍正亲儿子的证明下,才使关外四千兵马进入京城外二营共同协防,而且时间只是不到一天。

因为老八是晚上带领兵马过去的,有两位皇子证明还不行,老八还承诺明天把圣旨转发过去,可是这就是假的命令,压根不可能有圣旨的,时间一过没有圣旨的话,这些忠心耿耿的将领就会清洗老八他们了。

还有四位旗主王爷的本意是反对雍正对旗人进行的新政,并非是协助老八谋朝篡位的。

而且最关键的老十三他们都忽视了,虽然老十三已是病入骨髓,但他们都没有象征性派一些人监视老十三。

所以最后只能是老八穿着那件威风凛凛的披风,在康熙驾崩夺位失败以后,八王议政之后又再次失败了。

当然为什么老八的计划会漏洞百出呢,因为这是电视剧里面的剧情啊…

第122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如果有想要分析自己不解的剧情,可以关注私信或者评论本文。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首先这是电视,与史实不符。为了剧情的需要,为了提起观众的兴趣,有意夸大了逼宫形式的严峻性,突出了十三爷一招化解危机的英雄气质。

就事论事,只说电视。

八爷的败,就败在一个“贤”字上,八贤王嘛。这也是创作者给他的这个文学形象的定位。他自己也有解说,他这一生,就败在一个贤字上,太爱惜自己的名声。说说他的形象,自幼聪慧,说白了鬼主意多,坏点子多,是八爷党当之无愧的首脑。虚情假意,博美名,做事瞻前顾后。说白了,坏得不彻底,本身就是个坏人还怕别人说是他是坏人。

看剧情,他具有压倒性优势。1.满朝文武、八旗子弟、士大夫,多数反对新政。以反对新政、违背祖制完全有机会将雍正拉下马。2.军权得以控制,完全可以控制局面。丰台大营和锐建营不说完全控制,之前控制了一半,不会出什么乱子。城内有隆科多步兵统领衙门的2万兵马,连内宫侍卫都全换了。

一切尽在掌握中了,还等什么?直接退位,新皇登基,全城戒严,昭告天下,废除新政。不可以吗?搞不懂

非要搞什么八王议政,八王议政就可以控制雍正吗?你现在控制军权只是偷袭了一把,时间一长必有一些保皇派搞事,军权被拿去还有八爷什么事。

冒着天大的风险,只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这是“八贤王”的性格,也是失败的根源。


青梅煮水话沧桑


第174期总268期

看来雍正皇帝的这位兄弟“八阿哥胤禩”是贼心不死,对这个皇位是望眼欲穿,不得到皇帝位置决不罢休,不把自己这个“八爷党”作死绝不撒手,真佩服八阿哥的耐力。

八阿哥胤禩眼看着他这位“四哥”稳稳当当的的做上了皇帝位置,自己多年的努力却付出东流,是在是不死心,加上他还有老九、老十这连个死党跟着忽悠,所以一直在等待机会把雍正皇帝弄下台。


【八爷党逼宫分三步】

雍正皇帝登基以来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户部亏空,比如吏治腐败,其中的旗人游手好闲,坐吃山空,按照雍正皇帝的话说;本是游猎民族可连马都不会骑了,这将来还能打仗吗?必须加以整顿。

为了稳定朝局,雍正皇帝登基伊始就给百般出难题的八阿哥胤禩加封我“廉亲王”,总理事务大臣,他就管着宗人府、理藩院等衙门,所以这些闲杂事务就交给八阿哥胤禩来处理,由三阿哥弘时协助,那想到老八胤禩要借这次机会把雍正帝整下台,来个逼宫大戏。

【八爷党在设计逼宫方案】

一、在康熙皇帝驾崩前后,八爷党成员拥护八阿哥胤禩谋取皇位继承人几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抓住兵权,这次整顿旗务要把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弄到京城,重要的是他们手里的兵,八阿哥胤禩要借助关外四个王爷的兵来夺取京城兵权。

京城的重要部署是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这两个外围部队。八阿哥胤禩说: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有了百分之七十就可以干!看来已经到了百分之七十了。

【孤注一掷的八阿哥胤禩】

二、京城外围解决了,内城怎么办?八阿哥胤禩安排死党老九阿哥胤塘去活动九门提督隆科多,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情节;九阿哥胤塘与九门提督隆科多达成了交易,隆科多一再强调他保的是三阿哥弘时,想到一起了!

既然九门提督隆科多答应了,城外有关外四个王爷的兵马,看来胜算在握可以干了,这次八阿哥胤禩定要把雍正帝拉下马。
【让三阿哥弘时取代雍正皇帝】

三、这就是要造反了!可是造反必须师出有名,八爷党的目的不就是让八阿哥胤禩当皇帝吗?可是八阿哥胤禩不这么想,他想打着雍正皇帝儿子弘时的旗号发生兵变,把弘时推上去,他八阿哥胤禩要做幕后的太上皇“周公”了。

因为此刻的八阿哥胤禩造反是名不正言不顺,由雍正皇帝的儿子弘时来当皇帝就说明他这个雍正皇帝“失德”,还有违背祖制这一条,包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这些让土豪劣绅反对的新政,只要得到了权贵们的支持就好办!

【老十三胤祥坏了老八的大事】

人算不如天算,本来病怏怏的十三阿哥胤祥已经不能上朝理事,不知怎么了,他今天出现了!

十三阿哥胤祥是军内的领袖,好多将领都曾经是他的属下,胤祥在两个大营振臂一呼还有什么关外四个王爷带来的兵说话的份,十三阿哥胤祥的出现让八阿哥胤禩彻底失望了,这位拼命十三郎是雍正皇帝的铁杆,逼宫失败已经成为定局,八阿哥胤禩只能望天兴叹,真正是上天要灭他胤禩。

只是让雍正帝感到意外的是隆科多的反叛,看来这位国舅爷也当到头了,自此:八爷党彻底毁灭。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老八为了扳倒雍正,可以说是处心积虑。从雍正登基任命老王为廉清王、总理王大臣时,老八就开始“韬光养晦”,表面上为国家夙兴夜寐,实际上暗中积累力量,就等待一个机会。为此,他作了各方面准备:

一是政治上准备。要发动政变逼宫,需要有正当又符合古时礼节的充分理由。此时雍正已是登基多年的皇帝,在法统上没有任何问题,那么,老八想扳倒雍正,只能从执政过失上寻找突破口。为此,八爷一党决心以雍正推行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三大改革,而遭到士绅阶层强烈反对为由,进行逼宫。

要成功架空雍正,还要有合适办法。八爷一党找到了关外的几个铁帽子亲王,琢磨起“八王议政”的旧把戏,这把戏源于清朝起源时,算是祖制,用这个办法,谁也不好反对,理由和办法都有了,就差一个机会。

二是军事上的准备。政治斗争你死我活,光靠耍嘴皮子是不够的,关键是手里有“枪”。八爷总结了康熙死后夺位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手里没有兵权,所以这次要政治军事一起来。北京城防务的重点是内城和外城,对内由九门提督隆科多掌握,外城由丰台大营控制。

为了争夺丰台大营控制权,他先是以整理旗务为名,向雍正请示让四大铁帽子王带亲兵入京,然后又借负责旗务整理的皇子弘时之口,控制了丰台大营的统兵权。内城方面,八爷勾结隆科多,全面接管皇宫近侍。

三是人手上的准备。八爷要发动政变,肯定要拉拢一大帮人,除了早期的八爷党外,他又通过利诱胁迫,与弘时结成联盟,同时拉拢隆科多,几乎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看似大功告成的八爷,却在一个不起眼的问题上载倒了,这就是雍正的另一个儿子弘昼,看似不懂事理的弘昼,心机却比谁都深,他深知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料,就决定只做一个闲散王爷,所以在父皇和叔叔之间,他没有贸然选择,而是一步步探路。

八爷和弘时接管丰台大营时,丰台大营不相信他们的话,八爷就故意把话题引向弘昼,说这是皇上同意的,弘昼当场没有否认,但第二天他却把这事向负责军事的十三爷报告了,给了十三爷夺回兵权的机会,最终导致了八爷夺权逼宫的失败。

当然,这是电视剧所演绎,实际上这与历史真实情况根本不相符,雍正登基之后,从未失去对朝政的控制权,十三爷也根本没带过兵。电视剧好看,但有几个地方不符合逻辑。

一是丰台大营如此重要的地方,真实情况是没有皇帝的圣旨或印信,任何人不可能仅靠口说就能轻易接管的。即使是十三爷负责,也需要请旨才能换人或调兵。古代帝王保证权力的最重要筹码就是兵权,除了皇帝本身,任何人没有旨意是不可能取得兵权的,哪怕是皇帝的儿子,私自染指兵权,下场也不会太好。


二是身为侍卫首领的图理琛,连手下人被换了也不知道,如果这是他疏忽,不太符合常理,这么糊涂,他还能当这么久的侍卫首领?如果他是故意知情不报,那问题可就严重了。要是这是真实的情况,事后肯定要追究问题的,那将是谋反的罪名。

三是十三爷对军队的掌握好象比雍正还好使,对皇帝而言这还得了,万一十三爷哪天有想法或者被人逼迫,来个“陈桥兵变”之类的,不是轻而易举,这不是一个皇帝能够容忍的,除非他本身就是汉献帝,大权旁落。


华哥杂谈


因为历史上8爷党就失败了,电视剧不可能让他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