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爺黨逼宮為何會失敗?

忠肝義膽嶽老三


《雍正王朝》秒殺太多”有深度”的影視劇,而“八王議政“是全劇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可惜很多人對政變的理解還停留在《康熙王朝》“智擒鰲拜”的層次上:帶幾個人,乒乒乓乓把政敵的首領幹掉了,政變就成功了。導致討論這段的,基本都把目光放在幾個旗主王爺怎麼控制兵營,隆科多怎麼調兵,胤祥怎麼奪兵上。而不知道政變的關鍵在哪裡。

其實,政敵之所以這麼牛逼,是因為他是個集團的代言人,整個集團在支持他。你就算殺了他一個人,他的集團並沒有覆滅,一般還會對你發起更瘋狂的反撲。

比如,十常侍殺了何進,袁紹曹操就殺進皇宮,十常侍償命了。王允殺了董卓,西涼集團也沒有就此覆滅,王允也償命了。還有北魏元子攸殺了爾朱榮,後來他也償命了,等等。幹掉熊貓你也成不了國寶,反而會被槍斃。

政變要成功,要麼徹底搗毀對方的集團;要麼把各大勢力拉攏過來支持你。前者一般用武鬥,後者一般用文鬥。武鬥絕不是殺掉為首的幾個人,而是徹底打垮、分散他的集團,比如“天京事變”韋昌輝殺了東王府兩萬人,周武帝除宇文護不僅殺了他,還擊殺了他的弟弟、部將,南北朝這樣的武鬥多的是,哪次都殺人盈野。文斗的例子就不舉了,不敢說。

武鬥為了徹底消滅對方,可以百無禁忌;而文鬥為了拉攏第三方,你必須遵守大家約定俗成的規則。《雍正王朝》裡八爺那點力量玩不起武鬥,所以趁雍正人心大失玩文鬥。

無論《雍正王朝》裡還是歷史上,以滿制漢,攜漢制滿,也就是用漢人文官控制滿人軍事集團,以滿人軍事集團制衡漢人文官,都是大清的基本國策漢人士紳文官跟滿人勳貴是大清的兩大柱石。
而雍正在河南讓田文鏡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嚴重損害了士紳的利益。所以河南士子罷考,京城的文官兔死狐悲,為防推行到自己頭上,聯合起來集體彈劾田文鏡。雍正非但不聽,還殺了帶頭鬧事的謝濟世、陸生南,在文官中引起強烈不滿,嚴重得罪了文官。

滿人按月從國家領糧米,是大清自己人,對大清忠誠度最高。現在雍正把他們的供給給斷了,讓他們自食其力。斷認財路如殺人父母啊。

大清的兩大柱石不是被雍正得罪光了,而是得罪死了。這時要有人站出來振臂一呼,廢除雍正弊政,恢復祖制,肯定得到大夥的歡呼,所以八爺說這次政變,〖至少有九成勝算了〗。


在這種背景下,八爺決定逼宮,也就是玩文鬥,朝廷上抨擊雍正,宣佈自己的施政方針,在朝廷大多數人的贊同下,雍正下臺。

跟美國彈劾尼克松、克林頓,開個會表決,本質上是一樣的。

可是,在現代社會,彈劾克林頓是合法的,可以走程序,在封建社會可沒有彈劾皇帝的程序。所以,要控制住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隆科多帶兵包圍皇宮,創造一個會場,大家可以在裡面暢所欲言,彈劾雍正。

後來雍正被咄咄逼人的旗主逼的無話可說,就讓圖裡琛帶御林軍過來,誰擾亂朝會抓誰,意思就是:老子說不過你,但老子有權解散會場,玩牌玩不過你,老子可以掀桌子。



這時隆科多出現,說他已控制了皇宮,意思就是:這個會你解散不了了,還得繼續開下去。

調兵只是起個穩定會場的作用,根本起不了決定作用。不然隆科多直接派兵把圖裡琛殺了,把雍正抓起來就行了,還用這麼多廢話?只是那樣朝廷大臣一看你們這麼不守規矩地玩,誰還敢支持你。朝廷一齊反對,隆科多跟四旗主的那點兵跟朝廷控制的力量比起來就是螻蟻。

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在文鬥中爭取朝廷大多數人的支持。大夥一致要求雍正退休了,就算胤祥控制了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的兵力,裡面的官兵有膽子跟整個朝廷作對?

那你說既然爭取大家支持這麼重要,八爺為什麼不挨個暗中爭取呢,還得要隆科多、四旗主調兵?你挨個串聯,串聯了張三,他不知道李四什麼決定,敢貿然答應嗎?串聯到了表面上反對雍正,實際上是他眼線的怎麼辦?

朝會無疑是個好時機,大清最位高權重的人聚在一起,集體表個態,讓雍正下臺。


朝會開始,東親王永信率先開始發難:

〖皇上說新政如何如何好,臣在奉天聽到的卻不是這樣〗。


看到有人說出自己想說的了 ,下面大臣紛紛交頭接耳地表示贊同。

接著開始攻擊李衛是個大字不識的奴才,田文鏡專橫跋扈。因為他們一個實行攤丁入畝,一個實行官紳一體當差,得罪了太多的官員,正好拿他們作突破口攻擊雍正。說完後,還跟演講似的環顧群臣,群臣又一片贊同。
這哪是討論啊,純粹問罪來了,雍正臉色不好看問是誰教他這樣說的。

沒想到這更給了永信發揮的空間:

〖皇上,這話還用人教嗎,你看這滿大殿的人,誰心裡不是這樣想的?〗


這次群臣的附和聲更大了。

三板斧下來,雍正也感到了危機,知道他們在逼宮;九爺十爺洋洋自得,勝券在握。
雍正下去巡視自己的力量:自己人寥寥無幾,得罪的人一大片。





這時雍正給他掌過燈的王文昭站出來護駕了,以“無人臣之禮“參永信。按說欺君之罪是最大的罪,但這不關乎大家的利益,誰都懶得理他,沒一個附和的。王文昭還被人懟的癲癇發作,抬下去了。

但王文昭的犧牲不是白給的,他引出了雍正反敗為勝最大的功臣——老九。

老九罵王文昭:〖充其量不過是我們滿人的一條狗!〗,漢官聽到了,心頭肯定一萬頭草泥馬:雍正再混蛋,也沒讓我們當狗啊。


接著罵〖幾篇章僥倖得了個狀元〗,官員分勳貴、捐官、軍功、科舉。而科舉最有面子,提拔也最快。看看反應清朝生活的《紅樓夢》裡世代勳貴的賈家拼命逼賈寶玉讀書考科舉,覺得太清貧寧願放棄宗室身份也要考科舉,左宗棠都是舉足輕重的大將軍了還向朝廷要個進士出身,就知道科舉對於一些官僚來說多麼地榮耀與寶貴


現在成“臭文章“了,滿人科舉出身的聽到了,也得心頭九千九百九十九頭草泥馬奔騰而過。

八爺黨的二號人物這樣一說,等於宣佈了他們上臺後的施政綱領了。原來寄希望於八爺黨上臺能過好日子的官員,心裡得涼了大半截。

但永信倒來勁了,又站起來攻擊漢人將領,三個旗主輪番攻擊雍正重用年羹堯這個漢人,搞得大清戰鬥力直線下降,要恢復八旗議政的祖制。


你猜旁邊的漢人武官心裡會怎麼想?

一開始是八爺黨代言漢人文官和滿人,向雍正跟他幾個心腹宣戰,大多數對一小撮;現在倒好,把漢人科舉文官、滿人科舉文官、漢人武官全推到對立面去了,自己只能代言滿人勳貴武官。



看八爺這眼神,估計是想說:二百五,你少說幾句行不行?

看這二百五水平,雍正都忍不住笑了。


這時老八要站出來說話,雍正嚴詞拒絕,因為他知道老八的水平,可不是那幾個能比的。
於是讓圖裡琛率御林軍來解散彈劾雍正的會議。可會議已經被隆科多控制了,雍正只能坐視對自己最有威脅的老八煽動群臣。絕望的雍正癱坐在臺階上。


這時李德全問要不要退朝。當然不能退,因為退朝你只能自個走,然後別人全票通過彈劾你的決議,你連辯論的機會都沒有。

八爺首先說〖謝濟世 陸生南忠言直諫 皇上非但不聽 反而殺了他們〗,為科舉朋黨受牽連的官員平反,拉攏科舉文官。

然後誇康熙,暗示要恢復康熙舊制,讓你們過好日子。

再攻擊年羹堯,畢竟他殺的官員多,是雍正給他的權,又讓大家勒緊褲腰帶供應他,引發大家公憤。注意,八爺攻擊年羹堯一個人,而不是漢將,比那幾個二百五水平高多了。

再攻擊田文鏡,表要維護讀書人、士紳的利益。

再說簡親王提出的“八王議政”純粹為了江山社稷,這是向大夥解釋,老九他們心急了點,沒有把大夥當狗的意思,打倒了雍正,咱們一起分田地

近乎完美的出擊,雍正快招架不不住了。
但這時張廷玉出頭了,看到站出來,已近乎死人的雍正,又充滿了希望。

張廷玉先問難九爺十爺,畢竟永信能把李衛、田文鏡當突破點,他也能拿這倆活寶當

〖我是先帝舊臣,兩朝宰相,這下面就有許多我的門生故吏,你們不會也把我當滿人的狗,不讓我說話吧〗

先擺資歷,說明自己是代表漢人官僚利益的,然後再問責八爺黨,你們憑什麼想打壓漢人?爭取到漢官的支持。

然後講一堆八旗歷史,又評論一番,並且說出了〖如果八旗各方為政,定會同室操戈禍起蕭牆〗。
其實就是在表示:勳貴掌權已經是不合時宜的過去式了,現在是科舉文官的天下。如果八王議政肯定會像清初一樣,動盪不安,誰都作不穩官。我們科舉文官要擔起這個擔子,反對八王議政。

後來又講康熙43年發大水,朝廷拿不出賑災的銀子,西北用兵也掏不出軍餉,所以雍正上臺就實行新政。
這是在向大家解釋:新政是損害了大家的利益,但不實行新政大清就亡了。崇禎當年讓大臣捐款大家不捐,結果逼反了陝西饑民,導致了崇禎掛歪脖子樹,可那些大臣也大多家破人亡啊。皇帝實行新政雖然讓你貪的少了點,但子子孫孫能貪下去。

說完之後就問〖馬中堂,您說是不是這樣?〗

名義上是問對不對,其實是問支持不支持。馬齊作為一方官員的統領說〖張中堂所言句句是實〗,別的官員也沒有反對,說明他們是支持認可張廷玉的。他們沒隨聲附和,是因為畢竟他們還想看雍正出醜。
這一席話把八爺逼的氣急敗壞了,再也顧不上“賢”的人設了,破口大罵。

聽到張廷玉這席話,無論是漢人、滿人、蒙古人、回人的科舉文官,哪怕不是科舉出身的,肯定合計:雍正是混蛋,可只是讓咱們少貪點,讓八爺黨這群王八蛋丘八上臺了,咱們就成了什麼權力沒有的狗了,還是選雍正好點。

注意,之前雍正被老八、隆科多對的氣息奄奄,彎腰坐在階梯上,張廷玉說完之後,雍正挺直了腰板,恢復了威嚴,訓斥老十。
然後雍正又把四旗主點了一遍名,威嚴地問他們〖你們還要提八王議政嗎〗,四旗主都灰溜溜地低下了頭,畢竟跟漢文官、滿文官、漢武將一起作對,他們只有掉腦袋的份。


接著又和氣地點出來睿親王都羅,表揚了他〖他們逼宮,你沒有和他們摻和,朕很高興〗,都羅跪下謝恩,四旗主內部也被分化了。

雍正此時已以微弱的優勢勝出了,再訓斥老八也開始氣壯山河。但會沒開完,還有轉機,所以老八說〖誰自絕於列祖列宗,黃泉路上自有驗證〗。

可是,這時老十三奪得豐臺大營的兵權回來了,雍正可以光明正大地開除老八會籍,自此老八完敗。


所以說,八王議政雍正能取得勝利,第三功臣是胤祥,帶兵來散會;第二功臣是張廷玉,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第一功臣是九爺,沒有他張廷玉還真不好辦

注意,事後雍正只是對三個旗主罰俸一年,按說調兵謀反妥妥地該殺頭啊,一般小說裡現在肯定讓他們株連九族了,可雍正卻只象徵性地懲罰了下。其實這才是真實的:雍正已經得罪漢官了,旗人還是自己必須依靠的力量,再對旗主大開殺戒,這是找死啊。所以,雍正只能打掉的牙往肚子裡咽了。


政變之前,老九問老八,有幾成勝算?老八說九成。老九問,還有一成呢?
還有一成就是——閉上你的臭嘴


待我施為地煞變


相比於奪嫡之爭,八爺黨此番的逼宮之爭其實難度更大。因為雍正是名正言順的帝王,老十三又掌握著兵權,所以想要跟上次一樣輕易地奪取兵權就難了。

但是八爺胤禩蟄伏數載,就是在等待機會。於是,就在雍正試圖要整頓京城旗務時,他看到了機會。在八爺的計劃中,此次的逼宮要分三步走:



第一,利用雍正急於整頓旗務的心理,向雍正建議,請關外鐵帽子王帶兵入關,協助京外大營整頓旗務。

老八猜測,雍正多半會同意。老十三曾提出過質疑,不過雍正最終還是同意了。

第二,不聲不響地借關外人馬將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共管,買通九門提督兼領侍衛內大臣隆科多,最後在朝會上逼迫雍正推行八王議政,廢除其一切新政。

老八說,這一點雍正肯定不會讓步,所以我們要確保關外兵馬能順利進駐兩個大營,同時要讓隆科多歸順,而老八也確實做到了。



首先,他拿皇三子弘時、皇五子弘晝二人當擋箭牌,令關外人馬共管京郊兩個大營。豐臺提督最初未見聖旨,沒敢遵命,但此時皇三子弘時卻故意混淆了旗務和兵務區別,導致關外人馬順利進駐兩大營。接著,老八又派人遊說隆科多,隆科多表示願意配合逼宮,但必須要扶立皇三子弘時,老八應允。

第三,逼迫雍正退位,同時扶立皇三子弘時為皇帝,用老八的話說就是,天若助我,我為周公。可見,事情一旦發展到這個地步,無論是誰當皇帝,大權一定是由老八獨攬了。

只可惜,老八胤禩竟然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了兩回,那就是老十三胤祥。當皇五子弘晝偷偷將關外兵馬入駐大營的事告知老十三後,老十三迅速趕往大營,奪回了兵權,逮捕了幾個涉事的都統,事件才最終平息。



如果當時老八、老九和老十三人之中有一個留在大營待命,然後想法子截住老十三胤祥,再裡外結合,說不準就能大功告成了。


達摩說


從八爺黨黨魁允禩來講,他要篡逆,要一個”亂“字。從聖祖晚年倦政起,東宮虛位,八爺總覽戶部,造成虧空,救災無銀,又養一個任伯安,造《百官行述》,對百官又打又拉。傳爾丹徵西,故意在糧草上使絆子,六萬將士幾無人返。聖祖晏駕時,內結西山大營,拉攏九門提督,外阻十四爺立功。雍正朝又搞一個八王議政拉攏隆科多和皇三子宏時,想在朝堂大典上,藉著部分官員對雍正新政的不滿,群起而攻之。但雍正名分已定,兵權在手,雍正雷霆震赫,八爺黨風流雲散。

從康熙和雍正方面來講,朝局一直把握的很”穩“。朝中心腹都是忠心耿耿的。八爺黨得官望時,朝廷有軍權,八爺黨有軍權時,朝廷把握著糧秣後勤。八爺黨內有戶部外有年羹堯時,雍正已是天下歸心了。


倔強的磚頭123


《八王爺三招逼退位,十三爺救駕正君威》

從九子奪嫡到八王逼宮,康熙兒子們的皇權爭鬥才算落幕。八王爺胤禩人算不如天算,一子落敗。八爺黨第二次反撲可謂是機關算盡:

1、 軍權在握:八王爺吸取了康熙傳位時候的教訓,先讓弘時建議雍正以整頓八旗旗務之名讓八旗旗主奉召入京,與此同時八旗旗主還帶來一些關外的八旗兵馬。在八爺與八旗旗主密謀達成意向後,在弘時和弘晝的幫助下,先不動聲色的接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的兵權,作為逼宮最為重要的籌碼。然後拉攏了掌管九門兵馬的九門提督隆科多,可以說整個皇宮和京城內外此時都在八爺的控制之中,

2、 人心所向:為什麼在八王爺對雍正逼宮發難的時候,只有新科狀元王文昭和軍機大臣張廷玉為雍正出頭呢?康熙後期一些政治積弊已現,雍正推行新政損害明顯損害了一些達官顯貴的利益。八賢王以反對新政否定雍正,趁機提出“八王議政”祖制,勢必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3、 子篡父位:八王爺打著弘時的旗號,明著奪權,師出有名。就算成功了八王爺也不會當皇帝,而是像最初商定的,讓雍正下臺,把弘時推上去,而自己則會充當攝政王一類的角色,但是權力大都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子篡父位,不落話柄。

 

此三招,已將雍正逼得堪堪落敗。無奈百密一疏,老十三帶病復出救駕,重掌了軍權,雍正反敗為勝,雍正穩住君權後,將八爺黨一網打盡。所以,無論何時毛主席說:槍桿子裡出政權,真理顛撲不破。





一條老魚128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九子奪嫡之時老四爆了最大的冷門成為了新君雍正,而賢王老八不只是自己沒有上位,就是想要扶持的老十四也是失敗了,不過老八畢竟擁有八爺黨這樣龐大的勢力,自然是不甘心失敗了。

如果說後來的八王議政逼宮,八爺黨做了那些準備呢,宋安之認為,他們做的最大的準備就是等待時機,等待一個一擊致命的時機。

但頗為諷刺的是,老八第一次就栽在沒有兵權的原因上面,第二次也是如此,兩次都讓老十三奪取兵權翻盤了。更搞笑的是,兩次失敗老八都是披的同一件披風,難不成一點都不迷信嘛。

為什麼這樣說呢,宋安之下面給大家大概說說。

一、八爺黨首腦老八的等待時機之道

正所謂成大事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雍正有驚無險的繼位以後,跟老十三還有隆科多是牢牢的控制住了整個帝國的兵權,這時候的老八隻能一味隱忍。

老八可以隱忍,他的支持者卻不懂,老九老十迫不及待之下,在西北戰事時期就指責過老八,最後是不歡而散,老八也是氣的兩眼通紅。

但老八並非是普通人,並沒有怒髮衝冠,當然他也沒有發可衝冠,之後是繼續隱忍,一直等到兩件大事的發生。

一是河南生員罷考,天下震驚,後來引發了清流官員集體參河南巡撫田文鏡,搞的雍正大怒,認為他們結成了朋黨,於是處斬了李紱(後來寶親王弘曆求情,雍正赦免了李紱,讓弘曆來拉攏人心)、陸生楠、謝濟世三個清流領袖。

二是雍正竟然開始對旗人下手了,見不得旗人好吃懶做,讓旗人去種地。甚至不惜自己以身作則,拜一個會種地的老旗人為師,授予六品官職。

不過並沒有什麼卵用,在八爺黨的背後操縱下,這群旗人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開始倒賣朝廷分發的田地了,用賣地錢來花天酒地的享受生活。

就這樣雍正把清流官員還有旗人都得罪光了。

旗人中的守舊派代表隆科多對此意見也是很大,加上他的兒子惹是生非,有些失寵於雍正,所以隆科多也開始動搖了。

雍正鐵桿支持者老十三也是病入膏肓了。

這時候老八終於等到機會了,而且背後的八爺黨也是迫不及待了,老八的本意是還想再等等。可老九他們等不及了,感覺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自己這邊,於是老八見已經是迫不及待了就乾脆順勢而為了,開始了行動。


二、老八的具體安排。

早在同意行動之前,老八就已經把皇三子弘時勾搭到自己這邊的陣營了。

為什麼可以把雍正的三兒子拉到自己這邊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以皇位來誘惑失寵的弘時。(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本來雍正有意傳位給皇四子弘曆,弘時都心灰意冷了,但老八這邊一鼓搗,弘時就開始不認命起來。

老八對於八爺黨說了三步計劃,其實說到底就是奪取兵權罷了,簡單來說就是藉著雍正急於整頓旗營兵務的心理,讓弘時進言讓關外的旗主王爺來進京整頓旗務,然後老八趁機聯絡這些旗主王爺,拉上他們一直進行所謂恢復祖制的八王議政,同時用他們關外的鐵騎來奪取京城外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

最後就是拉攏負責京城兵權的步軍統領衙門的隆科多,隆科多的要求很簡單,覺得失寵於雍正了,就想要跟八爺黨合作扶弘時上位,使自己再度受寵。

這樣一來,雍正的兒子弘時是八爺黨的內應,負責京城兵權的隆科多成為他們陣營的人,關外的旗主王爺可以協助他們奪取京城外二營的兵權,還可以與他們一起逼宮雍正,再加上勢力龐大的八爺黨眾多官員的協助,可以說是萬無一失。

老八這樣做就是吃了康熙駕崩以後,沒有兵權奪位不成功的虧,所以一心一意的想要奪取兵權。

不過看似天衣無縫,實則是漏洞百出。

首先京城外二營是牢牢的抓在雍正和老十三的手裡,沒有他二人的聖旨或者手諭,誰去也沒用。

四位旗主王爺不過是帶了四千兵馬,京城外二營可是有著十多萬兵馬的。

而且老八的手段很低劣,通過弘時和弘晝(弘晝被弘時坑了一把)兩位雍正親兒子的證明下,才使關外四千兵馬進入京城外二營共同協防,而且時間只是不到一天。

因為老八是晚上帶領兵馬過去的,有兩位皇子證明還不行,老八還承諾明天把聖旨轉發過去,可是這就是假的命令,壓根不可能有聖旨的,時間一過沒有聖旨的話,這些忠心耿耿的將領就會清洗老八他們了。

還有四位旗主王爺的本意是反對雍正對旗人進行的新政,並非是協助老八謀朝篡位的。

而且最關鍵的老十三他們都忽視了,雖然老十三已是病入骨髓,但他們都沒有象徵性派一些人監視老十三。

所以最後只能是老八穿著那件威風凜凜的披風,在康熙駕崩奪位失敗以後,八王議政之後又再次失敗了。

當然為什麼老八的計劃會漏洞百出呢,因為這是電視劇裡面的劇情啊…

第122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如果有想要分析自己不解的劇情,可以關注私信或者評論本文。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首先這是電視,與史實不符。為了劇情的需要,為了提起觀眾的興趣,有意誇大了逼宮形式的嚴峻性,突出了十三爺一招化解危機的英雄氣質。

就事論事,只說電視。

八爺的敗,就敗在一個“賢”字上,八賢王嘛。這也是創作者給他的這個文學形象的定位。他自己也有解說,他這一生,就敗在一個賢字上,太愛惜自己的名聲。說說他的形象,自幼聰慧,說白了鬼主意多,壞點子多,是八爺黨當之無愧的首腦。虛情假意,博美名,做事瞻前顧後。說白了,壞得不徹底,本身就是個壞人還怕別人說是他是壞人。

看劇情,他具有壓倒性優勢。1.滿朝文武、八旗子弟、士大夫,多數反對新政。以反對新政、違背祖制完全有機會將雍正拉下馬。2.軍權得以控制,完全可以控制局面。豐臺大營和銳建營不說完全控制,之前控制了一半,不會出什麼亂子。城內有隆科多步兵統領衙門的2萬兵馬,連內宮侍衛都全換了。

一切盡在掌握中了,還等什麼?直接退位,新皇登基,全城戒嚴,昭告天下,廢除新政。不可以嗎?搞不懂

非要搞什麼八王議政,八王議政就可以控制雍正嗎?你現在控制軍權只是偷襲了一把,時間一長必有一些保皇派搞事,軍權被拿去還有八爺什麼事。

冒著天大的風險,只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這是“八賢王”的性格,也是失敗的根源。


青梅煮水話滄桑


第174期總268期

看來雍正皇帝的這位兄弟“八阿哥胤禩”是賊心不死,對這個皇位是望眼欲穿,不得到皇帝位置決不罷休,不把自己這個“八爺黨”作死絕不撒手,真佩服八阿哥的耐力。

八阿哥胤禩眼看著他這位“四哥”穩穩當當的的做上了皇帝位置,自己多年的努力卻付出東流,是在是不死心,加上他還有老九、老十這連個死黨跟著忽悠,所以一直在等待機會把雍正皇帝弄下臺。


【八爺黨逼宮分三步】

雍正皇帝登基以來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戶部虧空,比如吏治腐敗,其中的旗人遊手好閒,坐吃山空,按照雍正皇帝的話說;本是遊獵民族可連馬都不會騎了,這將來還能打仗嗎?必須加以整頓。

為了穩定朝局,雍正皇帝登基伊始就給百般出難題的八阿哥胤禩加封我“廉親王”,總理事務大臣,他就管著宗人府、理藩院等衙門,所以這些閒雜事務就交給八阿哥胤禩來處理,由三阿哥弘時協助,那想到老八胤禩要借這次機會把雍正帝整下臺,來個逼宮大戲。

【八爺黨在設計逼宮方案】

一、在康熙皇帝駕崩前後,八爺黨成員擁護八阿哥胤禩謀取皇位繼承人幾次都是以失敗告終,失敗的重要原因是沒有抓住兵權,這次整頓旗務要把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弄到京城,重要的是他們手裡的兵,八阿哥胤禩要藉助關外四個王爺的兵來奪取京城兵權。

京城的重要部署是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這兩個外圍部隊。八阿哥胤禩說:世上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有了百分之七十就可以幹!看來已經到了百分之七十了。

【孤注一擲的八阿哥胤禩】

二、京城外圍解決了,內城怎麼辦?八阿哥胤禩安排死黨老九阿哥胤塘去活動九門提督隆科多,這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情節;九阿哥胤塘與九門提督隆科多達成了交易,隆科多一再強調他保的是三阿哥弘時,想到一起了!

既然九門提督隆科多答應了,城外有關外四個王爺的兵馬,看來勝算在握可以幹了,這次八阿哥胤禩定要把雍正帝拉下馬。
【讓三阿哥弘時取代雍正皇帝】

三、這就是要造反了!可是造反必須師出有名,八爺黨的目的不就是讓八阿哥胤禩當皇帝嗎?可是八阿哥胤禩不這麼想,他想打著雍正皇帝兒子弘時的旗號發生兵變,把弘時推上去,他八阿哥胤禩要做幕後的太上皇“周公”了。

因為此刻的八阿哥胤禩造反是名不正言不順,由雍正皇帝的兒子弘時來當皇帝就說明他這個雍正皇帝“失德”,還有違背祖制這一條,包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這些讓土豪劣紳反對的新政,只要得到了權貴們的支持就好辦!

【老十三胤祥壞了老八的大事】

人算不如天算,本來病怏怏的十三阿哥胤祥已經不能上朝理事,不知怎麼了,他今天出現了!

十三阿哥胤祥是軍內的領袖,好多將領都曾經是他的屬下,胤祥在兩個大營振臂一呼還有什麼關外四個王爺帶來的兵說話的份,十三阿哥胤祥的出現讓八阿哥胤禩徹底失望了,這位拼命十三郎是雍正皇帝的鐵桿,逼宮失敗已經成為定局,八阿哥胤禩只能望天興嘆,真正是上天要滅他胤禩。

只是讓雍正帝感到意外的是隆科多的反叛,看來這位國舅爺也當到頭了,自此:八爺黨徹底毀滅。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雍正王朝》詳細解剖還在後面,帶你繼續解剖雍正朝!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


日堯居k古史


老八為了扳倒雍正,可以說是處心積慮。從雍正登基任命老王為廉清王、總理王大臣時,老八就開始“韜光養晦”,表面上為國家夙興夜寐,實際上暗中積累力量,就等待一個機會。為此,他作了各方面準備:

一是政治上準備。要發動政變逼宮,需要有正當又符合古時禮節的充分理由。此時雍正已是登基多年的皇帝,在法統上沒有任何問題,那麼,老八想扳倒雍正,只能從執政過失上尋找突破口。為此,八爺一黨決心以雍正推行的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等三大改革,而遭到士紳階層強烈反對為由,進行逼宮。

要成功架空雍正,還要有合適辦法。八爺一黨找到了關外的幾個鐵帽子親王,琢磨起“八王議政”的舊把戲,這把戲源於清朝起源時,算是祖制,用這個辦法,誰也不好反對,理由和辦法都有了,就差一個機會。

二是軍事上的準備。政治鬥爭你死我活,光靠耍嘴皮子是不夠的,關鍵是手裡有“槍”。八爺總結了康熙死後奪位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手裡沒有兵權,所以這次要政治軍事一起來。北京城防務的重點是內城和外城,對內由九門提督隆科多掌握,外城由豐臺大營控制。

為了爭奪豐臺大營控制權,他先是以整理旗務為名,向雍正請示讓四大鐵帽子王帶親兵入京,然後又借負責旗務整理的皇子弘時之口,控制了豐臺大營的統兵權。內城方面,八爺勾結隆科多,全面接管皇宮近侍。

三是人手上的準備。八爺要發動政變,肯定要拉攏一大幫人,除了早期的八爺黨外,他又通過利誘脅迫,與弘時結成聯盟,同時拉攏隆科多,幾乎完全掌握了主動權。

看似大功告成的八爺,卻在一個不起眼的問題上載倒了,這就是雍正的另一個兒子弘晝,看似不懂事理的弘晝,心機卻比誰都深,他深知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料,就決定只做一個閒散王爺,所以在父皇和叔叔之間,他沒有貿然選擇,而是一步步探路。

八爺和弘時接管豐臺大營時,豐臺大營不相信他們的話,八爺就故意把話題引向弘晝,說這是皇上同意的,弘晝當場沒有否認,但第二天他卻把這事向負責軍事的十三爺報告了,給了十三爺奪回兵權的機會,最終導致了八爺奪權逼宮的失敗。

當然,這是電視劇所演繹,實際上這與歷史真實情況根本不相符,雍正登基之後,從未失去對朝政的控制權,十三爺也根本沒帶過兵。電視劇好看,但有幾個地方不符合邏輯。

一是豐臺大營如此重要的地方,真實情況是沒有皇帝的聖旨或印信,任何人不可能僅靠口說就能輕易接管的。即使是十三爺負責,也需要請旨才能換人或調兵。古代帝王保證權力的最重要籌碼就是兵權,除了皇帝本身,任何人沒有旨意是不可能取得兵權的,哪怕是皇帝的兒子,私自染指兵權,下場也不會太好。


二是身為侍衛首領的圖理琛,連手下人被換了也不知道,如果這是他疏忽,不太符合常理,這麼糊塗,他還能當這麼久的侍衛首領?如果他是故意知情不報,那問題可就嚴重了。要是這是真實的情況,事後肯定要追究問題的,那將是謀反的罪名。

三是十三爺對軍隊的掌握好象比雍正還好使,對皇帝而言這還得了,萬一十三爺哪天有想法或者被人逼迫,來個“陳橋兵變”之類的,不是輕而易舉,這不是一個皇帝能夠容忍的,除非他本身就是漢獻帝,大權旁落。


華哥雜談


因為歷史上8爺黨就失敗了,電視劇不可能讓他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