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13軍37師是一支歷史悠久、戰功赫赫、英雄輩出的王牌勁旅,陳賡第4兵團的第一主力師。在建國後的歷次整編中,均得以保留,始終保持師的建制,現為成都軍區唯一的紅軍師。

萬里風雲

37師是13軍的老部隊,師前身可追溯至1931年2月組建的紅軍中央教導第2師,3月改為鄂豫皖紅4軍12師,10月又改為紅25軍73師。1932年10月,歸紅四方面軍直接指揮。1933年6月,擴編為紅31軍。1937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129師386旅,陳賡為首任旅長。抗戰期間,曾先後兼太嶽軍區及其2分區,為太嶽根據地的中堅力量。1945年10月,改為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10旅,旅長周希漢、政委劉忠,下轄第28、29、30團。1947年7月,隨縱隊歸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謝集團指揮。1948年5月,改稱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10旅,旅長周希漢、政委廖冠賢。1949年2月,統一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37師,師長周學義、政委雷起雲,下轄步兵第109、110、111團。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386旅首任旅長陳賡將軍。

109團是老紅軍團,其1營前身為1928年9月組建的光山農民赤衛隊,後為光山獨立團、紅4軍10師28團。2營前身為1928年10月建立的商南武裝小組,1929年5月商南起義後,編為紅11軍32師97團,後為紅1軍2師4團、紅4軍11師31團。3營前身為1927年11月組建的鄂東農軍游擊隊,1930年6月改為紅8軍第4縱隊,同年10月編為紅15軍1師1團,後為紅4軍10師29團。此後,迭經整編,三個團統一到紅31軍93師建制內,分別為紅271、274、279團。抗戰爆發後,紅93師改編為八路軍386旅772團。1945年10月,改為4縱10旅28團。該團作風勇猛,長於突擊,戰鬥力超強,是軍、師第一主力團,也是目前全軍延續至今建制最完整、保留紅軍連隊最多的步兵團。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4縱10旅旅長周希漢將軍。

110團前身為1937年下半年由冀南黨組織發動群眾組成的抗日義勇軍第5路軍,後沿革為冀南獨立支隊、129師東進縱隊第2團、新7旅20團、冀南1分區20團,1943年9月,調入386旅兼太嶽2分區建制,番號不變。1945年10月,改為4縱10旅29團。該團是冀南軍區的老部隊,戰鬥作風好,執行命令堅決,擅長村落攻防,戰鬥力很強。

111團前身為1942年3月成立的太嶽抗日根據地沁水縣大隊,1943年3月更名為士敏縣大隊。1944年6月,改為士敏獨立營,10月,由772團和20團抽調5個建制排,補充大量民兵後擴編為386旅兼太嶽2分區士敏獨立團。1945年10月,改為4縱10旅30團。

37師前身部隊在紅軍時期就是紅四方面軍的主力,參加了創建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進行了圍困蘇家埠、夜襲青龍觀、攻克劍門關等著名戰鬥,經歷了艱苦卓絕的長征。抗戰時期,曾參加過七亙村、長生口、神頭嶺、長樂村、香城固、百團大戰等戰役戰鬥,共殲滅日偽頑軍2.5萬餘人,被日軍視為勁敵,大“掃蕩”時曾在裝甲車外面貼上“專打386旅”的標語,美國駐華武官卡爾遜上校甚至稱“386旅為中國最好的旅”。解放戰爭時期,首戰上黨、西出同蒲、轉戰呂梁、橫掃晉南;戰略反攻後,強渡黃河、逐鹿中原、鏖戰洛陽、決戰淮海、打過長江、挺進兩廣、揮戈雲南。共參加大小戰鬥400多次,殲敵11.1萬餘人,其中俘敵陸軍副總司令湯堯中將、青年軍206師師長邱行湘中將以下6.8萬餘人,繳獲各種炮680餘門,輕重機槍2711挺,長短槍3.9萬餘支,汽車2000餘輛,飛機4架,解放和參加解放城鎮45座,為新中國的誕生和全國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革命戰爭年代,37師戰鬥作風硬朗,戰鬥經驗豐富,敢打大仗、惡戰,進攻、防禦、野戰、攻堅兼備,戰鬥力超強,是13軍第一主力師,也是二野頭等主力師。難得可貴的是,該師一貫樸實堅韌,低調內斂,不渲染、不做秀,一切靠行動說話。從這個師走出了200多位將軍和眾多高級領導幹部,如陳賡、王樹聲、洪學智、陳再道、秦基偉等。湧現出“夜襲常勝軍”、“屹立不動英雄營”、“洛陽英雄連”和楚大明、衛小堂、李步周、時來亮等一大批英模單位和個人。37師前身10旅旅長周希漢,能征慣戰,個性鮮明,才幹過人,是二野著名戰將。後曾任13軍軍長、海軍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殲滅“天下第一旅”

1946年8月,山西戰場同蒲戰役進行當中,蔣軍胡宗南集團精銳主力、“天下第一旅”及整30師從陝西調到晉南,展開新的攻勢。“天下第一旅”即敵整1師1旅,歷史悠久,全部美械裝備,訓練有素,旅長黃正誠為中將,各團團長為少將,是胡宗南最為倚重的部隊。此番他調動9個旅的兵力向北進犯,企圖與閻錫山集團南北夾擊我軍。9月初,胡部已佔領翼城和臨汾。軍委指示,對北犯胡軍要堅決打擊。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集中主力3個旅隱蔽集結於洪洞東南地區待機殲敵,另1個旅則阻擊平遙、介休閻軍南犯。

9月22日,敵167旅、27旅佔領我浮山縣城。同日,敵第1旅先頭第2團從臨汾東犯策應浮山之敵,進入我預設戰場官雀村。4縱乘敵分散、立足未穩,令11旅2個團和13旅1個團實施包圍,以10旅配置於官雀至臨汾間的老母村、上陳村一線,阻擊西逃或東援之敵。當日夜,我軍對官雀之敵完成了包圍,敵第2團連連呼救。23日凌晨,敵第1旅旅長黃正誠率旅直和第1團出臨汾東援官雀,浮山之敵亦全力西援。10旅旅長周希漢命30團在旅山炮大隊火力支援下,於上陳村、老母村、王村一線阻擊敵人,28團和29團分別隱蔽集結於上陽村和大陽村待機。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臨浮戰役示意圖。

30團受領任務後,以3營在上陳村西側佔領陣地,2營置上陳村右後側,1營為團預備隊。部隊抓緊時間構築防禦陣地,並在上陳村前沿構築了預備陣地。28團3營亦在上陳村附近佔領陣地,配合30團堅守。23日5時,敵第1團1營帶山炮4門,進至上陳村,即向我30團3營陣地發起試探性攻擊,企圖奪路東援。7時,敵2個營兵力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連續向我3營陣地發動進攻,併發射火焰噴射器,我陣地瞬間被硝煙烈火籠罩。3營全體指戰員頑強阻擊,與敵展開激戰,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敵從正面進攻未能奏效,又以2個營分攻3營兩翼。我擔任兩翼防禦的2營7連和3營9連沉著應戰,予敵重大打擊,斃敵200餘人。敵向我3營進攻未逞,即從右翼迂迴向我30團2營和28團3營陣地進攻。30團3營奉命撤至上陳村前沿預備陣地,從翼側不斷向敵出擊,2營和28團3營也奮力抗擊。經終日激戰,30團先後擊退了敵十幾次營規模的進攻。傍晚,該團組織5個連對敵實施反衝擊,將敵壓回合理莊。上陳村阻擊戰,不僅消耗和疲憊了敵人,保障了兄弟部隊殲滅官雀之敵,而且為10旅由防禦轉為進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10旅向陳堰村發起攻擊。

敵攻擊屢屢受挫,於23日黃昏向東北之陳堰村轉移,準備宿營。10旅首長認為這是運動中殲敵的良好時機,在敵收縮、立足未穩之際,即令30團由南向北、28團2營由東向北向南、3營由東向西對陳堰發起攻擊,28團1營為預備隊。這時,原奉命於臨汾至陳堰公路上設伏的29團,確定敵人沒有從臨汾出動後,向東折返,途中發現陳堰有情況,判斷可能是黃正誠旅第1團東援受阻,又懾於夜晚被我吃掉,企圖依靠村寨固守。團政委吳效閔(團長當時負傷)在未能與上級取得聯繫的情況下,果斷部署1營、2營分從陳堰西門、北門與敵同時進村,向混亂之敵突然發起進攻。衝在最前面的3連一個猛撲,俘獲正在埋鍋做飯的敵人200餘名。隨後,28團和30團的主力也突入村內,攻佔了敵人幾座院落。

29團同旅部溝通聯絡後,縱隊和旅首長大為振奮,即令28團和30團從正面繼續強攻,給29團加強了4門山炮和旅工兵連、30團1營,以增強突擊力量,加速殲敵進程。敵在我四面包圍、多路攻擊下,大部被殲,殘敵龜縮於西南角4個大院,負隅頑抗。

24日1時,官雀之敵被殲,浮山西援之敵167旅、27旅又趕來陳堰解圍。10旅首長遂令29團集中全力攻擊,28團1營進至合理莊阻敵,2、3營做預備隊,30團各營置於上陽和陳堰以西地區,阻擊西援和可能東援之敵。敵旅長黃正誠在我猛烈打擊下,率殘部向西南突圍,被我29團3營打回。敵做垂死掙扎,向我施放催淚性毒劑。29團各連奮勇衝擊,並以山炮對敵旅部大院抵近射擊,在旅工兵的配合下,將院牆炸燬,屋頂揭去。6連和4連分別從北面和西南面衝入院內。當日5時,殘敵100餘人向合理莊逃竄,被我28團3連截殲。至此,10旅在臨浮戰役中共殲敵“天下第一旅”旅直和第1團全部,斃傷敵1200餘人,俘敵中將旅長黃正誠、少將副旅長戴濤以下官兵1500餘人,更加威震太嶽。

得知王牌第1旅被我殲滅,胡宗南大為震驚心痛,西援之敵放棄浮山,倉促繞過官雀、陳堰逃向臨汾。26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向太嶽縱隊致敬”的社論,對縱隊司令員陳賡的指揮藝術和部隊的英勇善戰,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洛陽之戰

1948年3月,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謝集團和華野陳唐兵團聯手發起洛陽戰役。洛陽為九朝古都,敵中原與西北的戰略樞紐,守軍為青年軍第206師(相當於軍)及地方保安團約2萬餘人。防禦工事堅固複雜,火力結構嚴密無隙,敵師長邱行湘吹噓為“攻不破的堡壘”。根據4縱部署,10旅擔任主攻,先奪取周公廟、西關,再從西門攻城。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10旅戰士攀登洛陽西門。

欲取西門,必先佔領周公廟。周公廟為洛陽西門外敵精心構築的一個“袋形雙層集團工事”,背靠西關,環繞有2丈深、寬的外壕和密集雷場,由敵第2旅6團據守。3月9日夜,各團趁夜暗接近敵陣地。10日凌晨1時,30團佔領了周公廟西南的營市街,29團9連摸進西關,殲敵1個排,因後續部隊未跟上遂撤回。當夜,10旅令各團展開正式攻擊。30團突破敵前沿,佔領陣地一角,向縱深發展時,遭敵頑抗,攻擊受阻。29團按原路突入西關,與敵展開激烈的爭奪戰。10旅調28團3營和30團主力從29團突破口加入戰鬥,激戰至11日凌晨,殲滅守敵大部,佔領西關。

11日11時,10旅以30團主力為正面,以1個工兵排、3門山炮加強29團3營插至周公廟側後,向守敵發起第3次進攻。工兵迅速掃除了29團3營前進道路上的所有地雷,山炮摧毀了外壕邊的2個大碉堡,突擊隊11連1排迅疾躍進外壕,搭起人梯攀上壕壁,突破敵前沿。後續部隊及時跟進,打退敵之反撲,衝入縱深。3營以炸藥包和山炮相配合,抵近轟擊,將周公廟院牆炸開缺口,部隊突入廟內。正面進攻的30團因地形狹窄,兵力展不開,加之敵炮火猛烈,連攻數次未能突破,10旅乃令該團從29團3營突破口楔入。在我幾個營的協力衝擊下,守敵陷入混亂。戰至13時30分,我將周公廟之敵全殲並肅清了西關殘敵。此次洛陽外圍戰鬥,10旅共斃傷敵400餘人,俘敵少將團長方景林以下1200餘人。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10旅28團經艱苦作戰,拿下洛陽西門。

11日下午,10旅令29團乘勝奪取西門。當夜,雨雪交加,天黑路滑。29團1連摸上西門大橋,拉開橋頭拒馬時,被敵發覺,遭受重大傷亡。2連接替1連衝擊,也告失利。

12日凌晨,華野3縱突破東門,但進攻受阻。陳賡令4縱10旅、11旅立即對西門、南門實施攻擊,以配合華野行動。10旅旅長周希漢給預備隊28團團長趙華青打電話,指出兩條進城道路,一種是按原計劃堅決打開西門,一種是調到東門支援兄弟部隊進城。趙華青明白,旅長是在激發部隊的戰鬥勇氣。28團是個老紅軍團,有著光榮的戰鬥傳統,怎麼能放棄從西門打進去的任務,而跟在別的部隊屁股後面進洛陽呢?他堅定地回答:“請旅長放心,我們按原定計劃,排除一切困難,一定從西門打進去!”周希漢很高興,當即命令28團主攻西門,29團和30團在兩翼助攻。28團在總結29團第一次攻擊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認真發揚軍事民主,組織各級指揮員對敵情地形進行了反覆偵察。為彌補炮火不足,28團集中了50挺輕重機槍,挑選了120名特等射手,並將火炮推到開闊地直接瞄準射擊,還對敵工事和火力點進行統一編號,明確火力分工。

下午13時,10旅再次向西門發起攻擊。山炮將城牆上敵幾個主要碉堡摧毀,28團突擊隊5連第2排冒著敵交叉火網,前仆後繼衝上大橋,將3道拒馬拉開,用炸藥摧毀了鐵絲網,工兵隨即衝過橋去,將城牆炸開一個大缺口。5連戰鬥英雄李步周和指導員傅立志帶頭衝過大橋,均身負重傷。連長安庭蘭率3排躍上甕城城頭,副連長李志華在城牆上英勇犧牲。敵以強大火力、兵力對甕城實施反擊,5連指戰員被封鎖在甕城內,遭受重大傷亡,仍死戰不退。在我炮火和2營各連的協同下,迅速消滅了甕城之敵200多人。餘敵鑽進一個碉堡,從暗洞逃向城內。5連7班班長王引生機智地帶領全班尾隨跟進,摸進城內,將洞口之敵消滅,鞏固了突破口。14時,連長安庭蘭帶十幾個戰士爬上內城,抓了一批俘虜,佔領了西門城樓。28團團長趙華青和政委何雲峰帶領後續部隊進入洛陽西門,向敵縱深推進。29團2營亦從西門北側突入城內,該團第1、3營則跟隨28團衝進西大街,向市中心猛插。30團從西門南側搭板豎梯登城,配合兄弟部隊向南大街發展進攻。

洛陽守敵在我東西兩面合力攻擊下,慌忙向西北之洛陽中學核心陣地收縮,調整兵力固守待援。10旅部隊全部入城後,28團沿西城牆直逼敵核心陣地;29團進至十字大街後向北攻佔了河洛中學和洛陽師範學校,殲敵4個連;30團在城南殲敵一部後掉頭向北發展。13日夜,10旅和兄弟部隊完成了對敵核心陣地的包圍。14日16時,10旅以28團由西向東,29團由南向北,協同華野一部向敵核心陣地發起總攻。28團3營在山炮大隊準確炮火的掩護下,炸開西面圍牆,率先突入。旅工兵又將南面圍牆炸開,29團2營趁勢攻進。經過3小時激戰,核心陣地5000餘殘敵被我全殲。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洛陽戰役後,28團5連被授予“洛陽英雄連”稱號。

此役是10旅第一次參加對堅固設防的中等城市的攻堅作戰,圓滿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共殲敵師長邱行湘中將以下39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28團在突破西門戰鬥中表現頑強英勇,立下大功。10旅授予該團5連“洛陽英雄連”稱號,獎給活捉敵師長的12連“生擒敵酋”錦旗一面。

解放南昌

1949年5月,13軍37師結束渡江追殲作戰,部隊在江西貴溪地區短暫休整。5月16日,4兵團令37師搶渡撫河,向南昌前進。18日,師長周學義、政委雷起雲率部隊冒著狂風暴雨,沿泥濘小道,輕裝向南昌疾進。

19日,師前衛110團進至南昌縣武陽渡岐港一帶。20日晚,抵達距南昌城30餘里的撫河東岸灌裡繆村地區。據偵察,撫河以西向塘車站駐有敵桂系48軍175師一部,該敵沿撫河西岸佈防,阻我前進。而敵南昌縣政府所在地謝埠鎮為守備弱點,並控制有大量船隻,便於我部隊渡河。於是,該團2營受命拿下謝埠鎮。

21日1時,2營悄悄渡過撫河,5時許,包圍了謝埠鎮的南昌縣政府及自衛大隊,俘敵400餘人,繳獲船隻40餘艘。戰鬥進行的很順利,110團不免有些大意。晨7時,110團主力於河裡綠村渡過撫河,當先頭3營推進到吳塘、板溪李村和南北安衝一線時,突然遭到敵46軍188師和48軍175師4個團的猛攻。敵人企圖壓迫我退回撫河東岸,保障剛剛從九江撤退至南昌的夏威第10兵團側翼安全。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37師解放南昌。

敵桂系部隊戰鬥積極性比一般部隊高,敢於進攻,善於尋找機會設伏殲滅我追擊部隊,此次撫河之戰3個月後,四野46軍在湖南攸縣六十分、49軍在永豐青樹坪均遭到桂系類似伏擊,損失很大。本想猛打一下賺些便宜的桂系部隊,卻不料碰上了一個硬骨頭。37師是二野頭等主力師,作戰經驗非常豐富,戰場敏感度很高,雖然一時輕敵麻痺,但卻沒有驚慌失措、陷入混亂。110團3營的幹部戰士甚至還沒有放下揹包,就迎來了槍林彈雨,被迫背水作戰。與3營一樣,110團2營在東湖賈村、王家莊、梧崗一線也遭敵重兵反撲。該營擊退敵8次衝鋒,殲敵300餘人。

上午10時,37師師長周學義率111團,冒著敵猛烈炮火強渡撫河增援110團,以傷亡80餘人的代價,強佔了板溪李村、大隴湖村、牌樓、秦村一線,阻擋了敵188師的瘋狂進攻勢頭,有利地支援了右翼110團陣地的穩定。

14時,敵175師在大塘李村至十華觀的弧形線上瘋狂反撲,敢死隊衝在最前面,後面的敵人搖旗吶喊蜂擁而上。我110團、111團與敵反覆衝殺6次,斃傷敵500餘人,俘敵100餘人,牢牢守住了陣地,但傷亡也很大。110團3營8連連續擊退敵3次進攻之後,傷亡了全部連排幹部和100多名戰士。危急情況下,該連1排副排長鄧富民帶領最後7名戰士,扼守陣地前的一處獨立墳包,繼續堅持戰鬥,他身負重傷後,拉響4枚捆在一起的手榴彈,與圍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炸得敵人血肉橫飛,自己壯烈犧牲。7、9連亦同敵人激戰達6小時,先後打退敵5次進攻。營長安玉峰頭部受傷,仍堅持指揮戰鬥,副營長李東海腿負重傷,就趴在地上操起重機槍射擊。9連打的最後也只剩下12個人,仍頑強頂住了敵人進攻,沒有後退一步。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南昌市民夾道歡迎37師入城。

15時,37師政委雷起雲率領主力109團迅速渡河,從謝埠以南之十華觀、大悲寺、楊家坊向敵迂迴側擊,將敵175師攔腰切斷,斃傷敵300餘人,俘敵291人。111團見狀,也主動從大隴湖村反擊配合,殲敵一部。黃昏時分,將敵趕至南北安衝、盧家坊一線。當夜,37師北移至大石橋、大塘李村地區。本來桂系175師和188師在頭一天晚上就埋伏在謝埠以西的山地,企圖乘我大部隊未到,一舉吃掉我先頭部隊,沒料到37師如此難打,自身已死傷千餘人,不能再繼續糾纏下去了,於是收縮部隊在次日凌晨撤回南昌城內。

22日拂曉,敵夏威兵團主力棄城西逃,並開始破壞市內設施,炸燬中正大橋。下午15時,37師發現後,立即奮勇直追,殲滅了敵後衛掩護部隊。師偵察連和109團2營入城搜索,進至中正大橋東頭時,敵新建縣保安團800餘人因橋毀未能逃走,被迫向我繳械投降。23日9時,37師大部隊舉行隆重的入城式,從中山路進入南昌,受到了廣大市民和學生的夾道歡迎。南昌,這座我黨我軍歷史上的英雄城終於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光輝歲月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此後60餘年的征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戰火洗禮著這支部隊,一代又一代的官兵建設著這支部隊,“太嶽雄師”從勝利走向勝利、從光榮走向光榮,培育和鍛造出了“敢於打硬仗、敢於吃大苦、敢於闖新路、敢於爭第一”的革命精神。

1949年年底,37師進軍雲南,參加祖國大陸上最後的追殲戰——滇南戰役,首先奇襲蒙自機場,斷敵空中逃路。然後解放個舊,再斷陸上逃路。進而搶佔元江鐵索橋,追殲湯堯兵團主力,最後把紅旗插到雲南邊陲重地打洛。37師猛打猛追,機智果敢,發揮了關鍵作用,共殲敵萬餘人,其中俘敵陸軍副總司令湯堯中將。此後,部隊長期駐紮雲南,開始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先後完成了警備昆明、剿匪平叛、支援越南人民抗法鬥爭等任務。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37師政委何雲峰(左)率先下連當兵,與戰士一起站崗。

1958年2月,37師政委何雲峰、副師長張化民率部分師團領導和機關幹部,以普通一兵的身份下到基層連隊,與戰士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操練、同娛樂,開創了我軍軍官下連當兵先例。毛澤東主席表揚說:“這樣,我們的軍隊就是永遠打不敗的軍隊。”同年9月,總政治部作出《關於軍隊各級幹部每年下連當兵一個月的規定》,全軍上下迅速掀起了幹部下連當兵的熱潮。

1960年11月,37師抽調工兵連參加第二次中緬勘界警衛作戰。1961年1月,中央軍委確定昆明軍區陸軍第13軍37師為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以隨時準備應付突然情況。1965年9月北部灣事件發生後,37師隨13軍被中央軍委列為預定入越抗美參戰第一梯隊。師高炮營於1966年7月赴越參加防空作戰,11個月間,擊落擊傷敵機48架,受到了總參和昆明軍區的通報表彰。1968年10月,13軍由滇南調往四川,改歸成都軍區建制,接替54軍防務和“三支兩軍”工作,37師進駐江津、壁山、重慶等地區。

1979年2月,37師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從雲南河口瓦窯至北山地段突破紅河,插入敵縱深25公里,先後攻克谷柳、保勝,圍殲了柑塘地區之敵,共殲敵2243人,繳獲各種火炮43門,各種炮彈1萬餘發等大批軍用物資,自身傷亡916人。戰後,中央軍委授予110團3連“勇猛頑強英雄連”、109團5連副連長劉保健和111團9連副班長吳勇(烈士)“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抗戰中威名赫赫的386旅,陳賡的第一王牌,全軍首批戰備值班師


◆37師炮兵在高原山地演習中向目標進行火力齊射。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