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塔是為古義士荊軻而建,又稱聖塔院塔,塔建在荊軻衣冠冢上,系沙石堆集而成,即古時荊軻館故址,也是荊軻的衣冠冢。冢高34米,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燕太子丹訣別荊軻,知其有去無還,便收其衣冠造土假冢埋入,故為荊軻衣冠冢。 大遼乾統三年(公元1103年)紿在荊軻衣冠冢上建聖塔並寺院,之後歷代各朝皆有重建修葺。宋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5月已卯朔二十四日),刺史劉楷復展故地,以舍利子200粒貯以金瓶銀閣,葬於地宮,復建塔於上。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一句充滿英雄大義凜然豪情的詩辭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這是義士荊軻動身刺殺秦王時,燕太子丹等人送其至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荊軻和歌而唱的詩句。雖然刺殺秦王的行動失敗了,但這句詩伴隨著荊軻刺秦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能夠聽說到這個故事 ,我有著先天條件,因為據說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後,燕太子丹收集荊軻生前衣冠,為其建冢,後人為了紀念荊軻,在他的衣冠冢上建了一座塔,取名荊軻塔,而我的家鄉就在荊軻塔下,所以,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就聽說了這個故事,記憶裡似乎只要看到這座塔,腦子裡就有這個故事。那時候年齡還非常小,荊軻塔就像站立在一個黃土堆上歷經滄桑的老頭,望著什麼,又或者只是在那兒靜靜地站著……只有風吹過的時候,塔上的鈴鐺才會發出“噹啷”“噹啷”的響聲,似乎是在講述著一段段往事……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我不喜歡他,因為他太老了,老的都不成樣子了,渾身上下都是歲月的痕跡,讓人心疼。而且他還對人們在他身上,以及所有屬於他的東西的破壞無動於衷——有人在他身上亂寫亂畫;有人為了聽到“呱呱”的蛤蟆叫,用石頭敲打他周圍的石蛙、石碑、石王八(應該是龍生九子之一的贔屓,喜歡負重,背上常有石碑)等;還有人用石頭想把他身上的鈴鐺砸下來……還有,聽大人說,他其實還遭受過更嚴重的人為破壞,很多屬於他的東西都失去了,可他就在那兒站著,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兒時的夥伴都以看誰能爬上去多高為榮,可最多也就爬到蓮花臺那兒,誰也沒爬到過塔頂上去,畢竟這座塔是我小時候見過的最高最高的建築,要是站在塔下,我連塔尖都看不到,看一會兒脖子都酸了。有時候 ,看他這麼老舊,我覺得他應該快倒了,就想試著把他推倒,可當我使出全身的力氣去推他的時候,身體總是莫名其妙地被彈了回來,然後,然後就無奈地唱著“荊軻山塔,十三層,過了石門店,就是西陵”這樣一句兒歌似的順口溜(其實是當時交通沒那麼便利的時候,大人們以這座塔為標誌性建築,步行或騎行去往西陵的一句行程口訣)。漸漸地我長大了,上學了,沒那麼多時間和小夥伴們去塔下玩了,只有在幫大人上地幹活的時候,才能稍微近距離看看他了,他仍在那兒靜靜地站著,像一個巨人矗立,也像一把劍直插天空……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2000年開始,河北省易縣人民政府開始在荊軻塔興建公園,2006年,荊軻塔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易縣人民政府對荊軻公園進行升級改造,聘請天津城建設計院對荊軻公園進行整體設計規劃。目前已完成了公園內的門戶、道路、停車場、公廁、甬路、照明、廣場、花圃、主題雕像、荊軻亭、碑廊、園內綠化以及給排水設施的建設。形成了以出入口區、歷史文化區、休閒娛樂區為主的三大板塊。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冬天的荊軻塔也有一番美景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如今的荊軻公園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休閒、健身、旅遊的好去處。大人們感受著時代變遷,孩子們則享受著這變遷帶來的美好生活,而荊軻的故事一直都傳頌在每個人的心中。

專諸刺吳王,身死而功成,荊軻刺秦王,身死而事敗。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已忘掉了專諸,荊軻的故事卻廣為人傳頌,可見人們不以成敗論英雄,家鄉人在建設美好生活的路上,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這種精神,雖不像荊軻刺秦時那樣大義凜然,但對理想的義無反顧,仍會讓我們一路向前!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塔像巨人一樣守護著易縣縣城

荊軻塔——一座矗立在易縣人心中的擎天柱

荊軻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