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我的每行代码,都是在朝世界翻白眼

这个世界,有两种接近理想的方式: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外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实现了,纵使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平移到区块链的世界里,前者是V神,后者是BM。

很多人说V神是理想主义者,而BM是现实主义者,但币少我(微信ID:bikebushao)并不这样认为——

V神和BM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的区别不过是抵达理想的路径不同:前者渴求寻找到某种加密经济的黑箱,以此来保障人们的财产与自由;而BM是被世事磋磨过的人,他走的路径是充分承认现实世界,并且在其基础上建立某种有效的工具,来抵达自己的理想。

BM:我的每行代码,都是在朝世界翻白眼

币圈有句戏言:只有10%的人买了比特币,只有10%的人没买EOS。

提到EOS,大家就不能不提到BM——原名Daniel Larimer,由于其网名为Byte Master,因此江湖人称BM。

所谓发大愿者必受魔考。

BM发出了一个保障人类财产、自由、公平的大愿,于是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魔考。

尽管是高富一般帅出身,依旧被命运花式吊打、被大V(中本聪)奚落的布道者,尽管多次创业但是结果一言难尽的创业人。

有时候币少(微信ID:bikebushao)觉得,要是放到武侠世界里,BM就是黄药师啊有木有,黄老邪也不是这样一个离经叛道、剑走偏锋的技术宅男么。

坐下四大弟子,黄老邪虐他们千百遍,他们爱黄老邪如初恋,这不也是BM和粉丝之间虐恋情深的真实写照么。

BM:我的每行代码,都是在朝世界翻白眼

衬得隔壁家以太坊的V神,成了肆意江湖、落拓不羁的令狐冲,俱是一时风流人物。

说BM像黄老邪,主要是他在比特股时间中干的事太邪性,失了人心。

2013年,BM带来了他的成名作比特股,独创的DPoS共识以秒级交易速度一举成名,Bit shares也成为世界第一所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BTS的横空出世,Beyond the Bitcoin对BTC的数字币霸主地位构成了潜在威胁。

虽然自带外挂,但是比特股的走势并没有像BM想象中的走势那样发展。

很快BM就发现自己发不出员工工资了,然后他就出了昏招——增发(跟政府印钱一样,效果也是你懂得……)。

他把比特股和KeyID、DNS、PTS、AGS、Vote等几个项目正式整合,演变成一个超级DAC(去中心化自治公司)项目,增发了5亿BTS,分两年释放给技术人员。

消息一出,社区哗然,流失了一大批老粉。

而BM也因在理事会的投票表决中4:7的选票数,黯然离开比特股社区。

BM:我的每行代码,都是在朝世界翻白眼

接着他又把目光瞄准了社交,创办了区块链的社交媒体Steemit。

这个项目市值最高的时候接近四亿美元,在2016年初,跟知乎的估值不相上下。

李笑来后来还说过,Steemit的点子是他给 BM 打电话的时候告诉后者的。

到了2017年的时候BM大概是觉得无法发挥自己技术上的优势,也可能是纯属觉得没劲了,于是再次宣布了离开。

BM:我的每行代码,都是在朝世界翻白眼

再后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EOS。

神奇的是,每次BM一走,比特股和steemit币价就开始上升,也怪不得人家都说是BM虽然是个技术天才,但也绝壁是运营届的熊孩子。

每次讲到BM,大家总是忍不住把他和V神比较。

V神和BM恰好示范了创始人的起手范式:要么就是100%的技术宅、极端简单、极端地追求信仰自由;另一种就是洞察人心、出手狠辣、手腕高超够邪性。

所谓的中间状态,要么油腻市侩,要么被迫憋屈,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团灭。

在他们主导的世界里,能被描述为疯狂,恰恰是一种恭维。

BM:我的每行代码,都是在朝世界翻白眼

雄心壮志之间有时候是互斥的,

就跟V神和BM之间并不对盘一样。

BM对此也表过态:

我人生的完整使命就是去寻找可行的加密经济方案来保障每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正义。

Vitalik和我都在共同为同一个终点而努力:尽力减少社会腐败和实现社会自由最大化。

我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我们基本假定的差异。

但是如果怀着同样的价值观或者目标理想,那么操作的方式不同什么关系呢?

马克思讲过句话: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人生境界,很多事做左右之分,非要分出个上下来,反倒是我们这些围观群众的狭隘了。

幸运的是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天才间的博弈从来不是只有一种结局。

BM对于未来的构想从来不满足做某一种加密币,他想要的是设计一种经济体,他的野心在比特股的锚定货币的设计上,早已彰显。

所谓天才,不是永远笃定未来在哪里,而是对来临的各种不确定性保持高度开放。

有人说:BM是EOS最大的bug。

也有人说:BM是EOS的灵魂。

无论周围浮现的痴迷还是反对,BM好像都浑不在意,他一次又一次尝试按下旧世界的Reset键,执拗地在表达——

我想要的,只有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