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来:为什么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

朱云来:为什么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近日在公开演讲时表示,计划经济是个完整的系统,就像全世界的气象都可以放在一个方程里,风光雨电都可以用方程来描述,但是解方程所需要的信息“多得是一塌糊涂”。因此,“计划经济理论上是可行的,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行的”。而“市场经济理论上是有缺陷的,但实际上是相当有效的”。

朱云来:四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有两个做法,一是市场化,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市场化带着我们整个经济转型,甚至是社会的转型发展;二是国际化,让我们不断跟世界接轨,大家同在一个地球上,总要有交往。

为什么要开放?你没有开放,你就缺乏新思想,就没有比较,就很容易闭塞,很容易固步自封。

正是因为开放,会经常激发你去比较,去发现。发现你的缺点,发现别人的长处,同时在比较之中也会发现我们自己的长处。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就去改进,这就是改革。

如果不开放、不改革,一个社会很难保持系统的进步。我们的总体方向是市场化和国际化,至少从经济发展和经济学规律角度来讲也是正确的。

现在面临的问题还是要追赶世界。我们在经济总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的科技水平还有很多的欠缺,我们还是应该像当年那样开放,才能出国留学,系统地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技。但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还没有自己的芯片,没有制造芯片所需要用的设备,还有芯片后面所需要用的材料,所以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我们做一个科技审计,我们现在到底先进到什么程度了?我们比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进步了很多,但真正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扎扎实实到底到了哪儿?我们也可以自我检查一下,这样有利于建立新的发展方向,确认我们做到可以达到的事情。

现在的发展也有一个基本的思路问题。现在国家提出,我们宁愿要高质量的增长,不一定要高速的增长。如果有机会增长当然可以,这实际上是客观规律,首先还是要重视质量。有质量的发展,长远发展才有意义。同时也存在发展风险问题,如果发展质量不好,即便是非常快速的发展,将来一定是问题,将来一定有风险。所以要有辩证思维,要有一种平衡。

中国几千年历史,曾经一直很强大,一些西方研究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但是自从1840年以后,中国迅速被现代工业化国家打败。

究其原因,中国过去是强大,但那是在农业时代,农业时代的核心最重要的就是规模,因为中国有这么大的一块耕地,这么大的一块平原,加上中央集权等等,所以中国在农业时代非常强大。但一旦工业时代来临,固步自封,你虽然很强大,但也一下子就被打败了,现在我们还在追赶。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我们现在有了一个相当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更需要有策略地来发展,不必那么着急。如果你做得太快,有些东西做得有问题,它对未来也会产生风险。有时候需要的是以退为进,如果一个经济里,你要想所有生产单位都去救,它的经营有问题,你还是去救,这样不但没有把其做好,原来做好的也拉下来了。还是需要综合辩证考虑,由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走向。

而在回答“为什么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时,朱云来表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为了发展经济,都是希望经济最优化,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但不同的是,计划经济决策需要要大量的信息,并且信息需要随时更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市场经济与之不同,从方法论上讲,它是从局部的试错开始,然后迅速传播。所以,市场经济调整非常有效,即使信息不完整、信息缺失都没关系,在达到一定成就的时候就可以起作用。

计划经济是个完整的系统,就像全世界的气象都可以放在一个方程里,风光雨电都可以用方程来描述,但是解方程所需要的信息“多得是一塌糊涂”。因此,“计划经济理论上是可行的,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行的”。而“市场经济理论上是有缺陷的,但实际上是相当有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