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2020年的世界,可能不你想的那样

2019年世界经济在萧瑟中步入尾声。明年会好起来吗?

2020年的世界,可能不你想的那样

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招商银行原董事长秦晓称,前两年主要经济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复苏,但现在看来彼时的“小阳春”并不是真正企稳。全球经济依然处于下行轨道,“这不是短期能够改变的”。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也认为,过去10年来全球经济都在经历“无增长的复苏”,即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进步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快。在此情况下,2020年世界经济预计仍将下行,且下行幅度或将超过今年。

不过,为摆脱困境,不少经济体最近都推出了大手笔的稳增长措施。

例如,日本日前通过了总额达26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加快受灾地区恢复和重建,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农业的投入,投资新的经济增长点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认为,随着这些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明年世界经济有望好转。

一些国际组织预测,明年全球经济也可能会稍微有些起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只有3%,2020年或将达3.4%。

其中,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速预期为1.2%,明年为1.4%;美国为2.4%和2.1%;俄罗斯为1.1%和1.9%;巴西为0.9%和2.2%;印度为6.1%和7.0%。

世贸组织(WTO)预计,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可能会放缓0.3个百分点至2.7%,但与今年贸易增速1.2%的预期相比有明显提升。

不管明年全球经济走势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

一个充满风险的大变革时代已经来临。

风险,某种程度上恰恰因希望降低风险而起。

正如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所言,任何措施都会存在正负双面作用,一方面要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能会带来新的挑战。

2019年,为抵挡下行压力,30多个经济体先后实施了降息,全球进入了低利率时代。

曹远征提醒说,现在“很多国家货币政策已经走到了极限”。

如此大规模的“放水”和同样大规模的财政支出眼下还没引发全球性物价上涨,但对货币大幅宽松可能导致的后果,各国必须做好准备。

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格局的变化将不仅仅体现在贸易上,在金融格局、货币政策、财政安排等方面可能都会有重大变化。

风险,也源于不同诉求之间的碰撞和博弈。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全球经济正面临两个“脱钩”风险。

一是美国会否和多边规则体系“脱钩”,这从美国长期阻挠WTO上诉机构成员遴选,致WTO争端解决机制面临瘫痪危机中可见一斑。如果美国执意将非市场经济导向纳入多边规则,将给国际社会带来严峻挑战。

二是中美会否在经济、科技上“脱钩”。如果中美走向“脱钩”,将给全球带来严重冲击。

张燕生认为,对国际秩序和格局应有的样子,中美欧诉求各有不同。

中国希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欧盟强调基于规则;美国则主张建立基于“美国优先”、公平贸易、对等开放的国际秩序。

未来的国际秩序和格局,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这三种诉求如何竞争与合作。

大变局来临之际,稳中求进,继续推进改革是中国最好的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称,无论从供给要素还是需求空间来看,中国经济都依然具有中高速增长的潜力。但这一潜力不能自动释放,需要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才能实现。

他表示,中国应加强几方面改革。

首先要切实加强产权保护,稳定民营企业家预期与信心。各级政府要形成严格的产权意识、合同意识,在法律和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做到透明、公开、可预期。

还要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升级方向、方式以及产业优胜劣汰和重组等的直接干预。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也指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主要根源于体制机制性障碍,这种障碍只能用体制机制变革的办法来清除。

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才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宏观调控的必由之路。

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几次点题“改革”。

会议明确,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值得期待。

来自:国是直通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