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殖蛋鸡应该注意什么?

冬季是在养殖过程中困难比较大的季节,内外温差大,通风困难、易患病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蛋鸡的养殖,特别是咱们有些养户为了赶一个过年、十五的好行市特意把产蛋高峰安排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要是这样的话就要更加注意科学的养殖了。入冬后,天气转冷.对蛋鸡产蛋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只要加强饲养管理.蛋鸡在冬季也能保持稳产。笔者认为,冬季蛋鸡养殖要注意做好以下十一个方面的工作,以保证蛋鸡稳产,提高养殖效益。

1、及时调整鸡群

立冬前后,应对蛋鸡进行一次群体调整,将完成换羽和未完成换羽的鸡群分开饲养,将瘦弱鸡、病残鸡、低产鸡.有啄癖的鸡剔出.保证群体结构均匀一致.可节省饲料.进而提高产蛋率

冬季养殖蛋鸡应该注意什么?

2、提高饲料能量

气温较低时.蛋鸡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停产.但羽毛不断增厚.食欲有所提高.对蛋白质的要求会有所下降,对能量的要求有所提高。冬季可根据鸡群产蛋情况和气候变化特点.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1%~2% .提高能量水平3%~5%.严寒天气可在饲料中添加1%~2% 的动物油脂.以满足蛋鸡御寒的需求。

3、鸡舍保持适温

蛋鸡最适宜的舍内温度是20℃~ 25℃ .从生产角度看.最经济的舍内温度是21 - 22℃ 冬季舍内温度以不低于10℃ 为宜 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蛋,每升高或降低1℃都会使产蛋下降1%。冬季外界气温低,应提高鸡舍温度,可采取保温措施,如生火炉、把鸡舍北面的窗户堵严等,一般最低应保持在8℃以上。

4、保持光照恒定

光照对鸡的性成熟、排卵及产蛋有决定性作用.合理安排蛋鸡的光照时间.能保证育成鸡及时成熟,维持产蛋鸡的正常生产.调节蛋鸡的生理平衡.从而间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人秋后光照时间缩短,产蛋鸡应适当补充光照.保持每天12~14 h的光照时间.可采用早晚2次开灯的方法.阴天、雨雪天应当开灯补充光照。冬至以后.应逐渐延长光照时间.晚秋育雏的蛋鸡.应从3周龄起.采用限制光照制度.全黑暗鸡舍每天光照

8~10 h.普通鸡舍每天光照10~12 h.保持此光照方案直到16~22周龄性成熟为止冬天日照短.阴天、雾天应及时开灯补充光照 每天开灯2次.第1次可在凌晨4~5时开灯.照至天亮后关灯.第2次在傍晚时开灯.照到晚上8-9时,保证每天16h的光照。

冬季养殖蛋鸡应该注意什么?

5、保持适当湿度

产蛋鸡要求湿度范围是50%~70%,最适湿度是60%~65%。湿度过低易使鸡体脱水和引发呼吸道病;湿度过高,常常使鸡舍空气污浊,而易引发各种疾病。冬天舍内相对湿度大,因此必须在保持温度的基础上调节湿度。平时通过控制温度来调节湿度,以利于提高产蛋。

6、勿忘通风换气

冬天鸡舍密闭较严,有大量有害气体产生(H2S、NH3、CO2),可诱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病、传支、传喉、鼻炎、大肠杆菌病等,每天应适当打开天窗换气或设置排气扇,防贼风侵袭。做好环境消毒,消毒药交替使用,如赛农经典,醛能,普济消毒散防止各种病毒、细菌的传播。

7、合理投药防病

不盲目用疫苗,不随意加大疫苗的使用倍数,以免造成免疫失败或免疫麻痹,避免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当发病时应及时治疗,以免增加死淘率和加大用药投资等。入冬以后,对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选择高敏药物,以便及时控制病情,同时防止支原体、新城疫、禽流感等更严重疾病的继发感染,以免造成产蛋率下降。

冬季养殖蛋鸡应该注意什么?

8、尽量减少应激

鸡舍建筑坚固,以防狂风造成的巨大声响,同时应避免犬、猫、鼠、鸟类的窜入。在应激情况下,可在饲料中添加罗氏金维素。

9、供给洁净饮水

水是鸡生长发育、产蛋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参与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饮水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季一般为饲料采食量的2倍;饮水不足可使产蛋下降2%~10%,并且蛋重减少;每天应清洗饮水器,保证水质良好,创造高产的饮水环境。

冬季养殖蛋鸡应该注意什么?

10、做好药物预防和消毒工作

在抓好以上管理的同时.更需注意做好药物预防和消毒等工作.初冬.天气变化无常.给鸡舍保温与换气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鸡只精神差.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消瘦等现象。还会引发鸡呼吸道疾病的产生.其主要症状如下:① 咳嗽,打喷嚏,鼻窦肿胀,流泪,肿头、肿脸等。②产蛋下降甚至绝产,软壳蛋、破壳蛋、薄壳蛋增多。③粪便以黄、绿、白色为主,粪便稀。④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死亡率在l5% 以内在采用相关药物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过程中.应坚守抑制病毒复制.控制呼吸道症状和继发感染.增强特异性抵抗力,恢复产蛋的原则。

11、就是要及时拣蛋。其实这条不仅适用在冬季的产蛋高峰上,只要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就应该注意这一点。如果我们不及时拣蛋,就有可能让鸡养成啄蛋的习惯。使得鸡蛋的破损率明显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