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證券“強烈推薦”遭質疑!預測陽谷華泰大漲卻跌了25%

◆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金融行業的新變化總是層出不窮,如今一場券商策略會的門票也能賣到數千元。經濟導報記者發現,截至22日,申萬宏源、華創證券、國盛證券等多家券商舉辦的年度策略會都在銷售門票,還有更多券商確定啟動收費模式。

從免費到花錢聽課,券商的研究能力真的提升了嗎?不少投資者拿出今年券商發佈的一份份研報,提出了質疑。

看好陽穀華泰漲40% 誰知卻跌了25%

“我今年5月份時認真讀了一份對錫業股份(000960)的調研報告,其中提到緬甸錫礦供應減少將使全球錫價中樞抬升,公司將從中受益。當時給出的目標價位是17.41元/股,結果隨後公司股價卻一跌再跌,目前已經到了差不多10元/股,我也被套了30%多。”22日,股民張先生向經濟導報記者講述了自己被券商研報“挖坑”的一段經歷。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1-5月,有東北證券、華泰證券、太平洋證券等券商給出過買入或增持錫業股份的建議,其中預期目標價位最高的為21元/股,低的也有17.41元/股,但公司股價自1月上漲後,就開始呈現波段性下滑態勢,並從6月起加速下跌,單月跌幅達到22.42%。

當然,在年發佈量可以達十餘萬份的券商研報中,類似預判失敗的情況並不少見。

以魯股為例,Wind資訊顯示,部分券商機構對於股價的判斷與實際走勢截然相反。其中以招商證券的表現最為明顯,這是因為其給出“強烈推薦”評級的5家公司,最終股價表現都令人大失所望,幾乎全軍覆沒。

如5月2日,招商證券對勝利股份(000407)給出深度調研報告,認為公司已成功轉型天然氣產業,將迎來業績釋放期,給出推薦評級,並將公司目標價位給到7.0-8.0元/股。然而,勝利股份股價在5月下跌5.01%後,6月又大跌了24.91%。目前,公司股價只有4.12元/股,較研報中給出的目標價位已越走越遠。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招商證券分析師4月對康欣新材(600076)的點評報告中。彼時,公司剛剛發佈完2017年年報,招商證券認為公司業務通過擴產和收購後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已超過25%,優勢明顯。因此,維持“強烈推薦”評級,認為未來6個月內公司股價最高可觸及10元/股(當時公司股價為6.35元)。但誰知公司股價其後一再下跌,目前已跌至4.44元/股,另外公司今年前3季度淨利潤也僅增長3.98%,不盡如人意。

而對於陽穀華泰(300121),招商證券8月初的一份報告中給出的目標價位達到19.39元/股,較當時的股價有40%的上漲空間。但該報告在當月即遭到市場“打臉”——公司股價8月下跌了18.95%。目前,公司股價為10.04元/股,較上述研報發佈時的股價跌幅超過25%。

除了招商證券外,還有多家券商看好的上市公司股價也出現了大幅下跌。如4月13日,華創證券發佈研報看好中際旭創(300308),認為公司股價可能觸及99.43元/股的高位,而當時公司股價為75元/股左右。公司股價隨後持續盤整,並於6月開始連續數月下跌,目前股價只有44.48元/股,幾乎腰斬。

還有,財富證券5月發佈對康瑞醫藥的研報,認為公司股價最高可達21.89元/股,但隨後股價卻持續走跌,目前只有8.95元/股。

“減持”“警示”報告罕見背後

“研報對股價判斷失誤,一方面因為分析師著眼的是公司個案,與市場大環境沒有緊密結合,估值預判的前瞻性有所不足;另一方面,也是顧忌各方面關係,研究員更願意給出買入預期。”對於券商研報中出現的“不靠譜”問題,華東某券商自營業務部經理王輝(化名)如此解釋道。

其指出,研報本身就是吸引投資者進場的賣方產品,即通過向基金、投資者等客戶提供投資建議,再從投資交易中賺取佣金。給出積極的“買入”評級,可以增加交易量,又可以加強上市公司對其好感度。這也就是目前A股市場幾乎看不到“減持”或“警示”類看空報告的原因。

經濟導報記者也注意到,今年券商對上市公司大量評級報告中,幾乎都是“買入”“增持”“推薦”等評級,只有少量的“中性”評級。

如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券商對魯股明確給出股價預期的294份研報中,只有5份“中性”評級研報,佔比不足2%,而“買入”評級的報告達到140份,佔比高達48%。

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券商研報雖然不能直接看空,但也在用一種方式隱晦地表達對部分上市公司的不看好。王輝說,券商研報對一家上市公司評級,較上一份研報有所下調,就應該引起投資者警惕。比如將上市公司評級降至“持有”的報告,就可能暗含“建議賣出”的觀點。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9月民生證券一份對萬華化學(600309)的研報中,就將之前的“推薦”下調至“謹慎推薦”。而在9月和10月,萬華化學股價分別下跌了13.85%和33.32%。

券商報告也有靠譜的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種種研報預測被打臉、看空上市公司又不明說的情況下,券商今年“收官”的策略大會卻不同以往開始收費了,且票價起步就是上千元。更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券商的研報也會收費。這使得不少投資者心中頗有疑問。

如申萬宏源最近在其發佈的年度策略會邀請函中就稱,今年的年度策略會只邀請公司客戶參加,其他人員如想報名參會,需按照6000元/人的標準收取費用;國盛證券傳出的消息是,初步考慮將明年初舉行的年度策略會門票定價為8888元。

對此,一家公募基金的華東區渠道經理宋葉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目前市場行情不佳,券商研究部門也在面臨成本壓力。另外一些研報確實是分析師通過長期行業調研、積累得來的心血結晶,值得重視。

實際上,在今年低迷的大行情下,部分券商研報對上市公司的判斷仍頗為精準。以魯股為例,海通證券4月2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對民和股份(002234)給出增持評級,認為公司在6個月內股價可以觸及12.48元/股,當時公司股價在10.23元/股,上漲空間超過20%。隨後公司股價一路上漲,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漲至15元/股。

中信建投於5月23日對特銳德(300001)給出買入評級,當時公司股價約13元/股,研報給出的預期是到15.24元/股。而7月,公司股價就大漲了28.08%,觸及15.2元/股的位置,目前公司股價已升至16.09元/股。

對此,中誠顧問投資分析師王瑞鑫表示,發佈研報的券商既有精益求精者,也有渾水摸魚者,投資者對於研報還是應該持“去偽存真”態度,進行參考。“一份數據來源可靠、證據可以互相印證、分析邏輯合理的研報,還是具有很高參考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