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磨壞了” 莫怕換關節

文/圖 金羊網記者 張 華 通訊員 金小洣

不少中老年人膝關節磨損嚴重,造成行走、下蹲困難。是繼續忍痛,還是立即手術?這是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其實,目前對於膝關節病變,治療技術已經十分成熟。骨科專家指出,精確的評估+快速康復,可令到患者在膝關節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地走路,所以該手術時別猶豫。

精確評估,可避免手術誤差

近日,在廣東省第二中醫院舉辦的中韓“珍膝”關節論壇上,專家們對73歲的劉女士膝關節全關節置換進行了手術演示和現場直播。

廣東省名中醫、肌骨同治學術流派代表性傳承人許學猛教授向記者介紹,膝骨關節炎(中醫稱之為膝痺)的診療要全面客觀。因此,在術前,專家首先採集劉女士的膝關節MRI數據和下肢力線數據,再通過三維重建程序對採集的數據進行模擬建模(重建模型包括骨與軟骨),並將膝關節假體的三維模型導入電腦。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科劉文剛教授在手術中,嘗試了利用3D打印截骨導板輔助膝關節置換手術。他認為,基於MRI(磁共振)數據的3D打印技術能明顯提高手術效率,改善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存在的截骨測量誤差、間隙平衡不準確、個人技術不統一等諸多臨床難題。

在先進技術的輔助下,專家讓截骨導板與骨性標誌完美貼合,快速準確地進行定位截骨,讓假體的安裝接近“完美”,整個手術僅需30分鐘。

術後康復快,臥床時間短

“在膝關節置換手術後,患者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許學猛說,由於手術精確,患者使用假體的功能更加自如,因此能夠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

在術後,醫護人員會幫助劉女士做筋骨康復操及肌骨拉伸功訓練,幫助其恢復肌力。同時還採用小針刀等對黏粘、痙攣、攣縮的筋進行鬆解。中藥的外敷內服等特色療法,讓患者的“骨筋肉”都得到改善。

許學猛表示,中醫學者將“肌骨同治”、“筋骨肉分層辨證體系”與最前沿的西醫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巧妙地融合,使膝關節疾病診療的“精準化、個性化”。

許學猛介紹,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科對於膝關節的病變採取“三階梯治療策略”,即針對不同病情,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1)輕中度膝關節患者:可利用中醫優勢特色技術,進行保膝治療 (肌骨同治特色治療優勢);

(2)對於膝關節炎症狀反覆發作,伴有關節腫脹或卡壓、絞索等臨床表現的中重度患者推薦應用關節鏡手術針對滑膜、半月板、軟骨等進行修復;

(3)對於因關節內軟骨退化磨損,導致內側疼痛及內翻畸形,的強烈推薦採取單髁置換手術;

(4)對於重度膝關節炎患者,有明確手術指徵者,推薦使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