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数据造假,移动互联网泡沫创业潮破灭

出品:懂财帝

今时今日,“被有组织地攻击”而颜面尽失的马蜂窝创始人陈罡和吕刚,应该会怀念起12年前的那个美好年代。

2006年,还在新浪工作的陈罡和搜狐前员工吕刚,两个喜欢旅游的青年聚在一起,纯粹出于喜好捣鼓起来了一个小平台。用户可以以游记的形式,分享旅行路书、攻略、经历等。

2006年,新东方刚刚上市,突然闲下来的徐小平转身扎进了真格基金,做起了创投的生意。

2006年,热钱涌动。仅仅一个季度,就有11家创投机构得到共计9.45亿美元的募资。

站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那时候在北京的国贸、上海的陆家嘴、深圳的华强北,只要是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都能听到项目和融资。”

十年后,2016年的乌镇世界物联网大会,百度CEO李彦宏在公开演讲中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了”。但随即遭到马化腾和姚劲波的联名Diss。

两年时间里,伴随着股市多次探穿婴儿底,资本寒冬再临。被马明哲寄予众望的平安好房、被马化腾视为心头肉的众安在线、被雷军再三调低股价的小米,要么折戟沉沙,要么在二级市场上跌到亲妈都不认识。

正值上市前夕的马蜂窝,此次爆出的僵尸用户、水军抄袭搬运评论事件,正从侧面反映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终结。

此后,独角兽深守城池,深潜莫测的护城河之外,鲜有来犯者。

马蜂窝数据造假,移动互联网泡沫创业潮破灭

1 小楼一夜听春雨

“6个月足以决定一家新公司的生死,3年亦能让互联网行业改朝换代。”

在小打小闹摸索了三年后,2010年,陈罡和吕刚从原公司离职,正式开始将马蜂窝作为一个商业项目来运营。此前,这只是两位喜爱自由行的驴友自己创建的社区。只不过,彼时的市场,投资机构还没有心思去关注到这个主做自由行攻略的小社区。

2010年,正是O2O行业百团大战的一年,也是中国互联网时代转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年。

2010年4月,“连续创业者”王兴试图引入美国的“Groupon奇迹”,将团购模式照搬到国内来。在创办美团网的王兴看来,寥寥数家门户网站能给商家提供推广的位置极少,能够满足本地消费者需求的大量中小店铺,长期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推广方式——团购网站应运而生。

马蜂窝数据造假,移动互联网泡沫创业潮破灭

当时全国有数万家团购网站,可以说是千军万马同时起跑。而前面则是巨大的消费蓝海,一块无人耕耘过的荒地。

烧钱补贴大战一触即发。TO C端用户,团购价格最便宜的时候,一份餐牌价198元的牛排双人套餐,团购价仅需58元就可以享受到。TO B端商户,浩浩荡荡的扫街贴二维码地推队伍一时间风头无两。

说到底,团购网站吸引的都是同一群消费者。大额补贴逐渐消失之后,团购网站迎来残酷的淘汰赛。一番殊死搏斗后,直至2014年底,生存下来的团购网站不足总数的4%。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当投资机构冷静下来开始寻觅新的项目时,注册用户数刚刚达到15万的蚂蜂窝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和成立于1999年的携程不同的是,蚂蜂窝主打的是自由行攻略。携程的业务模式是典型的前店后厂,产品自给自足。相比而下,携程的旅游产品利润高,质控到位,而蚂蜂窝更适合用户UGC自主创造内容。

2011年10月:蚂蜂窝获得今日资本独投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和200万美元无息贷款。在扩建了团队之后,随后的次年6月,蚂蜂窝开始了商业化尝试,半年收入超千万,主要来自广告及佣金分成。

“在蚂蜂窝网站的首页,最显著的位置永远不是广告,而是用户上传的精美图片、游记。”创始人陈罡、吕刚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写道,打造了独特的“内容+交易”在线旅游商业体系。

2014年,在携程和新兴的竞争者如途牛、去哪儿、淘宝旅行一起苦练内功后,轻模式重用户内容的蚂蜂窝旁逸斜出,开始悄然做大。

2 我辈岂是蓬蒿人

开始了商业化的蚂蜂窝愈发夺目。用今天时髦的话说,CEO陈罡竟然膨胀地喊出了:旅游UGC社区将大反攻的口号。

2012年10月,蚂蜂窝注册用户数超过400万,PC端用户数在3年内增长40倍;攻略累计下载量6000万次;

2013年04月,蚂蜂窝获得启明创投领投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

在面对蜂拥而来的采访时,陈罡曾对记者表示“我接受别人访谈的时间从来没超过2小时,你是第一个。”

2014年的UGC旅游市场,相似的追随者已经出现。但陈罡坚信,无论是蝉游记、面包旅行等新锐,还是巨头携程,都无法超越蚂蜂窝在UGC旅游社区中的霸主地位,它们还在原始积累的阶段而已。

而讲数据则是互联网创业者最喜欢做的事情。

2014年4月,蚂蜂窝对外公布的数据是:在PC和移动端覆盖了4000万用户,其中20%是重度用户,他们贡献了国内最海量的旅游攻略,并影响着另外80%用户的旅游决策。

2015年,战火烧到了O2O领域。3月份,蚂蜂窝在北京宣布完成C轮融资,但未透露具体金额。此轮融资由高瓴资本、Coatue、CoBuilder、启明创投共同参与,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蚂蜂窝对外表示将利用新资金发力自由行和打造移动O2O商业闭环。

10月份,腾讯主导了美团收购大众点评,组成新美大。

可以说,此时的蚂蜂窝,已经不甘做那个站在桌边看大佬们玩牌的小弟,他的野心,已经覆盖到了几乎全球所有旅行目的地的衣食住行购物娱乐等信息。

3 落花时节又逢君

只不过,进入2016年以来,市场上的风突然停了。

经历了大熔断、百股跌停、千股跌停的股市,深深套牢了大多数散户。之前追在屁股后面捧着送钱的投资机构,突然变得谨小慎微。

对于没钱只有时间的自由行一族而言,蚂蜂窝一直是下载旅游攻略的首选。而当用户选择休闲度假游、想获得便宜的机票和酒店住宿信息时,自然又会去携程、去哪儿上搜索比价。

因此,对于一家长期做社区和内容的网站,如何改变用户一贯的印象和习惯,最终实现商业模式变现是摆在蚂蜂窝面前一道必须要跨的坎。

但是,蚂蜂窝已经等不及了。

按照陈罡的设想,从2012年到2014年,蚂蜂窝完成了Social Company到Data Company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蚂蜂窝实际上是把杂乱无章的UGC信息变成了有用的信息。而现在,蚂蜂窝要用大数据作为工具,构建一个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拥有真实、海量、高质量的UGC内容,是蚂蜂窝在大数据应用战场上的致胜之道。”在面对采访的无数个场合,陈罡都以此为傲。

2017年末,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和马化腾等人出现在乌镇的饭局上。这顿饭的菜单以公司名字命名。对应张一鸣的热菜是“头条春水小石蛙”,马化腾的则是“腾讯四海蒸龙虾”。

马蜂窝数据造假,移动互联网泡沫创业潮破灭

在被网友戏称为“聚集了中国互联网三大核心势力”的饭桌上,以马化腾为代表的巨头、以沈南鹏为代表的顶级投资者、还有以张一鸣、王兴、程维为代表的超级独角兽系数在场。

但很少有网友意识到,这些大佬所代表的公司,已经数十年如一日的出现在你的耳边。他们的APP,你每天都在无意识地使用数次。

移动互联网已经陷入了平庸。曾经依靠人口红利带来的野蛮生长,已经难以为继。

当李彦宏开始无人驾驶的汽车开上五环,当马明哲宣布平安转型做科技输出导向的金融集团,AI成为新的风口。只是这次,不再有大量人力的存在。

2018年2月,“蚂蜂窝旅行网”正式更名为“马蜂窝旅游网”,并启动新一轮品牌换新。

6月的世界杯转播上,蚂蜂窝凭借简单粗暴辣眼睛的广告再次成功吸引了用户的注意,而下载就送红包的豪放也确实吸引了一大波新用户。

然而,这次爆出的“僵尸用户、水军抄袭评论”等负面则直指马蜂窝最骄傲的真实用户、优质内容,也就不怪马蜂窝为何再三跳脚,直接祭出律师函了。

此次爆料的真实与否尚未有定论,只是无可否认,面对护城河高筑的BATJ、TMD,留给马蜂窝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在移动互联网的泡沫尚未完全消失前,要么生,要么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