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價遭遇腰斬 廢紙箱旺季不旺

往年“雙11”前後,是紙箱的使用高峰,其價格和用量都呈現上漲態勢。然而,記者瞭解到,近期淄博市場上無論是廢紙箱的價格還是紙箱成品的價格都在下降,用量也大大減少,有的廢品收購者甚至因為生意不好而提前返回老家。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涉及從廢品收購者到造紙廠再到用戶的整個產業鏈。文/圖 記者 王興華

收购价遭遇腰斩 废纸箱旺季不旺

在桓臺北郊一家廢品收購點,廢紙箱把院子堆得滿滿當當。

收购价遭遇腰斩 废纸箱旺季不旺
收购价遭遇腰斩 废纸箱旺季不旺

桓臺一家大型造紙企業的車間內堆放著成卷和成箱的紙張。

廢紙箱價格低迷 收購者無利可圖

11月14日上午,在桓臺中心大街一家銀行工作的王女士,收到了從網上給兒子買的尿不溼,她想把這次的三個紙箱和原先攢下的紙箱一起賣給收廢品的人。報價令她很失望,“他們一斤才給5毛錢,夏天的時候都是1塊錢一斤。”無奈之下,王女士決定像以前那樣,把這些紙箱子扔到雜物室,等漲價的時候再賣。

當天下午,記者聯繫了在桓臺少海花園小區和東嶽國際小區收廢品的兩位師傅。在少海花園收廢品的是阮師傅,往年都是快過春節了才回家,今年現在就已經回去了,“生意不好,漲錢的時候居民盼著繼續漲,跌價的時候等著反彈,只有價格長時間穩定的時候才好幹。”她收紙箱的價格是每斤5毛,而八月十五之前是每斤1元,這在她收廢品的經歷中也是最高的了,往年最高的是每斤8毛。

在東嶽國際收廢品的人是一名男子,他告訴記者,這陣子生意不好,自己已經到了臨近桓臺的博興收廢品了。他的報價比少海花園那邊更低,紙箱是4毛一斤,而最貴的時候收購價是每斤1元,之前的報價也不高,每斤就是四五毛錢,是從去年開始上漲的。據介紹,自從去年國家不讓進口美國廢品後,廢紙箱的價格就開始上漲了。從農曆八月十五之後,不知道什麼原因導致紙箱的價格下跌。

由於收購量少,上述兩人都是把收來的廢紙箱送到廢品收購點,而不是直接送給造紙廠。在他們的指點下,記者找到了位於桓臺北郊的廢品收購點。

一家廢品收購點院子裡堆滿了拆開的廢紙箱,令人難以落腳,自稱有20年從業經歷的老闆告訴記者,這些大概有七八噸。按照老闆的說法,他這裡收的紙箱按照質量不同價格有所差別,一般的5毛錢一斤,好的是7毛錢一斤,收來後送到本地的造紙廠。“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收一車廢紙箱。”“一車?”記者愣了一下,老闆解釋說,他用的三輪車一車可以拉兩噸多。

在老闆的印象中,紙箱最高收購價大概是每斤一塊二,幾乎是現在的一倍。由於現在收購價低,收購點有點冷清,一天只能收大約一噸廢紙箱。

按照每斤廢紙箱7毛錢計算,一噸的成本就是1400元,而賣給造紙廠,對方只給1400元。雖然幹廢品收購地方偏僻房子破舊,用的都是自家人,但也掙不到錢甚至是虧錢。“主要是靠收來的便宜紙箱彌補一下,以前1600元一噸的時候還能勉強掙到錢。”

紙張售價高於成本 庫存壓力增大

個體經營舉步維艱,家大業大的企業日子同樣不好過。

榮先生是桓臺一家大型造紙企業的銷售負責人,主要負責核對訂單和發貨,以往每月經他的手發出去的箱板紙有15000噸,10月份只有10000噸,足足少了三分之一,這可不是個小數字。

讓他感到頭疼的是,不僅是箱板紙的銷量銳減,價格也出現了暴跌趨勢,從去年同期每噸5600元左右降到了現在的不到5000元,便宜點的一噸只賣4200元。

處在榮先生的位置,他對這個行業的瞭解要比記者前面採訪的從業者全面得多。據榮先生介紹,一方面製造紙箱用的箱板紙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另一方面不少廠家選擇用白卡紙和灰板紙代替箱板紙,因為這兩者價格很低,導致箱板紙的價格也提不上來。

目前,榮先生所在企業的箱板紙生產機器已經處於停產狀態,倉庫裡還有7000噸箱板紙,這個數字遠少於一個月的銷量,但已經是去年同期的一倍了。

在榮先生看來,總體的形勢不太好,是箱板紙銷量減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房地產有點疲軟,相應的家電銷量也受影響,需要的包裝材料就少了,而我們公司生產的箱板紙製造的紙箱用在大型家電方面的就比較多。”

榮先生表示,箱板紙的前景還是好的,因為國家經濟增長,包裝材料的需求以每年2%的速度遞增,但要求也提高了。原先包裝材料用再生的箱板紙就可以,現在人們要求用全木漿的箱紙,他們公司購進了一條全木漿的生產線,準備明年投產,就是應對環保方面的要求而採取的措施。

根據榮先生的判斷,轉機將出現在明年3月份,“目前已經到了售價低於成本的地步,賣出去就是虧損。”很多小的造紙廠這個冬季可能就挺不過去了,而春節之後就是紙張銷售的淡季,紙箱的用量越來越少,從而導致行業內的資源整合。

作為紙箱使用大戶中的一員,小宋深切體會到榮先生的苦惱。

11月16日中午,記者在桓臺轉盤附近見到小宋時,他正和幾個同事圍在辦公桌前吃午飯。小宋是一家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這陣子特別忙,吃飯都要見縫插針。辦公室裡散落著幾個裝快遞的紙箱,與旁邊車間裡架子上掛滿的包裝袋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為一家快遞公司的縣級網點,小宋工作的地方在“雙11”期間每天都能接到4000件準備往外發的快遞,這個數字是平時的4倍。以往這些快遞基本上都是用紙箱裝的,現在只有一半是這樣,另一半已經改由包裝袋包裹,“現在衣服等不怕碎的東西都用袋子裝,食品一般還是用箱子裝。”

供應量大需求不旺 上漲預期相對微弱

11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11月1日-10日國內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其中製造紙箱的另一種原材料高強瓦楞紙價格較上期每噸降了149.1元,環比下降3.8%,價格跌至每噸3746.3元。

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家統計局共12次公佈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其中高強度瓦楞紙的價格11次出現下跌,僅8月中旬有一次小幅度的反彈。9月中旬以後,紙價下降的幅度明顯加快,9月份至今的每噸紙價跌幅已超過千元。

統計局的另一個數據——造紙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在10月份僅為99.9,連續第五個月下滑,而且是今年以來第一次跌破100關。

由於紙箱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服裝、電子、家電、日化、機械等領域,主要需求是通過下游企業的消費或出口產生的,所以紙箱市場和經濟形勢關係非常密切,而廢紙箱作為生產原料,同樣受到經濟形勢的影響。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輝介紹,一方面,今年的中美貿易戰讓一些出口導向型的紙箱訂單受到了影響,另一方面,國內的整體消費不是特別旺盛,前期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房地產投資出現下滑,經濟形勢包括內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萎縮,這是需求方面的情況。

在供應方面,不少企業的生產線陸續投產,產量呈現小幅增加的態勢,此消彼長,紙箱的價格自然難以上漲。

根據劉輝的經驗,往年春節前箱板紙和紙箱的價格都會有上漲的預期,但從今年的情況看,包括“雙11”和“金九銀十”都沒有達到預期,不少造紙企業都持謹慎悲觀的態度,認為即使價格上漲,幅度也會很小。

國家出臺禁止固體廢物進口的法令後,外廢進不來,其產生的缺口就需要國廢來彌補,國廢箱板紙的價格上漲迅速。然而,價格還得跟著需求走,長期的需求不夠旺盛,造紙企業無法承受成本上漲的壓力,價格走高的情況不能持久。隨著市場對進口緊縮政策的消化,其對廢紙價格的支撐作用也在減弱。

與此同時,由於廢紙的價格上漲,進而拉動了成品的價格,很多下游企業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從而選擇其他的包裝材料,又拉低了箱板紙和紙箱的銷量。

就目前的情況看,旺季的量價與往年同期相比差距明顯,但全年情況與往年相比還沒有形成類似過山車的趨勢,變動不是特別明顯。

據瞭解,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規定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和再利用。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規定的實施不僅將進一步促進綠色包裝材料的運用,也會提高紙箱的利用率,從而減少採購量並拉低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