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足校 沿着青训教父在西班牙的轨迹前进

碧蓝的地中海中,藏着西班牙足球的哀伤。曾几何时,西班牙被称为欧洲的"无冕之王"。技术细腻,风格独特的西班牙球员,往往在大赛中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一个个王朝过去,大力神杯上却始终没有刻上西班牙的名字。

直到一个细小的改变发生,1973年8月22日,这是一个值得载入历史的时刻。荷兰球星克鲁伊夫签约巴塞罗那。

西班牙足球教父克鲁伊夫是如何练成的

对巴塞罗那足球而言,克鲁伊夫的到来仿佛意味着重生。此前十三年,加泰罗尼亚豪门无缘西甲冠军。但克鲁伊夫在全新的战场里继续着自己的精彩表演。他率领巴塞罗那一往无前,越战越勇。面对皇马他梅开二度,并帮助球队以5:0击败对手,终在赛季末重夺阔别已久的联赛冠军。

对巴塞罗那来说,克鲁伊夫的到来意味着他们能够击败皇马,夺得西甲冠军,但是克鲁伊夫更重要的遗产,就是奠定了巴塞罗那足球乃至西班牙足球的风格,并且把荷兰足球青训中最宝贵的那些东西复制到了西班牙。他在巴塞罗那被尊称为"教父",这也是为什么西班牙足球青训如此成功的原因。

1988年,克鲁伊夫开创了全新的拉玛西亚训练营,从选材到训练,完全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标准,从此,一批又一批顶级球员从西班牙的青训系统中走出,西班牙的足球也越来越强。拜高水平青训所赐,从1988到2010,整整用了22年,最终西班牙用一批个子矮小,速度很慢,身体条件不占优势的球员夺得大力神杯,这进一步改变了我们对于足球的认知,也认识到西班牙足球青训的魔力。

如今,又有一个教父,想要把西班牙青训中最好的部分带走,带向遥远的东方。那就是已经在中国顶级职业联赛中取得成功的恒大足球。如今,恒大足校已经扎根西班牙,而他们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融入当地的青训体系。

恒大足校 沿着青训教父在西班牙的轨迹前进

许家印在恒大西班牙分校与学生们交流

恒大杯 为中国小球员量身打造

从当年的留洋少年,到后来的集体短训,再到现在的恒大足校模式,中国足球正在打上西班牙足球的烙印。今年,历史悠久的马德里足球冠军赛今年将更名为"恒大杯"。从2019年开始,恒大每年专项投入5000万元,在西班牙举办U14-U18共5个年龄段的"恒大杯"马德里足球冠军赛,邀请马德里同年龄段最高级别联赛队伍参赛,确保恒大足球学校西班牙分校13-18岁每个年龄段的学生每周都有高水平、高质量、高强度的比赛可踢。

恒大足校 沿着青训教父在西班牙的轨迹前进

恒大皇马足校小球员在热身训练

"恒大杯"马德里足球冠军赛每年两个赛季,赛期共十个月,每周都有比赛。在每个年龄段的比赛中,恒大西班牙分校队都将以"车轮战"的形式与18支马德里当地青训球队交手。

每个年龄段球队每年比赛112场,其中恒大分校队参赛48场,这与真正的职业球员一年联赛的参赛场次完全接轨。加上平时参加其他邀请赛,一年下来比赛场次达55场到60场,这种密度和频率,与国际顶级青训体系的要求接轨,目前国内在13岁到18岁这个年龄段的青训体系,还远远无法做到这一点。

恒大足校 沿着青训教父在西班牙的轨迹前进

2015年5月1日,恒大西班牙分校01梯队与拉科鲁尼亚俱乐部梯队进行教学赛

之前外界关于恒大足球西班牙分校有个疑惑:平时的训练和文化学习是没问题,但球队没有纳入当地足协的青训体系,没有正规比赛踢怎么办?现在疑惑彻底解开。恒大自己牵头充分利用当地青训体系打造一个新的竞赛平台,孩子们不愁没有比赛了。也难怪足球圈内这些年会有这样的评价:恒大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

缺赛?不存在的

恒大在青训上的果断是显而易见的。恒大此举针对的中国青训多年来的顽疾:缺赛。还解决了中国青训梯队留洋的另一个现实问题:融入。

记者在日常采访中接触过不少足球名宿、基层教练,他们对于国内足球青训最痛心的地方莫过于高水平比赛的数量不足,也就让球员缺乏阅读比赛、学会比赛的能力。前中国男足主教练戚务生表示,提高青训质量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比赛"。"我们要培养会比赛的孩子,如果一支队伍有两三个会比赛的队员,胜率会很高。"另一位前中国男足主教练朱广沪也认为,"相比欧洲、拉美国家的小球员,中国球员比赛能力、对抗能力、位置感等方面欠缺,这些都需要通过大量高质量的比赛加以提高。"

恒大足校 沿着青训教父在西班牙的轨迹前进

恒大足球学校05梯队参加2018年中国足球协会杯男子U13组的比赛

举办马德里足球冠军赛,让恒大西班牙分校学生从14岁开始连续5年参赛,一直到18岁,确保其通过长期、系统的高水平比赛持续提升竞技水平,加速从青少年球员成长为优秀的职业球员。这一办赛方式,最大限度解决了中国青少年球员赛事匮乏的问题,而且填补了高水平、高质量、强对抗比赛的空白。同时,随着这项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也将为恒大西班牙分校球员进入欧洲职业联赛打下坚实基础。

要踢"全华班"足球

虽然恒大足校在西班牙重点发力,但事实上,他们的梦想还是要回到中国足球,回到自己的足球上——中国人就要踢中国人自己的足球。

随着这些年来国足令人失望的战绩,中国人不会踢球的观点越来越有市场,但足球圈内的专业人士却很明白,中国人,踢好足球,完全不是问题,只不过是方法不对,需要纠正而已。

近几年来中国足球一直嚷嚷要加大投入打造更好的青训,但在执行层面,没有哪家俱乐部比恒大做得更坚决更到位。都知道青训见效至少需要10年时间,所以这也可见恒大对中国足球的诚意,已不容置疑。客观来说,恒大足校在规模、训练模式、留洋模式上的探索对中国足球青训是实实在在的贡献。一家职业俱乐部的一线队只有30人的容量,所以恒大足校培养球员不仅仅只为自己,他的输血成功会惠及整个中国足球。而恒大青训的留洋模式,则有可能比此前中国青训经验更进一步,因为眼下中国足球的最大的问题是与国际先进水准脱轨。这也是恒大为培养学员果断举办马德里冠军赛的原因。

恒大足校 沿着青训教父在西班牙的轨迹前进

2018年8月,恒大西班牙分校03梯队与意大利国际米兰俱乐部梯队进行比赛

六年来,恒大足校已经为国青、国少队输送人才269次,其中西班牙分校为国青、国少队输送47人次。足校已经获得国内外冠军56个,其中U13队今年收获四个冠军(全国锦标赛、青超联赛、足协杯和冠军杯全部四项冠军),创全国青少年比赛"全满贯"记录。大量事实证明,恒大集团搞足球的重心,从来就不只有一线队,而且一直在为青训体系建设铺路搭桥。

而恒大明知青训就意味着亏钱,如今亏了6个亿还要加大投入,继续亏。为什么要这么拼?个中原因,恐怕从恒大的这份《通知》文件可知一二:"培养青少年人才,是振兴中国足球的战略基础。希望恒大皇马足球学校全力打造青少年足球国际化赛事体系,促进更多优秀足球人才脱颖而出,为实现恒大足球"全华班"的目标打好基础,为中国足球早日崛起贡献力量。"

恒大青训人才可期,许家印的"全华班"有底气,惠及中国足球的未来前景也清晰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