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I·觀點|鈕鬆:美沙欲將卡舒吉事件“小事化了”

2018年10月21日,上外中東研究所鈕松研究員在《文匯報》發表評論文章《美沙欲將卡舒吉事件“小事化了”》(見《文匯報》2018年10月21日第4版),全文如下:

美沙欲將卡舒吉事件“小事化了”

MESI·观点|钮松:美沙欲将卡舒吉事件“小事化了”

據沙特阿拉伯國家通訊社20日報道,沙特檢察機關對沙特記者卡舒吉失蹤案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卡舒吉因與他人發生肢體衝突而死亡。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調查結果表示認可,但對是否制裁沙特未置可否。多名美國國會議員則持懷疑態度,呼籲國會抵制暴行。

卡舒吉事件發酵至今,在中東乃至國際社會掀起軒然大波,甚至有輿論認為這會促使美沙關係出現巨大倒退。但筆者認為,該事件對於美國中東政策的影響可能有限。在美國和沙特的努力下,卡舒吉事件可能終將“小事化了”。

法媒稱沙特可能再度換儲

卡舒吉1958年10月生於伊斯蘭聖城麥地那,他與沙特王室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繫。正因其在沙特“體制內外”遊刃有餘的強大背景,卡舒吉在沙特國內以媒體人身份為武器,長期對沙特王室和政府的諸多內政、外交、社會、民生政策進行批評。儘管沙特王室和政府對其言行多有不滿,但卡舒吉總能在各方實力派的庇護下全身而退,對其懲戒無非是撤職查辦。

隨著2017年6月沙特國王突然換儲, “80後”新王儲小薩勒曼逐漸走向前臺,以強勢態度大刀闊斧展開諸多改革措施。作為媒體人的卡舒吉卻深感沙特官方對其言論的相對寬容態度蕩然無存,遂於2017年9月出走美國,通過 《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繼續發聲,批評沙特對也門的軍事介入、沙特對卡塔爾的全面封鎖以及與加拿大的外交爭端等。

以上言論對於高舉 “2030願景”改革大旗的小薩勒曼而言更是如鯁在喉,但他對在美國的卡舒吉卻是鞭長莫及。隨著卡舒吉在土耳其的出現並與沙特駐土外交機構產生交集之後,無論是卡舒吉本人的前途命運還是沙特王室與政府的國際形象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卡舒吉因處理離婚文件問題進入沙特駐伊斯坦布爾總領事館後 “人間蒸發”,藉由其土耳其籍女友通達土耳其政府,從土沙之間圍繞 “名記”失蹤問題的 “口水仗”逐步演化為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對沙特的大力譴責。如今沙特官方承認卡舒吉死在沙特駐伊斯坦布爾總領館內,小薩勒曼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卡舒吉這個沙特眼中的巨大 “問題”,已經釀成沙特當前難以自我消解的巨大危機,法國 《費加羅報》甚至直言,沙特即將再度換儲。

對沙美關係影響有限

有輿論認為,卡舒吉事件會促使美沙關係出現巨大倒退,但筆者認為,該事件對於美國中東政策的影響可能有限。事實上,就該事件本身而言,嚴格來說是沙特內部事務,其矛頭既不是針對土耳其,更不是針對美國。土耳其政府一手打造出卡舒吉事件,恰恰是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通過打擊美國中東盟友的形式來對特朗普施壓,以報“布倫森案”的一箭之仇。土耳其明白無誤地知曉卡舒吉 《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身份,而該報與特朗普之間衝突不斷且日趨激烈。 《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伍德沃德的新書 《恐懼:特朗普在白宮》便是雙方矛盾的一次大爆發。卡舒吉事件實際上成為土耳其政府與 《華盛頓郵報》無意間的各取所需。因此,特朗普儘管迫於輿論壓力對沙特進行了批評,但不會對土耳其和美國媒體的反對聲作出實質性妥協。

以色列和沙特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支點。特朗普上臺以後,其關於中東問題的諸多思考逐漸從競選時的個人謀略上升為國家戰略。當前美國中東政策的基本內核包括幾個部分:第一,力挺以色列,恢復並鞏固美以特殊關係,特別是通過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遷館於此,來為以色列站臺;第二,遏制伊朗,特朗普上臺後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恢復並加大對伊制裁力度,並就對伊制裁問題向歐洲盟友不斷施壓;第三,壓制土耳其,試圖通過 “以壓促變”來阻止土耳其與俄羅斯、伊朗在中東的日益靠近,尤其利用 “布倫森案”加大對土製裁力度,但在北約框架下,美國對土耳其只是 “點到為止”;第四,扶持沙特,繼續維護美沙之間自20世紀30年代延續至今的盟友關係,在美國看來,沙特是平衡伊朗威脅的重要力量。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加大對伊制裁得到了以沙兩國的高度認可,以沙之間的全方位合作逐漸從幕後走向臺前,沙特甚至在美國遷館問題上採取了默許的態度。

正因如此,一個本就與美國無直接關聯的卡舒吉事件,難以撼動美沙之間的盟友關係,這種盟友關係緣起於沙特大規模開採石油之前,經受了“9·11”事件的衝擊,並將在沙特邁向後石油時代的進程中繼續得到美沙雙方的認可。對於美沙這兩個宗教背景、政治制度和社會文化迥異的國家而言,維繫這對盟友的唯一主線便是共同利益。儘管美國在全球大力推行“價值觀外交”,但它對沙特整體上保持了罕見的沉默態度。美沙盟友關係、美以沙反伊朗準聯盟才是美國中東政策的“大局”所在,卡舒吉個人的生死存亡只是一個新聞熱度終將流逝的孤立“小事”,而“小事化了”定是美沙共同的努力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