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上餌讓出鉤尖以及不露出來鉤尖,對漁獲的影響到底有沒有區別

釣魚上餌讓出鉤尖以及不露出來鉤尖,對漁獲的影響到底有沒有區別

有釣友留言問我,說有一個比較鬱悶的迷惑,就是到底上餌時需要露出鉤尖還是不露出鉤尖,為什麼有的文章說必須露出一個鉤尖方便刺魚,但是也有釣友說露出鉤尖會增加魚的警惕性,魚大老遠一看有鉤尖,趕緊走;那麼露不露有什麼區別,對漁獲的影響或者說對上魚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釣魚上餌讓出鉤尖以及不露出來鉤尖,對漁獲的影響到底有沒有區別

對於上餌時露出鉤尖與否,咱們暫時先不要下結論,而是先說清一個問題,魚的生理結構迥然異於人類,人類是平行立體視角,而魚類的雙眼在兩側,如果去過各個省的科技館裡,科技館裡關於光線區域裡有一種魚類視覺展示,就是模仿魚類視角,眼睛在兩側鼓泡,然後直視前方,結果我就不說了,有興趣的釣友可以帶著孩子去試一試。說完這個,其實可以提前給一個說法就是在魚的視角效果裡,是看不出來魚鉤有啥危險的。

釣魚上餌讓出鉤尖以及不露出來鉤尖,對漁獲的影響到底有沒有區別

不知道多久之前傳出的一個謠言,說魚只有七秒的記憶,所以很多釣友都在吐槽,為啥只有七秒記憶的魚會對現在的釣魚人這麼警惕,以前拿大米白飯麵糰,最多摻點香油,一天能釣很多魚,幾乎都不怎麼打窩,但是現在,不打窩,魚鱗都別想看到。其實在自然界裡,在科學領域公認的記憶力最差的是幾乎永生的燈塔水母,每一次死亡都會重生,重生後記憶也被清晰,但是除了這一種動物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種生物是沒有記憶的,所以魚對釣魚過程中有可能產生任何傷害而產生記憶都屬於生物本能。但是絕對不包括魚鉤的鉤尖。

釣魚上餌讓出鉤尖以及不露出來鉤尖,對漁獲的影響到底有沒有區別

在水域生活的動物圈子,基本上只遵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這種因為體型而產生的食物鏈條,和魚種類是否相同是無關的,如果有喜歡養殖觀賞魚的釣友就會發現,同樣是地圖魚,體積小而且較為明顯的魚總是被其他大魚攻擊,這是本能,但是如果每個月用網子撈出來一次,放置在空氣20秒~40秒左右,3~5個之後,只要在魚缸外拿著撈網晃動一下就能把魚驚嚇的躲到角落裡。那麼我們迴歸為魚鉤露出還是不露出,對我們釣魚實戰而言有什麼區別?

釣魚上餌讓出鉤尖以及不露出來鉤尖,對漁獲的影響到底有沒有區別

需要魚鉤露出的情況有:固體餌、種餌,比如單顆的顆粒餌,米飯餌等進水霧化極慢或者乾脆不霧化的餌料,又比如玉米、小麥等,這幾類的餌料別說進魚唇後不會加速霧化,就算是吞到魚胃裡也要消化很久才會融化,而在釣魚時如果包裹住整個魚鉤,最後的結果就是吞餌後,發現魚線有異物感,直接突出,如此反覆。所以當使用這類餌料時是必須要露出鉤尖,方便刺魚,所以使用這類餌料釣魚時,經常會發現,中魚後餌料落到鉤柄了,就是因為刺魚的同時魚唇把餌料推到鉤柄了。

釣魚上餌讓出鉤尖以及不露出來鉤尖,對漁獲的影響到底有沒有區別

無需露出鉤尖的情況有:包食餌、粉餌、面餌等容易在水中脫落霧化的餌料,這一類的餌料大多數由比較容易鬆散、霧化的餌料組成,進水後就開始陸續脫落,一般很快就能露出鉤尖,即使魚吞鉤魚鉤時鉤尖沒露出來,只要餌料進唇後仍然會很快露出鉤尖,一樣能達到刺魚的效果。

釣魚上餌讓出鉤尖以及不露出來鉤尖,對漁獲的影響到底有沒有區別

露不露都無所謂的情況:蚯蚓紅蟲等活蟲,這類餌料一般要麼是捆紮在一起掛餌,要麼是扭曲活蟲軀體,把鉤尖從活蟲身軀上穿過,但是不管怎麼掛鉤,因為這類蟲餌表皮都比較薄、嫩,露不露出鉤尖,只要吞鉤入嘴,都很容易刺魚,所以也就無所謂露出還是不露出鉤尖了。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掛餌時露出鉤尖與否,主要是看魚鉤被包住之後被吞進魚唇後,能夠刺魚成功,和魚能不能看到魚鉤絕對沒啥關係,只不過錯誤的掛餌方式不容易刺魚,影響漁獲肯定是沒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